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觀看過建國大業,有沒有寫過關于建國大業的觀后感。以下是編輯整理的觀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參考和借鑒。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一
《建國大業》是最近很熱門的電影,很多人留意它,是因為它里面超豪華的明星陣容。然而,作為獻給祖國60歲生日的一部獻禮大片,它向觀眾們展示的卻是一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種孕育了新中國誕生的精神、一種一直支撐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努力建設偉大的精神、一種我們祖國偉大復興所需要的精神、一種或許正被部分人所遺忘的精神。
看了《建國大業》之后,我的眼濕了。60年前,那么多的革命先輩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如此政治如此民主,經濟如此發達,科技如此先進的新中國。
雖然,電影只是描繪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一次政治會議的風風雨雨,但是,反映的卻是先人建國之艱辛,在此,我不由得發自內心地向前輩們致敬1分鐘。
……
今天,在網上看新聞時看到一則噩耗,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奠基人,革命事業忠實的擁護者,優秀的共產黨員,錢學森先生離開了我們。許多人不由得擔憂,新一代的錢學森們到哪里去了……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我們現在處于物質條件極為發達的年代,看起來我們更有實現個人抱負的客觀條件,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是爭取革命事業成功的不可忽略的條件。
沒有開國元勛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沒有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沒有許許多多共產黨員在人民群眾中發揮先進的積極的影響,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三個代表”的地位。
因此,無論我們身處的環境變得如何優越,我們都不能丟掉60年前開國前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用戰斗的精神去建設祖國。
是啊!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因為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雖然現在的我,還 不是正式的中國共產黨員,還 不能說是一名時刻保持堅持艱苦奮斗的青年,但我一定會繼續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我。在生活與工作中,自力更生,質樸節約,樂于助人,學會換位思考,在同學群眾中起到帶頭作用;在學習上,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積極參加學術性活動,培養自我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還 要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素質,關注時政,保證自我的思想覺悟與黨組織接軌。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二
看完《建國大業》以后,我非常的激動。
不是因為它超壯觀的名人陣容,再有名的人物,在歷史的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就如高山之于一粒沙;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我激動是因為它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并且尊重歷史,讓我們可以重溫過往。
60年,共和國走過風風雨雨,60年,中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0年,也足夠我們忘記當時的血雨腥風,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里的我們需要歷史以真實的面目對我們做一次洗禮。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有以一種感恩的心態來努力生活,才對得起當時浴血奮戰的先烈,有人說,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我們應該牢記歷史, 不能忘記當年的歷史。是的,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要常常的回憶,而影片為我們提供了心靈的棲息地,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可以了解歷史,戰火紛飛中挺起中國雄壯的脊梁,百萬鮮血中凝結中國雄壯的氣魄,無數血淚中筑起中國不朽的豐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歷程是艱辛的,是困難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是偉大的,是不同凡響的。中國的強大有目共睹,滄桑巨變,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我們幸福地生活著。
我激動的另一個理由是透過影片,我感覺到一個真理---仁者無敵。
共產黨在這方面是當之無愧的楷模。仁者無敵,是共產黨人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在影片中,我們看見范偉飾演的老郭為了保住毛主席的飯菜獻出了生命,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這樣做的?是仁,是毛主席的仁者風范感動了他,當知道老郭的事情后,主席親自到墳墓前吊唁,在準備召開的政治協商的過程中,同樣貫穿了仁的精神,新政協的準備工作中,元老張瀾、李濟深、還 有馮玉祥,蔣介石的大哥,都感到了共產黨人仁的力量。而相對共產黨的仁,國民黨卻實施了殘忍。多行不義必自斃。在他們槍殺了李公樸、聞一多。做掉馮玉祥,我們可以看見周恩來的憤怒,可以想見國民黨的處心積慮,可以看見蘇聯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以看見共產黨人的仁的堅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尤其是傅作義的陣前倒戈,更加證明了共產黨人的仁者風范。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墻腳,眾親叛離,蔣經國奔赴上海、可是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迎接蔣家王朝的只能是成為歷史。走進歷史的垃圾堆。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李宗仁的無力回天,都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得民心者的天下,仁者無敵。
雖然影片有一些瑕疵,比如主席在躲敵機空襲的時候,居然穿的睡衣,這恐怕不符合主席簡樸的習慣,當然瑕不掩瑜,總體上這部影片還 是非常不錯的。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三
上個世紀1945年到1949年無疑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最具決定性命運的時期。盡管歷史發展已經給兩種力量的歷史性較量提供了明確的答案,但其留下的眾多歷史謎團至今讓人噓唏不已,如一支擁有全副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中高級將官均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軍隊,為什么輸給了一支布衣草鞋,小米步-槍,數年前還被追趕得在偏遠山區流竄的農民軍隊?這段歷史本身所包含的巨大的歷史張力給藝術審美提供了巨大的表現空間?!督▏髽I》再次將鏡頭對準了這段歷史,以宏大的藝術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誕生,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和衷共濟肝膽相照的風雨歷程。同時,在真實再現各種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顯現出了一種站在今天的歷史高度和審美高度才有的博大的人文情懷,兼具宏觀視野和微觀審視的史詩品格和氣質。
影片主創努力突破種種局限,打破領袖人物臉譜化的審美定勢和模式,盡力還原歷史中復雜多面的人物,凸顯歷史人物的心靈和情感層面,擺脫了過去的“紅結”支配下簡單、截然對立的審美審視和判斷,賦予了鏡頭中的人物形象以更豐富的歷史、人文。如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在海上遇難,消息傳來正在洗腳的毛澤東憤怒地踢翻了水盆,而周恩來甚至大罵手下“都是豬腦袋”。這些獨特的審美表現是“陌生化”的,是觀眾特別樂意看到的,也是富有感染力和沖擊力的。影片對蔣介石藝術形象的塑造避免了任何人為的道德丑化、道德矮化,呈現了這個特定歷史時期落寞梟雄多層面的心理變化。蔣介石和蔣經國的一場對手戲就富有巨大的藝術張力:蔣經國在上?!按蚶匣ⅰ笔?,回到南京請求蔣介石支援,蔣介石卻不敢得罪黨內的官僚資本。父子倆走在中山陵里,一群白鴿在遠處飛翔,蔣介石告誡兒子:“反貪腐,要看時機?!笔Y經國針鋒相對:“現在黨國都在危難的邊緣?!笔Y介石長嘆一聲,吐出一句話:“反貪要亡黨,不反要亡國!”又如在敗走臺灣之前,蔣氏父子在溪口長談,一屁股坐在臺階上的蔣介石眼神中一片茫然,蔣經國看著蔣介石如此落寞也是眼含淚水。這樣,蔣介石作為特定時期的歷史人物就從一個簡單的符號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可以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史詩品格的電影,僅有歷史真實層面的呈現顯然是不夠的??梢哉f,史詩品格電影不僅要求有歷史真實層面的呈現,更要求在歷史真實層面呈現基礎上有更宏觀的歷史和哲理思考。毛澤東和蔣介石的雙雄斗固然是歷史的主旋律,但并不是歷史的全部。影片不僅在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物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在宏觀歷史視野下對宋慶齡、宋美齡、蔣經國、李濟深、蔡廷鍇、張瀾、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進行了個性化的審視和表現。影片編劇曾經談到,他們研究了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民革主席李濟深、民盟主席張瀾等人的傳記之后,就深深地被他們的領袖風范、人格魅力、政治主張所感動,深深理解了毛澤東為什么如此尊重他們,并盛情邀請他們一定北上參加政協會議。影片巧妙的借助于第三方即國民黨進步將領、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視點來看待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斗爭,來對毛澤東和蔣介石所代表的兩黨進行政治和道德上的判斷。一方面,凸顯了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另一方面,更凸顯了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多-黨協商、民-主建國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歷史的必然,至今依然惠及中華民族,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制度保證和政治基矗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眾多的獻禮影片中,《建國大業》不是一部常規電影,而是一部“大事件”電影,172位明星參與演出本身就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讓人欣慰的是,影片劇情跌宕起伏,明星云集沒有影響觀眾入戲,而是產生了獨特的審美效果,實現了 “故事”大于“明星”。同時,影片無論是藝術創作層面還是商業操作層面都顯示出了大手筆和大智慧。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四
為了慶祝祖國媽媽60華誕,幾天前學院黨委組織了大家去影院觀看《建國大業》,要求看完后要認真總結,交流黨員個人心得體會材料。
我認為,這部電影說明了社會主義的中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一百六十多位影星的加盟就說明了這一點,只要韓三平愿意,一千六百人參演都不成問題。什么萬人太極、二十萬群眾游行、六十萬奧運志愿者,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參加集體活動的干勁,絕不遜色于五十年前。雖然效率低了點,但搭上祖國榮譽兩個字,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正確,佛擋殺佛。這些活動在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很難開展起來,還是社會主義好。
影片的內容不用贅述,反正是說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高考和考研政治中,在相關的題目里答上這句話,必然是要加分。從表演上來說,馮小剛、葛優、道明、郭德綱、馮鞏他們的點還是不錯的,個人覺得陳坤扮演的蔣經國很好,事實上大多數人去看這部電影也就是想看看這些人如何熱鬧,順便愛一下國。
每一次接觸類似的題材,都會想起彭總、劉少奇他們的晚年,挺寒心的,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走過來了,卻栽在了帶頭大哥的手里,奈何共苦而不能同甘。食指的詩說,“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是的,后人或許會撥開歷史風塵看透歲月篇章,但前人離開的時候,是否能夠瞑目?
很自然的想起了《明朝那些事》,現實沒有朱元璋只留下湯和一個人那樣嚴重,但其中的道理其實都差不多。在這個世界上,那些歷史的小混混會被英雄收拾,英雄說不定就被帶頭大哥給拿下,大哥又常被女人迷惑,女人一不小心又被小混混擺平,萬物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則,循環著生存的食物鏈??础睹鞒切┦隆?,明白了一些歷史的規律,也就更好的理解了現實中的這些事,曾經發生的現在還在發生。
在北京生活了這幾年,很能感受到這些年中國的崛起,沒有經歷但可以想見,三十年的中國經歷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我們感到振奮和自豪。但是,表面、局部的和諧和繁榮很大程度上只是假象,我們都清楚這個國家大部分地區的落后,知道那些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不管怎樣,應該祝福走過六十年風雨的祖國,憧憬一百華誕的時候,這個國家能民主、法制、公平、“有天理”一些,人民的素質更高,普通老百姓能更加富裕,實現真正的安居樂業。
《山坡羊·潼關懷古》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一直篤信這句話。希望再過幾十年,在我快掛掉的時候,資本主義的中國能讓我改變這種看法,那時候,我告誡我的子孫,在文明的社會里就做個普通人。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五
在10.5日,媽媽帶我去看《建國大業》電影,我有了深切的感受。
影片從抗戰勝利首次國共和談開始,當時國民黨在底盤和裝備上優于共產黨,于是在中國民主同盟領袖張瀾的調和下,在重慶進行了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但是國民黨當時一心想消滅我黨,當然不會真的進行和談,他們在和談的掩蓋下不斷的攻擊我黨的地盤,試圖消滅我們的八路軍新四軍武裝。所幸我們的領袖毛主席眼光犀利,看清楚了敵人的真面目,沒有讓反動派的陰謀得逞。
在之后的國共內戰中,我們黨的軍隊以退為進,農村包圍城市,并團結廣大的農民群眾,取得了連連的勝利。而國民黨反動派卻不斷的欺凌各個民主黨派人士,將民盟等有地位的黨派實力壓榨的無法生存,不得不投奔我黨的懷抱。連李濟深這樣的老國民黨,也因為受蔣介石的排擠,而和我黨走到了一起。
隨著眾多有影響力的勢力和國民黨分道揚鑣,蔣介石老反動派終于走到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不得不辭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職位,而代總統李宗仁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和我黨進行和談。這時我黨在軍事上占有,在國內大勢力全部支持的情況下,當然不會和國民黨和談,但由于要顯得有風范并重視和平,就像國民黨提出了非??量痰?個條件,逼得國民黨不得不和我們繼續打仗。并借機一直把蔣介石等人趕到了臺灣去。
在抗戰后期,我黨不僅僅是團結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力量,我們還要團結商人和企業家,這一點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好像是在買煙買不到之后領悟到的。而且,我們還要團結各個黨派的實力,包括有雖然失敗但是仍有影響力的國民黨,我們的主席不惜犧牲一定的利益,換取他們的支持,比如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我們為了她支持我們國家的建國,送給了她一套非常好的房子做福利院。為了贏得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支持,我黨不計前嫌,給了他們的領袖李濟深一個國家副主席,雖然他在廣州發動的“四一五”政變殺害了我們很多共產黨的同志。
影片的最后,當1949年開國大典舉行的日子,在臺灣躲著的蔣介石還妄圖對我們進行轟炸,但是在歷史不可逆的洪流之下,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反動的念頭。
看完《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我認識到,國民黨蔣介石敗在了共產黨的腳下,其實是敗在了自己手里。不僅僅是國民黨黨的腐敗、勢力貪污,更是不團結,連老國民黨李濟深,也被蔣介石排擠,蔣介石總想一人貪污權利,最后成為了“光桿司令”,不得不下臺。而共產黨毛主席團結人民,連對李濟深也不計前嫌。比起來,國民黨的軍隊要比共產黨的軍隊先進的多,有飛機有大炮,而共產黨卻好比是“小米加步槍”;國民黨穿的是挺拔精干的軍裝,而共產黨穿的卻是爛棉服,不過憑著團結與智慧,共產黨統領了中國。記得毛主席回答李濟深的那句話:“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笔前?,在某些時候,要放棄一些利益,忘記一些仇恨。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