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化妝品化學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3 03:36:46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就化妝品品牌名的功能而言,其具有鮮明地功能性和實用性,主要是為了施加影響、傳達信息,以起到鼓動、指導、宣傳、勸導等作用。根據翻譯原則中的“功能對等”理論,化妝品品牌名稱的翻譯要保持譯文與原文功能上的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化妝品化學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化妝品化學論文【五篇】

      化妝品化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功能對等 化妝品品牌 翻譯

      就化妝品品牌名的功能而言,其具有鮮明地功能性和實用性,主要是為了施加影響、傳達信息,以起到鼓動、指導、宣傳、勸導等作用。根據翻譯原則中的“功能對等”理論,化妝品品牌名稱的翻譯要保持譯文與原文功能上的對等,這就要求翻譯者既要考慮譯名受眾的習慣和心理,又要考慮譯文信息對原文信息的“忠實度”?;瘖y品品牌名在結構形式和語言上具有相對固定的特點,因此,譯者在翻譯時要切實遵循這些特點,準確傳遞化妝品品牌名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譯化妝品品牌名時,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尋找合適的“對等語”,盡量遵循文化傳遞的等效性,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興趣。

      一、 功能對等理論下的意譯法

      意譯法是指翻譯語言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得不舍棄原來語言的字面意,轉而采用能夠表達產品品特點的名稱,以求實現功能對等。美國翻譯家奈達就曾指出,如果形式接近的翻譯可能造成意義誤解,就必須及時改動譯文,這也是實現功能對等的重要手段。因此,當直譯有可能造成意義空白或誤解,致使譯文無法保留原文的形象意義和表面意義時,就應當適當改變翻譯形式,將原文中的品牌名稱翻譯為受眾較為熟悉的概念,從而達到最終語用目的,實現實際意義上的對等。例如,法國化妝品Biotherm就被翻譯為“歐碧泉”,其中Bio是指人類皮膚的生長狀態,therm則是指礦物溫泉,二者結合象征了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交融。同時,法國確實有一種礦物溫泉可以滋潤肌膚,“歐碧泉”這一品牌名稱既反映了產品的特質,又能帶給人美好想象。再如,美國的化妝品利H2O用海藻精華及海洋礦物質作為原料開發護膚品,以求達到美白保濕的功效,提出“以水為本”的產品理念。H2O不僅容易辨別,而且容易引導消費者聯想到保濕、補水等功能。因此,相應的中文名稱應為“水芝澳”,表明了該品牌正是以水作為奧秘來滋潤肌膚的。

      二、 功能對等理論下的音譯法

      所謂的音譯法是指根據原文的發音特征,選用譯語中與之發音相近的語言來翻譯。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用音譯法翻譯的化妝品牌。例如,Maybelline翻譯為中文品牌名即為“美寶蓮”,不僅取其寶貴珍貴,使人美麗漂亮之意,還能夠讓人聯想起美麗純潔的蓮花。因此,這一品牌翻譯歷來被視為化妝品品牌翻譯的典型案例。再如法國化妝品Oreal,其中L’是在法語中使表示名詞陰陽性的le的縮寫,之后的單詞發音則為“歐黑阿樂”但若采用直接音譯法顯然不具審美感,因此,譯者就對其發音加以修飾,翻譯為“歐萊雅”,讓人不禁產生美好聯想。此外Lancome 采用音譯法被翻譯為“蘭蔻”,Clean&Clear 則為“可伶可俐”,鄭明明譯為“Zheng Mingming”,Pantene 被翻譯為“潘婷”,歐詩漫被譯為“Osmum”。

      三、 功能對等理論下的創造性翻譯法

      創造性翻譯法是指不適合意譯、音譯,以及不譯的翻譯方法。創造性翻譯法主要是針對那些很難在翻譯語言中找到對等意義語言的品牌名稱。譯名和原名在功能上也未能實現完全對等,但這并不影響消費者的感受。例如,我國化妝品佰草集就被翻譯為“Herborist”,其中herb表明這種化妝品原料屬于純天然植物成分,ist的后綴語則表示做某項工作的人,因此,Herborist就是指用護膚專家用純天然成分幫助人們呵護肌膚。再如,化妝品“草木年華”的英文名稱為“Herbelle”,之所以采用這個譯名主要是為了突出品牌的天然植物特點。Herb在英語中表示無任何添加劑,elle在法語中的意思是“她”,即英文中的“she”,這就顯示了該品牌的服務對象,同時,belle在英語中也有“美人”之意。

      綜上所述,化妝品的品牌名稱也是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興趣和欲望,因此,只有增強品牌名稱的接受程度,才能提高產品的營銷額度。而化妝品品牌的命名常受到價值觀念和文化理念的影響,因此,化妝品品牌的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轉換,還是一種文化層面的溝通交流。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化妝品品牌原名與譯名的功能對等,就必須切實遵循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盡量實現表達效果和意義特征上的對等,帶給讀者近似或同等的感受,讓受眾充分了解該品牌的產品特點和優勢,進而實現品牌效益。

      參考文獻:

      [1]馬會娟,苗菊.當代西方翻譯理論選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朱耀先.漫談文化因素與商標翻譯[J].河南大學學報,2003.

      [3]黃曉.淺析化妝品商標名的翻譯策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11.

      化妝品化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目的論 化妝品 品名翻譯

      在經濟全球化和商品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商品品名已成為商家、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獲取商品信息的重要信息來源,而成功的品名翻譯是對外推銷商品、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重要保證。女性品牌化妝品名風格各異,或實或虛,或雅或俗,或古典或時尚,因此要翻譯成何種風格,不僅要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點,還要考慮目標市場的群體心理、興趣追求和語言傾向等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對翻譯目的論和化妝品名特點的闡述,對化妝品名翻譯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翻譯目的論

      德國功能派的“目的論”認為任何行為都具有目的性,翻譯行為也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是為實現信息的跨文化、跨語言轉換而設計的復雜行為根據目的論,“所有翻譯遵循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法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這里所說的“目的”有三種解釋:譯者的目的(如獲取經濟效益)、譯文的交際目的(如啟迪讀者)和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為了說明某種語言中語法結構的特殊之處而采用按其結構自譯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目的”是指譯文的交際目的。商品品名的交際意圖十分明確,有一種明顯的指示功能,即宣傳某種產品或勞務,引起人們的消費欲望和購買行為。因此,化妝品名的翻譯要突出其在譯入語文化語境中指示功能或祈使功能的再實現。

      翻譯目的論有三條基本規則:第一是目的規則。即翻譯應能在譯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決定翻譯過程的根本原則是整個翻譯活動的目的。而該目的是由翻譯活動的發起者向譯者提出要求,并和譯者協商決定的;
      第二為連貫性原則,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達到語際連貫,與譯語接受者的交際情境連貫一致,讓譯語接受者接受理解;
      第三為忠實原則,譯文忠實于原文,但忠實程度和采取何種形式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二、化妝品名語言特點與翻譯目的

      化妝品是女性日用化學產品,其受眾的美學特點決定了其產品譯名的重要性?;瘖y品譯名,首先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是由語言這個物質材料表現出來。從語言的存在形式看,化妝品名稱表現為口頭語音形式和書面文字形化妝品名稱猶如一個人的名字,也是對語音、文字等進行精心設計,多選用聲韻調非常和諧,化妝品品牌特點女性氣質相適應的具有抒情或描寫性質的字和詞。但是化妝品名的翻譯不應該只是考慮語言文化間的轉換,更應該注意商業經濟下產品銷售這個商業目的。女性化妝品的消費對象是廣大女性,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對美的追求和渴望是女性購買商品的永動力。女用化妝品名的翻譯應符合女性消費者追求高雅和美麗的心理。因此,這就決定了化妝品名的翻譯對美的要求更高。

      化妝品品名的交際性強,原文和譯文的最終目的一致,這就決定了化妝品名翻譯講求的是功能上的對等。翻譯的目的是要實現化妝品的銷售目標,因此化妝品名翻譯不僅是一個語義對等問題,更是在于譯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強廣告功效,更多地注重翻譯語言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在功能派翻譯理論中,評價譯文的標準不再是“對等”(equivalence),而是合適(adequacy)。這里指譯文是否符合翻譯行為以期達到的社會效果,亦即譯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其在語境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際功能?;瘖y品品名翻譯是以取得社會效應為最終旨歸,因此翻譯的應重點放在社會效益和受眾群體的接受和反應,即強化化妝品本身的美學意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這也是化妝品名翻譯的目的。

      三、個案分析

      化妝產品clean clear的中文譯名是“可伶可俐”,產品本身的英語詞匯clean(清除)和 clear(干凈)點出了化妝品的特性,正好與它專治青春痘這一功能相合,讓人聯想到一張干凈明亮沒有青春痘的臉龐,而中文譯名沒有單純的翻譯為清除干凈,而是用“可伶可俐”來代替,看似是音譯,其實是基于對中國女性的溫柔、委婉特點的認識,既利用了原名的諧音,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漢語中的雙聲,不僅讀起來聲音清脆,韻律和諧,而且節奏明快,富有樂感,又充分反映出商品的功能;再來看美國的洗滌用品“海飛絲”head-shoulders的中文譯名“海飛絲”。海是 head的音譯,絲是 shoulders的音譯,合起來會讓人聯想到寬闊的大海和飄揚的發絲,將產品的功能巧妙地寓于美的意境當中。上海著名品牌“美加凈”得宜于漢語單字表意的特點,取“美麗更添干凈之意”,若譯為“beautiful-clean”顯得拖沓冗長,不符合商標名簡潔的審美特點,譯名 maxam在發音上接近 maximum(最大化),讓人對產品產生了無盡的遐想,“最大化”也許就是洗面奶洗得最干凈,而且,首尾都是“m”也體現了原來漢語品名的“美”字。

      “up2u”最新流行的口紅品牌,采用了英文與數字靈活組合的形式,同up to you的發音一致,廣受時尚青年的喜愛。avon的中文譯名是“雅芳”既考慮到了產品本身的英文名,還體現了女性對優雅和芬芳的追求。德國著名美發品牌schwarzkopf的中文譯名有兩個,一個是“黑人頭”是品名的意譯,而另一個“施華蔻”是品名的音譯。兩個譯名各有千秋,前者是體現了產品的某些功效和應用領域,而后者是考慮到受眾多是女性群體,用字趨于優雅溫婉的女性化,試圖吸引女性顧客??紤]到化妝品名的翻譯目的,后者的翻譯比前者要更勝一籌?;瘖y品牌amore的中文譯名是“愛茉莉”前兩個字是偏于音譯,而最后一個字是順承譯名的第二個字而來。而不是簡單的翻譯為“艾莫爾”。譯名的每個字又富有女性特點或是受女性鐘愛的字眼特點,而譯名本身又有一定的含義,便于受眾記憶同時又帶來美的感受,可謂一箭雙雕。biotherm的漢譯名“碧歐泉” 源語商標名內涵豐富,bio-意為皮膚的生命, -therm是指礦物溫泉,因為在法國南部山區就有一種礦物溫泉,它對人體,特別是對肌膚有著特殊功效,而biotherm產品的有機活性因子p.e.t. ptm正是從這種礦物溫泉中提煉出來的。其漢譯名中,“碧”使人聯想到碧水藍天、綠意盎然,“歐”、“泉”指代了產品的誕生之地更讓人產生清新自然、優雅純凈的感覺?;瘖y品maybelline,漢譯名為“美寶蓮”?!懊馈卑凳酒涔δ苁鞘瓜M者更美麗,“蓮”暗示其效果是使消費者如蓮花般漂亮,既取其音,又取其義,兩種語言融會貫通,且發音響亮、寓意美好,不失為一上乘之作。

      總之,化妝品名譯名多采用“芳”、“黛”、“詩”、“蘭”、“玉”、“姿”等漢字,給人以清新芳香、典雅純潔、婉約美麗之感,迎合了廣大女性的消費觀念,考慮了漢語的語言特點和漢民族的語言心理,選用內容美好、聲韻嬌甜的字詞,且發音響亮、節奏分明,給人以視覺與聽覺美的享受。這種翻譯以譯文的讀者為中心,既考慮到原品名,又迎合了中國讀者的心理,打開了中國的銷售市場。反之,在廣告翻譯中,如果不對譯文讀者的文化、心理加以了解,然后進行適當的文化轉換,那么,即使質量:一流的產品也很可能無人問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翻譯目的論的角度分析使我們對化妝品名翻譯有了更實際更準確的認識?;瘖y品品名是受眾接觸產品的第一信息,是產品吸引顧客的題眼。因此需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靈感的翻譯,而產品的功能要求品名的譯文必須接近讀者,以讀者為中心,從而達到宣傳商品和勸購的目的。因此化妝品品名的翻譯不單純受語言文化的制約,還應該考慮到翻譯目的的宏觀調控。

      參考文獻:

      [1]胡開寶 陳在權:商品名稱的美學特征與英語商品名稱的翻譯[j].中國翻譯, 2000.5

      [2]李存頡 朱桂成:論審美價值、文化心理和社會影響力在商標翻譯中的作用[j].河海大學學報, 2006.3

      [3]呂 政:從受眾心理角度談商標的翻譯[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2005.7

      [4]肖美清:女用商品商標漢譯的美學原則和翻譯方法[j].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4.6

      [5]張 凌:化妝品商標翻譯的語用失效現象[j].廣西輕工業,2007.6

      [6]張慶云:女性化妝品名漢譯的文化蘊涵與審美情趣.[j]雙語學習,2007.7

      化妝品化學論文范文第3篇

      1、教材建設滯后

      教材建設對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現有的化妝品教材類別參差:一是面向化工行業,重視化妝品原理與制備介紹的;
      二是針對醫學美容專業,偏重醫療美容技術的;
      三是適合廣大讀者,內容通俗易懂,科學性不強的。至今尚未有適合工科院校學生通識教育的功能性化妝品教材,并且化妝品行業發展迅速,對教材的更新要求較高,現有教材滯后影響課程教學。

      2、實踐教學薄弱,教學方法不佳

      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瘖y品課程受學科型教育的影響,老師們總覺得理論不講透,學生就沒法運用,而總課時是有限的,所以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犧牲實踐教學的時間,導致師生缺乏交流和互動,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功能性化妝品是一門講究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忽視實踐教學環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生易養成被動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考核方式單一

      在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中,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環節和方法。但現有的課程考試方法過于簡單生硬,方式單一,重結果,輕過程;
      重理論,輕實踐。落后的評價方式無法反映同學們真正的學習情況,也難以調動其學以致用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個性化的發展,易滋長投機取巧的心理,形成不良的考風和學風。

      二、提高功能性化妝品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與探索

      1、抓住重點,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在通識教育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功能性化妝品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開發是關鍵。由于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選修課,針對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首先,我們改革了傳統化妝品課程專業教育的模式,對關于產品組分及結構的基礎理論部分,介紹化妝品配方組成的機理及制備等難理解也不會影響學習整體性的部分,大量地進行刪減,以每種不同功能性化妝品單獨為章節,分別介紹各類化妝品的功效、基本成分、適用人群及使用原則,增加了在生活中如何科學使用和挑選化妝品的專題介紹。其次,我們引入遷移式教學概念,在化妝品專業知識的教育中,增加人文教育和職業教育內容,穿插介紹化妝品行業及其衍生行業的職業類型及職業素養,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與今后職業的關系,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思考方向。再次,針對化妝品技術發展迅速,化妝品行業新興事物不斷涌現,尤其現代化妝品的各種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在教學中增添了化妝品行業的最新知識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學習、掌握化妝品行業的最新動向,跟上學科的發展。改革后的功能性化妝品課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重點突出,既保留了科學性,涵蓋應用性和實用性,同時不失趣味性和時尚性,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積極性。

      2、編寫適合工科院校通識教育的功能性化妝品課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深感編寫一本有特色,適合工科院校通識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內容的科普型“功能性化妝品”教材的迫切性與重要性。但教材的編寫需要嚴謹的思路,全局觀的課程體系設計,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學團隊成員的配合和共同努力。我們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教學團隊也正在合作編寫教材,體現學校因需施教的辦學理念。

      3、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功能性化妝品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針對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佳的情況,本人認為最佳的出路就是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實踐的內容和方式,構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合理的比例關系。在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下,我們把功能性化妝品的課程實踐分為體驗式實踐和課外調研性實踐兩種類型:體驗式實踐內容如“卸妝油的使用方法演示”,“不同SPF防曬產品的使用感官對比”,“自制曬后修護面膜并對比使用功效”等,課外調研實踐內容如“超市殊口腔用品類型的調研”,“如何識別不同化妝品生產日期及保質期標記方法”,“廣東省特有防老抗皺食療方法調研”等,體驗式實踐能給學生直觀真實的學習感受,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洞察與總結的能力;
      調研式實踐教學具有啟發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吸引學生觀察生活,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和獨立思考、比較判斷的能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教師應改變過往說教式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行動過程中,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協調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詢、幫助,提供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情景實例教學法等轉換,引導學生開展研討式教學。如在講述抗痤瘡化妝品的章節時,我們先提出一個患者案例,然后分析此患者患痤瘡的原因,在講述抗痤瘡化妝品的不同種類、有效成分、功效和適合人群后,讓學生討論患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抗痤瘡化妝品,促使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組織語言并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成分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瘖y品及其相關行業由于其時尚性,長久以來都是網絡上關注的熱點,在網上也很容易搜索到關于功能性化妝品的資料和視頻。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也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化妝品知識。但由于網絡的隨意性,網絡資源良莠不齊,其中也充斥著偽科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并給與學生正確指導十分重要。為此,我們課題組設計并建立了課程的學習網站,將課程內容和我們篩選過的網絡資源推薦進網站,引導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興趣繼續自主、有效的學習。

      4、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為了改變通識教育課程考核往往是筆試或是一紙論文的傳統考核方式,我們大膽進行課程考核方式改革。通過加大平時成績的分值,鼓勵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勇于表現,在體驗式教學和研討教學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即時邏輯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考核中增加調研報告內容,請同學們結合已經學習到的功能性化妝品知識,選取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并闡述選此產品的原因及對其中有效成分的認識和功效評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荚嚥皇悄康?,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要通過考核,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改革成效

      化妝品化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結構方程,高檔化妝品,購買意愿

       

      1 引言

      我國網購化妝品市場上升明顯,高校學生出現崇尚高檔產品的消費傾向,即將成為“時尚新寵”甚至“財富新貴”的高校女生的喜好對高檔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近年高檔化妝品幾乎未被單獨研究過,與我國高檔化妝品市場高速發展的現狀不符。因此,本研究通過對高校女生消費心理和購買意愿的探索性研究,為高檔化妝品營銷策略、品牌偏好培養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以利于將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甚或忠誠需求。

      2 文獻綜述和研究假設

      Sheppard、Seewon等學者均指出計劃行為理論可以有效解釋人們的行為意向,該理論模式認為行為意向取決于對該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規范或認知行為控制這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響。[1] 行為意向指個人想從事某種行為的主觀機率;
      行為態度指一個人對人、事、物或行為所抱持的好惡感覺[2];
      主觀規范是個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其所認為的重要關系人或社會環境對其施加的壓力;
      知覺行為控制反映了個體在執行行為過程中對行為實現便利性和容易度的感知。

      (1)行為態度――消費者感知價值及其在奢侈品購買動機研究中的應用

      Seeney & Soutar(2001)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消費者感知價值角的四個維度:情感價值、社會價值、質量價值和價格價值。

      a)社會導向價值――炫耀性和獨特性(Vigeron& Johnson,2004)

      與西方消費者相比,東方的消費者更注重面子,注重通過高價物品的消費來引起他人關注,強調與大眾消費品拉開距離的獨一無二的感覺,得到假設1:

      H1:炫耀性和獨特性價值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b)個人導向價值――自我愉悅、內在一致和自我贈禮(Tasi,2005)

      某些具有較強自我意識的消費者會因為品牌內涵與自己的個性一致而購買高檔商品(Gentry, Putrevu et al,2001)。購買高檔商品可以增加信心、提升情緒,也可以當做對自己的獎勵。得到假設2:

      H2:自我愉悅、內在一致和自我贈禮價值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c)品質價值(Tasi,2005)

      研究表明,經濟許可的情況下,消費者若發現高檔品牌和大路貨質量上有明顯差距時,更多會購買威望品牌的產品(Roth,2001)。提出假設3:

      H3:品質價值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d)價格價值――高檔化妝品的網購價格與專柜價格的差價(Sweeney&Soutar,2001)

      高校女生購買欲望多,但購買力相對較弱,對價格較為敏感。。。專柜購買高檔化妝品性價比不高,所以網購價格與專柜價格的差價便是吸引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的一大因素。提出假設4:

      H4:網購價格與專柜價格的差價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知覺行為控制――網購認知

      網購的特點和風險主要體現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上,便利性指是否容易到達商店,安全性對應感知風險,反映了消費者對產品真偽、賣家誠信、送貨渠道和支付安全的疑慮。得到假設5

      H5:網購高檔商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對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主觀規范――參照群體理論

      非必需品的購買受參照群體影響顯著。參照群體被認為是“影響某人形成行為和評價的一些人,是個體形成其購買或消費傾向時用以作為參照、比較的個人或群體,公認有三類影響:信息性影響、功利性影響和價值表達影響。[3] 高校女生容易因朋友評價產生跟隨意愿,或由于害怕落伍而產生從眾意愿,或受到社會文化觀念等壓力影響自我認同感。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消費群”在生活上省吃儉用,將大部分收入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新奢侈品”上,消費文化影響了以中產階級為奮斗目標的高校女生的消費傾向。得出假設6和假設7:

      H6:參照群體對網購高檔化妝品的態度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7:參照群體對網購高檔化妝品的態度對高校女生網購高檔化妝品意愿有調節作用。

      (4)購買意愿相關研究。

      文中高檔化妝品網購意愿的定義為高校女生愿意通過互聯網購買這類產品的可能性、未來購買的幾率和是否向其他人推薦這三個問項來衡量購買意愿的強烈程度。[4]

      化妝品化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關聯理論 文化語境 化妝品翻譯策略

      一、引言

      隨著中國在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大家對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和觀念。如當下倍受青睞的綠色無污染食品、張揚自我風格的服飾和通訊產品等。另外,曾經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奢侈物的化妝品也廣泛普及。甚至它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重要的消費產品。中國入世后,大量的外國知名化妝品品牌涌入國內市場,國內傳統美容品牌也尋求國際化道路,因此,化妝品翻譯作為應用翻譯的一個分支,變得日益重要,同時也被認為是中西方語言和文化集中碰撞的交流之地。為了最大化地實現化妝品文本的說服功能,筆者將從關聯理論的文化語境觀入手,探討化妝品翻譯的策略選擇。

      二、關聯理論的文化語境觀和翻譯觀

      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是西方語言學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關聯準則(Maximofrelevance)而提出的認知語用學理論。關聯理論雖然不是翻譯理論,但它卻能有效地闡釋翻譯,指導翻譯的實踐。Sperber和Wilson認為,語言的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而不是傳統交際理論的編碼―解碼過程(encoding―decoding process)。關聯理論的核心就是尋求最佳關聯原則(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即人類的交際行為都會產生一個最佳相關性的期待,接受者(audience)要確定交際者(communicator)的交際意圖,就必須在交際雙方共知的認知環境(cognitive environment)中找到對方話語(utterance)和語境(context)之間的最佳關聯,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的暗含意義,從而獲取語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達到交際的目的。關聯理論中的關聯并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關聯性的強弱取決于認知努力和語境效果。在同等條件下,認知努力越小,語境效果越大,則關聯性越強。但在整個語言交際過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關聯(即以最小的認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語境效果),而是最佳關聯,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費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從中得到足夠的語境效果,并據此推導出說話者的交際意圖。

      Sperber&Wilson將其定義為“它是人們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斷的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一個人的總認知語境是由他的認知能力和其所處的物理環境所決定的。語境有靜態和動態之分,前者指語言前后搭配、上下文語言連貫等內在聯系,后者指交際雙方生成和理解話語時擁有的社會文化知識、認知能力等情景語境對語義理解的制約和影響。后者是認知語境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涉及到翻譯這一交際活動時其作用更加凸顯。它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審美觀念等。

      首先把關聯理論應用到翻譯領域的是Sperber和Wilson的學生Gutt,他把翻譯活動看作是一種言語交際行為,并且包括兩次明示―推理過程,而指導翻譯的基本原則就是關聯。在翻譯過程中,原交際者和譯者構成了交際的雙方,譯者從原交際者明示的交際行為中尋找出最佳關聯,通過推理形成對源語文本的理解,此為第一個明示―推理過程;譯者和譯語接受者又構成交際的另一雙方,譯者通過譯語文本把自己對源語文本的理解傳遞給譯語接受者,從而使譯語接受者能夠推導出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此為第二次明示―推理過程。正如Gutt所指出的:“成功的譯文就是譯者確保譯文中交際者的意圖和接受者的期待與原文一致?!标P聯理論雖然只是有關語言交際的理論,但Gutt對翻譯的解釋卻使人們對翻譯研究有了新的認識。翻譯作為一種交際活動,譯者要傳達的并不是源語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源語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際者的交際意圖。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與詞匯層面的等同。

      三、情景語境的中西方審美差異

      以上簡要介紹了關聯理論的基本概念和翻譯觀,也指出了認知語境中情景語境這一概念。下面則先后對化妝品翻譯自身特點和對化妝品翻譯起深遠影響的情景語境之一中西方審美差異進行探討。

      (一)化妝品翻譯

      化妝品翻譯是指對一切化妝品相關文本和話語的翻譯,包括品牌名稱、品牌廣告語、產品特性或使用說明等。事實上對于宣揚美、創造美的化妝品文本,大多數情況下都被認為是一種廣告,并且按照功能學派萊斯提出的目的理論劃分,是屬于倡導誘發性文本。因此在翻譯此類文本時,就必須要明確文本的功能?;瘖y品翻譯的功能首先是信息功能,即對某一化妝品基本功能成分的描述;
      然后是倡導功能,即是要誘發讀者的做為,是原文作者一直追求實現的效果(功能)。

      在化妝品文本中,為了激起讀者的購買欲,作者即交際者都盡可能地尋求最有效的方式吸引讀者,因為他們深知人們往往都想以最低的認知努力來實現最有效的語境效果(即實現最佳關聯)。為了實現這一關聯,一些交際雙方不言自明的信息就會被刪除。然而,在翻譯過程中,在涉及到文化情景語境時那些“不言自明的信息”處理起來就非常棘手,因為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認知空缺。翻譯時,一國的化妝品推廣者與另一國的讀者的認知語境必然存在差異。如廣告詞“本是天然蓬萊草,貴妃駐容百媚生”(貴妃玉容護膚系列本草暗瘡皮膚護理系列)的翻譯,在中國“貴妃”是美的象征,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雖然沒有人知道到底“貴妃”怎么個美法,但是大家還是很自然地聯想到高貴的氣質、光潔白皙的肌膚,而且作為化妝品的廣告詞,該化妝品的功效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對于西方顧客,無論是譯成“Guifei”還是“Yang Lady”他們都很難理解,最多知道她是中國古代一個帝王的妃子,僅此而已。他們的聯想可能就不是什么美肌了,而是一種昂貴奢侈的東西。筆者認為根據西方人線性的思維習慣,直接譯為“milk-rosy skin”效果會更好。由此看來文化情景語境的作用不可小視。

      (二)中西方審美差異

      關聯理論下交際雙方的情景語境包括很多方面,在翻譯這一特殊的交際過程中其又變得更加復雜。根據化妝品文本“傳達美,創造美”的特點,筆者將分析中西方審美差異,以對后面的翻譯策略(異化和歸化)的選擇提供依據。

      首先,不同社會對美的追求是一樣的,人們都在所屬社會的美的標準之上追求美。盡管審美標準不同,但是仔細研究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共同點,因為很多寶貴的藝術和建筑作品就受到了全球范圍的推崇和青睞。另外,對女性美的標準也多有共通之處,如光滑、緊致、富有彈性的肌膚,年輕的臉龐都是千萬女性共有的追求。

      但是,由于地域和歷史積淀等因素的交錯發展,在很多方面審美差異還是普遍存在的,以下將討論中西方審美的標準差異及其在化妝品文本中的體現。

      (1)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完美佳人要:瓜子臉,柳葉眉,眼澈如一彎秋水,櫻桃小嘴,齒潔如玉,身材窈窕,柔若無骨,十指芊芊若青蔥。后來還出現了肩窄為美、腳小為美等。自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們對美有了新的認識,自然為美,健康為美。目前,這一基本審美標準仍然盛行,但也有一些更細致的標準。

      a.追求白皙的肌膚

      不夸張地說美白是中國女性的夢想,素有“一白遮千丑”的說法。有些女性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不僅護膚品要具有美白功效,連飲食、運動中也要挖掘美白功能?;瘖y品廣告中有“美麗不只是白皙,白皙卻總是美麗?!保ㄇ邋岚追雷o乳液);
      “由內到外的,如瓷般的凈白,你不想擁有嗎?”(細胞活能美白套裝)。

      b.內外兼修

      中國人不但注重外在美,而且注重內在美。古代美女中就不乏才女,如西施、貂蟬、林黛玉都不僅漂亮還精通幾門才藝。另外,年輕姑娘的純潔也是美的重要部分??傊?,只有內外兼修才是完美的佳人?;瘖y品廣告也常迎合了這種審美標準,如“再現您心靈的真善美”(法國姣蘭化妝品);
      “內在美,秀發才完美”(潘婷潤發精華素);
      “揮灑每一絲魅力,凝聚每一絲自信,關懷每一絲驕傲,保護每一絲尊嚴”(桃麗絲玉蘭脂)。

      (2)西方人的審美標準

      中觀古代西方,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古世紀,人們對軀體美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女性美麗的胴體。在大量的古典繪畫、建筑和雕塑作品中半裸或是的人體隨處可見。西方人對美人的標準可以概括為:a.性感:柔順的頭發,豐厚的雙唇,圓潤的肩部和手臂,結實的腹部,細腰豐臀等。b.局部纖細,小巧有型的鼻子,立體的臉部線條,緊致的小腿等。具體來說:

      a.為美

      讓顧客看上去性感是諸多產品的賣點,西方人從不疲于對性感美的追求。如:“SEXIFY YOUR LOOK”(Christian Dior’ SpaPedieure);
      “SO RICH,SO CREAMY,IT HUGO YOUR LIPS”(L’OREAL,NEW COLOUR RICHE.RICH CREAMY LIPCOLOUR)。

      b.張揚個性為美

      另外一個重要的審美標準就是個性美,它與西方人愛好自我表達、自我展示,推崇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念息息相關。如“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fearless.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you.”AMERICAN ORIGINAL(A FRAGRANCE FOR WOMEN FROM STETSO);
      “BARELY MAKEUP,SHEERLY YOU!!”Introducing New CG SMOOTHERS SPE 15 TINTED MOISTURIZER 。

      c.健康為美

      西方崇尚自然,喜愛戶外運動,追求健康。不但膚色偏愛小麥色,而且體型也講究力量和勻稱。在化妝品廣告中也常常發現:“Hold that sets you free.For hair so healthy it shines”(PANTENE PRO-V Flexible Hold Hairspray with Elastesse);
      “Jour+ NEW HYPO-ALLERGENIC BAY CARE TO KEEP YOUR SKIN RADIANT AND HEALTHY ”(Jour+ the new day cream from ROC)。

      四、由認知語境差異看翻譯策略選擇

      以上說的中西審美差異僅僅是中西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卻是化妝品翻譯過程中認知語境至關重要的一環。在處理文化差異過程中,一般采用“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爱惢笔且栽凑Z文化為導向的翻譯策略,要求保留原文化的風味,滿足目標讀者對源語文化的好奇和探知欲。而“歸化”是以目標文化為導向的翻譯策略,強調譯文的易懂性,可接受性,尤其是用目標語的文化來解釋源語文化?!皻w化”和“異化”是兩種文化翻譯策略,很多學者將它們想象成對立的兩面,非要爭個主次,以下筆者將從品牌翻譯和廣告詞翻譯兩方面來分析這兩種翻譯策略的取舍。

      品牌是一個產品的標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行為。因此化妝品品牌或商品名的翻譯是產品營銷的關鍵。關聯理論認為品牌翻譯強調找出最佳關聯,即從源語文本的明示交際行為推理得出商品推廣者的意圖,再由譯者在目標語消費者的認知環境中將此意圖明示給目標語消費者,進而產生語境效果,引發購物行為。就以日常洗浴用品的一大品牌“飄柔”為例。這個品牌下面有一系列的洗發護發產品,它們的賣點是秀發柔順、光澤,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而事實上該品牌在最早投放的美國市場英文名字叫“Rejoice”,它是一個動詞,意為:feel or show great joy,無論在詞性還是在語義本身都符合前一部分所描述的西方人獨立、表現自我、強調自我感受的性格和講求個性的審美觀念。如果采用“異化”手段,把消費者推向廠家,將此品牌漢譯為“歡喜”或者是“高興”,實在難以激發中國女性的購買欲,甚至讓人覺得這個牌子有些俗套。而譯為“飄柔”,蘊含了秀發烏黑、柔順、絲綢般質感的意向,符合中國女性的含蓄美和對烏黑柔順秀發的渴求,產品的功能和賣點不言而喻。消費者甚至覺得買了這個產品自己的頭發也會有“飄柔”的感覺,也會成為擁有柔順秀發的淑女。顯然,在這里譯者采用“歸化”的策略,讓品牌與消費者的共有認知語境最大化,從而實現了最佳關聯。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間跨地區跨文化的交流日趨頻繁,西方的很多審美標準漸漸為中國人接受,如健康、個性為美,甚至性感野性為美。其實,潛意識里中國人有些許的崇洋,認為在西方流行的就是好的。這就要求譯者適當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獵奇和追求潮流的心理。

      如一則英文唇彩廣告:

      Dior Addict ultra-gloss reflect

      Addict to brilliance

      Addict to vibrant color

      Addict to new sensations

      Ultra-reflective shine,extreme volume

      Extreme volume for ultra-sexy lips,an incredible volume effect:hyaluronic spheres integrated in the formula swell instantaneously upon application,for ultra-sexy re-plumped lips at any time.

      中文譯本為:

      迪奧閃爍魅惑唇膏

      極致炫亮

      炫動色彩

      輕盈愉悅

      鏡面反光 璀璨光彩

      營造晶瑩珍珠光澤,隨著光線幻化出立體閃亮效果,時刻保持性感豐盈雙唇

      以上廣告是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迪奧――新推出的一款名為“Dior Addict”的唇彩的廣告。廣告中商家想要傳達演繹一種迷幻、致命的誘惑,暗示該唇彩能幫助顧客營造性感雙唇。按照關聯理論,交際者在明示過程中傳達意圖,而消費者閱讀廣告則是一種潛在的推理行為,要看能否實現最佳關聯就是要看雙方的認知語境是否能幫助達成最佳語境效果。前面已經提到中國女性的審美觀出現了西化,也追求性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與西方商家共有部分的認知環境。此時明智的譯者需要首先從源語文本交際者的明示行為中找出最佳關聯,然后采用“異化”的策略直接將交際者的意圖傳達至目標語觀眾。目標語觀眾則因共有的那部分認知環境(對美的認識)而花適當的努力順利產生語境效果,接受到交際者的意圖。

      在這里我們需要仔細分析“addict”一詞。根據朗文字典的解釋,它是一個名詞,意為“person who is unable to stop taking drugs,alcohol,etc.or person who is strongly interested in something”。譯者不可能直接將它譯作“吸毒的人”或是“沉迷的人”,而是要在第一個明示―推理過程中扮演讀者推理出品牌商家的意圖,即營造一種濃烈的迷幻氛圍,讓讀者心動,忍不住嘗試。然后,在第二個明示―推理過程中扮演交際者明示意圖。在傳達(明示)意圖中,如果迎合中國傳統保守的審美,采用“歸化”策略翻譯為“魅力”或是“吸引力”則使源語交際者強調的那種氛圍蕩然無存,導致交際失??;
      這里用“魅惑”則成功地實現了雙贏,一方面,源語交際者的意圖得意準確傳達。另一方面,讀者(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和期待得到了極大滿足。

      五、結語

      最后,雖然筆者列出的例子十分有限,但是我們不難得出在化妝品翻譯中“歸化”和“異化”策略都是必要的。有時候單獨使用二者之一更好,有時候則是兩者結合更為妥當。一定要將兩者爭出高下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呈現能實現預期效果的譯文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陳新仁.論廣告用語中的語用預設.外國語,1998,(5):54-57.

      [2]鄭玉琪,郭艷紅.淺談英文化妝品說明書之美學翻譯.中國翻譯,2005,(2):8-12.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丁楓.西方省美觀源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5]何自然,冉永平.語用與認知―關聯理論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