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精選 5 5 篇
——WORD 文檔,下載后可編輯修改——
少年派的奇幻漂觀后感 1 派是一個出生于印度并且同時信仰多個宗教的少年。由于國家變故,父親決定賣掉動物園,帶著動物舉家搬遷加拿大。但是他們卻經歷了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故。經過一系列的機緣巧合。派與一群動物登上了救生艇,包括一只腿受傷的斑馬,一只鬣狗,一只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在接下來的幾天,鬣狗吃了斑馬,咬死了猩猩。老虎又殺死了鬣狗。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派最終選擇與他一起漂流。七個月里,他竭盡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在派與老虎耗盡食物準備赴死時,他們竟漂到了一個天堂般的島嶼。經過短暫的休整,派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食人島。于是他們再次開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灣獲救。老虎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電影確實是一部精彩的漂流記。但當派講出第二個版本的漂流后,之前的鏡頭便一幕幕在腦海里閃現,之前看似毫無深意的細節都成了伏筆,打破了這個原本充滿愛與和諧的奇幻之旅,變成了一個血淋淋的殘酷故事。
其實船上并無動物,只有一個斷了腿的水手,一個廚師,派和他的母親。廚師吃掉了水手,又殺死了派的母親,最后忍無可忍的派殺死了廚師。由此看來,第一個故事其實是對現實的隱喻。鬣狗是廚師,猩猩是母親,斑馬是水手,而派就是那只老虎。同時,也暗藏了導演要表達的核心——一個關于獸性與人性沖突的故事,引起全人類對信仰
的思考。派信仰了多個宗教,他認為這樣更接近神。但當他經歷種種磨難,卻對神產生了懷疑——“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一切都獻給了你,你為什么還要這樣對我?”這與《一九四二》中牧師安西滿有些相似:“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么我還會經歷這樣的人間疾苦,信仰在人間地獄里崩塌。”派將完整的靈魂分裂成人性與獸性,出現在第一個故事中。老虎是派身上所有求生本能的象征。這其中有為生存而躲避危險的本能——在母親被殺后,他的勇氣取代了恐懼。也有面臨威脅時爆發出的巨大攻擊力——殺死廚師。而最不容易在文明社會里顯露卻又蘊含著最大能量的,就是在饑餓時不擇手段尋找食物以延續生命的本能。在它的驅使下,他突破了道德的防線,吃食同類。而那個對老虎充滿恐懼又試圖去馴服它的少年,就是人性的部分。堅守人性,他才是一個人;而順從獸性,他才能生存。在人性與獸性的矛盾沖突下,派選擇了講血腥的現實轉變成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在影片中,派與作家有這樣一段對話。“你更喜歡哪個故事?”“老虎那個。”“對,你跟隨了上帝。”獸性與人性,就是這樣一個選擇。眼前獸性的事實已經發生,是在獸性中沉淪還是堅信人性會復蘇?因為心有人性,所以可以選擇相信上帝?;蛘哒f因為相信上帝,所以心中的人性一定會復蘇。面對自己的獸性,派沒有去壓制它,消滅它,取代它,而是對它心存感激。那場暴風雨過后,老虎偎依在派的腿上。在那一刻,他心中的矛盾沖突已經和解。
中年的派依舊如從前一樣同時信仰著幾個不同的宗教,吃素、祈禱、感恩依舊是他習慣做下去的事。但他已經完全領悟了神父曾經對自己
說過的話,所以對派來說,神的存在已經不必再去證明。派明白他對信仰的懷疑使神更加鮮活,他經歷的苦難使他的人生更完整,他的靈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因為即使墮入黑暗的最深處,信仰依舊指引著他走了出來。即使犯下了最極致的罪惡,神依舊原諒他,到達彼岸時神還給老虎自由。神從過去就一直存在于他的靈魂中,這是派可以不同于其他人之處。但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最終讓他得到普通人可以得到的生活,帶著人性給他的高尚的人格,保留住心底的純真。
少年派的奇幻漂觀后感 2 當少年‘派’成功地到達了墨西哥海岸,趴在沙灘上時,我才從那奇幻的世界中醒來。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是精彩絕倫,同時我也深深地佩服派的勇氣與耐力。
派的父親是一家動物園園長,他的家庭和動物在前往加拿大的路途上不幸遭遇了海難,輪船沉入了海底,而少年派和一只老虎幸免于難。失去親人的派非常悲痛,當他發現老虎時又非??謶?。但他用勇氣和耐力馴服了老虎,到達了墨西哥海岸。
少年派雖然懼怕老虎,但生存告訴他必須有勇氣與老虎相處才能活下去。所以他自制魚竿釣魚,并給老虎喂魚吃。勇氣的力量使他敢于上小船跟老虎劃分領地。在航行途中他們遇到了巨大的海浪,飛魚群,鯨魚等,甚至還碰到了一個可以腐蝕任何事物的島嶼。他沒有在這些災難中喪生,而是堅持下來,用勇氣和耐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大災難!可以說勇氣和耐力是少年派生存下去的根本! 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要有勇氣與耐力去克服困難。影片中的
老虎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困難,要勇于去挑戰并克服它,使“它”被馴服,以不變應萬變。更要有耐性去面對失敗和逆境。在一個人身處絕境的時候,勇氣會從他的身上迸發而出,這是最可貴的精神之一。
勇氣與耐性使一個人變得強大,懦弱與急躁使一個人變得渺小。只要有勇氣挑戰困難,再殘暴的挫折也會被打敗;只要有耐力面對失敗,再巨大的逆境也會有轉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既是一個奇麗的故事,也是一個深刻的哲理。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法寶,耐力是開啟轉機的鑰匙。勇氣和耐力會讓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少年派的奇幻漂觀后感 3 周末閑暇之余,看了李安導演的經典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起先是驚嘆于電影唯美的畫面,被緊張刺激的情節安排吸引??墒钱斘铱赐觌娪爸蟀l現原來我看到的都不是真的,這讓我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但不會因此而記恨這部電影,反而是被這樣的安排所折服。這部電影最有看點的地方也在于此。
少年派的漂流是電影的主要內容,可以從三個層次去理解分析少年派的這次充滿奇幻色彩的漂流。
第一個層面就是我們可以從電影畫面中觀看到的漂流故事。少年派和小游艇上的斑馬、猩猩、鬣狗、老虎、老鼠海上求生。第一個故事是講派的一家隨著父親的動物園里的動物一同坐船遷往加拿大,所可惜中途遇到了沉船事故,一艘油輪里人活下來的只有派和四只動物,分別是一條鬣狗、一匹斑馬、一只猩猩和一頭老虎。在物資極度匱乏的狀態下,百獸之王老虎并沒有先挑起互相廝殺的情節,反而是那只看
上去就讓人生厭的鬣狗先后殺死了斑馬和猩猩,最后鬣狗又被老虎給殺死了。之后船上就只有老虎和派了。電影順理成章的就開始講派如何和老虎共處的故事。派為了不讓自己死于虎口,小心翼翼的對付著老虎。在漂流的期間還遇到了一系列足于致命的險境,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以后順利登陸獲救??吹竭@里我以為電影結束了,便抱著看片末彩蛋的心情繼續看了下去。電影畫面雖然很美,但是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心里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疑惑之感。直到派在記者的采訪之下說出了第二個版本的故事,才驚然發覺導演在之前的電影里埋下了那么多的伏筆。
在第二個版本的故事中是通過派口述得知的。這個版本的故事里面沒有一個動物,活下來的是四個人。分別是一個廚師、一個水手、派的母親和派自己。如果和第一個故事一一對應的話,鬣狗就是廚師的化身,斑馬就是水手的化身,而母親是那只猩猩,自己就是孟加拉虎。鬣狗剛上船就咬死了斑馬,殺死了猩猩,預示著廚師一上船就殺死了水手和派的母親,后來孟加拉虎殺死鬣狗預示著派殺死了廚師。雖然電影中只是通過派的口中講述了這個故事,電影中對于這個故事的著墨并不多,但還是讓我感到了不寒而栗讓人感到難忘。
那么兩個版本的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一個呢,在電影的結尾,派也問了記者相同的問題,得到了第一個版本的答案,派回答他:“你跟隨了上帝。”明明大家都知道第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的,但在心底卻更愿意相信第一個虛構的故事,就像很多人都愿意相信會有上帝的存在一樣,人是需要信仰的。我們現實的社會充滿了很多負能量,兩個同
樣遭遇的人,有信仰的人會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加堅強一些。
因為了有了第二個故事,所以觀眾們對電影的情節安排有很大的爭議。首先一個就是廚師在殺死了水手以后,是否有吃他的肉。其次是廚師殺死了派的母親,派憤然把廚師殺死,那么在漫長的漂流過程中,曾經的食素少年是否也吃過人肉。細思極恐。
第一個故事很明顯是派自己的想象。第二個故事真假參半。于是故事有了第三個版本。
第三個故事里將鬣狗的象征意義改變了,認為鬣狗代表著父親,其他角色沒有變化。為了騙取動物保險,父親故意給食用動物打了安定劑,結果暴風雨來臨,船員們都昏迷。這里的細節可從暴風雨來臨前夕他們在船上餐廳不吃肉食可以看出來,水手只吃了肉汁所以處于半昏迷狀態。船上父親給水手截肢導致水手感染,最后去世,父親吃了水手還拿肉釣魚。母親看不慣父親的做法打了父親一巴掌,導致父親失手推了母親掉進海里。男主同樣看不慣父親做法,要殺父親時,父親內疚沒有還手。女朋友是隨他們一家偷渡而上船,所以老鼠代表著女友,然而最后餓死在船上,被男主吃了。
看了很多的影評,每一位觀眾的看法都不一樣。然而大家都愿意相信第一個故事,我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將殘忍的現實故事和主人公美化的假故事擺在觀眾面前,觀眾都能接受這些故事,并且愿意相信美好的版本。
少年派的奇幻漂觀后感 4 這是一個需要在內心安寧的時候去看的電影。影片采用第一人稱講述
的手法,故事徐徐展開。
宛若夢一般的風景,穿著彩衣的鳥雀,休閑的玩樂著的小動物?影片一開始就展現出一個安謐的世界。本地治里鎮是靠近法國南部的一個印度小鎮,主人公派?帕特爾從小生活在這里,父親擁有一個動物園,母親原本是一個花園的植物家,他還有一個哥哥。
他生習水性,總對生活有著許多思考,信仰印度教、--教,同時還是一位穆斯林。學校的課程讓他覺得無聊和煩躁,學習之外努力地找尋一切使生活有意義的事。因缺少鎮議資金的支持,父親的動物園難以維持,父親決定帶著動物和家人移民加拿大,用賣掉動物的錢在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于是租下一艘日本船出發了。
航行的第四天,船在駛向中途島的途中遭遇一場大風暴,船上的動物也都四散開來,失去了控制。父親讓他乘上唯一的小艇在太平洋中接受命運的考驗。
小艇駛離大船的時候,一頭斑馬從甲板上掉下來,摔斷了腿。小艇在大洋中飄飄蕩蕩,待他的情緒稍微平靜一下,艇倉里突然躥出一只鬣狗,向他撲跳著,他只好趴在小艇的一頭,靠船槳和救生圈的力量才不至于掉進海里。噩夢般的夜終于過去,第二天萬里無云,海天一色,小艇在太平洋上飄著,遇到一只原來由父親養著名為橘子汁的猩猩。這驚喜的相逢,讓派暫時的忘記了前一天的風暴。他還抱著一絲幻想與希望,看到橘子汁的孩子丟了,便安慰著她說父母一定會帶著那些動物與他們重逢的。
鬣狗蘇醒了,又向派發起襲擊,派用一根木漿與它搏斗。鬣狗傷不著
他,卻將橘子汁咬死,在它開始吞食斑馬的時候,艇艙里又竄出一只名為理里德?帕克的成年孟加拉虎,撲上去一口將鬣狗置于死地。老虎對活的生物總是比對死尸更感興趣,帕克朝他撲來,手無寸鐵的他掙扎無果,掉進海里。以后的故事便是他如何與虎斗,又如何與虎溝通,共同生存下來。他一次次的供給虎食物和水,而虎則激發了他內心最本能的求生欲望。
主人公派讓我想起了《魯濱遜漂流記》。同樣是一個人,不同的是一個在脾氣難測的大海上,一個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同樣對明天的命運一無所知,不同的是一個還要與虎搏斗,一個則要忍受無以言說的寂寞。魯濱孫用刀在木頭上刻線記錄日期,打獵維持生活,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目前所面臨的有利狀況和不利因素,面對現實又不失樂觀。派同樣有他的作為,找到小艇上所有可用的東西,用救生衣、船槳、麻繩、漁網、救生圈等做成一個簡陋的筏,以便在老虎襲擊時有所退路;將船上的餅干、飲料轉移到筏上;保存好有限的紙筆,寫簡潔的日記;用刀在船身上刻下一道道痕跡,讓自己不迷失在時間的洪流里;用找到的航行指南小冊子做緢,制造淡水;用餅干屑釣魚,用裝有紙條飲料瓶的做漂流瓶。
我很清楚地記著他遇難后的獨白與行動計劃:整理你的地盤,在挖掘的戰斗中生存,制定一個關于吃飯、尋找救援、休息的嚴格的時間表;不要喝尿,不要喝海水;使自己忙碌,但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勞累;紙牌游戲能保持大腦不斷地思考,集體唱歌是另一種能振奮精神的方式,極力推薦說故事。首先不要失去希望,暈船會使人精神衰弱,當
船橫著對水流時波濤會被更強烈的感受到。海瞄用作一個拉力來使船頭對著海浪,正確使用它們可提高控制,減少波浪引起的暈船;遇難者必須在危機時分分享他們的救生艇。選擇浪不大但起伏很有規律的一天;吹口哨安慰自己;用救生艇以舷側對著海浪,伴隨著暈船的不適吹哨子,重復這一過程,直到動物腦中建立起哨聲與暈船的不適度之間牢固明確的關系。一個年紀輕輕,毫無航海經驗的人,在遇難后的這份冷靜與積極態度始終讓我拜服! 人虎相斗,在小筏上捕魚,經歷鯊魚和風暴,所有的事物似乎都不讓他生存下去。風暴過后他站在小艇上朝天大喊:我失去了全家,我失去了所有,我投降,你還想要什么?那時的他,蓬頭垢面,條條肋骨清晰可見,而虎也是皮包骨頭,奄奄一息。他坐在小艇上,將氣若游絲的虎頭抱在懷里,平日里暗示自己要積極要樂觀的精神全化作酸淚流出。然而,就像黑暗的夜空有星星點綴,派在海上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也欣賞過不少美景,恍若輕紗的月亮、閃著淡藍色光的水母、成群跳躍的飛魚、長著枝干和藤蔓可食用的漂浮著的島? 上帝總是對敢于與命運做斗爭的人網開一面,小艇最后擱淺到墨西哥海邊,有人發現了他,他得救了。當人們抬著他離開海岸時,他哭了,不是因為歷經磨難生存下來而感激,而是因為虎的離開!他是那么善良,對為維持生命被他吃掉的魚都要說對不起,而帕克給了他生存的力量,他又怎能忘記? 派最后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還有一雙兒女,一只貓。這似乎是生活對他的獎勵,對他的勇氣和耐力的表彰。
少年派的奇幻漂觀后感 5 最近有部電影上映——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講述的是一艘孤單小船,一個落難少年,一只孟加拉虎,在南太平洋上進行的最艱難的生存考驗這樣一個故事。網上關于這部電影的評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叫好,因此引起了我對該部影片的濃厚興趣。這部影片是由加拿大作者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改編而來。在觀影過后,我翻開了這本小說并一口氣讀完了。也說不清是這是一篇影評還是書評,總歸是對這個故事的一些感悟。
Pi 是一個生于印度并且同時信仰--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了解動物的習性……后來迫于生計 Pi 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Pi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但是動物園園長一家經歷了一次類似泰坦尼克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 Pi,家人全部遇難。Pi僥幸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只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隨后劇情正式進入到"奇幻漂流"。
在漂流的最初 3 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接下來這個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對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 Pi 最終選擇與它一起面對漂流生活。7個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魚捉蝦,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飽老虎,也讓自己活下來。當然,這場漂流也遇到了暴風雨、鯊魚的襲擊以及各種精彩而血腥的險境。經歷了無數饑饉和風雨,在海上漂流
了 227 天之后,只有少年和老虎存活了下來。但是如果故事情節發展到此為止,確實只是乏善可陳的一篇漂流記。但是直到少年派面對調查人員的時候,講出最后那個所謂杜撰出來的第二個故事:其實,救生艇上并沒有動物,而是搭載了四個人——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親。廚子先后殺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殺死了Pi 的母親,于是 Pi 忍無可忍同樣殺害并吃掉了水手。最終的結局是,只有 Pi 存活了下來。這時,往復的鏡頭便一幕一幕在我腦海中閃現,之前的所有好像并無深意的打趣的細節都成為了伏筆,使這整個故事融會貫通的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愛心并且奇幻的冒險故事,只剩下一個殘酷無情、血淋淋的故事擺在我們眼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彩之處在于,每個人看完都會感覺很復雜,心里有許多感想但是紛至沓來,不知道從何說起。根據我的記憶,大概可以分為幾層。
第一層是事實,什么是事實?海難是不是事實?孟加拉虎是不是事實?由于大多數時候,我們并不能親自見證事實,所以事實不得不依賴于他人的轉述??梢舱驗檫@樣,當一個人開始敘述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捏造了。也許,捏造這個詞太重了一些,那么他就已經在創造了。而當個人的創造開始,就距離真相遠了,因為真相本身不是人類創造出來。你可以歸結為上天,也可以歸結為上帝,或者說是命運,但都不應該是人類本身。
第二層是自我。真相不可得,那么反求諸己,是否能夠認識真我呢?少年 Pi 講述了一個 227 天的海上漂流故事,里面的主人公自然是他
自己。但是當我們聽到第二種可能性的時候,整個漂流故事瞬間就崩塌了,它聽起來更像是一個神經病的胡言亂語。不過細細分析起來,每一處細節又都非常符合邏輯。唯一的破綻是這個故事里的少年勇敢堅強聰慧,顯得太過完美。因此,這里少年 Pi 敘述的自己,究竟是他自己呢,還是他想象中的自我?小說在這里還有一個巧妙的扣子:強大的孟加拉虎和少年 Pi 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如果一切故事從頭到尾都建筑想象之上,大概孟加拉虎才是少年 Pi 自己內心的投射,一個勇敢、強大、無敵的存在。
最后一層是宗教。讀者到了最后,面臨的困境和調查官員是完全一樣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你選擇哪一個?前一個是孤獨的少年和三只動物漂流 227 天,目睹無數的海上奇景,一人一虎彼此對望,相互提防也相互依存,最后大家上岸一拍兩散。后一個是四個人無水無糧,如何捱過 227 天,以至于最后僅存一人??赡艿恼嫦嘧屓祟澙醪话?,于是前者這種明顯的現實扭曲顯得更讓人容易接受。為什么不呢?反正結局都是少年一無所有,孑然一身活在世上?,F實太過殘酷也太過猙獰,那么想象力讓人超拔其上,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慈悲么?在這個意義上考慮,天堂也好,極樂世界也罷,何以會讓人深信不疑,也就找到了答案。這也許就是是這個關于冒險、希望、生存的故事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歷磨難而成長,因信念而不凡。
書中如真似幻的海上歷險與天真、殘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蕩出高潮不斷的閱讀驚喜。無論是開放式的結局還是小說對于信仰、生存,乃至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的展現,都會成
為每一個讀者深思的問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精選 5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