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經驗材料 3 篇
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經驗材料第 1 篇
XX 市 XX 區位于XX 省中部,現有煤礦 16 處,總設計生產能力 357 萬噸/年,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08 至 2010 年,短短 3年時間發生煤礦事故 20 起、造成 46 人死亡,2013 年被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列為全國 50 個煤礦安全重點縣(區)之一。
面對煤礦事故高發、頻發的嚴峻勢態,區委、區政府痛定思痛,充分認識到煤礦安全是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壓倒一切的第一要務,必須嚴格要求、狠抓落實,徹底扭轉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被動局面。為此,我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國家、省、市安監部門的要求,以實現煤礦安全零死亡為最終奮斗目標,強力實施煤礦安全生產 1+4工作法,全面開展煤礦安全攻堅,截至 2015 年 5 月底,實現了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 1654 天。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安全理念,嚴格目標獎懲,確保各級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
?。ㄒ唬娀踩t線意識,樹立正確發展理念。從 2011年開始,區委、區政府領導從自身做起,堅守安全紅線,在全區持續開展干部思想作風整頓,要求每一名干部認識到GDP 是政績,但保障生命安全是更高更硬的政績,堅決樹立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理念。雖然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
不高,財力薄弱,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區決不允許以提高 GDP為目標盲目下達煤礦產量計劃、絕不允許煤礦超能力生產、絕不允許不具備安全條件的煤礦生產建設,雖然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出臺后我區煤炭稅收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由 2010 年占全區財政收入的 40%下降到目前的 21%,加劇了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但安全生產得到了保障,真正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的紅線意識,真正做到了寧要安全,不要帶血的 GDP。
?。ǘ嫿ㄍ晟频莫剳蜋C制,確保五級聯防作用充分發揮。全區建立了覆蓋區級領導、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礦業集團、產煤鄉鎮、駐礦員的五級聯防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對從區委書記到基層一線監管人員的職責全部進行了分工,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企業全面負責的煤礦安全生產格局。在此基礎上,按照零事故、零死亡、零考核建立重獎重懲機制,每年安排 150 萬元的專項資金,對五級聯防體系中完成煤礦安全生產目標的單位及個人進行考核獎勵,對不認真履行職責、未完成煤礦安全生產目標任務的單位降低單位總目標考核等次,降低單位全體人員年終總目標獎勵發放標準,并對單位負責人堅決實行煤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二、強化三保三零,監管與服務并行,確保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一)依托人防、技防的 1+1 監管模式,保障安全監管覆蓋零盲區。一是在機構建設方面精機構、強隊伍。將原煤炭局并入安全監管局,并擠出編制招考了 40 名安全監管人員充實隊伍,同時將隊伍劃分為日常監管力量、駐礦安全監管力量、遠程科技監管力量,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有效解決了煤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政出多門、監管力量薄弱的問題。二是在人防方面建機制、重實效。建立了全面整治與重點整治相結合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按照災害等級將煤礦分為 A、B、C、D 四個類別,開展非工作時間錯時監管,實行精細化、表格化監管,督促煤礦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三是在技防方面重手段、抓環節。在實現對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瓦斯抽采計量監控系統、工業視頻監控系統聯網監控的基礎上,建設了直通井上、井下所有生產場所的視頻語音通信調度系統,對礦級領導入井帶班、駐礦員履職盡責、班前會召開情況實行全天 24 小時遠程監控,提升了煤礦安全監管的全面性、時效性、針對性。
?。ǘ┮劳袑<視\制和監管人員入井跟班制,保障服務企業零距離。聘請 9 名高工成立煤礦安全監管咨詢專家組,定期對轄區內煤礦進行會診,幫助煤礦企業排查、診斷、治理安全隱患;每天安排一至兩名監管人員到礦跟一個班,對煤礦隱患整改進行具體督促;同時,以創建和諧礦區為抓手,成立了和諧礦區創建辦,專門解決礦群糾紛,為企業創造良
好外圍安全環境,讓企業集中精力保障安全生產。
?。ㄈ┮劳械V級管理人員黑名單制度和打非治違常態化,保障嚴格執法零容忍。在執法過程中,以抓五職礦長為核心,督促五職礦長認真履職盡責,同時,對進入黑名單的人員實施政府、企業雙重處理,一律不允許再在轄區內煤礦從業。在防范非法違法生產建設工作中,建立多部門、多層級聯合聯動機制,將打非治違貫穿到全年的安全大檢查、專項檢查、日常檢查中,形成監管必打非的常態化執法模式,有效遏制了因非法違法、超層越界生產導致的事故。
三、強化淘汰落后產能,夯實兩個基礎,確保煤礦轉型升級到位
?。ㄒ唬┓鰪姴粷?,全力淘汰落后產能。我區以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為契機,按照建大關小、關閉一批、重組一批的整體思路,強力實施結構調整戰略,從 2013 年起,關閉了52%的煤礦,但生產能力提升了 61.5%,實現一降一提升的目標,推動了全區煤炭產業的規?;?、健康化發展。
?。ǘ┐罅ν七M三化建設,夯實煤礦三年攻堅安全基礎。區財政安排 1000 萬元的專項資金對煤礦機械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實施以獎代補,鼓勵煤礦深入開展技改工作,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截至目前,全區 80%的煤礦實現了采煤機械化,所有礦井全部完成信息化基礎建設;質量標準化工作實施一年四考評機制,每季度結合監管工作開展一次質量
標準化考評,并將考評結果和煤礦是否能正常生產及年底評級相結合,促使煤礦將安全質量標準化納入日常生產、建設中。
?。ㄈ┐罅μ嵘龔臉I人員素質,做實煤礦安全生產人力基礎。我區結合千名干部與萬名礦長談心對話活動,以區委和區政府、監管部門、產煤鎮、礦業集團四個層面為主體,全面開展與從集團董事長到班組長的各級煤礦安全管理人員的談心對話,督促其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責任意識,在追求零死亡的最終目標上形成合力。與此同時,還督促所有煤礦推行從業人員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讓每一個從業人員在崗前和崗中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怎么干才安全,全面提高煤礦從業人員實際操作技能。為提高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從 2010 年開始,以手機短信形式將國內每一起事故的原因、教訓及相應要求及時發送給企業人員,覆蓋到上至集團董事長,下至班組長,并對每次國內發生的較大以上煤礦生產安全事故使用大幅噴繪張貼在煤礦醒目位置,讓從業人員入井看、出井看、時時看,用事故教訓推動安全生產。
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經驗材料第 2 篇
陜煤化集團神南紅柳林礦業公司是一家國有大型股份制企業,礦井核定生產能力 1500 萬噸/年。近年來,紅柳林公司不斷強化安全紅線意識,牢固樹立煤礦零死亡理念和目標,以安全文化建設為切入點,以過程控制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實現了安全生產管理
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華,先后榮獲國家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截至 2015 年 5 月底,實現安全生產 1586 天。
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四個轉型:
一、狠抓安全理念的深植與落地生根,實現由傳統宣貫向注重安全思維模式轉型
一是理念的產生與員工達成共識同步是基礎。紅柳林在 安全第一和零死亡、零傷害理念指導下,堅持問題導向,通過與員工溝通討論達成共識,提出零輕傷、零傷害的安全生產目標,確立了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三違和隱患就是事故等理念,堅持用先進理念統一人心,改變了員工思維模式。
二是把理念滲透到制度標準的每個條款中是關鍵。按照理念指導制度、制度支撐理念的思路,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標準中滲透理念,發揮理念的輻射作用。紅柳林在制定雙危辨識標準管理辦法時,堅持三違和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制定了三違和隱患按照事故程序進行責任追究的管理辦法,有效地預防了事故。
三是理念和行動的高度融合統一是保障。在安全和生產發生沖突時,讓理念始終為安全服務,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在生產實踐中,安全口干部和生產口干部站在各自立場上推諉扯皮的事情時常發生,為此,公司組織開展了如何把安全
第一理念落到實處的大討論。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安全第一理念是處理類似推諉扯皮的唯一衡量標準,安全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二、全員參與,實現由領導指令管理向全員共識管理轉型
發動全員、依靠全員,是實現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一是制度標準制定全員參與。把文件制定的過程當作學習和宣傳的過程、統一思想的過程,使各級人員都能對制度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公司在修訂《安全績效考核辦法》時,廣泛征集基層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并組織專題會議審議,形成初稿后再召集各個層面 423 人進行 12 次反復討論,歷時35 天,為貫徹執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安全管理全員參與。鼓勵全員參與安全質量標準化精品示范區方案的設計、討論、創建,并通過對色彩、光感問卷調查,發動全員參與藝術品標桿工程,人人動腦筋、人人想辦法;同時,通過開展百名礦嫂一日游、真人真事小品演出、家屬安全懇談會、給親友發安全慰問信等多種形式,爭取員工親朋好友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持。
三是學習培訓全員參與。組織開展了《西點軍校 22 條軍規》、《盡職盡責盡心》一年一本書、一月一主題、一周一話題、一天一案例等學習活動,開展崗位大練兵和基本功訓練,員工每天學習,人人當老師,人人在思悟,員工全年記
筆記 5 萬字、管理人員 10 萬字。通過常態化地學習,筑牢了員工的安全意識,提升了安全素質素養。
四是崗位創新全員參與。每名員工都圍繞自己的崗位查找設備、工具、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并不斷地在細節上優化改進。目前,共申報創新項目 2090 項,通過鑒定項目 1148 項。集成創新成了新亮點,一臺支架有 15 處改造,一臺煤機有 22 項改進,一條皮帶系統有 36 項優化,工具的集成創新達 187 項。全員創新把崗位危險源變成了創新源,把創新源變成了安全源,使礦區天天在發生著變化。
三、以過程控制精細化為抓手,實現由傳統安全管理向現代科學管理轉型
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提煉,紅柳林提出了過程控制精細化管理 687 模式,主要是通過 6 大過程控制、8 大支撐體系、7 種精細化技術手段,實現安全管理的轉型升級。
6 大過程控制就是過程系統、節點、程序、流程、崗位、創新控制。其中,過程節點控制抓要害,使復雜的安全管理簡單化。按照煤礦安全雙七條的要求和思路,通過全員預測預想和集中討論,總結出了雙危辨識管理辦法(即危害人生命安全的 85 條重大隱患和嚴重三違),有效預防了零敲碎打事故。
8 大支撐體系就包括心 Xin(心新、信、欣、馨)文化體系、團隊素質提升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等。其中,管理信息化體
系,通過建立的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可自動生成 10種分析結果,自動提示告知 10 項管理建議和防范措施,最終自動生成考核結果、匯總報表和工資表,實現了安全生產一鍵化管理。
7 種精細化管理技術包括 5E(每個人、每件事、每一處、每一物、每一時)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工程心理學技術、價值工程技術等。其中,通過實施機環雙檢制,設備隱患下降了 75%;利用系統分析技術,通過對收集到的 1200 余萬項安全信息數據,每旬、每月及每年進行分析,及時發現了工作漏洞、制定了針對性措施,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率;通過建立紅柳林員工人體幾何尺寸、性格愛好等 11萬余個人體生理尺寸數據庫,員工崗位人機工程 180 余項優化,實現了人適機、機宜人。特別是對 57 名習慣操作手為左手、228 名佩戴眼鏡的特殊員工,進行崗位調整,做到人崗相適。
四、建立安全長效機制,實現抓安全由硬管理向剛柔并濟轉型
紅柳林通過落實人事物三維立體化的安全責任體系,堅持六序、八制工作閉環管理,做到了安全管理始終可控、在控和能控。
首先,紅柳林在安全管理中實行正激勵管理辦法。每月對完成學習任務、無三違的員工予以獎勵,對沒有完成的員
工不獎也不罰。正激勵的引導方法,讓員工人人都能接受,促進了員工的安全自主管理。
其次,紅柳林堅持安全制度執行的零容忍和剛性管理。每月對管理人員抓三違、員工背誦安全應知應會等進行嚴格檢查,嚴格考核兌現;對違反雙危辨識流程的管理人員按程序進行親情幫教培訓,經過學習考試、思想認識到位后方可上崗;在安全考核中,實行 13 交叉 12 共評檢查考核機制,在杜絕人情分的同時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同時,紅柳林堅持親情化管理,讓三違人員心服口服,做到知行合一。在 8+6 三違親情幫教程序中,要求管理人員把三違人員當兄弟、當親人,在談心、再談心程序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三違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實現剛性管理和親情感化的有機結合,讓管理的藝術為嚴格的制度管理保駕護航。
五、瓦斯抽放扎實到位
大坪煤礦是一個高瓦斯礦井,對瓦斯治理從來不敢掉以輕心。煤礦建立了專職的瓦斯抽放隊伍,與掘進、采煤隊分開計算工作量,實行單獨作業、單獨考核。同時,只有鉆孔按規程和技術措施密度和深度打夠、抽放到位,采掘班組才能下井作業。這樣做,避免了采掘班組為了趕產量、趕進尺而降低打孔、抽放標準,盲目作業導致瓦斯超限、甚至發生事故。
六、培養一支穩定忠誠的職工隊伍
大坪煤礦一號井能夠實現安全生產的較長周期,還得益于有一支穩定忠誠的職工隊伍,他們熟悉井下情況、了解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技能,能夠把煤礦安全生產當成自己的事。
為了培養這么一支隊伍,大坪礦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提高職工福利。不管煤礦效益好壞,大坪煤礦都堅持每年拿出一定資金資助職工子女上學,并在逢年過節時發放慰問金、慰問品,扶持困難職工家屬搞特色農業和種、養殖,通過解除職工生活上的后顧之憂,讓職工安心上班;二是全面兌現對職工的承諾。無論企業有多困難,從來沒有拖欠職工的工資。自 2014 年 4 月份至今,在云南全省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大坪煤礦一直停產,沒有任何收入,但該礦仍然通過銀行貸款,保證技術人員和關鍵崗位職工的工資,做到了停工不停薪。而對于其他崗位的職工,大坪煤礦安排副礦長、組長帶隊統一外出務工,在保證職工有正常收入的同時,實現了職工隊伍的穩定,也為實現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的隊伍保障。
七、大力建設和諧礦區
為了創造煤礦安全生產更好的外圍環境,消除煤礦周邊對礦井安全生產帶來不必要的干擾,自 2003 年以來,煤礦先后投入資金 8000 多萬元,建設農村水、電、路及學校等
基礎設施,修建村莊人工湖、農家休閑中心等,扶持發展魔芋、天麻、核桃等惠民產業,通過為周邊群眾創收致富創造條件,實現了煤礦與周邊群眾融洽和睦。從建井投產以來,沒有出現過村民圍堵井口、上訪等情況,也為煤礦的安全發展凝聚了人心、匯集了力量。
煤礦安全生產零死亡經驗材料第 3 篇
2015 年,六盤水市煤礦死亡人數為零、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零、煤炭產量6274.61 萬噸,這是三線建設以來我市大規模開采煤炭后的首次零突破。
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六盤水煤炭資源豐富,且煤種全、煤質好、易開采,所轄四個縣(特區、區)均為重點產煤縣(特區、區),是國務院確定的攀西-六盤水資源富集區核心,煤炭產量一直居全省首位。在 2015 年之前,每年都有煤礦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市委、市政府把安全作為牢固堅守的三條底線之一。市安監局局長李恒超說。
一方面,我市加大安全投入。按照減礦、減產、減面、減人的要求,市級財政每年拿出 1000 萬元的專項資金作為機械化示范礦井建設支持資金,全市 70 處礦井增設綜采設備 126 套、 139 處礦井有綜掘設備 173 套,31 個煤礦通過省級煤礦采掘機械化示范礦井驗收,煤礦采掘機械化水平大力提升。
2013 年,總投資 1.73 億元的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平臺啟動建設,市、縣安監局與煤礦所屬集團公司、煤礦實現四級聯網。在此基礎上,2015 年,我市投入 1300 萬元,升級改造安全云,運用大數據強化煤礦監管,由事后處置轉向事前預警。
2015 年 2 月 26 日 21 時 05 分,格目底煤礦中井的 T2 傳感器顯示瓦斯濃度 2.03%,煤礦匯報是探頭故障。水城縣勺米安監站通過平臺第一時間掌握信息,要求煤礦馬上撤出井下作業人 員、停止井下作業。經現場核實取證,是井下人員違章排放瓦斯導致報警,一起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得到排除。
另一方面,我市強化安全監管。將 53 個單位列為市安委會成員單位。以考、選、引 的方式,安監專業人才隊伍從2004 年的 31 人擴充到 1351 人。每個正常生產礦井配備 2 名駐礦安監員,吃、住、工作在煤礦,將監管關口前移。
去年,全市 311 家涉煤企業和單位開展煤礦安全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要求,以煤礦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專項督查和分級談話、安全警示約談等為載體,有效落實企業主體和政府監督兩個責任,全面推進煤礦安全生產攻堅,盤縣、水城縣全國煤礦安全重點縣攻堅摘帽。
事實證明,事故是可以預測、預防和控制的,這是三線
建設以來六盤水積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我們的傳家寶。李恒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