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關于脫貧之星事跡范文精選大全

      發布時間:2025-07-12 12:46:06   來源:事跡材料    點擊:   
      字號:
      關于脫貧之星事跡范文精選大全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在黨和政府的號召和引導下,在脫貧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憑自己的韌勁和不言棄精神,成為帶頭創業的脫貧之星!以下是收錄的一些范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篇一)

        “過幾天,賣掉兩只成羊,又可以有兩三千元收入。我打算用這錢,把家里的苦柑園再整一整。”近日,晌午時分剛過,**又將羊群趕出放養。他開心地說,有了養羊收入,加上種植苦柑,還有兩個孩子打工的收入,家里這一年多的日子,明顯比以往好多了。

        今年62歲的**,家住霞浦縣牙城鎮鳳門村卓岙自然村。早些年,他的兩個孩子還未成年,妻子又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常年服藥,花費不少醫療費,讓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年,**家被確定為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由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掛鉤幫扶。

        “根據洪家實際情況,鎮里和他共同尋找脫貧項目,制定脫貧計劃,最后確定讓他放養本地山羊。”牙城鎮宣傳委員章李聰說。

        “我早就想做點什么了,苦于家里條件太差。養羊好啊,每天只要花半天時間,還有空照顧生病的老婆,這活適合我干!”聽了干部們的詳細介紹,**高興得直點頭。

        發展項目確定后,鎮里幫助**爭取了3萬元的貼息貸款。用這些錢,他買了10多只羊羔,蓋起了羊圈。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僅一年多時間,他家山羊就增加到了20多只。

        “去年,我還了前一年的3萬元貸款后,鎮里又幫我貸了5萬元。”**說,新蓋羊圈錢不夠,鎮黨委書記又支持了他4000元。章李聰介紹,鎮里還給**發放了省級產業扶持資金,按家庭人口每人440元標準發放,他家共領到1 760元。

        201 7年,**又陸續賣出近20只成羊。目前,羊圈中還有大小山羊30多只。

        除了發“羊財”,在政府幫助下,**妻子的醫療費負擔大大減輕,這也讓他開心不已。他說,過去每個月的醫療費就要上千元,后來鎮里幫助辦理了特殊病種補助,“比如,以前買5盒治療糖尿病的藥就將近150元,都是自己出錢,現在同樣買5盒,自己只要出23元就夠了”。

        由于**脫貧意愿強烈、勤勞苦干、脫貧成績顯著,今年2月,他被評為霞浦縣“脫貧之星”。

        (篇二)

        “去年一年挖野生石菖蒲和種石菖蒲,很輕松地賺到6萬多元,加上其他收入,我成了全縣有名的‘脫貧之星’!”3月21日,**縣**鎮**村農民**對筆者說。

        石菖蒲喜陰,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等作用,藥用價值高,價格也高。石菖蒲呈黑色,扁圓柱形,不容易辨識。“野生石菖蒲多半生長在山間溪水溝旁或是泉流的水石間,夏天成熟,36元一公斤哩!”**介紹說。

        **今年55歲,家里有6口人,兩個孩子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一年至少4萬元,家庭負擔重。3年前被評為精準扶貧戶。

        **年初,在**縣人民醫院扶貧工作隊的幫扶指導下,**和妻子將原來荒廢的4畝茶園重新整修起來培育,又種了1.5畝蒼術,養了4頭豬,農閑時和妻子一起上山挖野生石菖蒲。

        “石菖蒲在陰涼濕潤的環境中特別能長,一棵大的就好幾斤重,到山溝里挖一天能賺400多元。”**說,挖回來的石菖蒲經過簡單處理曬干,本鎮有人上門收購,因特別緊俏,有的還沒來得及曬干就被買走了。

        這激發了**種植石菖蒲的積極性。他流轉2畝冷浸田進行試種,駐村工作隊隊長石峰幫忙聯系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如果試種成功,畝產能有六七百公斤。**說:“石菖蒲種植技術不難,如果能成功,可年收入六七萬元,到時候還能帶著周邊幾個貧困戶一起種,一起脫貧致富。”

        “脫貧主要靠自己勤儉加靈活,多想點子。一味地指望別人,是絕對脫不了貧的。”**說,雖然現在石菖蒲產業規模不大,只夠孩子讀書和家庭日常開支,但是他相信按照計劃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定能致富。

        (篇三)

        **鎮葩坪村6組,一棟漂亮的安置房外,65歲的**與老伴張丑凡分工合作,將大紅喜慶的新春對聯貼上了雪白的墻面。

        “今年家里的收入很不錯,過兩天趕集要多打點年貨,孩子們都要回來了……”**高興地與老伴商量著置辦年貨。

        眼前的**家,家電齊全,糧倉里堆滿了稻谷,堂屋里兩盆炭火燒得正旺。

        “去年政府給我家新修了房子,敞亮干凈,住得很舒服。” **說,依靠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她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今年家里有30畝藤茶,12頭豬,3畝生姜,3畝紅薯,前兩天和老伴算了算,今年的純收入將近10萬塊。”

        前些年,**可沒這精氣神。她和老伴身體差,常年吃藥,家中又有小孩上學念書。“當時我患有嚴重風濕病,雙腿都走不了路。再加上小孩讀書也要錢,覺得看不到希望。” **家的生活一度舉步維艱。

        **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盡管經濟十分困難,但是她做的選擇令我們十分欽佩。”葩坪村干部龍福生告訴記者,當時**毅然決定放棄低保,選擇了產業幫扶。

        “比我困難的還有很多,我有勞動能力,可以靠雙手脫貧。” **說,**年,葩坪村成立藤茶合作社,她積極參加,當年就發展藤茶30畝,養殖土雞200只,養豬4頭。

        “天沒亮就要起來喂豬,然后自己扒兩口飯后就下地干活,寒來暑往都是這樣。”大面積種植藤茶再加上養豬,對于身體欠佳的**老兩口是十分吃力的事情。

        “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是農村人如果自己不做,土里不長地里不生,那就完了,只有勤勞才能致富。” **說,無論是告誡自己還是教育下一代,她都是這樣的思想。

        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她家還享受了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參加藤茶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扶貧政策。

        付出終有回報。如今,**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靠種植藤茶和養豬,她家每年收入近10萬元,是**年前的10倍多。

        2017年,**被評為全縣“脫貧之星”。

        “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2018年我還想再增加2畝藤茶,養10頭豬,還要和老伴一起去北京看看天安門。”**爽朗的笑聲在小山村里回蕩。

        (篇四)

        **年,他被評為村里的貧困戶;

        2017年他被評為“十佳脫貧之星”。四年的時間里,車溪鄉**村石嶺組**從一個貧困戶到致富能手,在從致富能手到帶動其他貧困戶致富的“領頭雁”,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少年困苦 自力更生

        **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靠著一畝三分地養育五個兒女,生活異常艱辛。迫于生計,1989年小學畢業后**便獨身一人到**、**等地打臨工、彈棉被謀生,讓還是兒童的他受到了人生的磨練。

        1998年,24歲的**已經在外務工9年,但他仍然沒有賺到什么錢。當年,他與本村的姑娘劉菊花結婚了,“他家太窮了,我父母當時不同意我嫁給他。”因為家中沒有空余的房間,婚后夫妻倆一直借住在別人的房子里,“我想有屬于自己的房子,這樣呆在家里不如出去打工,就又拉著他去了**。”

        “最難的其實是生孩子那會,沒人能幫忙,我要在外跑單,顧不上他們,兩個孩子出生后第三天,我老婆就開始做所有的家務活。”回憶起當年的艱難,夫妻倆不禁紅了眼眶。

        脫貧之路 越走越寬

        “平時我唯一的愛好就是看中央7套農業頻道,我看現在國家的政策這么好,在外面飄著總不是個辦法,家鄉荒山荒地這么多,我為何不回家發展種植業,把荒山變金山?” **介紹,**年,他打定主意后和妻子回到了家鄉,向親朋好友借錢開發山地。因為家里實在窮,**年,**被評為貧困戶。在鄉黨委、政府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他貸款5萬元種西瓜,他和妻子劉菊花每天的時間基本都花在了瓜地里,付出總有收獲,當年他買西瓜就實現了純利潤2萬余元。此外,在棉被銷售旺季時,**還會抽時間去**彈棉被,經過努力,他家里的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把原先的貸款也全部還清,**年順利脫貧。

        **在挖土堆準備套種西瓜

        嘗到種植甜頭的**有了更大膽的想法,他要種臍橙。“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這么好,不用擔心資金、技術問題,我腳踏實地的干還怕干不好嗎?”有了干勁的**于**年承包了100余畝山地種植臍橙,并登記了家庭農場,種植臍橙6000多株。“縣里每年都會舉辦4次技術培訓會,我每次都去,對我的幫助很大。”因為臍橙生長周期長,消耗大,在培育過程中,**發現臍橙株距較大,里面還有大量空閑地,于是想到培訓課上所學的知識,便在空地里套種西瓜、花生,僅這一項,每年就為他增加了近6萬元的收入。

        **的妻子劉菊花在家加工衣服,補貼家用

        此外,**的妻子劉菊花還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專門在家里置了一臺縫紉機,有空就到圩上的服裝廠拿貨回家做。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干勁,**家里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榮譽加身 不忘初心

        “**是我們村第一個發展產業的人,頭腦很靈活,而且很愛學習,踏實肯干。”**村村主任**說。2017年,不等不靠的**被授予“脫貧之星”榮譽。

        **夫婦在給飼養的雞鴨喂食

        “以前,我是貧困戶接受別人的幫助,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家庭農場效益越來越好,在他的動員下,附近8位貧困戶在他的臍橙園里務工。“我在這里每個月能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特別開心。我要向**學習,爭取早日脫貧!”正在園里干活的貧困戶王香蘭說道。

        “現在我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依托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增加收入,我相信只要我們勤勞肯干,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信心滿滿的說道。

        (篇五)

        “在‘愛光山 加油干 奔小康’的號召和激勵下,讓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貧困婦女脫貧致富,脫貧路上與眾多的“巧媳婦”們一路高歌,助力打贏2018年脫貧攻堅戰!” 這是上期“創業之星”鄭玉芳的“豪言壯語”。

        “脫貧之星**”是來自鄭玉芳的“巧媳婦”基地。

        **來自四川省涼山區屬蒙古民族,她在**打工時與晏河鄉小伙兒相戀,后隨小伙回光山晏河鄉結婚安了家。**在光山扎了根,在家里從來都是爭搶著干活,不辭辛苦,任勞任怨。

        初到光山的她,有很多的不適應,生活習慣上以及語言的不同,讓**過得很是艱辛,加上夫家經濟狀況差,生活非常貧困,但這些都沒有讓**退縮。她一邊帶孩子一邊適應這邊的風土人情,為了解決家里的衣食住行,和丈夫不怕受苦,耕種農田60多畝,靠著田地的微薄收入照顧一家老小。不僅如此,她還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兒媳,對待公公如自己的父親一般。鄰里提起這位外地媳婦,無一不是豎起大拇指,開啟點贊模式。

        真正讓這位“好媳婦”成為人人知曉的“巧媳婦”,這要從2017年4月說起。晏河鄉秦洼村“巧媳婦+服裝”基地(玉芳服飾有限公司)正式開班培訓。**早早地來到基地參加培訓,聰明好學的她很快掌握了服裝制作技能,隨后投身到基地服裝訂單的加工中去了。很快,**展現了自己又巧又能干的一面。她做事兢兢業業,責任心又很強,在流水線作業中,也不拖人后腿,總是率先完成接手的活計,和工人之間更是相處融洽,起了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就這樣,**一家實現了增收脫貧,她也成為了基地人人點頭稱贊的“巧媳婦”。

        **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從“留守婦女”變成“巧媳婦”,從圍繞灶臺轉到靠所學的一技之長實現增收。她說:這都得益于縣婦聯牽頭實施的“巧媳婦”工程,“巧媳婦”工程讓我們這些留守婦女在當好孝順媳婦、好母親的同時,在家門口把錢掙,也能為家里經濟建設出一份力,未來還要成為家里經濟的主力軍!我要為“巧媳婦”工程點贊!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