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課開講啦》第1期節目開播,回顧了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征程,共同找尋了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奧秘。這堂黨課生動有趣,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受啟發。在回顧黨的百年歷史中,我們有了更深的領悟,也有了更足的動力。從這堂黨課中,廣大黨員干部當明白自己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如何做”,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攀登“更高山峰”。網上曾有這樣一張圖:一個人站在地上,看到的是一堵墻,一個人站在一堆書上,看到的是烏云密布,還有一個人站在更高的書堆上,看到的則是晴空萬里。他們所站的高度不同,因此格局不同,所看到的一切也截然不同。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所處位置決定所視的“世界”,在自己眼中所仰望的“山頂”,可能是其他人腳下所抵達的“山腰”,自己認為的“終點”則往往是別人的“起點”。黨員干部要有“四面湖山歸眼底”的胸懷,還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界,攀越更高的“山頭”,方能看到更多的“風景”,謀劃更長遠的發展,才不會被短淺的目光阻礙前進的“腳步”,走得更遠、更長久。
心懷“堅定信仰”。理想是引路的燈,信仰是不倒的塔。無論是從老一輩革命家身上,還是榜樣人物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品質,這些品質的共同之處就是“堅定信仰”。為了讓村子得到發展、村民過上好日子,“吃虧書記”李連成鉚足干勁為產業找尋發展之路,為農產品找銷路,甘愿吃苦、吃虧;
為了方便鄉親們生產生活,改變山區落后的發展面貌,毛相林在絕壁上鑿出“天路”。像他們這樣的時代楷模不可勝數,還有“當代愚公”“扶貧之花”,每一個稱謂的背后都是為信仰不懈努力的過程。黨員干部要堅定信仰信念,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斷奮斗,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做夢想的奔赴者。
根植“為民之情”。共產黨人的天然感情里是為民之情,職責使命里是為民之行。黨員干部要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用心用情做好每一項
工作,如山間之風為群眾送去舒心,如太陽之光為群眾送上溫暖,在行動中書寫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魚水深情。在為民服務上,黨員
干部要立足崗位職責,想新方法、用好方法,從實際出發進行實地調研,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需求,帶著思考去工作,積極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把群眾的大事小事辦好辦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贏得群眾的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