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伴月
山坡之上,遍種梨樹。
一夜春風吹過,千樹萬樹梨花似雪。
此時,清帝喜形于色,梨樹下觀花賞月。
忽然,清帝產生了一種全身凈化、物我俱忘的感覺。
秋天,天上常懸一神壺,樹上常懸一樹梨,清帝常懸一卷書。
這正是:梨花伴月梨花香,梨子皮薄甜脆爽。道家懸壺化天地,清帝懸書治國疆。
西嶺晨霞
一個夜雨初晴的凌晨,北斗七星掛在天空,更盡夜闌,天就要亮了。
康熙皇帝披衣而坐,桌案上擺放著經史。
他望著窗外,層層朝霞被輕風吹拂得奇妙變幻。
推開房門,清風送爽,蒼松搖翠。
此時,一只神鳥掠空飛過,嘴里鳴叫著: “蘇麻拉姑——蘇麻拉姑——”
聽到那清脆悅耳的鳴叫,康熙皇帝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往事涌上心頭。
晨霞隨風,散而復聚,錦章繡錯,不可捉摸。
錘峰落照
這是清帝登高遠眺之所。
伏天,天氣悶熱。
康熙帝率眾臣登上此所,遠眺磬錘峰。
一陣風雨忽來,康熙帝走出落照亭,他想讓雨水沖洗掉心中的一切煩惱。
突然,一道彩虹在錘峰落照亭和磬錘峰之間架起,萬紫千紅,煙嵐變幻,蔚為壯觀。真乃黃公望所畫《浮嵐曖翠》也。
正如錘峰落照亭的對聯所云:嵐氣濕青屏,天際遙看煙樹色;水光燃素練,風中時聽石泉聲。
曲水荷香
灣灣流水,彌滿荷香。
這是康熙皇帝的觀蓮之所。
那翠蓋紅葩的荷花,個大色艷,自然香遠。
在這里,康熙皇帝與眾大臣飲美酒,食八珍,賞荷花。
一邊游戲,一邊宴飲,一邊賦詩。
荷花的香氣斷續傳來,越在越處越覺得清幽。
突然,康熙帝像一朵初放的蓮花,在酒中醒來:后世必有以酒亡國者。于是,康熙帝留下了兩條批語:“八珍旨酒前賢戒,空設流觴金玉羹?!?/p>
康熙帝的教誨似潺潺流水,至今回響在亭南北麓間。風泉清聽
風吹泉響,叮咚作聲,洋洋盈耳。
這是玄燁向其母后問安的地方。
皇太后靜坐“靜余軒”,眼睛盯著窗外,側耳細聽,好像宮女婉春彈琴,又似陣陣風聲鶴唳。
其實,這是冤死的婉春在用琴聲向皇太后控訴。在皇太后的親自主持下,罪犯被押上法場。
一切恢復了平靜。
皇太后依靠著欄桿,邊看泉水流淌,邊聽南山清音。
噴涌而出的清泉,像彩虹垂到澗底,從自然孔穴中溢出,發出各種音響,與鶴鳴松韻相呼應,顯得更加清新,婉轉而生動。
天宇咸暢
這里地勢高聳,登臨其上,覺天宇廣闊,心胸開朗。
這里高閣斷霞,風景壯麗,系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
這是假山渾厚,頗具特色,仿江蘇鎮江的金山堆疊而成,亦稱“金山”,俗稱“金山亭”。
這是康熙帝為懷念出家“金山”的皇父而建,采用了鎮江金山慈恩塔的意境,三樓御書匾額“皇穹永佑”。
二樓御書匾額“天高聽卑”,寓為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察人間善惡以降禍福,實乃康熙帝祈禱天下平安吉祥之意。
此景的總設計師正是“畫中人”康熙皇帝,“北固煙云,海門風月,皆歸一覽?!?/p>
泉源石壁
泉水從高聳的石崖上飛流而下,迅猛地繞著怪石回旋,奔騰著流向河岸。
清沏的水面像一塊明鏡,將天空倒影在水中。天光云影,光彩熠熠。
澄觀齋里,日理萬機的康熙帝正在召集一些儒臣編輯《數理精蘊》,研究自然科學。
他對朱熹的《觀書有感》有一種透徹的領悟:作為帝王應該勤奮不息,有所作為?!俺R跃有?,則知訓民?!钡弁踔囊獜母鱾€方面經??紤]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
正如班固《東都賦》所云:“案六經而校德,眇古昔而論功,仁圣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p>
青楓綠嶼
每年的八月十五,乾隆帝都要騎馬到此賞月吟詩。
這里的山坡上種滿楓樹,像一個綠色的小島。
特別是在下霜的早晨,楓樹林在陽光的照耀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異常秀美。
隨著晨霧飄動,煙霞鋪展開來,樓榭若隱若現,虛無縹緲,仿佛仙境一般。
此時的景色意趣,已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正如陶潛《飲酒》詩:“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p>
雖唐人杜牧早有《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笨芍^詠楓葉之絕唱。
但這里的楓葉之美,遠勝于詩句所寫。
因而乾隆帝說:若唐人杜牧看到了山莊的楓林,也許可以暫時放下他手中的筆了。故有“司勛權閣筆,王子欲吹簫。卻望丹邱迥,何當過石橋?!敝娋?。
鶯囀喬木
清晨,乾隆帝躺在床上看《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突然,窗外高樹上成雙成對的黃鶯的嗚叫聲傳了進來。讀著古書里寫黃鶯歌唱的句子,體味著窗外樹上黃鶯的鳴唱,引人神往,頗為愜意。
這時,乾隆帝想起了劉泰《春日湖上》上的詩句:“明日重來應爛漫,雙柑斗酒聽黃鶯?!边@便是后世文人相傳的有關春日勝游“雙柑斗酒”的韻事。
想到此,乾隆帝便有了詩句:“雙柑思舊韻,一部錫新名。欹案觀宵雅,嚶嚶信有情?!?/p>
金蓮映日
如意洲西側,遍植金蓮花,映著朝陽,金光閃爍。
相傳,山莊里的金蓮花是康熙皇帝在五臺山尋父時發現的,在般若泉旁,盛開的金蓮花金燦燦一片,耀人眼目,令人神爽。經打聽才知道,這金蓮花是文殊菩薩所賜,順治皇帝所栽,此花被佛界廣泛認為是文殊菩薩的仙跡。
于是,康熙皇帝便將五臺山的金蓮花移植進避暑山莊,其用意有三:一是為避暑山莊增添秀色;二是此花出自佛教圣地,將此花移植進避暑山莊,說明避暑山莊也是佛居勝地,以顯示皇帝的尊嚴;三是以此懷念出家的父皇。
從此,避暑山莊便有了“金蓮映日”這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