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通過了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問的決議,是在建黨百年歷史條件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提高全黨斗爭本領和應對風險挑戰能力、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奮斗的需要。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思想匯報-六中全會【5篇】
敬愛的黨組織:
黨的第十九屆六中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近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表彰抗疫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在抗疫斗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民英雄,進一步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民力量。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疫情防控人民戰役,勝利之花最終在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州大地燦爛綻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數以萬計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荊州大地之上,舍小家為大家,不分晝夜地忘我戰斗,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斗志昂揚的人民子弟兵、胸前黨徽閃耀的干部職工、高舉鮮艷黨旗的社區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艱苦環境中,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家園防線”。他們用雙手劃破寒冷黑夜的蒼穹,在雙手奮斗之中,真正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載體,他們的一言一行鑄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黨員黨員干部沖鋒陷陣,五十六個民族同心同德,14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堅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戰爭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負重前行的軌跡與方向;
這場偉大的戰役,也淬煉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忠誠與擔當、初心和使命;
這場偉大的戰役,內在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掩埋在內心深處熾熱的愛國情,廣大人民群眾與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確保了戰役的順利結束,這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全民奮斗、全民勝利的人民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廣大戰斗英雄的雙手在不分晝夜之中筑牢維護人民生命健康“防火墻”,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
在危難關頭,初心不改,迎難而上,使黨旗飄揚在戰斗最前線。各級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奔赴戰役第一線,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強大的力量,詮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真正內涵,也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精神”。病毒無國界,真情傳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機關頭,中國人民始終關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醫療救急隊奔赴世界各地,在異國他鄉同疫情做斗爭,這份“中國
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運用并取得了明顯效果,讓世界見證了“中國擔當”。正是這樣一群心懷初心,肩擔使命的共產黨員,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為黨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奮斗讓黨徽閃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動形象而又富有載體,讓我們能夠在傳承精神載體的黨員干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著遠方砥礪前行。
英模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抗疫精神將會激起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翻閱黨的誕生、發展、壯大的波瀾壯闊奮斗史,其中無不折射出濃濃的家國情懷。當民族處于危難的時刻,一群群佩戴黨徽的戰士扛著鮮艷的黨旗迎難而上,沖破狂風席卷的黎明前的黑暗,帶領各族人民迎來光彩奪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戰役中,一群舍小家為大家的“急先鋒”忘我戰斗在最前線;
一群群身著“迷彩炫”的軍人構建疫情防控堅不可摧的“橋頭堡”;
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晝夜,持續攻堅,儼然成為這場偉大民生戰役的“排頭兵”。這是一種家國情懷的彰顯,更是一種精神的凝聚。為此,我們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進路上的重重關隘和險阻,積極投身于黨的每一項民生戰役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奮斗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赝麃砺?,我們一路從苦難輝煌中走來:在戰爭年代,淬煉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鍛造出“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迸發出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國人的精神譜系不斷發展豐富。而如今,以人民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上將會留下濃墨的色彩。在新時代的奮斗歷程中,它將會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為了民生福祉,為了時代進步,為了中國明日之繁榮昌盛不斷貢獻精神價值。
抗疫精神將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崇尚功勛英雄人物,重視精神激勵,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快步向前邁進,但要清醒認識到目前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各級黨員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奮斗在時代發展的前沿;
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頑強斗志書寫“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壯志;
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定與篤行,構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諧畫卷。
思想匯報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15日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思想匯報-六中全會【5篇】
敬愛的黨組織:
黨的第十九屆六中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征集】跟著總書記走進紀念館 講述你所了解的“歷史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期間多次前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習近平總書記說:“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br/>
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習近平說:“四戰四平,這只是我們革命過程中、武裝斗爭過程中的一戰。我們從八一南昌起義走過來,井岡山斗爭、艱苦卓絕的長征、抗日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這只是其中的一戰。必須讓我們14億人民、9000多萬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很好地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創業難,守業更難,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br/>
要了解一段歷史,不僅要讀要看,更要走近它、觸碰它,才能領略它真正的意義。重回“歷史現場”,走近“紅色文化現場”,你有哪些觸動?
歡迎來稿,講述“我與紀念館的故事”“紀念館里最觸動人心的瞬間”“紀念館背后的故事”……讓我們走近歷史,一起學好黨史、新中國史這門“必修課”,緬懷先輩的豐功偉績。 期待你的作品。題材不限、字數不限。稿件可附相關圖片(5張以內)。
參與方式:2020-8-28 09:34 上傳下載附件 (39.89 KB)>>我要投稿<< >> 延伸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 地點: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習近平在參觀《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主題展覽時強調 牢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歷史 萬眾一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地點:北京·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
習近平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
地點:河北·西柏坡紀念館
習近平: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地點:山西·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習近平:扎扎實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地點:遼寧·雷鋒紀念館
習近平: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
地點:吉林·四平戰役紀念館
習近平: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地點:上?!ぶ泄惨淮髸芳o念館
習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強調 銘記黨的奮斗歷程時刻不忘初心 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斗
地點:江蘇·淮海戰役紀念館
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強調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緊扣新時代要求推動改革發展
地點:江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俞正聲出席儀式并講話
地點:安徽·渡江戰役紀念館
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強調 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地點:福建·古田會議紀念館
在古田會議光芒照耀下繼續前進
地點:江西·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
地點:河南·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習近平重訪蘭考: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
地點:河南·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 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地點:云南·艾思奇紀念館、西南聯大博物館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 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地點:陜西·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
習近平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地點:甘肅·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習近平在甘肅考察時強調 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干 團結一心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地點:寧夏·紅軍長征會師紀念館
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奮力前進 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思想匯報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15日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思想匯報-六中全會【5篇】
敬愛的黨組織:
黨的第十九屆六中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三讀《明朝那些事兒》,心中頗多感慨。史稱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歷史不是冰冷冷的文字,而是有溫度的,但卻必須由作者去敘說,由讀者去體悟。
歷史之名,其實兩種:一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一是被人寫過的歷史。太史公有言,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信史也好,野史也罷,都逃不掉這般的命運。但這也是歷史的精彩之處,預知后事的我們,也不需請聽下回分解,但我們始終記得他們。
始終記得楊繼盛,腿肉腐爛,刮骨療傷。有人送蛇膽止痛,他卻回絕說:“楊椒山渾身是膽?!眹恍矣屑樨?,國之大幸有諍臣。黑夜漫漫,他們以自身單薄的身軀劈開前方的黑暗,照耀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因為有他們,中華民族是無法斷絕的。
始終記得楊升庵,彈詞一曲,無人不知。“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血性的楊狀元終究看透了歷史,是非成敗終敵不過青山依舊,最終喚作夕陽下的淺斟低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也把楊慎淘去,但卻多了一抹溫情的色彩。
始終記得朱祁鎮,江山復得,心知冷暖。生于帝王之家,卻落入敵國之手,兜兜轉轉終于回到曾經的家園。在千軍萬馬之中他不失帝王之尊,在重回帝位之時他不丟心中善念,皆是難得?!叭松荒媛?,我亦是行人”,他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還沒被歷史碾成碎末的人。
始終記得袁崇煥,不失本心,獨守家國。即便是獨木難支,即便是大廈將傾,即便氣數已盡,但終究有人挑起大梁去面對不能再壞的局勢。他騎上戰馬去沖鋒、去殺敵,他跋扈過、囂張過、狂妄過,留下一聲無奈的喟嘆,歷史終究沒有成為另一番樣子。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旁觀者,觸摸不到真實的存在。但是我卻能看到那份溫馨、留下那份感動,歷史需要有血有肉的人書寫,還好遇到了當年明月,遇到了《明朝那些事兒》。他讓歷史充滿溫度,讓我們在無數次地痛惜中明白:即便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我們更愿意相信揭開面紗之后,看到的依舊是心中的柔情和不舍。
思想匯報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15日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思想匯報-六中全會【5篇】
敬愛的黨組織:
黨的第十九屆六中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朋友也都陸陸續續的踏上了返鄉的旅程,與親人團聚的時刻讓大家倍感舒適、倍感溫馨、倍感幸福。一幅幅其樂融融的畫面訴說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一片片安樂祥和的場景講述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奮斗場面,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無數共產黨人的前赴后繼,離不開無數共產黨人的辛苦付出,離不開無數共產黨人的嘔心瀝血。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好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薪火相傳接續奮斗,而作為歷史交匯時期的共產黨人,如何從前輩手中接過歷史的“交接棒”,繼續奏響中華民族的“交響樂”,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筆者愚見,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要樹牢信仰之基,付諸行動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共產黨人,要始終做掌心向下的人,而不是掌心向上的人。掌心向下,代表的是付出,代表的是無私,代表的是實干;
掌心向上,代表的是索取,代表的是自私,代表的是貪婪;
我們應該自覺摒棄以往“庸懶散浮拖”的作風,自覺拋棄以往“吃拿等靠要”的思想,深刻領會全面從嚴治黨的真諦,自覺踐行共產黨人“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為國為民情懷。人,都是在不斷蛻變中成長,在不斷摸索中前進,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人,理解政策要細,落實政策要快,實施政策要準;
聯系群眾要勤,幫助群眾要真,服務群眾要好;
發現問題要快,分析問題要全,解決問題要實;
思想意識要牢,法律意識要嚴,規矩意識要強。
要堅定信念之石,強化思想之根。要將政治意識規矩意識內化于心,始終將黨章黨規作為“標尺”,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切忌“雨過地皮濕,風過不留痕”;
要將公仆意識初心使命外化于形,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為標桿,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要將學習先進典型模范落到實處,確保學到細處學到精髓,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切忌打著學習的幌子“裝門面”;
要自覺
對照典型模范給自己“評分”,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要學會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用豐富的實戰經驗強壯身心。
要深化看齊意識,加強黨性修養。要自覺向組織看齊,做一名忠誠的共產黨人;
要自覺向群眾看齊,做一名擔當的共產黨人;
要自覺向黨章看齊,做一名干凈的共產黨人;
要自覺向黨規看齊,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人;
要自覺向法律看齊,做一名守法的共產黨人;
要自覺向道德看齊,做一名高尚的共產黨人。把“要我學”的思想轉變成“我要學”,把“要我做”的思想轉變成“我要做”,將“等待”意識轉變成“主動”意識,將“想法”轉變成“行動”,用真情換取真情,用心態感染心態,用觀念影響觀念,用行動帶動行動。
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是一場攻堅戰,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人決不能絲毫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場持久戰,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人決不能半途而廢。讓我們參照共產黨人的歷史交接操作指南,攜手并進,繼續譜寫中華民族的優美樂章。
思想匯報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15日
學習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思想匯報-六中全會【5篇】
敬愛的黨組織:
黨的第十九屆六中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決議指出,全黨必須銘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在長達40多天的時間里對南京城進行燒殺搶掠,對市民包括老人、婦女、兒童進行了慘劇人寰的大屠殺,在這短短的40日里,30萬鮮活的生命隕落,鮮血染紅的土地和城池,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殘暴最黑暗的一頁,也是中國人最悲慘最絕望最恥辱的一頁。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中國同胞,為了讓億萬萬國人記住歷史的悲鳴,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警鐘長鳴,中國政府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2年歲月彈指一揮間,死難者已然沉浸在土地里腐爛成土;
曾經痛徹心扉的悲鳴在時間的療愈中慢慢愈合;
那些釘在恥辱柱上的歷史經歷歲月洗滌慢慢被遺忘。公祭日,一聲汽笛長鳴,喚醒國人沉睡的記憶,那些沉痛的往事浮上心頭,那些恥辱的記憶再次鮮明,那些死難同胞讓我們淚流。曾經愈合的傷疤再次被揭開,在歷史的警鐘里,我們看到揭開的傷口流出鮮紅的血液。
我們什么要銘記歷史?因為曾經的苦難讓我們不忍直視。“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教訓。閉關鎖國讓中國曾經的輝煌燦爛化為烏有,取之而來的是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史,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
從“九·一八事變”到“盧溝橋事變”,從淞滬會戰到徐州會戰,從南京淪陷到武漢丟失,從“三光政策”到“活體試驗”……積貧積弱的中國一次次被欺凌,一次次被蹂躪。我們的善良、隱忍、退讓得到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得寸進尺,我們的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豬狗不如、飽受欺凌的日子,是別人口中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厥讱v史,是為了記住曾經的苦難,做到警鐘長鳴才能奮發向前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我們什么要銘記歷史?因為遺忘死難同胞讓我們心生不安。南京大屠殺中死去的百姓是我們的親人;
在這場殺戮中倒下的是我們的同胞;
為國捐軀的是護衛我們的英雄……忘記他們的犧牲,我們,于心何安?不忘記歷史,是為了記住這些為了人民而戰的英雄;
不忘歷史,是為了記住這些為了和平而犧牲的英烈;
不忘歷史,是為了守護死難同胞們護衛的和平。近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確認一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周萬榮,他是30萬遇難同胞中的一個,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血與淚鑄就的歷史,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生與死的慘痛。公祭日,是百年孤寂里的嘶吼,為了就是讓我們不要成為歷史的背叛者,不要因為無知無識而陷入苦痛。心懷不安,才能夠好記住那些死難同胞的悲涼,才能夠用好歷史這面鏡子,更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盛世安寧。
我們什么要銘記歷史?因為和平背后仍是豺狼虎豹虎視眈眈。82年前日本帝國主義慘絕暴行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戰爭讓國人流離失所、在自己的土地上無處躲藏。我們的秀麗山河在戰中中變成焦土;
我們善良百姓成為俘虜,在不屈的戰爭中我們獲得了自由、擁抱了和平。然而,今天在和平背后依然有豺狼虎豹虎視眈眈,他們的霸權主義思想從未停息過,我們不能在和平的聲樂中迷失方向,蒙蔽雙眼。中國人,不好戰不霸凌,但也必須要清醒的看清現實,不要被和平盛世所蒙蔽而忘記我們仍處在“危機四伏”中;
中國人包容豁達,但也不能容忍豺狼虎豹的予取予求。牢記歷史是為了清醒的守護和平,做一個守土有責的中國人。
我們什么要銘記歷史?因為盛世和平來之不易守之更堅。習近平總書記說:“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睙o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一如既往熱愛和平,牢記歷史就是在心中銘記戰爭帶來的苦痛、恥辱和悲鳴,是為了更好地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是為了更好地守護當今的和平盛世。今天中國不斷發展強大,從二十國集團到金磚國家集團,我們從未忘記“守護和平”的使命和責任,中國人秉承著“兼濟天下”的胸懷從未改變過,我們用歷史的悲鳴守護盛世的和平,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不曾忘記和平、合作、共享、共贏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