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迎接建黨100周年的政治動員,也是走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進軍號令,不僅宣示了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決心,更為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注入了強勁動力。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躬身示范,在一次次深情瞻仰、深邃思考、深刻講述中,以歷史的大視野、大智慧開新圖強,用紅色基因、革命精神為全黨補鈣壯骨。
我省是紅色沃土,習近平總書記每次來河南,都會帶著我們一起回望黨史、找尋初心。200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參觀焦裕祿事跡展、駐足凝望“焦桐”,到新鄉劉莊實地追憶史來賀同志的光榮事跡。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蘭考真情追思焦裕祿,號召全黨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第一站就到了大別山革命老區,帶著我們一起重溫中原大地的紅色記憶,共同緬懷河南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告誡全黨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要求我們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次次教誨和引領,給我們帶來強大的政治動力。經濟總量連續跨過4萬億元、5萬億元臺階,糧食生產屢創新高,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硬核河南”抗疫筑牢中原防線,保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成效明顯……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始終把初心厚植于心、把使命躬身于行,把發展作為1億河南人民最根本的福祉,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突破,中原更加出彩宏偉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
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努力走在全國前列,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統領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河南新征程,要求我們繼續為著初心使命前行,為著莊嚴奮進。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感想我們黨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在錨定目標中不懈奮斗;
就在于始終高揚思想旗幟,在理論武裝中挺立時代潮頭;
就在于始終勇于自我革命,在浴火重生中保持蓬勃朝氣;
就在于始終深深扎根人民,在贏得民心中立于不敗之地。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追求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奮斗統一起來,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歷史是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的營養劑。”學好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矢志不渝奮斗,我們定能開辟宏圖偉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篇二 黨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以史鑒今,善于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黨史的學習研究,強調歷史是的教科書、清醒劑、營養劑,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在學習黨史中守初心、擔使命。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正是由于始終堅守這個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在極端困境中發展壯大,才能在瀕臨絕境中突出重圍,才能在困頓逆境中毅然奮起。這個初心和使命,體現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中,體現在不怕犧牲、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中,體現在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堅強意志中,體現在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魚水深情中,體現在每一名黨員自覺堅持的黨性修養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天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增加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懷崇仰之情、恭敬之心,在學習黨史中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恪守人民情懷,勇擔歷史重任。
在學習黨史中鑒得失、知興替。黨史記錄了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克服不同風險挑戰、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經過,是黨的智慧、經驗與教訓的總匯,是一部“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厚重史書。如果學習了我們黨在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時上、下井岡山的抉擇,就能深刻認識到實事求是的極端重要性;
如果聽懂了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用電臺指揮全黨時“嘀嗒、嘀嗒”的發報聲,就能對始終強調全黨自覺服從中央有更深切的
體會。“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今天的中國,站在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關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應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通過對黨史的學習獲得思想啟迪、知識武裝,提高本領、指導工作、推動實踐。
在學習黨史中明方向、強自信。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奮斗中,經歷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終于找到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現代化建設道路,這就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辟出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積淀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開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學習重溫百年黨史,真正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我們能更清醒地認識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更深切地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
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創造了歷史的輝煌。“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對黨的歷史把握得越科學越透徹,我們就越能以堅強的政治定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越走越寬廣。
篇三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崗位賦予我們使命,職責賦予我們擔當,我們應當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志存高遠,銳意進取,踐行擔當,爭做堅定地、奮進的、敢于搏擊的時代弄潮兒。
常常會問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是如此的平凡與渺小,我有什么樣的使命?”這一年多的社區工作似乎給了我答案。從我成為我們新高橋社區的一份子的時候,這份工作就賦予了我全新的使命。軍人的使命是保家衛國,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醫生的使命是救死扶傷,社區工作者的使命是服務社區,服務社區居民。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前提。初心,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純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氣,亦或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淡泊。從事了這份基層工作,才了解知道這份工作的特殊性,瑣碎紛雜,艱苦枯燥,包羅萬象,充滿挑戰。初進社區時,居民們對年紀輕輕的我充滿質疑;
居民表達對事情不滿時的咄咄逼人;
矛盾糾紛化解不開的口角爭紛等等,流年有聲,歲月無痕,在工作期間經歷的種種,有時也會讓我迷茫,我為什么會選擇這份工作?我的初心是什么?“起始于辛勞,收歸于平淡”,這不就是生活,這不就是社區么,潤物細無聲,不求功與名。
我們要不時地提醒自己,不時地回想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的初心,不忘初心,方能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更好的服務于社區,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
誠如毛主席所言:“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如其所言,毛澤東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后,終其一生為之奮斗,從未動搖。這是初心,不能動搖,并為之奮斗一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保證永葆初心,為使命矢志不渝?!冻跣呐c抉擇》講到,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的關頭,蔣介石為籠絡蔣先云、陳賡、葉劍英、賀龍等將才,許以高官厚祿,感以個人恩義,但他們卻未為之所動,因為他們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并不是個人的安穩和享受,他們是從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來考慮問題的。他們認為蔣介石破壞革命,與自己救國救民的志向背道而馳。只有共產主義才能讓中國人真正過上沒有剝削的美好生活,所以為了這個理想,他們甘愿拋棄自己的功名利祿,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出生入死。這種為成就“大我”放棄“小我”的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延續著。正是這種精神感著我、吸引著我,我嚴肅而鄭重的向社區黨委提交了入黨
申請書,我熱切的希望能夠加入九千萬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之中,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向革命先烈、向時代楷模、向身邊優秀的社區黨員干部
學習、看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廣大共產
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這是每一位入黨積極分子和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該勇于承擔的歷史重任,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宏偉大業中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