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寧夏吳忠市關于加快推進全市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

      發布時間:2025-07-19 21:07:43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切實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吳忠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方案》,加快推進我市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達到8個以上,創建自治區健康養殖示范縣1個以上,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80%以上,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關鍵詞:寧夏吳忠漁業 ;高質量發展 ;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吳忠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確保吳忠漁民持續增收、確保吳忠漁業對寧夏及西部地區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適度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為著力點,實施質量興漁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水產養殖業、流通加工業和休閑漁業,加快構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推進我市漁業轉型升級。

      2.基本原則

      堅持質量興漁。緊緊圍繞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興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漁業生產全過程,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制度,發揮漁業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中的生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綠色、生態的水產品。

      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養殖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發展活力,提升養殖綜合效益。

      堅持創新驅動。加強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生產經營體系,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示范推廣、人才培訓協同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依法治漁。加強普法宣傳、提升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執法監督,依法維護養殖者合法權益和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3.主要目標

      到2025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達到8個以上,創建自治區健康養殖示范縣1個以上,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80%以上,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我市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生產空間布局得到明顯優化,轉型升級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基本滿足,優美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基本形成,水產養殖主產區實現尾水達標排放。

      二、加快構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

      更加注重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漁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科學規劃養殖水域灘涂,合理布局養殖生產空間。

      1.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

      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保障養殖生產空間。2019年底前,完成吳忠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政府發布,已發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縣(市、區),要嚴格按照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管理和生產,保護水域灘涂生態環境,穩定基本養殖面積,保障漁民合法權益。

      2.優化養殖生產布局

      開展水產養殖容量評估,科學評價水域灘涂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養殖容量。調減養殖規模超過水域灘涂承載能力區域的養殖總量,鼓勵發展綠色循環養殖。研究制定吳忠市重點湖泊、水庫、塘堰、河流等公共自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容量標準,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引導發展綠色生態養殖。

      3.積極拓展養殖空間

      嚴格按照稻漁綜合種養國家標準,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穩糧促漁、提質增效。到2025年,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0.5萬畝左右;到2035年,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萬畝左右。加強鹽堿水域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推進以漁治堿項目,發展鹽堿水養殖。年均開發鹽堿地(水)養殖面積500畝。穩步推進池塘種植水生植物,提高池塘產出率。

      三、加快構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結構

      更加注重生態優先,積極拓寬漁業發展空間,同步推進綠色健康養殖、水產品流通加工和休閑漁業融合、協調發展。

      1.著力發展綠色水產養殖

      深入開展綠色健康養殖示范,大力推進名優品種提質量、擴規模。以“黃河魚類”及其他市場需求旺盛、價格看好的名優新品種為重點,支持發展名優品種設施溫棚養殖、池塘循環微流水養殖;鼓勵發展濾食性、草食性魚類大水面生態養殖,促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到2025年,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80%以上;到2035年,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80%以上。

      2.積極發展水產流通加工

      積極發展水產品流通加工,支持現有水產品流通企業(組織),加快水產品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活魚消費向便捷加工產品消費轉變。大力支持主導品種和特色品種的鮮活魚銷售與加工,發展水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業態,提高產品附加值。到2025年,鮮活水產品交易量達到3萬噸以上;水產品加工能力突破零,新建一家水產品加工廠;到2035年,健康養殖面積達到90%以上;水產品年加工能力達到0.5萬噸以上。

      3.大力發展休閑漁業

      支持特色休閑漁業產業集群,深入挖掘“塞上江南、魚米之鄉”文化內涵,把休閑漁業與城市、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加快培育構建都市休閑漁業、鄉村休閑漁業、生態休閑漁業、黃河文化休閑漁業等特色休閑漁業產業集群,將文化、養殖、娛樂、旅游等融入漁業發展全過程,促進漁民持續增收。到2025年,創建自治區級以上休閑漁業示范基地3家,休閑漁業總產值達到5000萬元以上;到2035年,休閑漁業總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

      4.強化漁業品牌建設

      支持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積極開展水產品品牌創建和綠色、有機水產品認證工作,打造一批區域性“吳”字號漁業知名品牌。支持漁業合作社、聯合體、龍頭企業、養殖大戶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闖市場、抓推介,培育品牌、宣傳品牌、推介品牌,著力打造寧夏“黃河魚”綠色優質品牌產品。

      四、加快構建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產方式

      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加大政策和科技扶持力度,促進我市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管理、社會化服務。

      1.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

      嚴格按照國家稻漁綜合種養國家標準,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寧夏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資金扶持加快發展。支持種養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開展標準化生產,打造稻漁品牌 2個以上,形成區域優勢。支持區內科研院所、推廣部門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新模式研究、示范和推廣,探索并不斷完善具有吳忠特色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形成技術標準或專利。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系統化培訓,提高種養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

      2.重點推進池塘尾水治理

      落實養殖尾水排放屬地監管職責和生產者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加強養殖尾水監測,規范設置養殖尾水排放口。鼓勵集中連片池塘養殖區域及工廠化、設施化養殖生產企業,采取改造進排水、建造生態溝渠、建造人工濕地、種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措施,開展尾水凈化處理,逐步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采用生物過濾、生物絮凝技術、循環水水產養殖技術模式逐步實現養殖用水零排放,保護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到2025年,養殖尾水排放合格率達到80%以上;到2035年,養殖尾水全部達標排放。

      3.著力推進大水面生態養殖

      發展增殖漁業,鼓勵在湖泊水庫發展不投餌濾食性、草食性魚類等增養殖,實現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以漁凈水。鼓勵在養殖池塘種植水生蔬菜、水稻、水草等水生植物,凈化水質,提高池塘產出率。實施以漁養水,加強城市水系及農村坑塘溝渠整治,放養和種植景觀品種,重構水生生態系統,美化水系環境。

      4.提高設施和裝備水平

      大力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支持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養殖池塘維護和改造長效機制。鼓勵水處理裝備、清淤設備、捕撈裝備等關鍵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提高數字漁業推廣覆蓋面。到2025年,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池塘,尾水處理設施配備率達到85%以上;到2035年,全部養殖池塘尾水達標排放,數字漁業覆蓋率達到70%以上。

      5.完善生產經營體系

      培育和壯大養殖大戶、家庭漁場、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發展漁業產業化經營聯合體。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養殖戶與現代漁業發展有機銜接。

      五、強化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產監管

      1.規范種業發展

      以提升水產原(良)種場繁育技術能力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為手段,加強原良種選育、繁殖、保護和推廣,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支持市級以上標準化擴繁生產,加強黃河鯉、黃河鯰、黃河甲魚等本地品種性能測定,提升水產養殖良種化水平。加強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和苗種鑒評,嚴肅查處無證生產和苗種帶病引進和帶病銷售,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到2025年,全市水產良種化率達到85%以上;到2035年,全市水產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

      2.加強疫病防控

      全面發揮市、縣兩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控站功能,加強魚病的預測預報和風險評估,強化水生動物疫病凈化和突發疫情處置。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外調苗種的檢疫、鑒評和監督。推廣疫苗免疫、生態防控措施,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用獸藥減量行動。實施病死養殖水生動物無害化處理。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加強漁業鄉村獸醫備案和指導,壯大漁業執法獸醫隊伍。

      3.強化投入品管理

      嚴格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水產養殖投入品使用的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用藥和違法使用其他禁用投入品的行為。建立健全水產養殖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加強水產養殖用藥指導,依法管理水環境改良劑等制品。到2025年,全市投入品使用記錄、生產記錄、銷售記錄建賬戶達到80%以上;到2035年,投入品使用記錄達到100%。

      4.加強質量安全監管

      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監管職責,落實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大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力度,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實施有效監管。加快建立水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推動生產者、經營者建立健全養殖水產品可追溯管理制度,構建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到2025年,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不低于98%;到2035年,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六、落實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措施

      1.強化政策引導

      建立政府引導、生產主體自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對稻漁綜合種養、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名優品種設施化循環水養殖、大水面生態增養殖等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金融服務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式。開展水產養殖政策性保險,支持各類保險機構開展水產養殖健康保險。落實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用地、用水、用電優惠政策。

      2.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公益性漁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服務隊伍建設,發揮好科研院所在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依托院士工作站、產業技術指導組,加強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漁業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積極開展綠色養殖技術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廣。多渠道、多方位開展培訓,全面提升漁政執法隊伍、技術推廣與科研人才隊伍及漁業實用人才的綜合素質。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提高技術服務到位率和科技轉化率。

      3.強化養殖權益保障

      穩定集體所有養殖水域灘涂承包經營關系,依法確定承包期。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要求,依法加強水域灘涂養殖登記發證。依法保護使用水域灘涂從事水產養殖的權利。對因公共利益需要退出的水產養殖,依法給予補償并妥善安置養殖戶的生產生活。

      4.強化執法監管

      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戰略,做好漁業普法、執法工作,努力推進依法治漁,依法興漁。按照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要求,強化綜合執法水平。落實“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加強事前監管、事中事后執法檢查。強化普法宣傳,增強生產、經營主體尊法守法意識。

      5.強化責任落實

      健全吳忠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嚴格執行涉漁法律法規,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吳忠市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科技、信息、商務、市場監管部門要建立聯席工作會議機制,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稅務、金融、銀保監、民航、海關等部門也要在職責范圍內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務。把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納入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評價內容,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對違法違規或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