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
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育頻道!
1.造成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惡劣的氣候,各種事故等人難以預測和左右的外界條件,是產生不健康的自然環境因素。但是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小學生沖擊甚大。西方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影視內容流入,對孩子造成不良刺激,由于缺少辨別能力,一味模仿,也是造成小學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
2.學校教育的忽略。
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上,學校教育存在相當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學率;
重課內的教學,輕課外教育;
重尖子生,輕后進生。另外,很多學??陬^上說是實行素質教育,實際是應試教育,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使許多學生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等等。還有部分教師欠缺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善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慣于不自覺地將許多本來屬于心理問題的東西看成是思想意識問題。如:把學生由于心理障礙引起的不穩定情緒看成是故意破壞課堂紀律,這種把學生心理看成思想問題來處理的方法,必然會傷害學生的心理健康。
3.家庭教育的失誤。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用孩子的學習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好壞,給他們施加壓力,使他們產生緊張感、壓迫感、甚至恐懼感。更有些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他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2.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從多方面做起
?。ㄒ唬﹦撛O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1.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使學生無時無刻受到美的熏陶,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2.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
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和淀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單是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為中促使學生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能力差,隨意采摘踐踏花草,或隨意丟紙屑等。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在校園各個角落安放環保型的果皮箱,在草地上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這樣學生就不忍心破壞,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梢?,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ǘ┎粩嗵岣呓處煹男睦硭刭|。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比如:對教師進行廣泛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出現失誤。與此同時,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尊重學生。
“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
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
“誠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
應承了學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
有時教師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ㄈ┰诟鲗W科中滲透心理教育。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精心挖掘學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內容。
不管什么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功夫,而應著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輔導。
3.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深化心理品質教育
目前上小學這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不了解如何教育好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總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再忽視,但,要促進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有效地對小學生不良思想行為的矯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常抓不懈的系統工程,同時也不是單靠教育力量就能一勞永逸,而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和增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