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玩得特別好的伙伴在微信聊天里跟我說,雖然知道說者無心,但也還是讓我難過一陣,糾結一陣,反思一陣。
是自己真的對人太冷漠了嗎?這個問題對于把交際搞得一塌糊涂的人來說,無疑是值得好好考究。不主動打電話,不主動聊微信,朋友聚會都是在聽別人講,同學聚會參加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偶爾參加晚會也是埋頭苦吃。這不行,那不愿,能保持聯絡的人屈指可數。這一度成為我的社交生活態度。
過年回家的時候,見到小時候最是依賴的兄長,心中甚是欣喜。不想他正在因婚姻中的不順而煩惱,順口一句“好好溝通,不行就別過了”,他竟眼圈泛紅,控訴平日里的不聯系和見面時的冷漠。天地良心,從小到大,除了家人之外他一直都是我最重要的人,真的一定要在看不見的網絡上你一言我一句,對著手機嘻嘻直笑才叫關心么?后來才懂得保持聯絡是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余秋雨先生曾說:“說自己冷的人不可能真冷,因為真冷無感于冷”。作為一個被別人說冷的人,可能真的需要努力努力。記憶里,所有的冷漠都由性格和環境所致。大山里沒有鄰居這種說法,占山為王莫過于如此,也就是所謂的交通工具全靠走,聯絡方式全靠吼。與城里人人盯著手機的情況不同,山里的信號極其不好,你能蹲在一個信號還可以的角落把消息在兩分鐘之內發出去,就等于中了頭等大獎。如果你的朋友十天半個月內對你不理不睬,電話不通,微信不回,不用擔心,他只是回了深山里的老家。
有時候,別人不與你交談、聯絡,并不代表他不愿與你做朋友。大多數時候,不與人交談往往是人們保護自己的手段。發短信你不回,是不是煩了?打電話不接,是不是煩了?生日沒收到祝福,是不是從沒把我放在朋友之列?其實,所有的擔憂都是沒有必要的?;蛟S是你的朋友有事在忙,有事耽擱,或者是不小心忘了與你聯系,這都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如果哪一天,你想起一位久未與你聯系的朋友,不要猶豫,打一通電話,發一條短息,說說現狀,敘敘從前。不要等到再見面時,隔膜叢生,互相之間除了傷害就是沉默。
與朋友保持聯絡,共同守候神圣的友誼是我們都應該做的事。
想到這里,我拿起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