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史上最完整的沈陽故宮導游詞
史最完整的沈陽故宮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此次游覽的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 4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陽故宮。故宮,顧名思義就是舊時宮殿,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努爾哈赤建立政權之初國號為金,史稱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先后經過三次大規模建設,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其中東路為老罕王努爾哈赤進沈陽以后修建;
中路為努爾哈赤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繼位以后興建;
西路則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東巡和為了安放《四庫全書》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間,組成20多組院落。作為我國現存保存最完好的兩座宮殿之一,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卻又有著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和格局樣式。那么我們今天就來領略一下昔日皇宮的風采。
(故宮門前)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宮門前,東西各有一座牌坊。東邊為文德坊,西邊為武功坊。老沈陽人俗稱為“東華門”和“西華門”。古時候大臣上朝之時從東華門入朝。先在東西朝房侯朝。我們眼前的這座掛有郭沫若題詞《沈陽故宮》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門,大家可能會問,這座像房子一樣的建筑為什么叫做門,它與我們常見的門有很大的區別!門作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等級制度直觀體現。如我們常聽說的“柴門”,柴門是用柴木搭建的一個只有門框的門,這也是等級地位最低的門。再有單開門,雙開門。有錢有勢人家的門要高出地面修建在臺基上。我們眼前這座大清門是五間硬山頂的屋宇式的大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都設有臺階,兩梢間有檻墻木窗,皇家的大門明顯異于常人。大清門雖然只是出入宮殿的通道,但作為皇宮的門面裝飾也力求華麗美觀。除黃綠兩色的琉璃瓦屋頂和檐下的雕梁畫棟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墻體四角的琉璃“墀頭”,每組都由上下相聯的四部分組合而成,黃、藍色調為主,間以紅、白、綠等色,浮雕云龍飛鳳,瑞獸奇花,鮮艷多彩,燒造精致,雖然不處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卻成為最亮麗斑斕的藝術杰作。這座門為什么叫做“大清門”哪?正統的說法是清朝的國號為“清”,宮殿的門又叫國門,所以叫“大清門”。還有個傳說:這座宮門在建成以后并沒有名稱,只是叫做“大門”。后來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以后,聽說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門叫做“大明門”,為了針鋒相對,克其鋒芒,就把這座大門命名為“大清門”。古時上朝之時文武大臣按照文東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門前兩側侯朝議事。在大清門的東側有一座封閉的院落——太廟。所謂“太廟”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廟。清朝有太廟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之時,前殿供奉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后。葉赫納拉氏(皇太極生母)神位,后殿則供奉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兒、福滿、覺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廟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極都要親自前往焚香祭祀。順治遷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廟,原來的盛京太廟因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稱為“四四祖廟”。清朝歷代皇帝東巡祭祖陵的皇帝在進入沈陽故宮之前,都要先到廟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寶玉冊上香行禮。
(中路)我們走進大清門,在右側有一個沈陽故宮的微縮,可以領略沈陽故宮的全貌。穿過大清門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中路的頭道院落。我們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陽故宮的“金鑾殿”——崇政殿。興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
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筑,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其中請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頂的琉璃瓦,有去過北京故宮的朋友一定會清楚地記得北京故宮的琉璃瓦是黃色的,而沈陽的琉璃瓦是黃色鑲綠剪邊。這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重要差別之一。我們走上臺基。在臺基兩側分別有用于計時的日晷,和存放標準計量單位的嘉量亭。此外臺基上四口盛滿清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當然不是皇帝養金魚的魚缸。這四口缸被稱作是“吉祥缸”古代稱它是“門?!?,是古代皇宮中重要的防火設施。那又有朋友問了,冬天北方的天氣很冷,水都會結冰。沒關系,缸下可以點燃炭火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我們走上須彌座。頭上牌匾用滿文和漢文書寫的“崇政殿”,請看左邊的滿文,我們有個形象的比喻“中間一根棍,兩邊都是刺,加上圈和點,就是滿文字兒”。沈陽故宮的牌匾都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而北京故宮的牌匾都是漢文在左,滿文在右。這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差別之二。崇政殿內現在的陳設是乾隆東巡后按照北京故宮乾清宮的陳設擺放的。上面“正大光明”匾額為順治皇帝御筆親書。下面就是皇帝的寶座,據說寶座上繪制雕刻有8條金龍,算上坐在寶座上的真龍天子正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陽數九條龍。寶座后面是金質屏風。上面刻有康熙皇帝從古代經書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銘文圣訓,作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國家的座右銘鐫刻在御座之旁的。陳設在龍椅前后的有鶴式燭臺、熏爐、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從乾隆時起,皇帝還把一些相關的題詠詩章手跡制成匾聯懸掛殿內。寶座前的“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藍地金字對聯出自乾隆皇帝手跡,殿北門內上方還掛有嘉慶、,道光御題崇政殿詩金字木匾等等。當年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勵精圖治,1636年皇太極就是在這里發布詔書。將國號“金”改為“清”;
改元“天聰”為“崇德”;
改“女真族”為“滿族”。那為什么要改國號和族名哪?國號有為什么叫做“清”哪?話說皇太極請遍能人高手,為國家和民族改名。這群能人高手里有個在深山出家的老和尚,法號無然。無然長老給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輝燦爛,屬于“火”,要想滅火,就得用水,族號叫“滿”,國號叫“清”,這“滿清”二字都帶三點“水”,六水滅火,可得中原天下?;侍珮O信服極了,要改就徹底改,把自己這個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也就叫皇帝吧!
在崇政殿前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飛龍閣”和“翔鳳閣”?!帮w龍閣”和“翔鳳閣”主要是為皇帝藏珍納寶的。許多珍貴的文物都藏于此間?!帮w龍閣”和“翔鳳閣”后面分別是用于存瓷器的東七間樓和存放書籍墨刻的西七間樓。
我們離開崇政殿,穿過左翎門來到崇政殿的后院。在東西兩側的分別是“日華樓”、“師善齋”、“霞綺樓”、“協中齋”。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貴族學?!?。在我們的正面有一約四米的高臺,臺中環繞有女兒墻,臺上就是沈陽故宮的后宮部分。哪為什么后宮要建筑在一座高臺上那?這就要從滿足民俗說起。滿族作為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生存狀況相對惡劣。經常受到虎狼這樣的野獸的攻擊。于是聰明的滿族人將居住之所建住宅一個土臺之上,地勢較高可以有效的防范野獸的攻擊。這就形成了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差別之
三。北京故宮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須彌座上,后寢建筑在平地上。沈陽故宮正好與之相反。臺上有一高樓。此樓名曰“鳳凰樓”。原名“五鳳樓”、“翔鳳樓”。鳳凰樓采用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回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臺上臺下的通道。風凰樓既是后宮的大門。此樓為
當時沈陽城最高建筑。沈陽古稱“盛京”?!笆⒕┌司啊保ㄌ熘徘?、輝山晴雪、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避暑、鳳樓曉日、皇寺鳴鐘、萬泉垂釣)之一的“鳳樓曉日”的典故就出于此處。站在樓上可以最先看到東方朝氣蓬勃的曉日。傳說當年站在鳳凰樓上可以看到撫順城。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戶,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休息小憩和宴請之所。登上象征二十四節氣的二十四級臺階。抬頭可見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紫氣東來”?!白蠚鈻|來”的典故出自漢朝劉向的《列仙傳》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后世引用為“紫氣東來”。乾隆用紫氣東來比如大清王朝自東方興起,向西入關定鼎中原。
穿過鳳凰樓我們進入了一處院落,此處就是皇太極的后宮所在。這里為典型的滿族四合院建筑。正面的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東西兩側分別排列著,東配宮:關雎宮和衍慶宮;
西配宮:麟趾宮和永福宮。我們下面依次參觀。從外面看清寧宮,我們就會發現滿族的民居有一個明顯的不同。漢族的民族門通常開在正中間,而我們眼前的滿族民居的門卻開在靠東的一側。滿族民居有句名諺“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于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臺、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從堂屋西墻開門為里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滿族尚右,西墻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夜間長輩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墻,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墻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墻頭砌有煙囪,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我們進入清寧宮參觀。住在清寧宮的女主人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死后唄冊封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十五歲時嫁給皇太極,生有三個女兒。由于哲哲娘家科爾沁部在蒙古各部落中歸附后金最早,與之關系最緊密,所以皇太極改元稱帝冊封后妃時,便將地位顯貴的哲哲立為中宮皇后,她是清代歷史上第一位行大禮、正式冊封的皇后。順治七年哲哲故去,謚號為“孝端文皇后” ,同皇太極一起合葬在清昭陵(沈陽北陵)。請各位朝西面看。滿族人以西方為大。所以西面供奉著神龕,此幅畫像為關公。滿族八旗以《三國演義》為兵書。故而非常崇拜關羽。滿族人把關羽封為武神。在清朝以前我國的武神是岳飛。清朝人統一天下以后,因岳飛曾經和滿族的先祖做過戰。所以岳飛下了崗,關公成為新一任的武神。在神像的兩側分別掛有“萬福之原”和“合撰延祺”?!叭f福之原”是乾隆御筆,意為萬福來原于神的賜予?!昂献屿鳌笔羌螒c御筆,意為聚集天地之靈氣,使幸福綿長。下面提一個小問題。有知道清寧宮中這倆口大鍋的用途的嗎???我來解釋一下:這兩口鍋是用來祭祀的。滿族人信奉薩滿教。薩滿祭祀過程既莊重虔誠又有神秘色彩,主持祭祀的薩滿巫師頭上帶著高高的神帽,身上系著腰鈴,手中拿著單面鼓,在地中央邊唱邊跳。我們現代所說的“跳大神”就是從薩滿巫師中演變過來的。主要的祭品是自家養的黑色雛公豬,人們將熱酒灌進豬的耳朵,如果豬耳朵有晃動即表示神靈已經接收該祭品。如果不動,則表示神靈不滿意,則本次祭祀活動不能在進行下去了。豬由于受到刺激就會搖頭,稱為“領牲”,滿族人認為此時的豬已經通神,成為連接天地的媒介。然后將豬宰殺后煺洗干凈,切成大塊,放入
北側的兩口大鍋里清水煮熟,先放入木槽內供奉給神靈享用,然后再分給參加祭祀的人們,稱為“吃福肉”,滿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氣就會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每年正月初一,滿族的祭祀活動最為盛大。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來做客?;实蹠⒅蠛玫母H赓p賜給他們吃(清水煮肉),吃的時候不蘸任何調料。那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塊,則他今年的福氣會最好。其余剩下的部分會放到門內左側的案板上。在殺豬的時候,豬內臟也是有用處的。將豬內臟取出,置于院中的神桿索倫干上,供奉滿族的神鳥烏鴉。索倫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后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墻。烏鴉為什么能成為滿族的神鳥哪?這就要從烏鴉救凡察的故事說起。滿族的先祖有一次背仇家所害。全家只有一個叫凡察的小孩逃了出來,仇家要趕盡殺絕。凡察跑的精疲力竭之時卷曲在一棵棵樹邊。這時恰巧一群烏鴉落在樹上和凡察的身上。仇家經過此地,認為烏鴉是不會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凡察一定不會再這。就這樣凡察得救了,凡察后來成為了滿族的英雄,為族人報了仇。于是滿族開始供奉烏鴉為神鳥,祭祀的時候用豬內臟來供養烏鴉。當有流浪的乞討者經過時也可抓取索倫干上的東西吃。言歸正傳。清寧宮內東側被隔開里面稱之為“暖閣”。也就是皇帝皇太極和皇后哲哲的臥室。暖閣內部分為南北兩間,兩間都有火炕(龍床)。這種設計非常巧妙,完全適于北方氣候溫差較大的特點。在漫長寒冷的冬季,住在臨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陽光照射,自然十分暖和;
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則很涼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端坐在南炕上“無疾而終”,卒年五十二歲,葬在昭陵(即沈陽北陵)。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左高右低”,在清寧宮左右兩側按照地位級別分別是: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下面逐一參觀。關雎宮就是皇太極一生中最寵愛的宸妃——海蘭珠,宸妃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宰桑之女,也是中宮皇后哲哲的親侄女。海蘭珠歸嫁皇太極時已經26歲,崇德元年皇太極冊封后妃時,海蘭珠后來者居上,被封為東宮大福晉,并把其居住宮室命名為“關雎宮”?!瓣P雎”一詞源于《詩經》首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這是一首千古愛情絕唱,把內涵這樣豐富的名字賦予了海蘭珠所住的宮室,足見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特殊感情。崇德二年七月宸妃生皇八子,皇太極非常高興,并在大政殿頒詔大赦天下,皇太極這一不尋常的舉動,足以證明對該皇子寵愛有加,可惜這位小皇子來到世上僅七個月,就不幸夭折了。宸妃無法承受這一痛苦的打擊,每日郁郁寡歡,積郁成疾,崇德六年病逝。當時皇太極正在邊外重鎮錦州與明朝作戰,聞訊后馬不停蹄奔回盛京,可還是沒有看到宸妃最后一眼,他悲不自勝,一路奔進關雎宮愛妃的靈柩前“悲涕不止”,并下令以國喪的規格從厚殯葬,同時下旨追封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使海蘭珠成為有清一代獲謚號字數最多的妃子。此后,皇太極一直生活在懷念宸妃而無法釋懷的狀態中,并結束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馬生涯,再也沒有重返戰場,他常常睹物思人,每次外出圍獵路過宸妃的墓地,皇太極都要憑吊一番,痛哭一場。
兩年后皇太極病逝在清寧宮,享年52歲,皇太極的英年早逝與兩年前宸妃的病逝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宸妃的居室,北炕掛著一個搖籃,是宸妃哺育皇子的地方,“養個孩子吊起來”與“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并稱為東北的三大怪。外間是宸妃會客、禮佛、用餐的地方。中間炕上的佛龕里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
麟趾宮又稱西宮,是皇太極貴妃娜木鐘的寢宮,“麟趾”二字出自《詩經》,意為子孫興旺,乃人中龍鳳。貴妃娜木鐘是蒙古阿巴垓部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嫁與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為多羅大福晉,又稱囊囊太后。原稱霸于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在眾叛親離后死于青海大草灘,娜木鐘率1500戶部眾,歸順皇太極?;侍珮O出于政治的需要,將其納為福晉,崇德元年,冊封為麟趾宮貴妃。其子博穆博果爾曾在皇太極死后成為福臨(后來的順治皇帝)皇位的最大競爭者。后成為順治朝重臣,死后謚號襄昭親王。
衍慶宮又稱為次東宮,是皇太極淑妃巴特瑪喿的寢宮,衍慶是福慶長久之意。淑妃也來自阿巴垓部,為林丹汗竇土門福晉,林丹汗死后,與部眾歸順皇太極,崇德元年冊封為衍慶宮淑妃。其女,被皇太極嫁給多爾袞為妻,是多爾袞十位妻妾中六位蒙古族妻妾的之一。
我們最后來看看皇太極一后四妃中地位最低的永福宮。永福宮位居五宮之末也稱次西宮,是皇太極后妃中名氣最大的莊妃居住的宮室。莊妃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之女,崇德元年皇太極冊封后妃時,年齡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尊為次西宮側福晉。如論及對清政權的鞏固發展與影響,莊妃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評價為清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后妃。莊妃是中宮皇后哲哲的親侄女,東宮宸妃海蘭珠的親妹妹,三人同出于蒙古科爾沁部。努爾哈赤最初打天下的蒙古科爾沁部落是他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多次征戰互有勝負,努爾哈赤覺得繼續打下去沒有好處,于是決定聯合蒙古科爾沁部。雙方一拍即合。于是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聯姻被廣泛的使用。當時還是皇子的皇太極和科爾沁部的哲哲成了親。聯姻最重要的就是要留下一個流淌著兩個家族血液的男性后代?;屎笳苷軟]有完成這一使命。在老罕王努爾哈赤晚年,皇位爭奪激烈,四大皇子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都對皇位存有野心。但是皇太極的妻妾中始終用沒有一個流淌有蒙古血液的兒子,這對他的政治地位很不利。他心急如焚。于是他跑到了科爾沁部想再找一個妻子,于是他選中了后來的莊妃布木布泰。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隨后的日子里布木布泰給皇太極生下了三個女兒。但是也沒有給皇太極生下一個兒子?;侍珮O繼位以后和蒙古聯姻的事始終纏繞在他的心頭。他又一次來到科爾沁部娶了已經26歲的宸妃海蘭珠。26歲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大的年齡。有人說海蘭珠此時是一位寡婦。不管怎樣皇太極還是娶了海蘭珠。海蘭珠不負眾望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惜的是七個月后皇子夭折?;侍珮O十分心痛,正值此時莊妃布木布泰給皇太極生下了一個兒子,皇太極十分高興,親自起名福臨,也就是后來的順治皇帝?;侍珮O的一后四妃全部來自蒙古草原,都姓博爾濟吉特氏。由此可見皇太極對聯姻蒙古的重視程度。1643年皇太極在清寧宮突然駕崩,引起宮廷皇權的斗爭,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庶出)與皇太極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互爭皇位相持不下。當時正當清軍挺進中原,一統天下的關鍵時刻,莊妃在這緊要關頭,審時度勢,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中宮皇后的支持,聯合多爾袞推舉福臨繼位,多爾袞做輔政王,從而避免了險些釀成的宮廷政變及清王朝的分裂。福臨登基,莊妃從此成為皇太后,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政治生涯。順治十八年,順治帝因出天花24歲在北京養心殿英年早逝。在莊妃的支持下,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繼位,即康熙皇帝。莊妃又被尊為太皇太后。莊妃在清初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上,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鏟除權臣鰲拜的過程中,莊妃在幕后為年輕的康熙皇帝出謀劃策。又如北方察哈爾部趁機叛亂,康熙帝在京師
篇二:沈陽故宮導游詞
沈陽故宮導游詞
公營子中心小學 雨萌
親愛的朋友們,非常高興我能陪同大家一起瀏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內宮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政殿,這里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制。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希望朋友們能在這里擁有一次愉快之旅!
篇三:沈陽故宮導游詞
沈陽故宮導游詞
公營子中心小學 雨萌親愛的朋友們,非常高興我能陪同大家一起瀏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
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
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沈陽故宮建
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
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
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內宮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
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
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政殿,這里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
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
事于宮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
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
于少數民族的帳殿制。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
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希望朋友們能在這里擁有一次愉快之旅!篇二:史上最完整的沈陽故宮導游詞 史最完整的沈陽故宮導游詞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此次游覽的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 4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沈陽故宮。故宮,顧名思義就是舊時宮殿,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努爾哈赤
建立政權之初國號為金,史稱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先后經過三次大規模建設,
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其中東路為老罕王努爾哈赤進沈陽以后修建;
中路為努爾哈赤的兒
子清太宗皇太極繼位以后興建;
西路則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東巡和為了安放《四庫全書》而
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間,組成20多組院落。作為我國現存保存最完好的兩座宮
殿之一,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卻又有著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和格局樣式。那么
我們今天就來領略一下昔日皇宮的風采。
(故宮門前)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宮門前,東西各有一座牌坊。東邊為文德坊,西
邊為武功坊。老沈陽人俗稱為“東華門”和“西華門”。古時候大臣上朝之時從東華門入朝。
先在東西朝房侯朝。我們眼前的這座掛有郭沫若題詞《沈陽故宮》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門,
大家可能會問,這座像房子一樣的建筑為什么叫做門,它與我們常見的門有很大的區別!門
作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等級制度直觀體現。如我們常聽說的“柴門”,柴
門是用柴木搭建的一個只有門框的門,這也是等級地位最低的門。再有單開門,雙開門。有
錢有勢人家的門要高出地面修建在臺基上。我們眼前這座大清門是五間硬山頂的屋宇式的大
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都設有臺階,兩梢間有檻墻木窗,皇家的大門明顯異于常人。大清
門雖然只是出入宮殿的通道,但作為皇宮的門面裝飾也力求華麗美觀。除黃綠兩色的琉璃瓦
屋頂和檐下的雕梁畫棟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墻體四角的琉璃“墀頭”,每組都由上下相聯
的四部分組合而成,黃、藍色調為主,間以紅、白、綠等色,浮雕云龍飛鳳,瑞獸奇花,鮮
艷多彩,燒造精致,雖然不處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卻成為最亮麗斑斕的藝術杰作。這座門為
什么叫做“大清門”哪?正統的說法是清朝的國號為“清”,宮殿的門又叫國門,所以叫“大
清門”。還有個傳說:這座宮門在建成以后并沒有名稱,只是叫做“大門”。后來崇德元年皇
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以后,聽說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門叫做“大明門”,為了針鋒相對,克其
鋒芒,就把這座大門命名為“大清門”。古時上朝之時文武大臣按照文東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門
前兩側侯朝議事。在大清門的東側有一座封閉的院落——太廟。所謂“太廟”即皇帝奉祀祖
先的宗廟。清朝有太廟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之時,前殿供奉太祖努爾哈赤和太
后。葉赫納拉氏(皇太極生母)神位,后殿則供奉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兒、福
滿、覺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廟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極都要親自
前往焚香祭祀。順治遷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廟,原來的盛京太廟因為
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稱為“四四祖廟”。清朝歷代皇帝東巡祭祖陵的皇帝在進入沈陽故宮之前,
都要先到廟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寶玉冊上香行禮。
(中路)我們走進大清門,在右側有一個沈陽故宮的微縮,可以領略沈陽故宮的全貌。
穿過大清門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中路的頭道院落。我們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陽故宮的“金鑾殿”
——崇政殿。興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筑,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
琉璃龍紋及火焰珠。其中請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頂的琉璃瓦,有去過北京故宮的朋友一定會
清楚地記得北京故宮的琉璃瓦是黃色的,而沈陽的琉璃瓦是黃色鑲綠剪邊。這是沈陽故宮與
北京故宮的重要差別之一。我們走上臺基。在臺基兩側分別有用于計時的日晷,和存放標準
計量單位的嘉量亭。此外臺基上四口盛滿清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當然不是皇
帝養金魚的魚缸。這四口缸被稱作是“吉祥缸”古代稱它是“門?!?,是古代皇宮中重要的防
火設施。那又有朋友問了,冬天北方的天氣很冷,水都會結冰。沒關系,缸下可以點燃炭火
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我們走上須彌座。頭上牌匾用滿文和漢文書寫的“崇政殿”,請看左
邊的滿文,我們有個形象的比喻“中間一根棍,兩邊都是刺,加上圈和點,就是滿文字兒”。
沈陽故宮的牌匾都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而北京故宮的牌匾都是漢文在左,滿文在右。這
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差別之二。崇政殿內現在的陳設是乾隆東巡后按照北京故宮乾清宮
的陳設擺放的。上面“正大光明”匾額為順治皇帝御筆親書。下面就是皇帝的寶座,據說寶
座上繪制雕刻有8條金龍,算上坐在寶座上的真龍天子正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陽數九條龍。
寶座后面是金質屏風。上面刻有康熙皇帝從古代經書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銘文圣訓,作為自己
和后世皇帝治理國家的座右銘鐫刻在御座之旁的。陳設在龍椅前后的有鶴式燭臺、熏爐、塔
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從乾隆時起,皇帝還把一些相關的題詠詩章手跡制成匾聯懸
掛殿內。寶座前的“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藍地金字對聯出自乾
隆皇帝手跡,殿北門內上方還掛有嘉慶、,道光御題崇政殿詩金字木匾等等。當年清太宗皇太
極繼位后勵精圖治,1636年皇太極就是在這里發布詔書。將國號“金”改為“清”;
改元“天
聰”為“崇德”;
改“女真族”為“滿族”。那為什么要改國號和族名哪?國號有為什么叫做
“清”哪?話說皇太極請遍能人高手,為國家和民族改名。這群能人高手里有個在深山出家
的老和尚,法號無然。無然長老給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輝燦爛,屬于“火”,要想滅
火,就得用水,族號叫“滿”,國號叫“清”,這“滿清”二字都帶三點“水”,六水滅火,可
得中原天下?;侍珮O信服極了,要改就徹底改,把自己這個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
也就叫皇帝吧!
在崇政殿前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飛龍閣”和“翔鳳閣”?!帮w龍閣”和“翔鳳閣”主要是
為皇帝藏珍納寶的。許多珍貴的文物都藏于此間?!帮w龍閣”和“翔鳳閣”后面分別是用于存
瓷器的東七間樓和存放書籍墨刻的西七間樓。
我們離開崇政殿,穿過左翎門來到崇政殿的后院。在東西兩側的分別是“日華樓”、“師
善齋”、“霞綺樓”、“協中齋”。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貴族學?!?。在我們的
正面有一約四米的高臺,臺中環繞有女兒墻,臺上就是沈陽故宮的后宮部分。哪為什么后宮
要建筑在一座高臺上那?這就要從滿足民俗說起。滿族作為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生存
狀況相對惡劣。經常受到虎狼這樣的野獸的攻擊。于是聰明的滿族人將居住之所建住宅一個
土臺之上,地勢較高可以有效的防范野獸的攻擊。這就形成了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差別之
三。北京故宮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須彌座上,后寢建筑在平地上。沈陽故宮正好與之相
反。臺上有一高樓。此樓名曰“鳳凰樓”。原名“五鳳樓”、“翔鳳樓”。鳳凰樓采用三滴水歇
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回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臺
上臺下的通道。風凰樓既是后宮的大門。此樓為 當時沈陽城最高建筑。沈陽古稱“盛京”?!笆⒕┌司啊保ㄌ熘徘?、輝山晴雪、渾河晚渡、
塔灣夕照、柳塘避暑、鳳樓曉日、皇寺鳴鐘、萬泉垂釣)之一的“鳳樓曉日”的典故就出于
此處。站在樓上可以最先看到東方朝氣蓬勃的曉日。傳說當年站在鳳凰樓上可以看到撫順城。
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戶,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休息小憩和宴請之所。登上象征二十四節
氣的二十四級臺階。抬頭可見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紫氣東來”?!白蠚鈻|來”的典故出自漢朝
劉向的《列仙傳》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后世引用為“紫氣東來”。乾隆用紫氣東來比如大清
王朝自東方興起,向西入關定鼎中原。
北側的兩口大鍋里清水煮熟,先放入木槽內供奉給神靈享用,然后再分給參加祭祀的人
們,稱為“吃福肉”,滿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氣就會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每年正月初一,
滿族的祭祀活動最為盛大。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來做客?;实蹠⒅蠛玫母H赓p
賜給他們吃(清水煮肉),吃的時候不蘸任何調料。那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塊,則他今年的福
氣會最好。其余剩下的部分會放到門內左側的案板上。在殺豬的時候,豬內臟也是有用處的。
將豬內臟取出,置于院中的神桿索倫干上,供奉滿族的神鳥烏鴉。索倫桿上有錫斗,桿下放
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后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墻。烏鴉為什么能成為滿族的神鳥哪?這就
要從烏鴉救凡察的故事說起。滿族的先祖有一次背仇家所害。全家只有一個叫凡察的小孩逃
了出來,仇家要趕盡殺絕。凡察跑的精疲力竭之時卷曲在一棵棵樹邊。這時恰巧一群烏鴉落
在樹上和凡察的身上。仇家經過此地,認為烏鴉是不會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凡察一定不會
再這。就這樣凡察得救了,凡察后來成為了滿族的英雄,為族人報了仇。于是滿族開始供奉
烏鴉為神鳥,祭祀的時候用豬內臟來供養烏鴉。當有流浪的乞討者經過時也可抓取索倫干上
的東西吃。言歸正傳。清寧宮內東側被隔開里面稱之為“暖閣”。也就是皇帝皇太極和皇后哲
哲的臥室。暖閣內部分為南北兩間,兩間都有火炕(龍床)。這種設計非常巧妙,完全適于北
方氣候溫差較大的特點。在漫長寒冷的冬季,住在臨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陽光照
射,自然十分暖和;
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則很涼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崇德
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端坐在南炕上“無疾而終”,卒年五十二歲,葬在昭陵(即
沈陽北陵)。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左高右低”,在清寧宮左右兩側按照地位級別分別是:關雎宮、
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下面逐一參觀。關雎宮就是皇太極一生中最寵愛的宸妃——
海蘭珠,宸妃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宰桑之女,也是中宮皇后哲哲的親侄女。海蘭珠歸嫁皇太
極時已經26歲,崇德元年皇太極冊封后妃時,海蘭珠后來者居上,被封為東宮大福晉,并把
其居住宮室命名為“關雎宮”?!瓣P雎”一詞源于《詩經》首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這是一首千古愛情絕唱,把內涵這樣豐富的名字賦予了海蘭珠所
住的宮室,足見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特殊感情。崇德二年七月宸妃生皇八子,皇太極非常高興,
并在大政殿頒詔大赦天下,皇太極這一不尋常的舉動,足以證明對該皇子寵愛有加,可惜這
位小皇子來到世上僅七個月,就不幸夭折了。宸妃無法承受這一痛苦的打擊,每日郁郁寡歡,
積郁成疾,崇德六年病逝。當時皇太極正在邊外重鎮錦州與明朝作戰,聞訊后馬不停蹄奔回
盛京,可還是沒有看到宸妃最后一眼,他悲不自勝,一路奔進關雎宮愛妃的靈柩前“悲涕不
止”,并下令以國喪的規格從厚殯葬,同時下旨追封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使海蘭珠成為
有清一代獲謚號字數最多的妃子。此后,皇太極一直生活在懷念宸妃而無法釋懷的狀態中,
并結束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馬生涯,再也沒有重返戰場,他常常睹物思人,每次外出圍獵路過
宸妃的墓地,皇太極都要憑吊一番,痛哭一場。
兩年后皇太極病逝在清寧宮,享年52歲,
皇太極的英年早逝與兩年前宸妃的病逝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宸妃的居室,北炕掛著一個搖籃,
是宸妃哺育皇子的地方,“養個孩子吊起來”與“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并稱為東
北的三大怪。外間是宸妃會客、禮佛、用餐的地方。中間炕上的佛龕里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
尼。
衍慶宮又稱為次東宮,是皇太極淑妃巴特瑪喿的寢宮,衍慶是福慶長久之意。淑妃也來
自阿巴垓部,為林丹汗竇土門福晉,林丹汗死后,與部眾歸順皇太極,崇德元年冊封為衍慶
宮淑妃。其女,被皇太極嫁給多爾袞為妻,是多爾袞十位妻妾中六位蒙古族妻妾的之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此次游覽的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 4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沈陽故宮。故宮,顧名思義就是舊時宮殿,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努爾哈赤
建立政權之初國號為金,史稱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先后經過三次大規模建設,
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其中東路為老罕王努爾哈赤進沈陽以后修建;
中路為努爾哈赤的兒
子清太宗皇太極繼位以后興建;
西路則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東巡和為了安放《四庫全書》而
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間,組成20多組院落。作為我國現存保存最完好的兩座宮
殿之一,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卻又有著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和格局樣式。那么
我們今天就來領略一下昔日皇宮的風采。
(故宮門前)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故宮門前,東西各有一座牌坊。東邊為文德坊,西
邊為武功坊。老沈陽人俗稱為“東華門”和“西華門”。古時候大臣上朝之時從東華門入朝。
先在東西朝房侯朝。我們眼前的這座掛有郭沫若題詞《沈陽故宮》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門,
大家可能會問,這座像房子一樣的建筑為什么叫做門,它與我們常見的門有很大的區別!門
作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等級制度直觀體現。如我們常聽說的“柴門”,柴
門是用柴木搭建的一個只有門框的門,這也是等級地位最低的門。再有單開門,雙開門。有
錢有勢人家的門要高出地面修建在臺基上。我們眼前這座大清門是五間硬山頂的屋宇式的大
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都設有臺階,兩梢間有檻墻木窗,皇家的大門明顯異于常人。大清
門雖然只是出入宮殿的通道,但作為皇宮的門面裝飾也力求華麗美觀。除黃綠兩色的琉璃瓦
屋頂和檐下的雕梁畫棟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墻體四角的琉璃“墀頭”,每組都由上下相聯
的四部分組合而成,黃、藍色調為主,間以紅、白、綠等色,浮雕云龍飛鳳,瑞獸奇花,鮮
艷多彩,燒造精致,雖然不處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卻成為最亮麗斑斕的藝術杰作。這座門為
什么叫做“大清門”哪?正統的說法是清朝的國號為“清”,宮殿的門又叫國門,所以叫“大
清門”。還有個傳說:這座宮門在建成以后并沒有名稱,只是叫做“大門”。后來崇德元年皇
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以后,聽說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門叫做“大明門”,為了針鋒相對,克其
鋒芒,就把這座大門命名為“大清門”。古時上朝之時文武大臣按照文東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門
前兩側侯朝議事。在大清門的東側有一座封閉的院落——太廟。所謂“太廟”即皇帝奉祀祖
先的宗廟。清朝有太廟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之時,前殿供奉太祖努爾哈赤和太
后。葉赫納拉氏(皇太極生母)神位,后殿則供奉努爾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兒、福
滿、覺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廟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極都要親自
前往焚香祭祀。順治遷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廟,原來的盛京太廟因為
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稱為“四四祖廟”。清朝歷代皇帝東巡祭祖陵的皇帝在進入沈陽故宮之前,
都要先到廟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寶玉冊上香行禮。
(中路)我們走進大清門,在右側有一個沈陽故宮的微縮,可以領略沈陽故宮的全貌。
穿過大清門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中路的頭道院落。我們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陽故宮的“金鑾殿”
——崇政殿。興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
建筑,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其中請各位游客注意的
是殿頂的琉璃瓦,有去過北京故宮的朋友一定會清楚地記得北京故宮的琉璃瓦是黃色的,而
沈陽的琉璃瓦是黃色鑲綠剪邊。這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重要差別之一。我們走上臺基。
在臺基兩側分別有用于計時的日晷,和存放標準計量單位的嘉量亭。此外臺基上四口盛滿清
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嗎?當然不是皇帝養金魚的魚缸。這四口缸被稱作是“吉祥
缸”古代稱它是“門?!?,是古代皇宮中重要的防火設施。那又有朋友問了,冬天北方的天 氣很冷,水都會結冰。沒關系,缸下可以點燃炭火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我們走上須
彌座。頭上牌匾用滿文和漢文書寫的“崇政殿”,請看左邊的滿文,我們有個形象的比喻“中
間一根棍,兩邊都是刺,加上圈和點,就是滿文字兒”。沈陽故宮的牌匾都是滿文在左,漢文
在右。而北京故宮的牌匾都是漢文在左,滿文在右。這是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差別之二。
崇政殿內現在的陳設是乾隆東巡后按照北京故宮乾清宮的陳設擺放的。上面“正大光明”匾
額為順治皇帝御筆親書。下面就是皇帝的寶座,據說寶座上繪制雕刻有8條金龍,算上坐在
寶座上的真龍天子正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陽數九條龍。寶座后面是金質屏風。上面刻有康熙
皇帝從古代經書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銘文圣訓,作為自己和后世皇帝治理國家的座右銘鐫刻在
御座之旁的。陳設在龍椅前后的有鶴式燭臺、熏爐、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從乾
隆時起,皇帝還把一些相關的題詠詩章手跡制成匾聯懸掛殿內。寶座前的“念茲戎功用肇造
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藍地金字對聯出自乾隆皇帝手跡,殿北門內上方還掛有嘉
慶、,道光御題崇政殿詩金字木匾等等。當年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勵精圖治,1636年皇太極
就是在這里發布詔書。將國號“金”改為“清”;
改元“天聰”為“崇德”;
改“女真族”為
“滿族”。那為什么要改國號和族名哪?國號有為什么叫做“清”哪?話說皇太極請遍能人高
手,為國家和民族改名。這群能人高手里有個在深山出家的老和尚,法號無然。無然長老給
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輝燦爛,屬于“火”,要想滅火,就得用水,族號叫“滿”,國
號叫“清”,這“滿清”二字都帶三點“水”,六水滅火,可得中原天下?;侍珮O信服極了,
要改就徹底改,把自己這個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也就叫皇帝吧!在崇政殿前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飛龍閣”和“翔鳳閣”?!帮w龍閣”和“翔鳳閣”主要是
為皇帝藏珍納寶的。許多珍貴的文物都藏于此間?!帮w龍閣”和“翔鳳閣”后面分別是用于存
瓷器的東七間樓和存放書籍墨刻的西七間樓。
我們離開崇政殿,穿過左翎門來到崇政殿的后院。在東西兩側的分別是“日華樓”、“師
善齋”、“霞綺樓”、“協中齋”。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貴族學?!?。在我們的
正面有一約四米的高臺,臺中環繞有女兒墻,臺上就是沈陽故宮的后宮部分。哪為什么后宮
要建筑在一座高臺上那?這就要從滿足民俗說起。滿族作為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生存
狀況相對惡劣。經常受到虎狼這樣的野獸的攻擊。于是聰明的滿族人將居住之所建住宅一個
土臺之上,地勢較高可以有效的防范野獸的攻擊。這就形成了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差別之
三。北京故宮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須彌座上,后寢建筑在平地上。沈陽故宮正好與之相反。
臺上有一高樓。此樓名曰“鳳凰樓”。原名“五鳳樓”、“翔鳳樓”。鳳凰樓采用三滴水歇山式
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每層深廣各三間,周圍有回廊,下層的門洞是聯絡臺上臺
下的通道。風凰樓既是后宮的大門。此樓為當時沈陽城最高建筑。沈陽古稱“盛京”?!笆⒕?/p>
八景”(天柱排青、輝山晴雪、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避暑、鳳樓曉日、皇寺鳴鐘、萬泉
垂釣)之一的“鳳樓曉日”的典故就出于此處。站在樓上可以最先看到東方朝氣蓬勃的曉日。
傳說當年站在鳳凰樓上可以看到撫順城。鳳凰樓是清寧宮的門戶,也是皇帝策劃軍政大事、
休息小憩和宴請之所。登上象征二十四節氣的二十四級臺階。抬頭可見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紫
氣東來”?!白蠚鈻|來”的典故出自漢朝劉向的《列仙傳》老子過函谷關的故事,后世引用為
“紫氣東來”。乾隆用紫氣東來比如大清王朝自東方興起,向西入關定鼎中原。
穿過鳳凰樓我們進入了一處院落,此處就是皇太極的后宮所在。這里為典型的滿族四合
院建筑。正面的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東西兩側分別排列著,東配宮:關雎宮和衍慶宮;
西配宮:麟趾宮和永福宮。我們下面依次參觀。從外面看清寧宮,我們就會發現滿族的民居
有一個明顯的不同。漢族的民族門通常開在正中間,而我們眼前的滿族民居的門卻開在靠東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左高右低”,在清寧宮左右兩側按照地位級別分別是:關雎宮、
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下面逐一參觀。關雎宮就是皇太極一生中最寵愛的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