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動物小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沈石溪寫的《狼王夢》、《鳥奴》、《保姆蟒》、《象母怨》……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以下是編輯整理的沈石溪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沈石溪講座觀后感范文一
大家知道沈石溪是誰嗎?對了,他就是動物小說大王?!独峭鯄簟?、《第七條獵狗》、《最后一頭戰象》等著名動物小說都出自他的筆下。上星期五下午,我們天長小學的同學有幸見到了沈石溪老師,并聆聽了他的精彩講座。
星期五下午,同學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陸續走進了大禮堂。只見沈石溪老師身著藍色襯衫,笑容可掬地注視著每位同學。沈老師與我們交流了他的經歷和感受,一個個小故事讓同學們驚訝不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和幽默風趣。沈老師初中畢業后,參加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到了“頭頂香蕉,腳踩菠蘿”的云南西雙版納。他在西雙版納這個熱帶地區當了6年的農民、獵人,在這期間和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發生了一件件讓人難忘的事……從沈老師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動物世界里豐富多彩的感情,動物的偉大的母愛,明白了動物是有靈性的,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友善地對待動物,保護野生動物。
沈老師的講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鷹的故事。當沈老師提到最喜歡的動物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鷹。他說他在西雙版納有一次上山采藥時,發現了2個老鷹蛋,于是拿回家準備煎荷包蛋吃。但當他得知鷹是村里的圣鳥時,他決定孵養小鷹。雖然其中的一只蛋打碎了,但另一只蛋在他們家母雞的孵化下成功地孵出了小鷹。母雞一開始按“早成鳥”的習性照顧它,可發現不對,于是改按“晚成鳥”的習性照顧這個特殊的孩子了。后來沈老師從當地獵人那里得知這樣養小鷹會死的,還是放歸山里好。于是沈老師把小鷹放歸自然。過了2個月后,沈老師發現小鷹不僅沒死,還越來越健壯,有一次居然吃下了1.2米長的蛇。原先經常有偷雞糧的老鼠,現在剛好成了小鷹的捕食對象。后來小鷹在村里的一棵大樹上做了窩,一直就沒離開過村莊。沈老師也從此和鷹結下了難忘的“友情”。
聽了沈老師的講座,不僅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動物故事,也讓我們學到了寫作的技巧:生活經歷是創作的靈感源泉,寫親身經歷的生活更能體現出真情實感;仔細觀察生活,善于發掘,并日積月累;善于借鑒、學習別人的作品……沈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沈石溪講座觀后感范文二
上周五下午,雖然天陰沉沉的,甚至還飄著細雨,但我們的激動和期盼卻像火一樣,所有的同學都望著校門,期待著一位著名作家的出現?!巴?”隨著同學們的一陣尖叫,我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急切地向四周張望。啊,他來了!我興奮地跳了起來,“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伯伯來了!
一陣歡快的樂曲過后,沈伯伯便開始了他的講座?!拔遗c動物打了整整四十年的交道,我在這段時間中,改變了對動物的看法。在1969年,我第一次來到西雙版納……”他的故事一開頭,全場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沈伯伯娓娓道來,繪聲繪色地描述著當年的趣事奇聞。我們似乎也跟著他的思維,隨著他的故事,走進了四十年前的西雙版納,一會兒在與地上追逐孔雀,一會兒在草叢間躲避狼群,一會兒在叢林中驚心動魄,一會兒像在家里會議往昔……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歡笑聲中體會文字的情感,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片段中感受動物的情懷。
在沈伯伯的許多動物經歷中,我明白了許多他沒有明說的道理。在養鷹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動物也是像人一樣,更有著某些人不具備的高貴品質。雖然小鷹是鷹,但他仍然敬畏自己的“養母”母雞;雖然紫嵐是狼,具有兇殘的本性,但她對待兒子也是無微不至的。所有動物都不僅僅代表一種意義,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機智還是笨拙,所有的動物都會以愛1對愛,感恩戴德,不會像個別人一樣為利益而疏遠親情、不擇手段。
沈伯伯還告訴我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很重要的。曾有一位哲人說過:“生活是創作之源?!笔堑?,所有的靈感都來自生活,要寫好文章,只有時時尋找別人沒有發現的事,只有記錄親身經歷的事。
時間飛逝,一會兒又到了放學時間,在互動環節的歡呼聲中,與作家的溝通接近尾聲。閉上眼,細細地回味著剛才快樂的書之旅,我覺得真是受益匪淺。
沈石溪講座觀后感范文三
上周五,我們四至六年級的孩子們享受了一頓“精神大餐”。我們有幸親耳聽到了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沈石溪先生的精彩講座,聽完講座,我們都感覺受益匪淺。
同學們目光炯炯地望著主席臺,在沈老師落座的那一瞬間,原本還稍吵鬧的大禮堂里立即變得肅然無聲,我們眼睛里流露出的不僅僅是對沈老師的好奇和欽佩,更多的是一種對知識、對學習的渴望。
沈老師很幽默,一開場就把大家給吸引住了。他不時地甩出幾個“小包袱”,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這一笑也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沈老師首先告訴我們一篇好作文來源于生活,為了能讓我們信服,他又繪聲繪色地描述起了自己當知青下鄉的經歷和一些小故事:和當地獵人一起上山捉孔雀卻被一群餓狼圍困山頂數日;把小鷹交給母雞當做小雞來飼養……種種常人一輩子都沒有的經歷聽得大家目瞪口呆,好奇地睜大了雙眼,但同時,他也沒忘讓大家笑個夠。
笑聲中,我卻仿佛漸漸明白了,沈老師并不是一味地要逗我們笑。他也是借此來讓我們明白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當沈老師說到“黑蟒蛇漸漸逼近,母雞身上的毛都反轉了過來,看上去不像是雞了,嗯,到像是一根雞毛撣子,但它還是牢牢地擋住了小鷹?!钡臅r候,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來。我也笑了,雖說這句話里的主人公僅僅只是一只母雞,母雞是一種任人宰殺的家禽,雞應該也是很怕蛇的,何況這還是一條大黑蟒蛇。但是它在巨大的恐懼和心理壓力面前,不但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堅強地選擇了面對。雖然它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它依然敢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來保全小鷹。它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回想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不管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還是經過后期創作的故事,所有的動物,不管是強大的動物還是弱小的動物,無一例外它們的內心都是美好而純潔的。霎那間,我忽然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動物雖然不會說話,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動物雖然不會書寫,不能用文章描述世界,但它們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智慧。它們之間的情感交流不亞于人類,它們的智慧不亞于人類。人類和動物是平等的,人類和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多姿的大自然,人類和動物一樣,都是生物中的一份子。
我想,這也是沈石溪和其他動物小說作家一樣不遺余力地宣傳動物小說的原因所在吧。講座雖然結束了,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石溪講座觀后感范文四
一提起動物小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沈石溪叔叔寫的《狼王夢》、《鳥奴》、《保姆蟒》、《象母怨》……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揭示了動物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體會其中的內涵,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動物世界尚且如此,我們人呢?有人曾問過沈石溪叔叔,寫了這么長時間動物小說,您的創作體會是什么?沈石溪回答:“十五年的創作實踐,我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禮儀的粉飾、道德的束縛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丑陋與美麗融于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會盛衰,禮儀會更替,道德會修正,社會文明也會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p>
我也是沈石溪叔叔的“粉絲”,深深地為沈石溪叔叔妙趣橫生的文筆所折服,而今天,這位“動物小說之王”將親臨現場,與我們面對面的交談,這怎么不讓我們感到興奮呢?
講座馬上就開始了,我們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了禮堂里,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我環視全場,幾乎每一位同學的手中都拿著沈石溪叔叔的著作,更有甚者竟一口氣拿了5、6本呢!這時,不知誰說了一聲:“來了!”我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到主席臺上。我看到了沈石溪叔叔,他大約50歲掛零,一張慈祥的面龐上帶著笑意,完全沒有普通作家的傲氣與隔閡,給我們感覺十分親切。
沈石溪叔叔談起了他在云南西雙版納當知青時,與動物發生的有趣故事。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時不時還模仿著當時的動作。同學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聽著。當沈石溪叔叔講到“我燒了身上的所有衣服卻仍趕不走6只狼”時,同學們讀笑得直不起腰來,就連老師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呢!
時光總是很短暫,一轉眼,沈石溪叔叔的精彩講座就要結束了,同學們蜂擁而上,請沈石溪叔叔簽名。望著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樣子。我不禁感慨道:“只有經過親身體會,才能寫出最吸引人的書啊!”
沈石溪講座觀后感范文五
上個星期六,我去聽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講座。
我一直是沈石溪的忠實小書迷。我幾乎買全了他的所有作品。我的所有動物知識幾乎都是從他的書本上看來的。我最喜歡他寫狼的作品《狼王夢》和《殘狼灰滿》。
剛進場,就看見里面人很多,人山人海。后面站著大人,中間坐滿小孩,前面的演講臺上,坐著沈石溪。他皮膚黑黑的,看起來和書后的照片有點像。
他講了自己從上海費盡周折來到云南;講了自己把鷹蛋給老母雞孵出了一只小鷹;講了他自己曾養過一只老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被6只狼圍困在樹上,為了脫險,他們把獵到的孔雀給狼吃,他們燒光了衣服想嚇走狼,都無濟于事。最后,還是民兵把他們救了出來。
我最關心的是他的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沈石溪說:這些故事不完全真實,或是在生活中這個故事就有個原型,或是真實事件的改編。
我真驚嘆沈石溪與動物的親密接觸,他的書讓我懂得了人類對動物還有許多偏見:
大家都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句話吧?有人還說,見到烏鴉,你要往腳后跟吐口水,如果烏鴉朝你叫1聲,你會倒霉的,叫3聲的話,家里要死人的。其實,烏鴉是鳥類中進化最快的一種鳥,它們能發出四十多種不同頻率,不同聲調的叫聲來聯絡同類。遇到其他鳥群的進攻時,鴉王和幾只身強力壯的公烏鴉會去攻擊其它鳥群的首領,一小部分去擾亂別人的注意力,其他烏鴉正面進攻。而且,烏鴉的大腦和人類大腦有點相似呢!
大家都不喜歡豺狼,其實豺狼在發情期只會用溫柔的方式獲取愛情;而被人類叫做和平之鴿的鴿子,卻會大打出手;你一定說過人家“大笨象”吧,其實,象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哺乳動物。
其實,動物也有它們自己的世界,它們不是為人類活著的。巖羊可以在懸崖絕壁上奔走如飛;雕的最高時速是每小時400公里;雙角犀鳥雌雄結成配偶后比翼雙飛白頭皆老,只有死亡才能把它們分開……
總之,沈石溪的書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人和任何動物都是平等的,都是經過大自然的反復篩選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所以,我們一定要善待動物,不能隨便獵殺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