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屬鯡形目鮭科,為原產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冷水性魚類,具有肉味鮮美、刺少肉多、營養豐富、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簡便等特點,目前已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廣的優良四大淡水養殖品種之一,而且虹鱒魚適合高密度集約化養殖,經濟效益極為顯著。筆者根據多年的養殖實踐經驗,將其養殖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一、池塘準備
1.類型:適合流水養殖的石砌池或水泥池。形狀以長方形為宜,并聯排列,注排水分開。池底坡降150~200:1(即每150~200米水平距離降低高度1米)。
2.面積:池塘面積控制在60~400平方米,長寬比為8~10:1,以40米x4米的池型為宜,水深保持在0.6~1.0米。
3.閘門:
(1)注水閘門。設置三道:第一道為攔截樹枝等雜物的鐵柵欄;第二道為控制進水量的由多塊橫隔板組成的可調式閘門:第三道為與放養魚種規格相適應的攔魚柵。
(2)排水閘門。設置兩道:第一道為與放養魚種規格相適應的攔魚柵;第二道為由多塊橫隔板組成的可調式閘門,第一塊隔板安裝在距池底15~20厘米處,然后根據水位高度要求依次加裝其他隔板。
二、苗種放養
1.規格:放養規格以100~150克/尾的魚種為宜,放養魚種要求游泳活潑,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傷、無病、無畸形。
2.放養量:根據注水量、池水交換率和飼養水平,以放養50~100尾/平方米為宜,
3.放養前的準備:在魚種放養前要對放養池進行消毒,按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0.1公斤,用10倍的清水將生石灰溶化后進行全池潑灑,4~6天后注入新水。
4.放養方法:將儲運魚種的器具緩緩沉入水面以下,讓魚種自由游走。放魚種動作要輕、要快,同時注意魚種入池前的儲運水體溫度與放養池的水溫溫差不得超過3℃。
三、飼料投喂
1.營養成分:專用顆粒性飼料中,蛋白質含量40%~42%,脂肪含量7%~9%,可消化碳水化合物9%~12%,此外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顆粒大?。簯鶕~體重及時調整顆粒飼料粒經:體重低于100克,飼料顆粒粒徑小于1.5毫米:體重100~250克,飼料顆粒粒徑1.5~3.0毫米:體重250~500克,飼料顆粒粒徑3.0~4.0毫米:體重500克以上,飼料顆粒粒徑5.0毫米。
3.投喂情況:投喂量為魚體總量的2%~3%,投喂每日2~3次,投喂時間為上午8點、下午3點和下午6點。
四、水質控制
水中懸浮物小于15毫克/升。水溫全年變化在4~200C之間,最適水溫為16~18℃,當水溫過高時,可輔助添加井水。DH值(即酸堿度)5.5~9.2,最適pH值為7~7.5。水體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當溶氧量不達標時要適時開增氧機增氧。水的流速以2~30厘米/秒為宜。
五、日常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堅持勤巡塘、勤觀察,查看魚的吃食及生長情況。勤刷閘門,保證水流通暢。定時清污,保持水環境清潔。注意定期篩選分池飼養,每20~30天進行1次。每天堅持測量水溫、溶解氧、pH值、氨態氮、亞硝酸鹽等理化指標,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水環境指標。
六、病害防治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找準病因,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水質、飼料、用藥及其標準。堅決杜絕國家明令禁止藥物的使用,保證產品質量,走健康養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