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犯罪調查報告4篇(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一、基本情況
蕪湖市三山區是在原峨橋鎮和三山鎮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的,地域廣闊,面積有274公里,區境內下轄28個行政村,人口14.7萬,其中98.2%的人口為農村人口。2020年7月至2020年5月,在三山區檢察院所受理的舉報線索中,舉報村居干部貪污受賄案件占總數的72%。在三山區檢察院立案偵查的貪污賄賂案件中,村居干部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占立案查處人數的55%,涉案人員均為村委會班子成員。其中,貪污私分防汛填塘固基款的人數占該類犯罪總數的60%,貪污征地補償款人數占40%。
二、村居干部職務犯罪的特點
山區檢察院查辦的村居干部犯罪案件,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主體具有特殊性。這類案件的犯罪主體主要是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婦女主任、財務人員,具有定的人、財、物支配權、管理權,具有發生違法犯罪行為的職務條件。本院立案偵查的3件10人貪污案件中,10人均為村委會班子成員,基本上是書記、主任、會計相互勾結合伙作案大撈特撈。如我院查處的某村原書記胡德坤等3人貪污一案,就是將國家填塘固基款50余萬元套出,私設小金庫,后將其中的10余萬元私分,引起村民強烈不滿和上訪舉報,在當地造成極壞的影響。
2、從犯罪對象來看,貪污的對象單一,都是在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過程中,將國家補償給農民的的防汛專項基金和征地補償款貪污私分。
3、從犯罪手段上看,貪污案件的犯罪手段簡單、直接。一般利用管理資金的便利條件,采取虛報冒領、收入不記帳、集體私分等方式侵吞公款,如三山區檢察院立案偵查的徐某某等4人貪污一案中,就是村委會班子成員,利用經辦國家對農民的征地補償管理活動的便利條件,采取虛報村民名單,套取征地補償款10余萬元予以私分。
三、預防村居干部違法犯罪的對策
遏制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當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建設。黨支部是村居組織的核心,是黨和國家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村委會是群眾的自治性組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克服腐敗現象,防止職務犯罪發生的有效保障:一是要選拔好領導班子,一方面推選黨性強、作風好、素質高的黨員和村黨支部書記,另一方面嚴格執行村居委員選舉制度,真正選舉出順民心、合民意,為人民服務的村居委員會主任及成員。
(二)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抓好村居干部的法制教育和管理。一是以培訓班的形式,結合近年來發生的村居干部職務犯罪的案例,對村居干部和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法制教育,以案釋法,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抗腐防病的能力。二是加強對經濟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樹立他們的職業道德觀,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提高業務水平。
(三)推行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是加強兩務公開,增加透明度,杜絕暗箱操作,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二是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內部監督,首先是要完善財務的審批制度和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嚴禁私設小金庫,實行帳款分開管理,定期核對帳目,其次要強化上下級監督機制,實行互相審計制,并嚴格執行審計制度。三是加強落實并提高村居干部的工資福利待遇并制度化。
(四)嚴厲打擊,遏制村居干部職務犯罪發生。檢察機關對村居干部貪污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要依法辦理,做到及時受理、及時分流、及時初查,及時立案,及時提起公訴,對典型案件進行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從而化解了干群矛盾。
(五)加強預防工作,防止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要充分發揮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出一條切合村居工作實際的預防犯罪新路子:一是結合辦案提出檢察建議,做好個案預防、案后預防工作;二是開展重點崗位預防,重點防范黨支部書記、村居委員會主任,嚴防違法犯罪的發生。三是加強與街道等有關部門聯系,開展系統預防,并把它納入整個社會預防網絡。四是加強村居干部預防職務犯罪信息系統的建立和調研分析,探索發案規律、特點,加大犯罪預測和對策研究力度,不斷調整改進犯罪預防工作,從而減少和遏制村居干部職務的發生。
四、預防村居干部違法犯罪的對策
遏制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當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建設。黨支部是村居組織的核心,是黨和國家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村委會是群眾的自治性組織,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克服腐敗現象,防止職務犯罪發生的有效保障:一是要選拔好領導班子,一方面推選黨性強、作風好、素質高的黨員和村黨支部書記,另一方面嚴格執行村居委員選舉制度,真正選舉出順民心、合民意,為人民服務的村居委員會主任及成員。
(二)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抓好村居干部的法制教育和管理。一是以培訓班的形式,結合近年來發生的村居干部職務犯罪的案例,對村居干部和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法制教育,以案釋法,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抗腐防病的能力。二是加強對經濟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樹立他們的職業道德觀,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提高業務水平。
(三)推行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是加強兩務公開,增加透明度,杜絕暗箱操作,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二是加強村居基層組織內部監督,首先是要完善財務的審批制度和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嚴禁私設小金庫,實行帳款分開管理,定期核對帳目,其次要強化上下級監督機制,實行互相審計制,并嚴格執行審計制度。三是加強落實并提高村居干部的工資福利待遇并制度化。
(四)嚴厲打擊,遏制村居干部職務犯罪發生。檢察機關對村居干部貪污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要依法辦理,做到及時受理、及時分流、及時初查,及時立案,及時提起公訴,對典型案件進行曝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從而化解了干群矛盾。
(五)加強預防工作,防止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要充分發揮預防職務犯罪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出一條切合村居工作實際的預防犯罪新路子:一是結合辦案提出檢察建議,做好個案預防、案后預防工作;二是開展重點崗位預防,重點防范黨支部書記、村居委員會主任,嚴防違法犯罪的發生。三是加強與街道等有關部門聯系,開展系統預防,并把它納入整個社會預防網絡。四是加強村居干部預防職務犯罪信息系統的建立和調研分析,探索發案規律、特點,加大犯罪預測和對策研究力度,不斷調整改進犯罪預防工作,從而減少和遏制村居干部職務的發生。
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現象比較明顯。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時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時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況。由于這類案件日益增加,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特殊現象,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本文從案件特點入手,對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并試圖提出有效對策加以改善。兩年間,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15.44% 。
一、案件特點分析
(一) 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第二次受到司法機關處罰的未成年人占總數的92.5%;第三次受到處罰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處罰的有1人。
(二) 從重新犯罪的時間間隔上看,時間間隔較短、在緩刑期內犯罪現象明顯。緩刑期內重新犯罪的占總數的47.5%。從時間間隔上看,初次與重新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占總數的45%;間隔3年至6年的占總數的22.5%;6年至10年的占總數的15%;間隔10年以上的占總數的17.5%。
(三) 初次犯罪與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與其犯罪間隔成反比。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后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為61.1%;犯罪間隔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后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僅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間隔時間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傷害等暴力型或財產型犯罪,判處刑罰相對較輕;而犯罪間隔時間較長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種類較多,情節也趨于嚴重,被判處的刑罰多重于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 團伙犯罪現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顯。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時互相撐腰、壯膽,所以團伙犯罪現象比較明顯;但在重新犯罪時,由于其年齡、身體的增長,多數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單獨實施犯罪行為。
(五) 從犯罪動機上看,再次犯罪的動機比較單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時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為泄私憤故意傷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響一時沖動的,有精神空虛尋釁滋事的,還有的是為獲取金錢;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時目標明確,絕大多數是為了獲取不義之財。
(六) 在校生初次犯罪后絕大多數流向社會,外來務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監督約束。在實踐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類:或是被送往工讀學校,或是被開除學籍推向社會(一般學校都有規定,只要受到刑事處罰就要開除學籍,判處緩刑也不例外)。而不愿接受工讀學校嚴格的管理而拒絕入校的未成年人,實際上等同于流向社會。實質上多數犯罪的在校生沒有返校學習的機會,只能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這部分未成年人更容易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來京務工人員來京后處于游蕩狀態,沒有相應監督機構,在服刑期滿后如無正當工作,很多會再次犯罪,成為慣犯。
(七) 暴力型犯罪主體在犯罪前多受過相似暴力侵害。犯罪學生所在學校的周邊,往往存在不良社會氛圍:如高年級同學或退學同學的攔路滋擾,社會青年的敲詐勒索等,一些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尤為嚴重。由于學校及相關部門沒有有效措施,或是沒有長效治理機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發生變化,不認為這種現象是犯罪,反過來拉幫結派,以暴治暴,從暴力受害人轉為加害人。
(八) 犯罪主體的家庭教育多存在問題。不論是來自離異家庭還是普通家庭,普遍存在家長對未成年人疏于管理或是只知虛寒問暖、對其精神世界一無所知的狀況。特別是在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后,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正確的教育引導,沒能及時將未成年人引向正途。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 犯罪未成年人的“二次污染”情況值得憂慮。一些未成年人由于交友不慎或是一時沖動觸犯法律,被采取強制措施后或是執行刑罰期間,在牢房內受到同號犯人的教唆、傳染,會沾染上很多不良習氣,甚至學習到各種犯罪的方法。等到其刑滿釋放時已經變成“五毒俱全”的社會不穩定人員。這樣的關押環境不適合未成年人的改造。
(二) 令人驚異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不以坐牢為恥?!白吻笆軞獍ご?、坐牢后揚眉吐氣”的奇特現象使部分未成年人沉溺于“揚眉吐氣”的快樂中。一些問題少年和社會青年有欺軟怕硬、欺善怕惡的心理,對在校學生頤指氣使、連打帶罵,對受過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則存在懼怕心理,唯唯諾諾。由于未成年人思想單純,不會體會到受刑事處罰對自己一生的長久影響,在短期內會認為坐牢反而使自己在“朋友”和欺負過自己的“敵人”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資本,可以召集眾多社會青年對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進行報復,而不必擔心遭受襲擊。
(三) 部分未成年人不能正確認識“從輕減輕處罰”的涵義。在其 看來,犯罪被抓也不過是被取保候審再被判處緩刑,不用坐牢也不用受苦。在心理輔導沒有跟上的情況下,法律對犯罪未成年人的威懾力大大減弱,使未成年人產生“犯罪也不是什么大事”的思想。
(四) 沿襲以前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朋友圈子,是重新犯罪的重要誘因。未成年人被判緩刑后或是刑滿釋放后,多賦閑在家,一時難以重新回歸社會,而原來的朋友都找上門來,不良生活習慣繼續延續,未成年人的行為就在不構成犯罪與構成犯罪的邊緣徘徊,很容易再次觸犯法律。
(五)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里矯正工作缺失嚴重。在現階段,單純法律懲罰不能達到教育矯正目的;而學校老師在課余的簡單說教,無法成功完成心理矯正輔導;如果家庭又沒有做到耐心幫助和教育(有的甚至沒有家長關心),又將其推向學校和社會,未成年人有一種被拋棄感,繼而在不良社會青年的小團體中尋求歸屬,為其重新犯罪埋下了伏筆。
(六) 學校和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的治理缺乏實效。在當前的一些學校,老師們在保證教學質量之余,多以“保證學生在校時間安全”為標準進行管理,對學生走出校園后遇到的問題無暇顧及,使得學校周圍發生的社會青年滋擾學生現象比較突出。學生輕則被搶走小額金錢,重則被毆打至傷,嚴重危害了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使一些人形成“暴力至上”的思想,進而發展為“以暴制暴”,從受害人變為加害人。
關于吉林省農村“兩后生”違法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今年11月12日,我省政協委員、吉林創一律師事務所律師姜艷芳在人民日報20版委員手記專欄發表題為《農村兩后生豈能成為失管一代》的文章。該文發表后,省互聯網信息辦認為此文對我省加強農村地區社會綜合治理和教育就業工作有一定啟示,并形成《網絡輿情專報》呈送省領導,蔣超良省長批示:請谷春立副省長和隋忠誠副省長閱研。隋忠誠副省長及時簽署了意見:請省農委、省新農村辦研究提出意見。按照省領導的指示,我辦結合自身工作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11月28日我辦到大安市太山鎮,與該鎮負責同志、2所學校的校長、3個村的負責人和群眾代表、鎮司法所的相關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調查情況作以匯報。一、調查基本情況
大安市太山鎮有2所學校,分別是太山鎮中心校(小學)和太山鎮第一中學(初中)。太山鎮中心校在校生612人,2020年有214人升入初中,無人輟學。升初中的學生一部分(約30多人)進入太山鎮第一中學讀書,但大多數都隨父母在縣城或省內外大城市學校讀書。太山鎮第一中學(初中)現有3個年級6個班,212020年在校生143人,共有34人升入高中,無人輟學。據太山鎮兩所學校校長介紹,當地兩后生并不多,一般兩后生的出路有三條:一條出路是當兵,一條是出路是進入各種職業學校學習技能,還有一條就是外出務工或隨父母經商做生意。兩所學校的老師均表示沒有聽說畢業后的學生誤入歧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在與太山鎮長春村、巨寶村和凈山村負責人和群眾代表座談時,均表示兩后生在本村很少,沒有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長春村有310戶1200人,共有60人在校讀書,據村書記倪嚴峰介紹,目前了解該村兩后生只有3人,其中1人學習汽車修理,1人初中畢業后當兵,1人在初二時輟學,現在家中屬于宅男,但沒有出去惹是生非。巨寶村有418戶1418人,共有60余人在校上學,據村書記盧亞副介紹,本村只有2人是兩后生,1人學習汽車修理后在廣州工作,1人在鎮賚從事超市保安職業。凈山村共有720戶2823人,沒有學生輟學現象。
太山鎮司法所所長李英為向我辦介紹了該鎮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情況,據掌握只有2起案件是未成年人犯罪。一起是:高某,男,漢族,1992年出生,戶籍地為大安市太山鎮萬山村,因聚眾斗毆罪,于2020年12月被大安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案發時為高中三年級學生,年齡未滿十八周歲。案情為積極參與并糾集七八人參與毆斗,造成被害人輕傷。其本人在高中就讀期間成績優秀,并在高考時考入大連海事學院。另一起是:馮某,男,漢族,1995年出生,戶籍地為大安市太山鎮解放村,因故意傷害罪,于2020年1月被吉林市船營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案發時為吉林信息工程學校學生,年齡未滿十八周歲。案情為發現女友與另一名不認識的男青年聊天,攜帶砍刀,將被害人頭部、左臂、背部猛砍數刀,造成輕傷。被判緩刑前羈押于吉林市看守所,判處緩刑后回原籍服刑,并就讀于大安市職業教育中心。
從在大安市太山鎮調查的情況看,近幾年該鎮未出現初、高中畢業生在家打仗斗毆犯罪現象。在當地農村兩后生較少,而且兩后生無業在家的也不多,多在父母親屬的安排下當兵、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或外出打工經商。從我們了解到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看,也不屬于兩后生,兩名未成年人犯罪都是已考入高等學校,不屬于初中、高中畢業生無業在家犯罪,他們犯罪的原因究其根本是當事人法律觀念意識不強造成的。
二、幾點建議
我們調查后認為,姜艷芳委員在《人民日報》發文關注農村兩后生群體中違法犯罪高發現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綜合治理農村兩后生違法犯罪問題。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相關部門應建立農村兩后生檔案。摸清畢業后不打算升學或成績不理想未能升學的學生數量、家庭基本情況以及將來打算,這樣便于動態掌握情況,實現跟蹤管理,才能避免兩后生在離開學校以后變失去管理的情況。
第二,加強對農村兩后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充分利用現有職業教育資源,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兩后生通過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把兩后生作為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重點,使他們掌握就業和創業技能,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城鎮化建設中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第三,把農村兩后生作為勞動力專業的重點群體。從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就業服務等方面對掌握一定技能的兩后生予以支持,支持他們外出務工或在鄉創業就業。
關于青少年違法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須從多方面下手,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總體規劃,進行立體的多方位治理,治標和治本相結合,以教育為本,預防為主,才能有效減少青少年犯罪。[關鍵詞]詐騙犯罪敲詐勒索道德觀念
青少年正處在十幾二十幾歲這個令人羨慕的黃金年齡段,本應是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展現自身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階段。然而,有的青少年卻由于種種原因,卻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歷表上寫下了揮之不去的污點,有的身陷囹圄,有的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筆者運用在電大所學法律知識,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寫出了本調查報告。
2020年至2020年,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歲)犯罪嫌疑人1838人(其中14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準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總數48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齡呈低齡化發展趨勢,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犯罪特征鮮明
當前青少年犯罪的類型以侵財型犯罪為主,此類占批捕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65%,以搶劫和盜竊最突出,其次是以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較常見,三年共批捕殺人、傷害、q####j、搶劫、綁架等五類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920人。賴某某等3人(年齡在14-17歲不等)為搶摩托車,以雇車為名將載客司機謝某某騙到偏僻路段,用西瓜刀將謝某某砍死后,騎著搶來的摩托車逃離現場,荒唐的是,作案前3人還模仿電影里的鏡頭,特地到城里買了一塊手表,看殺一個人要花多長時間。黃某某僅僅因其父不肯給他200元“出門打工費”,便當場用水果刀將其父刺傷致死。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類型向多樣化發展,出現一些新的類型,如綁架、投毒、妨害公務、非法拘禁、破壞生產經營等犯罪,特別是與網絡有關的犯罪明顯增加,如利用網絡進行q####j、詐騙等。姜某某通過玩網絡游戲認識浙江的網友樓某某后,多次以做生意急需資金為由向樓某某“借”(實為詐騙)了70多萬元用于揮霍。
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發展。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偵查意識明顯增強,利用從報刊、影視上學到的反偵查手段實施犯罪。黃某某、劉某某、羅某某(均為17歲)等人瘋狂盜竊作案14起,案值達5萬余元,他們分工明確,事先踩點,選好作案目標,戴手套作案,作案不留痕跡,加大了偵查機關的破案難度。
在作案時,有的青少年往往不計后果,采取殘忍手段。陳某某、黃某(兩人均為18歲,已于2020年10月被執行死刑)伙同郭某某、林某某、林某某經多次密謀,事先便踩點好埋尸地點,綁架了小學六年級學生連某,采取先“撕票”后勒索30萬元現金的手法,用尼龍繩殘忍地將連某活活勒死。周某某等九人受色情影片、書刊的影響,經預謀,在一周末晚上,由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將其初中女同學江某某等3人騙出喝酒,九犯罪嫌疑人對三少女輪番敬酒,后不顧江某某的苦苦哀求和反抗,對江某某實施了l##j。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以結伙或共同犯罪為主,出現了幫派苗頭。主要表現在搶劫、搶奪、綁架、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犯罪中,基本上都是2個人以上共同作案,在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62%。從結伙類型來看,社會青年易與有前科的人結伙,在校生易與輟學生結伙,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感染,互相提供信息、技術,作案的動因、能力、頻度大大提高。17歲的胡某某和16歲的賴某某因不服其同伙被人欺負,邀集一伙人,攜帶馬刀等兇器,對中學生謝某等十人恣意砍、打,致使謝某等7名學生不同程度被砍、打傷(其中一名重傷者達六級傷殘)。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青少年模仿港澳臺的黑社會組織,組成具有黑社會萌芽性質的犯罪團伙實施犯罪活動。2020年查處的“蝎子幫”,就是由6名16至20歲的青少年(其中一名為女性)組成,他們設立“幫主”、“堂主”,在當地發展成員43名,瘋狂實施搶劫、盜竊、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主體呈現男性化、低素質化,無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為男性。因近年來開展青少年犯罪預防和維權活動主要是以學校為依托,在校生犯罪率較低,僅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1.2%。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一大部分為無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三年共批捕無業青少年犯罪嫌疑人323人、外來務工青少年犯罪嫌疑人256人。他們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意識差,基本屬于學校的流失生、輟學生或社會上的“問題青年”,為了滿足私欲或追求剌激,走上了犯罪道路。
犯罪成因多樣
青少年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會、家庭、學校及自身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社會不良文化影響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黑網吧”有抬頭之勢,超時營業、接納未成年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網吧經營者以電腦學校、職業技術培訓班等為名,“掛羊頭賣狗肉”,極具隱蔽性。走私、盜版音像制品活動猖獗,其內容往往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以青少年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有害卡通畫冊和淫穢“口袋本”圖書屢禁不止,違規經營歌舞廳、錄像廳和淫穢色情表演在一些地方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模仿欲望,難以抵制不良誘惑,容易走向犯罪。
不良家庭環境也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師長,良好的家庭環境,會促進子女的健康成長,反之,則會造成子女的心理障礙,以致誘發違法犯罪。放任型家庭使青少年缺乏家庭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誘惑。溺愛型家庭對孩子百般溺愛,易使孩子任性嬌縱、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棄,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不顧子女的內心感受,經常對子女大打出手。父母自身素質偏低型家庭忙于做生意或沉溺在酗酒、賭博、搓麻將上,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還有的家庭對子女的性教育采取回避的方法,缺乏用科學方法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不能順利度過青春期。另外,家庭的變故,如父母離異、死亡及父母犯罪等,都有可能會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溫暖和精神支柱,產生孤傲冷漠、報復等病態心理,有的甚至過早輟學流入社會,與社會不良青年結群而誤入歧途。
學校對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許多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德育教育,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當,使“后進生”無人過問或受老師及同學的冷眼看待,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前途喪失信心,出現厭學、輟學現象,最終脫離學校,走入社會。流入社會后,校外教育工作又沒有跟上,無人管理,從而使這些青少年滑坡墮落的危險性大大增大。
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成長因素也不容忽視。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處于發育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確的理想、道德觀念,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斷力,容易感情沖動而失去理智和控制,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以致產生犯罪動機。
犯罪預防任重
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筆者認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須從多方面下手,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總體規劃,進行立體的多方位治理,治標和治本相結合,以教育為本,預防為主,才能有效減少青少年犯罪。
第一,要從家庭入手,家長對子女必須真正承擔起法定義務和社會道德義務。應恩威有節,循循善誘,使子女懂世事,有禮節,且堅強務實,會處理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會理智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系。同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子女的不良傾向,及時加以誘導和釋疑,使其明白發展下去的后果,教會子女正確思考和面對人生。
第二,要從社會入手,給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應該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于當前文化市場存在的“黃”、“賭”、“毒”泛濫之狀況,應堅持不懈地進行整頓,加強監督檢查。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應加大打擊力度,不斷凈化我們的社會環境。
第三,要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學校和家長應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使他們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時刻把握住他們的思想脈搏,經常性地進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要有意識地磨煉他們的心理素質,讓他們進行健康有益的活動來充實自己。
第四,要加強對失足青少年的幫教工作。青少年犯罪后,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不能棄之不理,應結合他們具有的可塑性強、易改造的特點,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把著眼點放在對他們的感化、挽救上,使他們早日回歸家庭,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
第五,社會各部門應加強聯系,建立起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體系。對青少年犯罪的控制與預防,單憑某一個部門的努力是難以奏效的。這個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形成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工作網絡,使“花兒”不再過早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