陳洪衛, 郭海濤, 侯彥強
(1.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檢驗科,上海 201600;
2.上海祥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得益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在疫情防控實踐中,我國采取全球最大規模的多輪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居民廣泛自覺參與,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承擔了大量病毒核酸檢測任務,借助先進的信息系統和物流系統,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實現了區域內醫學檢驗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人不動、樣本動、信息動”的運行模式在疫情期間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4]。后疫情時代,尤其是疫情防控階段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常態化情況,對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影響深遠,在面臨新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后,國家和各省、市級地方政府對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明確和加強。地方政府搶抓“后疫情時代”機遇,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5-8]。2020年5月,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縣域檢驗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皖衛規劃秘〔2020〕145號),公示縣域檢驗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并要求各醫療機構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6月,《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等四部門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醫療保障管理改革的意見(試行)》(川醫保發〔2020〕11號)指出,各地要推動醫共體內共享醫學服務發展,重點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服務,把影像中心、檢驗中心、心電監護中心等醫共體內共享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附《四川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管理改革考核暫行辦法》。2020年8月12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廣東省中醫藥局關于印發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慢病管理中心運行指南(試行)等15個指南的通知》(粵衛基層函〔2020〕3號)提出醫共體需要統一的管理標準和運行方法。2021年3月,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指出,應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截止到2021年3月23日,全國2 844個縣級行政區已建成4 028個縣域醫共體。2021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國衛辦醫函〔2021〕538號),提出以縣域醫共體為載體,依托縣醫院建設互聯互通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縣域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推動不同級別和類別的醫療衛生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縣域內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同質化。豐富遠程醫療服務內涵,提高利用率,向下輻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向上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遠程醫療系統對接,打通優質醫療資源輸送通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線上預約和問診需求快速增多,讓互聯網醫療走到了聚光燈下,加速了居民對于互聯網醫療的認知,也催化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ヂ摼W+醫學檢驗可實現居民線上下單、線下采樣、樣本接收、實驗室檢測、報告轉化、用戶線上查詢等全流程檢驗服務,省去了現場掛號、排隊、繳費、醫生開單、次日空腹采血等環節,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檢驗服務拓展到診所、藥店、個體醫生、居家檢測等多場景,為居民提供了便捷、優質的醫學檢驗服務[9-10]。2020年4月,為滿足居民多樣化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需求,多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攜手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正式在天貓旗艦店和京東商城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服務,承諾8~24 h即可線上查詢檢測報告,“云檢”“淘檢”等互聯網+醫學檢驗在短時間內得以普及與突破。此外,互聯網+醫學檢驗也開始推動區域醫學檢驗中心之間的錯位發展與協同合作,居民對醫學檢驗服務的選擇有望借助類似“美團”“餓了么”等平臺功能,根據智能排序、綜合實力、人氣、價格、距離、質量等指標選擇區域醫學檢驗中心。
借助互聯網技術,醫學檢驗也將向“極大”和“極小”方向不斷發展?!皹O大”即醫學檢驗突破醫院內檢驗科,面向轄區內、區域間、省市間、國際發展;
“極小”則是醫學檢驗服務走進千家萬戶,用戶隨時隨地可享受線上+線下檢驗服務,可穿戴檢驗設備、即時檢驗技術得到普及與發展。后疫情時代,區域醫學檢驗中心依托一體化的區域服務網絡、優質的檢驗檢測能力和積累的健康大數據等優勢,為更多領域深度合作提供了發展契機,有助于開拓多元化業務,推動檢驗醫學行業“進化”,打造醫學檢驗新業態。
2006年2月,為減輕患者負擔,合理有效利用衛生資源,優化就醫環節,建立醫療服務共享機制,原衛生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互認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發〔2006〕32號)。隨后,政府相繼出臺多項政策鼓勵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各地也積極探索和參與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并涌現出許多典型模式,如京津冀魯互認模式、上?;ヂ摶ネɑフJ模式、四川華西醫學聯盟模式、上海松江區檢模式、佛山網格化互認模式、長三角區域質控聯盟模式。然而,目前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工作仍推進緩慢,互認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行政干預力度不強、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檢驗結果無法同質化和存在信息壁壘等問題[11-1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后,政府部門將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提到更高層次。2022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國衛醫發〔2022〕6號),進一步對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和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2022年7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81號),明確規定群眾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檢測結果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驗時都應當予以認可,嚴禁以本地健康碼未能查詢、未在本地開展核酸檢測等為由拒絕通行,拒絕群眾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眾重復進行核酸檢測。在疫情的沖擊下,政府對檢驗結果互認干預力度增強,信息壁壘被打破,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到了全國乃至國際互認,這無疑是醫學檢驗結果互認最成功的案例。
在類似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能夠迅速做出響應,憑借成熟的信息化網絡和物流系統,以及較高的檢測能級,支持接收大批量樣本,實現集約化、同質化檢測,數據互聯共享,在應急事件發生時可以極大地節省時間,有助于疫情防控的有序進行[13]。后疫情時代,醫學檢驗泛中心化將成為趨勢。醫學檢驗泛中心化是指不受邊界、體制、政策約束,任何一個公立或商業醫學實驗室,只要有意愿、有能力、有專長,都可以成為為社會大眾或局部群體服務的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其服務半徑覆蓋的不僅僅是縣域、城市,也可以是整個地區、全省甚至全國。按照我國分級診療的醫改方向和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規劃,“泛中心化”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形式將是多樣化的,從區域梯度可分為縣市級、地市級、省級等,從能力維度可分為常規型、精準型、特色型等,從聯合體屬性可分為集團型、醫聯體型、??坡撁诵偷?。不論是何種形式,其發展均有助于實現醫療資源廣度和深度共享,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助推分級診療制度落到實處。
作為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冷鏈物流是關鍵的一環,直接關系到樣本質量和檢測結果。近年來,無人機配送作為新的科技服務手段,在醫療急救用血、藥品、樣本運輸等方面已有所應用[14]。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傳統物流方式受區域封控、閉環管理、物流人員存在傳播病毒隱患、樣本轉運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約,醫院委托的外送檢驗樣本物流幾近癱瘓,對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生物樣本相較于其他物品,整體質量偏輕,而無人機配送通常針對小件(≤5 kg)運載,且運輸過程中無需人工接觸,兩者結合恰恰能夠滿足生物樣本的配送需求,讓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與醫療機構間從“信息即時互聯”升級為“樣本即時互聯”,極大地提升了運送時效與安全。此外,無人機物流也使得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服務地域范圍不斷擴大,對計劃外需求的響應能力增強,減少了運輸對實驗室工作節奏的限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多地均在嘗試無人機運輸醫學檢驗樣本,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20年3月,浙江省余杭區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搭建醫共體無人機醫療檢驗樣本配送網絡,用于檢驗樣本、藥品和文件資料的跨院運輸。2021年5月,作為民營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代表,金域醫學與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無人機物流配送合作協議,助力生物樣本冷鏈配送;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在同一天加入無人機物流配送行列。2022年1月,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醫學檢驗中心采用無人機運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樣本,解決了轄區部分路面交通管制導致樣本運輸不及時的問題。單架無人機載重10 kg,最大承載量達800管,地面運送距離13.5 km,無人機運輸的空中距離約10.3 km,除飛行速度較地面駕駛有提升外,還節省了紅綠燈等待和交通擁堵的時間,運送時間由地面運輸的1 h縮短至13 min左右,節省了檢驗前樣本周轉時間,檢驗報告時間縮短,最大限度滿足了疫情防控需求。未來,隨著無人機冷鏈物流新科技在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逐步推開,有望在國內連接起一張互聯互通的立體化生物樣本冷鏈物流服務網絡,推動優質醫學檢驗資源覆蓋到更廣的區域,讓區域醫學檢驗中心邁入生物樣本無人機冷鏈物流配送新時代。
在健康中國2030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智慧醫療快速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15-16],這股“智慧風”同樣為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助力其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與醫院檢驗科相比,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往往在自動化、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也為智慧檢驗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智慧檢驗模式下,線上醫學檢驗項目將支持智能化展示與下單,樣本精準采集可實現機器人化,樣本運輸和上機檢測可做到智能化。檢驗人員在家即可利用手機遠程喚醒儀器,自動運行質控,實現無人值守檢驗。智能樣本分揀簽收系統和前處理系統則可將不同類型的樣本進行簽收、分類、離心、拔蓋、分杯、任務分配等操作。樣本后處理系統可將檢驗后樣本自動存儲,方便查找、復測和生物樣本庫建設。檢驗結果經智能審核后,自動發送至患者手機端和醫生工作站,支持報告線上咨詢解讀和危急值智能預警,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優質、便捷的醫學檢驗服務。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在數量、規模、地位、業務量、認可度、應急能力等方面均有提升,在數據安全、生物安全和防疫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顯著優勢和重要作用,改變了政府部門、醫院管理者、臨床科室和居民對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價值認知。然而,當前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還存在不足,如僅重視“強中心”建設,卻忽視了醫學檢驗服務的“廣覆蓋”能力建設;
僅重視硬件的提升,卻忽視了質量與信息化建設;
僅重視臨床檢驗服務,卻忽視了大眾健康、公衛防疫、疾病預防、精準醫療等能力建設。后疫情時代,基于新醫改的深層次推進、社會需求和認可的提升,以及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必將向更高、更快、更強、更智能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