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普外科腹腔鏡治療急腹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普外科急腹癥患者3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取的方式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計150例。觀察組腹腔鏡治療方案,對照組傳統手術治療方案。針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有效性及并發癥發生率指標進行詳細分析與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普外科腹腔鏡治療急腹癥有著手術切口小、患者疼痛感小、術后恢復時間段以及術后并發癥少等多個方面的優點,對于患者預后水平的改善而言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普外科;急腹癥;腹腔鏡;療效;并發癥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普外科急腹癥患者300例為研究對象,包括192例男性患者以及108例女性患者?;颊吣挲g在18~56周歲范圍之內,平均年齡為(352±1.7)歲。兩組患者從年齡、病史等方面來說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觀察組: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治療方案。②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手術治療方案。
1.3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術后臨床急腹癥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經影像學檢查未發現異常問題則判定為治療有效;患者術后臨床急腹癥癥狀及體征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同時經影像學檢查仍然發現有異常問題,同時包括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則判定為治療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經卡方檢驗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如下表所示(見表1、表2)。
3 討論
臨床實證資料證實:急腹癥作為普外科手術最關鍵的指征之一[1],有著發病急的臨床病癥特點。普外科臨床診治過程當中,將患者腹部所表現出的急性病患均稱之為急腹癥癥狀?;加屑备拱Y的普外科患者在臨床表征方面有著一致性特征,即病情變化迅速、病情復雜且病情危重,嚴重時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造成不利影響[2]。與此同時,普外科臨床比較常見的急腹癥病癥涉及到急性闌尾炎、機械性腸梗阻、胃穿孔、腸破裂、十二指腸穿孔以及急性膽囊炎等多種類型。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普外科針對急腹癥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通過剖腹檢查的方式來準確的判定患者急腹癥具體癥狀[3]。然而在臨床實踐過程當中發現,若在有關急腹癥的診治過程當中即采取開腹方式,患者手術創傷面積較大,且術后感染發生率較高,嚴重時還可能并發電解質紊亂以及失血性休克等多種問題[4]?;趯σ陨蠁栴}的分析,監理在急腹癥的臨床診治過程當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模式。
所謂腹腔鏡手術模式其本質屬于微創手術的一種。在冷光光源照明作用之下,將腹腔鏡鏡頭引入患者腹腔內部,該鏡頭能夠將患者整個腹腔內部情況以圖像方式傳輸至腹腔鏡終端顯示屏設備當中,以供手術人員參考[5]。在此基礎之上,醫護人員通過患者個體性腹腔圖像,實現對病患急腹癥基本癥狀的判定。與此同時,同傳統意義上的開腹式手術方式相比,腹腔鏡在應用于急腹癥手術的過程中的手術成功率更高,對于急腹癥患者預后改善有重要意義。
我院本次臨床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各種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普外科腹腔鏡治療急腹癥有著手術切口小、患者疼痛感小、術后恢復時間段以及術后并發癥少等多個方面的優點,臨床治療綜合優勢顯著,對于患者預后水平的改善而言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許建平,范德標,徐偉,等腹腔鏡技術在外科急腹癥診治中的應用:附219例報告.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6):602604.
[2] 黃永剛,郭呂,胡天平,等外科急腹癥腹腔鏡探查術的臨床應用.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7):542543.
[3] 鄧進巍,張衛華,劉燕,等腹腔鏡在外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6):447449.
[4] 陳平,吳發銀,周超,等非外傷性急腹癥的多層螺旋CT與超聲成像的診斷價值評價.安徽醫學,2010,31(10):12691271.
[5] 程曉云,田卓敏,韓元福,等烏司他丁聯合生脈注射液在老年急腹癥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09(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