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科技“沖鋒號”每一次吹響,都釋放出強大的動能。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更加突出強調,要緊抓創新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更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以更高水平、更大魄力實現科技強國。
建設人才隊伍“加強班”,推進科技創新“解難點”。“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笨萍紕撔虏粌H需要探索真理的熱忱,更需要一批批的科技工作者持續發力。世界科技史早已向我們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和優勢。當下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特別是關鍵核心領域還受制于人,這就需要我們在人才教育上用心用力,以高質量水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規模宏大、能啃硬骨頭的人才隊伍,使越來越多的“千里馬”在創新沃土上競相奔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實現更多前瞻性成果“從0到1”的突破。
瞄準機制改革“硬骨頭”,推進科技創新“治痛點”。破除機制障礙,最大限度釋放科技在生產力中的活力,是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的現實需要。我國的科技隊伍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能量,如何實現為科技工作者“減負”,為科技創新“增力”,這就需要將目光轉向對科技體制改革。我們需要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科技創新獎勵激勵機制,完善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將科技人才從評職稱、寫論文中解放出來,專心致志搞研究,實現科技創新新突破,不斷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
破除產業障礙“籬笆墻”,推進科技創新“疏賭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
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比绾螌⒖萍汲晒D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是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的現實要求。為此,需要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基礎的科技創新管理機制,發揮企業在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發的“龍頭”作用,以企業需求推動科研成果市場化的進程,放大新型舉國體制的優越性,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通科技成果產品化的“最后一公里”。
形式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不斷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推動中國科技創新這艘航船劈波斬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