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度手工會計論文【五篇】(全文完整)

      發布時間:2025-07-12 09:15:00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正式使用之前,必須與手工并行運行一段時間,以檢驗其是否達到預定目標,軟件是否有缺陷或錯誤,以及系統的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這一階段稱為試運行階段。1、試運行的目的會計核算軟件,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手工會計論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手工會計論文【五篇】

      手工會計論文范文第1篇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正式使用之前,必須與手工并行運行一段時間,以檢驗其是否達到預定目標,軟件是否有缺陷或錯誤,以及系統的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這一階段稱為試運行階段。

      1、試運行的目的

      會計核算軟件,無論是自己研制或是購買的,一般在開發時已對軟件的功能及有關性能進行了測試和鑒定。但是,首先,這些測試一般是采用數據模擬方式,與單位實際會計業務相差很遠;
      其次,對一些通用軟件,大量的初始化定義工作如成本核算、報表編制等,都由用戶定義,也難免出現差錯;
      此外,會計軟件是一種待殊軟件,使用時要確保萬無一失。因此,會計核算軟件必須經過試運行才能投入正式作用。

      (1)會計核算軟件的功能檢查。通過試運行,檢查核算軟件所能完成的功能是否達到了原設計的要求,每一功能模塊是否按規定的處理程序及方法完成核算業務。

      (2)正確性檢查。通過試運行,并與手工比較,檢驗會計核算軟件在記帳、編制報表、成本核算、工資計算等業務處理的正確與否。

      (3)合法性檢查。檢查會計核算軟件是否符合財政部關于會計核算軟件的幾項規定的有關要求,是否符合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

      (4)可靠性、安全性檢查。檢查整個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安全可靠,能否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正常進行,能否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等等。

      (5)及時性。系統運轉,能否保證及時提供、上報有關會計信息,包括帳、表等。

      (6)例外情況檢查。通過試運行,及時發現一些原先設計時未加考慮的例外事件,并及時采取措施,改進完善軟件。

      總之,通過試運行,及時發現設計中的一些錯誤、問題,排除一些隱患,完善功能,保證會計核算軟件在投入使用后盡量不發生或少發生問題。

      2、試運行階段的主要工作

      財政部規定,會計核算軟件要經過三個月以上的試運行。對于由財政部主持評審的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要求在四個以上用戶跨年度運行半年以上。

      在試運行階段,一方面手工核算工作仍要繼續,另一方面要花力量組織并輸入計算機會計核算所需的當月數據,包括記帳憑證、成本核算數據、職工考勤等,操作計算機完成有關會計核算業務,并輸出所有總帳、明細帳、報表和有關核算中間結果。分析計算機輸出結果與手工帳表數據比較,查找差異原因,若屬軟件設計原因,就必須由有關人員修改程序,改正缺陷。

      3、試運行階段應注意的問題:

      (1)試運行階段,手工和計算機兩套系統同時運轉。這勢必增加財會人員的工作量。

      一般會計人員除了需多編制憑證外,還負責輸入或復核和結果分析比較等任務,工作量十分大,因此,一定要加強管理,做好思想工作,領導要大力支持,全力以赴,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贏得有關人員特別是財會人員的理解和支持,保證試運行工作順利進行。

      (2)試運行要取得預期效果,除了軟件性能外,還要依靠慎密的組織、嚴格的管理和較好的人員素質。因此在此階段,要按照有關要求,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工作,并嚴格遵照系統使用操作說明書和有關管理制度。并必須配備熟悉本單位會計核算業務和電子計算機知識、系統開發知識的系統管理人員。目前,許多單位試運行時間拖得很長,有的超過幾年,甚至最后失敗,往往不是軟件本身設計問題,而是應用部門在這些方面跟上不,最后不得不甩掉計算機,回到手工核算狀態。

      (3)輸入的數據尤其是憑證數據準確與否是保證手工與計算機輸出結果一致的關鍵。

      記帳憑證編制必須嚴格按照系統有關規定,不得省略有關項目、內容,科目必須明細到規定的最低級數,保證憑證輸入的質量,所有記帳憑證在記帳前必須復檢,杜絕憑證重輸、漏輸。

      (4)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可能在某些方面改變了原手工處理習慣和方法,因此,必須敦促會計人員按新的要求、新的方法處理,以保證核算結果的可比性。

      (5)手工核算與計算機核算結果的一致性問題。一般情況下,這兩者結果應該一致。

      但由于計算機精度高,通過計算機計算出來的一些數據,與手工有一定誤差。如成本核算中的水電汽暖費、材料差異、工資、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費用分配,可能會出現幾分、幾角的誤差,導致手工與計算機核算對不起來,也影響到有關總帳、明細帳,最后影響有關報表。這種誤差屬正常的,不應是問題。因此對于手工與計算機核算結果不一致問題,首先應分析差異原因,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對不正常的,還要看是人工原因還是軟件問題,然后糾正。

      二、替代手工核算程序

      1、替代手工核算的基本條件

      當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經過一定時期的試運行,達到有關要求規定,就應甩掉手工,由計算機完成會計核算工作。會計電算化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使財會人員擺脫繁瑣的記帳、算帳、報帳工作。但是對通過試運行沒有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及時得到改進的會計軟件,不能保證在正式運行中不出問題。要保證正常運轉,還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因此,財政部在"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中規定,替代手工記帳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單位獲得“會計工作達標單位”證書。

      (2)采用的會計核算軟件已通過評審。

      (3)與手工并行運行三個月以上,保存有完整的與手工核算相一致的數據。

      (4)配有專門或主要用于會計核算工作的計算機可計算機終端,并配有指定的專職或兼職的上機操作人員。

      (5)有嚴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人員工作職責和工作權限;
      預防記帳憑證等數據未經審核而輸入計算機的措施;
      預防已輸入計算機的記帳憑證未經復核而登帳的措施;
      必要的上機操作記錄制度。

      (6)有嚴格的硬件、軟件管理制度,包括保證機房設備安全和計算機正常運轉的措施;
      會計數據和會計軟件安全保密的措施;
      修改會計核算軟件的審批、監督制度。

      (7)有嚴格的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2、替代手工核算的審批程序和要求

      各單位替代手工記帳的審批,分別由以下單位辦理:

      (1)地方各單位由同級財政部門或其授權單位審批。

      (2)國務院直屬單位由國務院各業務主管部門批準,年末一次匯總,報財政部備案。

      (3)軍隊各單位的審批權限由總后勤部財務部規定。

      申請單位應提交以下資料:有關會計電算化的內部管理資料;
      計算機會計科目代碼和其它有關代碼及編制說明;
      試運行簡況及輸出的帳、證、表樣本。

      3、替代手工核算的二種方式

      從試運行向計算機系統轉換,替代手工核算,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全部核算業務一次性完成轉換;
      另一種方式是分階段逐步轉換,以保證系統可靠,平衡過度。對于會計業務量大,處理復雜的系統,宜采用分階段轉換方式,先易后難。對于那些業務簡單或單項應用的核算業務,可用一次性轉換方式。

      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替代手工核算后,大部分會計核算工作就由計算機完成。在這一階段,會計人員的主要工作有:

      (1)安軟件要求在計算機上完成各種帳、表的月、季、年初始化工作;

      (2)記帳憑證編制及審核工作;

      (3)輸入日常核算數據,包括記帳憑證、成本核算數據、職工考勤、新增固定資產卡片等,并復核;

      (4)操作計算機完成各項核算業務;

      (5)查詢和打印輸出有關會計帳目、憑證、報表及其他有關會計數據;

      (6)保管好會計檔案資料;

      手工會計論文范文第2篇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
      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
      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平逃斀涱悓W生的畢業論文。版權所有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在理論上,對新的發明和創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通過嚴密邏輯推導,求得規律性認識,豐富原有理論體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論體系。

      手工會計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手工藝;
      藝術設計;
      20世紀;
      工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7-0055-01

      中國藝術設計從遭遇現代性開始,就面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這也成為中國藝術設計現代轉型的根本任務與目的。而這種轉型應建立在中國社會的需要和藝術設計本身的發展之上,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20世紀的中國從“工藝美術”到“藝術設計”概念的轉變,這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歷史的必然趨勢,即現代性趨勢,為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依據。

      一、20世紀初,西方藝術對中國的影響

      20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上看來,集中反映在對“工藝美術”概念及其發展問題的認識上。對中國藝術設計而言,晚清之后,中西方文明的兩次碰撞與交流產生了兩個階段性的成果:一,民國之前西方美術觀念被引入中國,美術與中國古老的詞語“工藝”結合生成為“工藝美術”概念(這一概念是產生在中國還是從日本引入,學界還未明確,由于二者文化同源,工藝美術中的“工藝”概念是屬于漢語語系。);
      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現代設計理念被引進國內,從而成為了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設計分支在中國生根,中國藝術設計的發展開始與國際接軌。

      在20世紀初中國受外來美術思潮的影響,大多數人都是從美術的角度去理解中國傳統工藝,雖與當時歐洲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Arts & Crafts)有所聯系,但又不完全相同。莫里斯倡導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是以反抗大機械工業為目的,而提倡回到像中世紀的手工作坊的形式來實現其藝術理想,但中國本身就缺乏大工業基礎,在西方文明與洋貨不間斷地充斥中國市場、國人呼吁振興實業和改良國貨的形勢下,本應該面向機械工業的設計內涵,可惜的是在多災多難的中國,由于當時社會結構體制的缺陷和民族工業基礎的薄弱,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色的工商業發展造成了工業無法有效地與工藝美術結合,實現工業品的工藝美術設計的目標;
      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業――手工藝傳統的長期存在,正好為工藝美術回到傳統工藝中發現和實現它的存在價值提供了捷徑。這樣一來,人們對中國工藝美術的認識僅停留在傳統的手工藝品的設計和制作上,甚至停留在特種工藝品上。

      二、從20世紀中葉開始,人們加深了對藝術設計的理解和重視

      新中國成立后,但當時工業依然落后,現實的條件為工藝美術定下了“手工業=手工藝”的基調;
      到20世紀60年代,在生產中產生了“藝術設計”的需求,現代工業設計才漸漸地被重視,可緊接而來的“”打斷了工藝美術與大機械工業的結合,在改革開放后才得到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直到80年代后期,包容現代與傳統的整體性的中國工藝美術學科體系逐步形成。而后對工業設計學科性質的討論更是一度引發了設計界對長期以來使用的以工藝美術概念為核心的內涵問題進行爭論。真理越辨越明了,而外力只是個誘發因素,引發這場爭論的核心原因時該如何在新時期充實工藝美術的現代性內涵。從社會的根源來看,這也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而產生的思想壓力,社會大機械工業化生產必然要求新的藝術設計理念,然這個爭論現象也體現出了人們對設計的現代性的重視。

      三、通過對20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的分析,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通過對20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現代性,分析出當今時代,中國藝術設計仍處于追求現代性的途中,而這種過程是處于一個前工業化時代、工業化時代、后工業化時代共存的特殊時代。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手工藝、工業化時代的藝術設計和后工業時代的信息設計等也同時滿足各種不同人群的生產和生活需求,說明這幾種設計形式都有它們存在的空間。因為中國社會發展水平高低不一,人們的需求呈多樣化趨勢,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這種現象依然會延續,這就決定了多種設計形式的觀念將依然并存。

      四、總結

      對一個國家而言,藝術設計作為現代經濟中重要的創新方式和構建未來的重要手段,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作為后發展的現代化國家,對藝術設計的現代性問題的探討在未來還將持續。

      參考文獻:

      手工會計論文范文第4篇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與應用價值,并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具體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一個較為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

      2.工程設計與實施

      3.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

      4.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

      5.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

      6.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

      二,論文形式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或研究論文.論文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選題的依據與意義

      3.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分析與綜述

      4.論文主體部分:研究內容,設計方案,分析計算,實驗研究等

      5.結論

      6.參考文獻目錄

      7.必要的附錄

      三,論文的質量要求

      1.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

      2.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

      3.論文工作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

      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實際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論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為主要內容的論文(不包括計算機技術領域的論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總體設計正確,程序編制及文檔規范,并通過調試;

      側重于工程管理的論文(不包括工業工程領域的論文),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和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數據可靠,充分,理論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學正確;

      工程設計類論文要以解決生產或工程實際問題為重點,設計方案正確,設計結構合理,數據準確,符合規范.

      6.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符合有關標準規范.

      附表:論文評審參考標準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質量審評表(工程設計類)

      評審項目

      權重

      評審內容

      1.選題

      10%

      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和應用價值

      2.文獻綜述

      10%

      對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分析與綜述水平

      3.技術難度與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術難度,論文實際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設計內容與方法

      20%

      設計方案合理,設計結構正確,設計依據詳實可靠,設計方法體現一定的先進性.附錄完整.

      5.知識水平

      20%

      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水平

      6.成果評價

      10%

      新穎性,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7.論文寫作

      10%

      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符合有關標準規范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質量審評表(研究論文類)

      評審項目

      權重

      評審內容

      1.選題

      10%

      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和應用價值

      2.文獻綜述

      10%

      對國內外文獻資料的閱讀量,分析與綜述水平

      3.技術難度與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術難度,論文實際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術的先進性

      15%

      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

      5.理論水平

      15%

      理論推導,分析的嚴密性和完整性;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解決工程碩士問題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論文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論文成果的學術貢獻

      7.創新性或獨立見解

      5%

      創新性成果或獨立見解

      8.論文寫作

      手工會計論文范文第5篇

      設計理論界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激發工業設計騰飛的片沃土,常常直接引用一些過于寬泛的概念對設計進行闡釋,這種探討沒有本質上的錯誤,但是,工業設計作為一種實證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設計行業,直接使用這些大的概念略顯虛妄。所以,縮小中國傳統文化的適用范圍勢在必行。尋找種適合設計語言的古典文本作為行為參考,是直接影響我國工業設計的條必經之路。由此更貼切于藝術設計的莫過于從文論衍生而出的古代畫論,其中形、氣、神、骨作為繪畫理論中具有形而下結構的思維模式對于當代藝術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中國當代工業設計背景概況介紹

      藝術設計中工業設計范疇直是我國制造業生產中被忽略的環,我國的工業設計一直沒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業產品生產上更多的是以加工和裝配為主,基本上沒有自己獨特而富有競爭力的技術產品。以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在華生產業務占其全部生產業務的比重很大,2013年初在17個生產該公司產品的地方中,有14個分布在中國境內各地。

      另一方面,我國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在技術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核心部件還是依賴國外的技術進口。以手機核心技術為例,基本上還是以國外的處理器為主,包括海思K3V2在內的手機芯片作為ARM框架的基本結構,是由ARM公司作為上游技術授權公司而衍生出來的產品。另外,我國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及人體工程學升級方面的水平也直不夠成功,基本以模仿為主。雖然我國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保護逐步完備,但是中國制造商對知識產權使用、盜用方面的漠視態度并沒有明顯改觀。在這種市場背景下,我國的工業設計行業直處于低迷狀態,工業設計企業或事務所在全國范圍內非常稀少,這就造成了中國工業產品在設計方面的嚴重缺失,直接影響我國產品的出口和市場競爭力。這也成為2012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制造業受到嚴重影響的原因之。

      二、中國古代面論作為當代工業設計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的依據

      通過以上對我國制造業存在的問題的部分介紹和分析,我們會發現工業設計對工業產品的關鍵作用,而提高工業設計水平是我國制造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從藝術設計角度來看,工業設計主要集中在產品的外觀設計方面,而由于工業產品的制造和技術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工業設計的外觀和內在技術與用戶感受有著結構性的系統關系,外觀的設計并不能完全獨立于工業產品的其他兩個方面,三者是統于產品這整體系統下的三個組成部分。工業設計作為工業革命以來的產物,屬于較新的學科。我國工業化起步晚,新中國成立以來,傳統工業設計從教育體系到市場實踐直延續西方工業設計的歷史思路和基本模式,這先天造成對西方設計思路和意識形態的依賴,雖然在設計研發方面并不會帶來致命的缺陷,但是,在根本上很難具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并直接影響我國產品的競爭能力。

      面對這問題,我國設計理論界也直尋求出路,并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激發中國工業設計騰飛的一片沃土,初衷熱誠而內容平平,常常直接引用一些過于寬泛的概念來對設計進行闡釋。例如道家思想的“道”“天人合一”,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文化概念,把它們直接應用于工業設計方面的探討,雖然這種探討有著一定意義,但是,工業設計作為種操作性很強的設計行業,直接使用這些大的概念使論述的設計內容與設計思想之間產生很大的距離感,讓人無從把握。所以,縮小中國傳統文化的適用范圍勢在必行。

      由此回顧我國思想文化寶庫會發現,在我國文脈之中,雖然文論作為中國理論思想的重要根基,但更貼切于藝術設計的莫過于從文論衍生而出的繪畫理論。首先,古畫論作為中國思想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全面完整地體現著傳統思想的核心內容。其次,在理論基礎上畫論由文論衍生而來,所以畫論在邏輯性和結構性方面具有完善的架構。再次,畫論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針對性的專業理論,它比直接引用諸子百家的言論要實際得多,而對于工業設計的指導作用,要比文論更適宜于藝術設計。

      三、中國古代酉論在我國當代工業設計中的基礎地位和應用方法

      中國畫論有三大基本觀念,即形神觀、六法觀和南北宗觀,而六法觀念和南北宗觀念也是由形神觀念發展而來,所以,形神觀念是中國畫論的一個主要核心內容。在工業設計中,如果把中國畫論作為指導思想,那么形神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1.形神觀念的歷史文化考證

      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韓非子云:“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胱钜渍??’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边@其中韓非子對于形之難做了很好的闡釋,而漢代張衡的看法進一步對這種觀點加以解釋,即“實事難形而虛偽不窮也”。所以對形的把握和認知逐步成為畫論當中理論探討的重中之重,至唐張彥遠所談:”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譬香。宣物莫大干言,存形莫善于畫?!?/p>

      “神”為會意字,從示“申”,申為雷電之形。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币喾褐腹砩褚隇殪`魂。如《禮記·樂記》“幽則有鬼神?!编嵭ⅰ笆ト酥珰庵^之神,賢知之精氣謂之鬼?!庇纱税l現,后來又引申為一種精神內容,從而與“形”同道,如《茍子·天論》:“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逼堊幼鳛闃闼匚ㄎ镏髁x思想的奠基人,將“形“置于“神”之上。漢劉安所著《淮南子》將形神之關系更為深刻地加以論述:“夫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薄耙陨駷橹髡?,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敝令檺鹬耙孕螌懮瘛弊非笮紊窦鎮?,形神問題成為中國古代畫論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內容。

      2.古代畫論形神觀念與當代工業設計思想理論之比較

      形神之于工業設計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基本概念,但與以往西方工業設計理念方面的彌合并不會那么顯而易見,就工業產品設計這一人造物概念而言,西蒙對“設計”有過精辟的定義:“人工界恰恰集中在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這一界面上,它關心的是通過使內部環境適應外部環境這一中心目標,那些關心人造物的人所要研究的,就是找到使手段適應環境的方法,而這一過程的關鍵就是設計本身?!庇纱硕x可見,業界將設計過程看作一種“目的一手段…的過程。如果引入中國畫論,尋求一種一一對應的參照點,會直接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設計“目的”所針對的是“形”還是“神”,抑或直接對應“形神兼備”’首先,應該排除的就是“形神兼備”。在中國繪畫中“形神兼備”其實并不是目的而是結果,這一概念主要是作為繪畫所追求的水平和境界,而繪畫的目的還是作者抒懷自己某種情境。另一方面,形神兼備為目的也過于籠統,犯了概念過于泛化的毛病,在具體的工業設計各門類中,無法確切地指導實際工作。所以,“形神”與“目的手段”之間形成對應關系是比較貼切的,從工業設計角度來看,產品最終生產和零售,在消費者手中工業產品作為一種封閉性的具體商品,直接與受眾接觸的界面就是“外形”,那么“形”作為工業設計的“目的”是具有現實市場意義的一種對應關系:而“神”之于“手段”,也不難分析。

      《淮南子·原道訓》提到:“夫形者,生之舍也?!裾?,生之制也?!鄙駷樯?,何為“制”,《說文解字》中說“制”為“裁”意。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边@里的“制”為剪裁之意。又如《漢書·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睆摹爸啤钡慕忉尶梢钥闯?,”神”由”制”引申為生命之“裁剪”,在設計中,正是一種“手段”的明示。所以,如果說“形”為設計的“目的”,那么“神”則對應著設計的“手段”,也就是說,“形”作為產品的最終形態是每個設計師乃至企業所追求的目標,而這種形體在消費市場上的成功與否,在于是否適合消費者的使用,那么,契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生理與物理的體驗就成為這么一種“裁剪”的手段,也就是工業產品得以“傳神”的內在規定。

      3.“氣”與“骨”在當代工業設計中方法論的意義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畫論引人工業設計,并不是說將工業設計變成繪畫,中國傳統繪畫是一種帶有非常個人主義色彩的活動,這與工業生產大相徑庭,同時也沒必要照本宣科,就如文論能產生畫論,則畫論必然與文論涇渭以分了。如西蒙所言,西方的設計理念,觀察角度著眼于“界面”這一中介概念,力求使內部環境適應外部環境。在工業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方面,這種適應過程可以理解為顧愷之“以形寫神”理論的一個反向推演,即“以神運形”,是中國工業設計著眼的基礎。而實際工作中僅僅固守這一理論基礎是遠遠不夠的,具體的操作、產品的質地決定了形神可否兼備、如何兼備的問題。那么,就引出了另兩個概念,即“氣”與“骨”。

      何為“氣”?它是一個象形宇。在甲骨文、小篆字形下,像云氣蒸騰上升?!墩f文解字》中解釋“氣,云氣也?!庇职唇庹f:”云者,地面之氣,濕熱之氣升而為雨,其色白,干熱之氣,散而為風,其色黑?!彼?,其是幽幽散散,不可捉摸之物,從人吐納之氣,引申為一種生命的元氣?!睹献印酚性疲骸皻庹?,體之充也?!眲惨苍凇痘茨献印ぴ烙枴分刑岢觥皻庹?,生之充也?!痹诠I設計中,什么又是“氣”呢?產品的工程構造、技術內涵、設計者的底蘊和知識積累都是干變萬化的,這些內容如“氣”一般彌散難控。產品技術方面,如果僅僅只關注于工業產品的技術和工程內容,那么成品可能非常詭異怪誕,相貌丑陋,使用復雜不便,這種情況在早期工業時代的產品上是有所體現的,這也造成了在19世紀末約翰-拉斯金引領“工藝美術”運動,形成現代設計。設計思維方面,設計師具有豐富的設計知識和寬廣的設計思路,但不加控制,不針對產品,則毫無意義。所以工業設計中的“氣”是“神以運形”所要操作的“質料”,而這一質料也反過來制約著形神的運作。與沙里文所提出的“形式追隨功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終,在具體工作中,“神”這一任務的達成,在“形”上如何得以體現呢?而對“氣”這一產品質料又是具體如何動手操作呢々在中國古代畫論中對“氣”的限定是屢見不鮮的,有“士氣”“氣韻”等。在工業設計中,“神之于氣”可以說是產品設計水平的一種體現,而手上的設計功夫則在于“骨”之于氣,“神”操于手便是”骨法”,南朝謝赫所提六法觀念中,第二點便提到“骨法,用筆是也”。骨本是中國相術中的一個概念,來源于漢代以來人物品藻之風,后由顧愷之引入《論畫》,逐漸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一個重要的用筆理論基礎,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質和實踐意義。相術認為,不凡之人,必有不凡之骨貌,引申入書畫則為不凡之筆力張弛。而在工業設計中,產品外貌在適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創造良好的使用感受的同時,外形的美觀正是一種設計師作品“骨氣”之功的寫照。如早期歐美汽車設計中很少出現且避免出現內部構造外露的情況,直到日本在20世紀異軍突起,在摩托車設計中將機械構造暴露于外,形成全新的視覺沖擊力和科技感受,風靡至今。這就是兩種不同方向利用“骨”來限定“氣”的有力佐證,“骨氣”正是設計本身受到生產架構和消費市場的限制時,設計者利用多年經驗和文化積淀,根據生產和市場來控制自己的設計創意、矯正設計思路、完成設計活動的重要過程在產品外觀上的集中體現。

      四、結論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