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調查報告第1篇前言(一)調查時間20xx年xx月24日(二)調查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區扎達蓋公園(三)調查人員(四)旅行資源調查目的1.通過本次的調查,詳細的了解旅行資源的調查手段和注意事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3篇,供大家參考。
前言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24日
(二)調查地點
內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區扎達蓋公園
(三)調查人員
(四)旅行資源調查目的
1.通過本次的調查,詳細的了解旅行資源的調查手段和注意事項。并通過此次調查,掌握旅行資源調查報告的編寫。達到學以致用。
2.詳細學習和運用旅行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對旅行資源進行評分從而進行判定。
(五) 旅行資源調查要求
1.從指導老師手里拿到旅行資源分類表,粗略了解表中種類和填寫事項。
2.實地游覽并根據實地情況填寫旅行資源分類表。進行整理。
3.根據實地的考察進行討論,找出有點并加以規劃和利用,找出缺點來進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發展方向。
4.完成旅行資源調查報告。
第一章、調查區旅行環境
(一)調查區位置、行政區劃與歸屬
扎達蓋公園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與北二環路交匯北路東,區域與廠漢板鎮,攸攸板鎮相接。屬回民區管理。
(二)交通狀況
扎達蓋公園臨近交通網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達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達市中心。且附近與北二環路交匯,方便抵達市區內任意位置。
(三)自然資源
扎達蓋公園自然資源豐富,園內有扎達蓋河穿過,也形成了扎達蓋湖,河湖邊蘆葦叢生,造就了豐富的觀光游憩旅行資源。同時,園內有可觀的動植物資源,草地和以松樹為主的林地面積大。并有喜鵲棲息地供游人觀賞。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間,四季景觀不同。地處城市邊緣,大氣污染小,空氣質量良好。
(四)人文資源
扎達蓋公園以扎達蓋河穿過得名,而該河又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扎達蓋,蒙古語意為寬闊,扎達蓋河即寬闊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園內有設有廣場,涼亭,閣樓,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覽價值高。其次,扎達蓋公會在設計伊始就設有老年活動中心等公眾文化設施,還在發展中規劃了釣魚點等游覽設施。人文旅行資源數量極多。
第二章、旅行資源開發和歷史現狀
(一) 旅行資源開發歷史
扎達蓋公園中流趟著的扎達蓋河原來并不是現在這個模樣,它有三個源頭:一個是公主府東邊的大水泉,一個是公主府西邊的小水泉,還有一個是新、舊兩城中間姑子板申村(現巴彥塔拉飯店一帶)的水泉。公主府東邊的水泉較大,人們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較小,人們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東西流向,穿過從前清時期歸化營的營坊(現回民區營坊道)門前,經禮拜寺巷到小教場、牛橋東河沿、城隍廟的霸王橋,而后與大府河槽水主流相匯,人們叫營坊門前水。其余的水和營坊門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關帝廟南邊合流,匯集成了扎達蓋河。
道光、咸豐、同治(1821年至1874年)統治的半個世紀中,扎達蓋河兩岸成了南迎里府客和北接外藩財的商業鬧市區。道臺衙門兩面臨河,衙署四周密植楊柳。乾隆至道光時,即已長成合抱之木。每天拂曉,慶凱橋附近非常幽靜。早起的人們,漫步橋上,憑著石頭橋欄,耳聽淙淙的流水聲,遠眺道臺衙門樹梢上的彎月,別具一番風光。朋蘇召和乃莫齊召則被綠樹環繞,清風掠過。樹枝忽高忽低,召廟忽隱忽現,使人仿佛看到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仙境。于是,石橋曉月和六橋溪柳,便把扎達蓋河兩岸描繪成一幅色彩淡雅賞心悅目的圖畫。
民國18年,綏遠建省遇到特大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成群的饑民,跑進城里搶食。民國19年,閻、馮聯合反蔣,挑起中原大戰,歸化城失業青年被補征入伍。民國20年,傅作義將軍出任綏遠省主席后,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歸化城的商務中心,已由扎達蓋河兩岸,移到了小南街一帶。那里煙土店林立,綏遠省的軍政機關,都指望
稅款開支,歸化城的各行各業,亦全靠周轉維持,加之皮毛牲畜來源由蒙古國、新疆縮小到烏、伊兩盟和阿拉善旗,整個扎達蓋河沿岸店鋪房院,都成了外強中干的空架子。
1949年9月19日,歸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重見天日。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蒙、漢、回等各族人民用自己的雙手醫治戰爭的創傷,文明代替了惡俗,扎達蓋河露出了燦爛的笑臉。1959年,蜈蚣壩山洪暴發水流湍急,洶涌的洪水不僅沖毀了曾經重修了幾次的慶凱橋,而且淹沒了慶凱、太平兩條大街及河東岸的營坊道、通道街。災后,黨和政府給受災居民都蓋了新宿舍,又將壩溝的水完全引入孔家營以西的五里沙河。在扎達蓋河中、上游修建了好多橋梁,方便了人們來往行走和車輛運輸;沿河則砌筑了石堤,加固了原來的土堤,以防山水再次泛濫
呼和浩特市成立之后,扎達蓋公園所處位置被規劃為呼和浩特市公路管理局苗圃,占地600畝,后在20xx年9月正式歸于園林局。改建為公園,原苗圃植被茂密、生態環境良好,但是植物種類不夠豐富。公園因東臨扎達蓋河,扎達蓋公園因此得名。改建后的扎達蓋公園是一個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康體保健、科普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二) 旅行資源開發現狀
20xx年呼和浩特市發布的《20xx年到20xx年總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三軸、四核、六帶的城市規劃理念,將扎達蓋河規劃到六帶中。從此之后,扎達蓋公園開始了飛速發展。20xx年呼和浩特市提出了歸森和新亮美綠凈暢的發展口號。扎達蓋公園迎來了多次建設。建設之后,扎達蓋公園設計主要以生態園林為指導,突出時尚性、生態性、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力求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集現代化與傳統、藝術與自然、優雅與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式生態型休閑公園,使城市社會與自然體系間建立美好的依從關系,為游客創造享受自然、回歸自然的理想生態空間。公園依據不同功能,將公園劃分為四大景區:人工湖景區、健身娛樂區、生態景觀區、采摘區。主要的景點有很多,包括:木亭、芳草亭、果園、人工小島、主入口廣場、次入口廣場、林蔭廣場、庭院廣場,其中還有一些特色的商店。
1 、前言
2xxx年10月12日,為了更好的了解西江苗寨的古鎮歷史和民俗文化,為古鎮的發展提出建議和構想,旅游師101全體同學與兩位老師驅車前往位于貴州省凱里市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四小時車程過后,我們終于到達了這個風景秀麗令人如此如醉的苗寨古鎮,開啟了我們為期兩日的旅程。
2 、調查點狀況
西江位于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是凱里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
約有1000多戶人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苗寨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楓木搭成,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如果游客秋天來此,可看到屋前屋后的巨大楓木紅葉片片,豐收的景色真的很美.西江還有遠迎聞名的銀匠村,銀飾制作巧奪天工。西江千戶苗寨姑娘的挑花刺繡,制作相當精美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一座露天博物館,展示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
3 、 具體調查內容
我們通過這兩日的游玩和考察,不論是閑逛在古鎮街頭,購買古鎮刺繡特產,吃長桌宴,喝苗家米酒,聽苗姑娘唱祝酒歌,夜幕降臨時登上觀景臺瞭望古鎮美景,晚上與三五好友跳舞狂歡,在吊腳樓里一覺睡到天亮,每一種玩法都各有各的趣味。我們身在其中,身臨其境的感受苗寨的獨特氛圍,游玩的同時也注意到西江苗寨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1、別無選擇,發展是西江苗寨唯一的出路
從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來看,西江保持它的原生態是最好的,可是西江不僅僅是個只有物質組成的村寨,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我們不得不站在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保護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代代相傳的文化形態,社會在發展,西江人民也需要發展。所以旅游開發必然成為西江人民發展的需要。旅游師把雙刃劍,固然有許多的缺點,但卻也是西江必然要面臨的選擇。從前的西江還是農耕民族,以種植水稻為主,基本能夠自給自足,但是現在,由于外出打工面對社會的人越來越多,受到外界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對錢財的需求也加大。那么錢從哪里來,很明顯,發展旅游業是促進西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似乎是西江人民致富的必然途徑。西江是聲名顯赫的名鎮,有一千多戶人家,極具旅游價值。
2、保護傳統文化是西江旅游發展的前提
那么到西江究竟要看什么,西江的自然風光本身就是很美的,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開車經過雷山梯田也是十分震撼。但是西江的民俗風情更美,各種各樣的苗族風情諸如建筑,服飾,銀飾,刺繡,蠟染齊聚一堂。最值得一提的是規模宏大的苗族建筑,第一次見到的話一定會被這樣粗獷古樸純美大方的成片建筑盛景震撼!它不是孤零零的.一座,而是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小徑,菜地,堡坎,草樹穿插在寨子間的縫隙中。西江的美正是美在它的古樸自然,它作為旅游資源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因此,西江旅游發展的前提是保護好傳統的民族文化。
4 、 調查體會及收獲
2xxx年10月12日,在宋曉紅老師和羅健老師的領導下,我們來到了西江千戶苗寨,進行了兩天一夜的旅行。我們不只是游玩,還是帶著任務來的,對于西江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發展,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西江旅游資源豐富大家都有所耳聞,那么在這次游玩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哪些西江在旅游開發中的問題呢?
1、旅游紀念品獨特性不夠
全國西南地區不止貴州有苗寨,廣西云南湖南四川都有,那么為什么我們非要來到西江呢?除了風景需要有足夠的獨特性,旅游紀念品和宣傳品也十分重要。獨特的紀念品是宣傳景區最好的載體和工具。在西江,青巖等等許多古鎮我發現許多旅游紀念品都是重復的,銀飾都是那些銀飾,樂器也是那些樂器,照相的景點也基本差不多,還好西江有銀飾村,不然就要和萬千古鎮的銀飾混為一談了,我們需要旅游紀念品可以讓游客過目不忘,極富紀念意義,在饋贈親友的時候顯得別致大方同時又為景區取得很好的宣傳效果,吸引更大更多的客源。所以我認為西江的旅游紀念品應該用心打造,爭取讓人不僅僅是眼前一亮,甚至要久久不能忘懷。
2、現代化娛樂設施對傳統民俗風味的沖擊過大
在西江的夜晚,我們很多年輕人選擇了酒吧和KTV等都市氣息濃厚的娛樂場所,當時只圖熱鬧好玩,回來后仔細想想,又覺得有些不妥當。西江珍貴就珍貴在它的古樸靜謐,而許多酒吧K歌房的存在卻使古鎮的夜晚變得喧鬧不堪,苗家米酒是一種會客禮儀,但是絕不是要人貪杯大醉。我們來到古鎮,或許應該拋卻繁華都市的喧鬧,靜靜享受古鎮的寧靜就好,那些太過現代的東西,終究是和古鎮的氣質不搭配的。
3、古鎮氛圍的營造不夠
為什么同樣是古鎮,同樣規模宏大歷史悠久,麗江就能受到無數人的追捧?我們西江在旅游資源方面絕對不比任何地方差,只是在旅游開發之后,原本濃郁的古鎮氣質被不知不覺的沖淡了,西江要怎么做才能讓游人不僅是走馬觀花,而是真正想要居住在此次好好感受古鎮風情,留連忘返呢這也是個值得眾人思考的問題。
4、旅游項目不夠多樣化
除了逛,吃,住,喝,買,還有沒有什么別的旅游項目能讓游客發自內心的感受苗族的風情呢?要想拒絕走馬觀花的游人如織,打造真正宜居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還需要開發更多更豐富的項目讓游客深刻的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5、門票收費太高
西江的門票是100元一個人,這個價格還是有些高了。應該拒絕用門票創造收益的景區經營模式,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用其他更精彩的旅游項目刺激旅游消費,門票價格則可以適當調低,把景區的門檻調低,反而可以刺激更多的人來到景區,創造更多的收益。
如何利用西江豐富的旅游資源,建造一個為旅游者能夠流連忘返的西江苗族生態旅游呢?我在這里提出一些建議:
1.讓游客深刻感受苗族文化。西江是全國最大的苗寨,讓游客感受苗族文化是西江旅游的賣點之一。苗族文化大致分為顯性和隱性部分。顯性就是很明顯能夠感受到的,比如服飾、歌舞、建筑等。隱性即是游客從表面上感受不到的,比如苗族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觀念、苗族宗教的象征符號等等。為了使游客能夠感
受到苗族獨特的文化內涵,既要讓游客感受顯性文化,也要將其隱性文化賦予其形式,讓游客真正地理解和感受。
2.讓游客親身體驗苗族文化。每位游客都具有本民族固有的文化,西江在進行旅游文化建議是,應從游客固有文化的角度考慮,讓游客觀賞——接受——體驗苗族文化,比如手抓苗族喜歡吃的糯米飯,也可以讓游客到一個苗族農家中參與自作酸湯魚的全過程,讓游客參與到苗族村寨的生活習俗中,這樣就能滿足游客體驗異樣生活的愿望。
3.讓游客真正留念苗族文化。游客每到一個旅游地,都希望得到幾樣可以留念的紀念品,這些紀念品也是一種旅游宣傳品,它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苗族村寨來旅游。當然,紀念品一定要具有特色,而不是在其他地方隨處可見可買的。比如是能代表西江村寨吉祥物銀飾品、刺繡、圖騰,一些特有或具有象征符號的植物,可以制作成標本等等。
這次的旅程非常愉快,我們寓教于樂,既學到了知識,又觀賞了迷人的景色,深刻的感受到了苗家的風情和文化,遠離平時生活的城市,來到這里感覺心靈得到滌蕩和凈化。從中,也引發了我們很多思考,也增進了同學之間和老師的感情,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我在其中得到許多思考和體會,也發現我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下一次的社會實踐,我想我們會做得更好。
中國云南,是一塊美麗神奇的地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有寒溫熱帶的立體氣候,多數城市四季如春;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為奇觀;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紀念物,是訪古探秘進行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知識寶庫;還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個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絢麗多彩。
1.世界園藝博覽會
在昆明市舉辦的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二十一世紀”。博覽會的會址設在距昆明市區8公里的金殿風景名勝區,整個展區山、水、林有機融合構成良好的自然環境,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主題。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將以室內外庭園和植物花卉展壇、室內園藝品展示的形式為主,同時吸納與園林藝術、自然環境相關的文化展示活動。
說到昆明的鮮花就不得不特別提到尚義街,這是一條位于城市中心地帶的小街,它曾經是一條有著典型的法式建筑風格的街道?,F在,人們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向它走去,卻是因為那里有昆明最大的鮮花市場。
鮮花是這座城市的一個標志,一個尋常的生活細節,是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生日、節日、婚禮、探望病人、走親訪友,更不用說青年人談情說愛,鮮花替代了所有的語言,讓祝福更加鮮活生動。平常的日子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順便從路邊小販手里買一束鮮花,回到家精心地修剪放進花瓶擺在茶幾上,是女人們最樂意做的事。
2.大觀樓
大觀樓位于城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邊,大觀公園內。公園根據地勢,可分成大觀樓片區、魯園片區、柏園片區。
從大觀樓東側彩云崖前過長堤,沿堤南下,可看到造型如“船”的樓外樓,船身主建筑為二層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畫舫。游客可在船底樓小坐品茗后,乘小船西去,約300-400米即可到達魯園,魯園頗有江南園林風味。若從樓外樓沿堤東行,穿過林蔭道,便可至東園,游客花不多的時間便可飽覽這里眾多園林。
3.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區西南,又叫昆明湖或昆明池,古稱“滇南澤”。
滇池云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有著“高原明珠”之稱。
游客站在龍門上俯瞰滇池,美景盡收眼底,游客還可以坐游船在滇池上攬景,沿湖有西山森林公園、觀音山、白魚口、大觀樓、海埂公園、云南民族村、鄭和公園等景點,同時還有海埂高原訓練基地及眾多的療養院。
4.世界園藝博覽園
一個認識植物的絕好課堂,幾乎包括了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所有植物類型,用一天的時間,你也未必能看得完。
世博園是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會址,座落于昆明市東北部,距市區4千米,與金殿風景區依山相伴。世博園占地約218公頃,由5個展區(國際館、中國館、人與自然館、科技包、大溫室)及3個大室外展區(國外展區、國內展區、企業展區)組成。其中,大溫室里集中了各種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植物,是了解植物世界的絕好去處。另外,園中的一些小的園林景觀也非常值得一看。
5.保山騰沖
位于滇西的保山,是著名“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文化沉積豐富,從昆明沿滇緬公路西行571公里或乘飛機約45分鐘可抵達保山市。騰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保山地區騰沖縣境內,有著獨特的火山群和地熱景觀。
游客可以沿著滇緬公路,游覽西南絲綢之路沿線的古跡,在這里,游客可以觀賞到火山地熱的壯麗景觀,也可以在民族村體驗一下少數民族風情,領略中緬邊境亞熱帶的景致,并可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滇西的田園風光。
來到保山,火山和熱海是必去的地方,其他景點可以選著去。具體如何安排,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來設計。如果走西南線,可花半天時間游覽騰沖地熱(熱海),如果想要泡一泡溫泉恐怕就需要一天了。若是走西北線的話,花半天時間游覽騰沖火山群,如果再去云峰山,則需要一整天。
“哀牢古樂”——保山古曲洞經音樂
被保山老百姓稱為“哀牢古樂”的保山古曲洞經音樂,是中華民族古典音樂的活化石。哀牢古樂倡導“敦睦人倫,以樂生息,頤養身心,行善除惡,教人正道”,流傳至今有上百種樂譜,幾十種樂器,集中華雅韻與地方風格于一體,自成一派,美妙動聽。
保山是“內地的邊疆、邊疆的內地”,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除了漢族之外,還有彝、白、傈僳、苗、回、滿、德昂、佤、納西、壯等三十幾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長期融和共處,形成了保山獨特的文化風情。在這里,既有內地罕見的淳樸敦厚、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節日習俗、戲劇歌舞;
又有在極邊民族地區所沒有的中原漢文化傳統。
6.騰沖火山群
位于橫斷山系兩段的高峰貢山西側,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順、馬站一帶,為我國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紀火山。因為地處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繁。當劇烈的地震發生時,山崩水涌,巖溶噴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巖溶冷卻,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狀獨特的火山。
在縣城周圍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分布著大小70多座形如倒扣鐵鍋的火山,而騰沖縣城即坐落在來鳳山火山流出的熔巖上。
在縣城西北10多公里的馬站村附近,火山較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間距均在1000米左右,建有火山公園,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在火山口附近,游客還可以撿到灰、紅、黑等顏色的火山石作紀念。這種火山石的比重很輕,人稱“浮石”。一個人可以輕輕地舉起很大的一塊,投入水中卻不會下沉。人們所說“石沉大?!钡淖匀灰幝?,在這里并不靈驗。
來騰沖火山旅游,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神秘和奇異,體驗一下探險家的快樂和滿足。
7.騰沖地熱
騰沖是中國著名的地熱風景區,地熱資源極其豐富,其中,最為壯觀的地熱景觀是距騰沖縣20公里處的騰沖地熱溫泉群,又稱熱海,面積約9平方公里。
景區內到處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氣泉、溫泉,共有80余處,有澡堂河瀑布、蛤蟆嘴噴泉、獅子頭、美女池、大滾鍋等景點。其中有14個溫泉群的水溫達90℃以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熱泉在呼呼噴涌。世界上有溫泉的地方很多,但像騰沖熱海這樣面積又廣、泉眼又多、療效又好的實在不多見。
熱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滾鍋”,它的直徑3米多,水深1.5米,水溫達97℃,晝夜翻滾沸騰,四季熱氣蒸騰。據說以前有一頭牛到大滾鍋邊舔吃帶咸味的泉華,不小心掉入鍋內,待牧童從村里喊人來救它時,已煮成一鍋牛肉。
有關熱海,還有一個很美麗的神話傳說:在遠古的時候,這一帶天寒地冷,人民苦不堪言,有個善良的老人歷盡艱險,尋找辦法,決心使這里變成溫暖豐腴的地方。后來,他的誠心感動了神仙,神仙賜他一寶珠讓他含在嘴里,他頓感燥熱難耐,便一口氣喝干了幾條河水,最后他變作了吐熱水的小龍。凡是他歇過腳的地方,就有了數不清的熱泉。從此,這里便四季溫暖,牛羊肥壯,五谷豐登。
從地質構造來看,騰沖位于世界矚目的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構造帶,處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急劇聚斂的結合線上。特殊的構造,使得這一地區的地下斷層巖漿活動很劇烈,地熱溫泉中釋放出氦和甲烷氣體,說明地下巖漿活動一直未停止,并有源源不斷的火山供給源,這種現象,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標志。所以,騰沖的地熱奇觀,是地層中心的熱流向地表上升,順著地殼斷裂處勃然噴發的結果。
騰沖熱海不僅具有獨特的景觀,而且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益?,F在熱海周圍建有多家療養院、浴室、娛樂設施,前來旅游、治療者每日不斷。景區有很多家溫泉浴服務,價格在3-20元不等,但是,不能在大滾鍋里洗澡。
8.橄欖壩
位于景洪東南37千米處,具有濃郁熱帶風光和民族色彩的景區,是傣家竹樓及水上風光的結合。同時,這里有豐富的熱帶水果及旅游商品,可供游客選擇。
橄欖壩意為“宮廷花園寨”的曼聽,里面有兩個比較大的寨子,一個是曼松滿,也就是花園寨,另一個是曼聽,也就是花果寨,無論你走進哪一個寨子,都會看到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景區內的椰子樹、檳榔樹、芒果樹、菠蘿蜜、繡球果等熱帶植物和花卉布滿整個村寨,區內的竹樓間相距較大,游客漫步在曼聽的庭院,登上竹樓,好客的主人會熱情地送上杯杯新茶。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意思是卷起來。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里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后,教徒又把布卷起來。勐罕就是這樣得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炎熱的氣候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這里熱帶水果種類繁多,除鮮果外,還出產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欖壩到處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場。
每年的傣歷新年,也就是潑水節期間,到橄欖壩鎮上趕集的群眾都要專程來這里游覽、朝拜、歡度節日,非常熱鬧。
9.熱帶植物園
全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熱帶林海之中,位于羅梭江與勐侖地區交匯處的“葫蘆島”上,距離景洪75千米,由于這座植物園使得勐侖鎮出了名。
這里已經建成了十三個專題園:熱帶果樹資源園、蔭生植物園、棕櫚植物園、水生植物園、民族植物園、藥用植物區、龍腦香植物區、香料植物區、竹類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區、榕樹園、樹木園、名樹名花園。
周圍散落有傣族、哈尼族和基諾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兄弟村寨,是一個以熱帶雨林為主,集科研、植物種質保存、科普和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中國最大植物園。該園建于1959年,在900公頃的土地上,還建立二十多個專類植物園區,集中了各類熱帶植物1500余種,使葫蘆島上成為熱帶雨林中的一顆璀璨的綠寶石。
在葫蘆島上,各種熱帶雨林景觀使人流連忘返。頂天立地的“大板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的“獨木成林”、五彩繽紛的“空中花園”、奇特的“老莖開花”以及林間飛舞的巨藤所組成的奇觀,令游客感到神奇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