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納西族打跳音樂現狀探析

      發布時間:2025-07-20 15:38:14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從宏觀角度看,納西族打跳音樂的現狀體現出傳統與現代并存的特點,而現代打跳音樂的形成與傳統打跳音樂的發展脈絡是緊密聯系的。只有把納西族打跳音樂的形成和發展脈絡梳理清楚,并兼顧當代變化,才能正確審視納西族打跳音樂的現狀,同時,也只有了解傳統和現代納西族打跳音樂的異同,才能得知當下納西族打跳音樂的得失,對納西族打跳音樂的現狀有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納西族;打跳音樂;傳統 ;當下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06-0047-03

      打跳是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非常流行的歌舞形式,是一種“歌”“樂”“舞”結合的歌舞藝術。在云南各個地區都流傳著對打跳不同的稱謂,其主要的稱謂有“打跳”“打歌”“跳腳”“跳笙”“跳歌”“踏歌”“對腳”“跺腳”“跳樂”等,從稱謂中可以看出,有的是從“歌”的角度命名,如,“跳歌”“打歌”;有的是從“樂”的角度命名,如,“跳樂”“跳笙”;有的是從“舞”的角度命名,如,“跳腳”“打跳”。 “打跳”是比較俚俗的稱謂,而本文用這個詞來稱呼這種云南少數民族歌舞,目的在于使論題簡單明了,避免對標題繁復的文字介紹。

      一、納西族打跳音樂現狀

      音樂現狀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調查法是最具說服力的,它的優勢在于在第一時間獲得音樂現場的一手資料。本論題對納西族打跳音樂現狀的認知來自于筆者在2016年1月至2月底對納西族打跳的個案調查。這個調查的地點是麗江市古城區玉河走廊旁的玉河廣場,玉河廣場是麗江市區人流最密集的公共場所,一到晚上七點到九點這段時間就有打跳愛好者在此打跳,不僅有政府為吸引游客組織的打跳活動,也有打跳愛好者自帶音響設備自發組織的打跳人群,經??梢钥吹揭妥宕蛱?、納西族打跳、傈僳族打跳、現代舞等各種歌舞在這里同時上演。

      打跳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變化,從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納西族的打跳一方面不斷地向其他兄弟民族學習,另一方面也有本民族的打跳失傳和發生變化的現象,例如,元代人記載的刀舞在納西族地區已不見其存在的痕跡??萍嫉陌l展使得音樂的制作成本降低、傳播媒介多元化;改革開放以后,外來文化的涌入,這些因素都讓傳統的打跳音樂走上變革之路。如今,納西族地區出現了許多新創作的打跳音樂,這些新打跳音樂與傳統打跳音樂有明顯的區別,并在納西族地區廣為流傳,例如,《納西三部曲》《蜜瀑納西美》等。

      [JP2]在新創作的打跳音樂流行的同時,傳統的打跳依舊被少數群體傳承。所以,納西族打跳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并存的特點,具體表現在構成打跳的“歌”“樂”“舞”三個方面。[JP]

      1歌現狀

      傳統的打跳歌曲,如“熱美磋”“哦猛達”“古凄”等被當成傳統文化保護起來,有些傳統的打跳歌曲被做成唱片在納西族地區發行,但傳統打跳歌曲的受眾面明顯不如新的打跳歌曲。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納西族歌手相繼出唱片,其中當然少不了納西族人所鐘愛的打跳歌曲。這些新的打跳歌曲是流行音樂與納西族打跳歌曲結合的產物,同時具有納西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特點,比如,流行打跳歌曲的旋律由五聲調式構成,一般為羽調式和徵調式,具有“甲磋”調子和“篳篥磋”調子的風格,在編曲上運用了流行音樂的編曲法。在歌詞方面,部分新打跳歌曲被填上漢語歌詞,更有利于在兄弟民族間傳播。新的打跳歌曲在唱腔上也更接近于流行音樂,主要原因在于流行唱法口語化和隨意性的特點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2樂現狀

      相比較而言,歌曲和舞蹈比較容易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改變,但是樂器在傳播過程中很少發生明顯的改變,例如,小提琴傳入印度除了演奏姿勢和技法有所變化,在形制上幾乎沒有改變。同樣的例子,歐洲的樂器傳入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景頗族的風笛和拉祜族的吉他),在樂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沒有明顯變化。納西族打跳音樂所使用的樂器也如此,納西族地區充斥著許多外來樂器,而打跳音樂所使用的主要樂器仍然以葫蘆笙和笛子為主,說明這些扎根于納西族文化的樂器經得起考驗,同時也說明音色對于一種音樂而言是一種獨特的標志,否則納西族打跳的伴奏完全可以用其他任何一種適合伴奏的外來樂器。

      傳統的納西族打跳中用于打跳伴奏的樂器以葫蘆笙和笛子為主,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沒有太多變化。但是,現代電腦音樂制作的便利以及先進的錄音設備和播放設備使這些傳統的打跳伴奏樂器淡出人們的視野,原因在于請樂手為打跳伴奏顯得成本過大,而且不論在質或量方面都不如現代的音樂播放設備,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制作精美的伴奏碟或者可以播放音頻的電子設備為打跳伴奏,這種技術上的變化給打跳樂器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是引發打跳音樂變革的原因之一。

      打跳伴奏音樂的另一個變化,是新的打跳音樂在器樂獨奏的基礎上增加了流行音樂的編曲,這種變化是新打跳音樂區別于傳統打跳音樂的特征,新打跳音樂的編曲中,傳統樂器一般還是擔任主旋律的演奏,但是前奏、間奏、尾聲一般用電聲樂器音色來完成新打跳音樂的制作,比如,在主旋律的間隙或者與歌曲連接部分中一般插入電聲樂器來重復主旋律作為節奏,在音色上有很明顯的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這種變化對納西族傳統打跳“篳篥磋”(笛子伴奏的打跳)有較大的影響。

      3舞現狀

      當下的納西族打跳是一種自娛性歌舞,不論是政府或者個人組織打跳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娛樂和健身,比如,被學者考證為娛尸的歌舞“熱美磋”在當下也可以作為自娛性歌舞。

      納西族打跳的自娛性特點表現在舞蹈動作上缺少變化,在視覺上不具備很高的欣賞價值,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當地文化部門有專人為新的打跳編排了新的舞蹈,這些舞蹈打破了傳統納西族打跳手拉手圍成圈的形式,手的解放為打跳動作提供了更多變化的可能,在舞蹈方面幾乎可以完全脫離傳統打跳。但是文化部門對新舞蹈動作的宣傳沒有明顯的效果,民眾依舊比較喜歡傳統的打跳動作。

      二、納西族打跳音樂現狀中的變與不變

      上文已經提到納西族打跳在當代的變化,納西族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必然導致納西族打跳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歌”“樂”“舞”三個打跳的組成部分,這是當代文化對納西族傳統打跳影響的具體體現。然而,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不是替代關系。

      雖然納西族打跳在當代文化的沖擊下變化顯著,但傳統的打跳被文化部門當作傳統文化被保護和傳承,經常在傳統文化的展演中出現。所以,納西族打跳在同一時空內出現兩種形式:傳統打跳與當代打跳。

      1納西族打跳音樂的變化

      縱觀納西族音樂的歷史,處處體現出音樂的變異性。首先,由于自古以來納西族聚居的麗江地區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各種宗教在此匯聚;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合流,在地理條件上為音樂的同化提供了條件;其次,近代以來晚清學堂樂歌、抗日救亡歌曲、革命歌曲的傳入對納西族音樂產生了影響,種種原因都促成了它的多元化。再次,改革開放以后,傳媒技術的發展給外來文化的涌入打開了通道。最后,近二十年來納西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給流行音樂這種大眾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條件。種種因素都導致了納西族打跳音樂發生變化。

      納西族打跳音樂在當下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多元的,外來音樂的傳入,打開了當地人的視野,在對納西族打跳與外來歌舞音樂相比較以后,補充納西族打跳在音樂表現力上的不足,比如,傳統的打跳音樂與流行音樂中的拉丁音樂相比沒有鮮明的節奏感。原因在于拉丁音樂有爵士鼓的演奏貫穿始終,能更好地體現音樂的舞蹈性,為了彌補節奏感上表現力不足,在打跳音樂中加上演奏拉丁音樂節奏的打擊樂聲部,會顯得打跳音樂更具有舞蹈性,可以體現出時代感,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自20世紀末納西族地區的旅游業逐步發展,大量的外來游客涌入麗江,為了滿足游客觀光的需求,納西族傳統打跳音樂往大眾文化的路線靠攏,與流行音樂具有較大共性的打跳音樂紛紛與流行音樂融合,因為共性往往是兩種音樂融合的連接點,具體表現在漢語歌詞在納西族打跳歌曲中的出現、傳統打跳“篳篥磋”和新打跳歌曲的制作運用流行音樂編曲法。

      在當代,納西族打跳音樂的變化是必然的,這些變化也必定給納西族打跳音樂和納西族人民帶來利益。與其他歌舞音樂同化,給傳統的打跳音樂注入了新的血液,對打跳音樂的傳播和受眾面的拓展都產生了積極作用,比如,打跳音樂和拉丁音樂的同化可能被打跳音樂愛好者和拉丁音樂愛好者兩類人群接受,受眾面自然得到拓展。又如,漢語歌詞的打跳歌曲打破了納西族打跳音樂只能在納西族地區傳播的局限,為非納西族的納西族打跳音樂愛好者打開了學習打跳歌曲的方便之門。另外,打跳音樂與其他歌舞音樂同化的意義在于可以吸收其他歌舞音樂在表現力方面的長處,用來完善自身的不足。比如,流行音樂編曲法的運用,彌補了傳統打跳音樂單旋律形式的音樂表現力不足,具體表現為貝斯聲部的加入增進了音樂的空間感;打擊樂聲部的加入使打跳音樂更具鮮明的節奏感。

      2傳統納西族打跳音樂元素的保留

      盡管納西族打跳音樂受到當代文化的沖擊,在發展中經歷了很多變化,但其

      中一些傳統打跳的元素還是被保留下來了。

      不變的打跳音樂中有些是歌曲有些是器樂獨奏,這些打跳音樂都以其獨特的個性成功地抵制了其他歌舞音樂的同化,保留了傳統打跳音樂的特色。

      在演奏打跳音樂的主要樂器中,葫蘆笙演奏的打跳音樂沒有明顯的變化?!对颇厦褡逡魳氛摗芬粫袑J笙的介紹是:“葫蘆笙管為五管,音域一個八度,音樂是雙聲部,低聲部和高聲部之間的重疊聲部,音域主要為八度或[JP2]五度?!睆闹锌梢钥闯?,葫蘆笙演奏的打跳音樂比別的打跳音樂構成復雜,所以對葫蘆笙音樂進行記譜或者改編都需要比較高的音樂素質,使得葫蘆笙打跳的音樂至今沒有變化。

      傳統打跳歌曲在當代沒有變化的有“哦猛達”“古凄”“熱美磋”,其中“熱美磋”是男女混聲二聲部歌曲,音樂構成的復雜,與葫蘆笙音樂一樣不便于記譜和改編,并且“熱美磋”的歌唱運用了獨特的“則流客”(羊顫音,一種類似羊叫的納西族歌唱技巧),種種獨特因素使“熱美磋”與其他歌唱方法同化有一定的難度?!芭睹瓦_”和“古凄”是納西族傳統的悲歌,歌唱節奏緩慢,情緒哀怨,在歌唱上運用了“若羅”(喉顫音)的裝飾音技巧。顯然,這些具有納西族特色的打跳歌的歌唱技巧體現了納西族獨特的審美趨向,不易與其他歌舞音樂同化。

      傳統納西族打跳音樂在當代不變的意義主要表現在音樂研究價值和文化價

      值兩方面。首先,這些極具特色的打跳音樂不論是對本體的研究還是對音樂史的考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因為,不論是什么種類音樂的存世,都對音樂種類的豐富有利,對世界音樂而言,納西族打跳音樂也是個不可缺少的基因庫,并且,傳統納西族打跳的價值不能根據一時的價值觀去衡量。另外,傳統納西族打跳音樂是先民留下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它的不變反映了納西族先民對音樂和音樂審美的獨特理解,體現了納西族音樂文化的特殊性,豐富了納西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三、結語

      通過對納西族音樂的溯源和對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納西族打跳音樂在當代分化成傳統打跳音樂和現代打跳音樂兩種,這一現象是時代交替的必然結果,打跳音樂的變化與不變跟其所處的環境和時代有必然的聯系,不論傳統與現代的打跳音樂,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對納西族打跳音樂現狀的研究不僅是對變與不變的音樂因素進行探討,也是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碰撞的文化環境中納西族打跳音樂進行客觀的審視。

      [參 考 文 獻]

      [HT6SS][1][ZK(#]和云峰.納西族音樂史[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 張興榮.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3] 和新民.納西族民間音樂概論[J].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90.

      [4] 楊麗芬.摩梭人的“打跳”音樂[J].云嶺歌聲,2003(03).

      [5] 周楷模.云南民族音樂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0.

      [6] 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崔曉光)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