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蘭州市大學生救護意識現狀及學習意愿調查

      發布時間:2025-07-21 03:15:39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目的了解大學生面對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時的自救互救意識和自主學習救護知識的意愿,探討開展大學生救護常識及技能培訓的意義與方法。方法隨機抽取蘭州市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醫學院校,2所非醫學院校)的400名三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自制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被調查的359名本科生(181名醫學生和178名非醫學生)救護常識及技能知曉情況:完全知道的為59人(16.43%),知道一點的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為82人(22.84%)。醫學院校類學生的知曉率高于非醫學院校類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被調查學生的96.66%學習救護常識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訓的意愿強烈,醫學類學生有94.48%、非醫學類學生有98.88%的學生愿意學習。結論大學生的救護常識及技能水平的普及培訓亟待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救護意識;學習意愿;調查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9-0013-03

      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從院前需急救病人的年齡分布來看,14~35歲為主要救治人群,說明學生發生意外事故較多。高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人口密集區,火災、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但提高安全意識、掌握有關的救護知識和技能可以減少傷亡。大量資料顯示,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區都對大學生救護意識現狀進行了調查,但沒有關于蘭州市大學生救護意識現狀及學習意愿的調查分析資料。因此,為了解蘭州市大學生救護意識現狀及學習急救知識的意愿,筆者進行了此次調查,旨在探討開展大學生急救知識及技能培訓的意義與方法,為高校開展相關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蘭州4所本科院校不同專業的大三學生400名,其中2所醫學院校,2所非醫學院校,每所學校各抽100名學生。性別:男生244名(醫學院校123名、非醫學院校121名),女生156名(醫學院校83名、非醫學院校73名)。年齡:19~25歲。調查時間為2008年11月19~20日。

      1.2調查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法和問卷調查法?,F場發放問卷,現場填寫,當場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70份,回收率為92.5%,其中有效問卷359份,回收有效率為97%。

      1.3調查內容 包括急救電話的知曉情況、救護常識(常見生活急癥和災難急癥)及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心肺復蘇)的知曉情況、遇到緊急情況時采取的措施、是否參加過急救知識的培訓、急救知識獲取途徑、對急救知識的學習意愿、學習急救知識的最佳階段等方面。

      1.4統計分析 采用Excel錄入數據和制圖,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X2檢驗進行兩個率的比較,取a=0.05為顯著性檢驗水準。

      2 結果

      2.1蘭州市大學生救護意識現狀

      2.1.1急救電話的知曉情況調查的359名本科學生急救電話號碼知曉率為97.77%(351/359)。其中,醫學院校為98.90%(179/181),非醫學院校為96.63%(172/178),兩類學生知曉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203,P=0.273)。

      2.1.2救護常識及技能的知曉情況359名本科生中,完全知道的為59人(16.43%),知道一點的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為82人(22.84%)。完全知道的,醫學類學生占26.52%(48/181),非醫學類學生為6.18%(11/178),兩類學生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7.034,P=0.0001);知道一點的,醫學類學生占68.51%(124/181),非醫學類52.81%(94/1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274,P=0.002);完全不知道的,醫學類學生4.97%(9/181),非醫學類41.01%(73/1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137,P=0.0001)。見表1。

      2.1.3遇到急癥時采取的措施 醫學類學生依次為打急救電話(39.22%),自行處理(28.18%),呼叫家人或鄰居(22.65%),緊急趕往醫院或診所(18.78%),不知所措(2.76%);非醫學類學生依次為打急救電話(35.96%),呼叫家人或鄰居(28.9%),緊急趕往醫院或診所(25.84%),自行處理(23.03%),不知所措(3.37%)。

      2.1.4救護常識及技能的獲得途徑 醫學類學生依次為報刊、書籍(54.70%),電視、廣播等媒體(34.25%),面授或電教授課(24.86%),網絡(18.78%),親朋好友(17.13%);非醫學類學生依次為報刊、書籍(72.47%),電視、廣播等媒體(61.24%),親朋好友(34.27%),網絡(30.9%),面授或電教授課(6.74%)。

      2.2大學生學習救護常識及技能的意愿

      2.2.1是否參加過救護常識及技能的培訓‘被調查的359名學生中,只有54人(15.04%)參加過救護常識及技能的培訓,其中醫學院校有17.68%(32/181)、非醫學院校有12.36%(22/178)的學生參加過培訓,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988,P=0.159),見表2。

      2.2.2對救護常識及技能的學習意愿在關于是否愿意學習救護常識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訓方面,96.66%(347/359)的學生表示愿意學習救護常識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訓,其中醫學類學生有94.48%(171/181)的學生表示愿意,非醫學類學生有98.88%(176/178)的學生愿意學習。

      2.2.3學習救護常識及技能的最佳階段被調查的359名學生認為,學習救護常識及技能的最佳階段為小學,其次為中學、幼兒園、大學,沒有學生認為工作以后學習急救知識較好。

      3 討論

      3.1大學生的自救互救意識較薄弱 調查結果顯示:不管是醫學院校還是非醫學院校的學生,當他們遇到緊急情況時的,首先想到的是打電話呼救或尋求他人的幫助,醫學院校只有28.18%的人會去自行處理,非醫學類院校也只有23.03%。這反映出大學生的自救互救意識普遍偏低,依賴性強,當他們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想到的只是求救而不是自救。

      3.2大學生獲取救護常識的途徑單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類院校和非醫學類院校學生救護常識及技能的知曉情況有顯著差異,這說明醫學類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部分的醫學專業知識,因而掌握了部分的救護常識及技能,而非醫學類院校學生則缺乏學習環境、氛圍和途徑。當前大學生僅有的救護常識及技能主要是通過相關的報刊和書籍自學、或觀看相關的電視、電影和學校設置的相關醫學課程中獲取的,調查中有58%的學生建議學校應通過選修課向學生傳授救護常識及技能,24%的人認為采用必修課的形式,18%的人認為應采用電教、講座、網絡、知識競賽等多元化的形式。因此相關部門,如學校、社會等應創造條件,大力支持大學生學習救護常識及技能,非醫學類院校的救護知識普及更應引起重視。有文獻報道,學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識和提高居民素質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教育成本低,效果好。上海市急救中心已與部分高校合作,將急救知識和技巧正式列入大學選修課,已有成功的經驗。

      3.3大學生對救護常識的學習意愿強烈 調查顯示,兩類院校共有96.66%的學生愿意學習救護常識、接受急救技能培訓。調查中很多學生要求開設急救講座和選修課,或者進行有關方面救護技能的培訓,多做一些救護常識宣傳等,這充分說明現代大學生確實缺乏獲得急救知識的途徑,同時也表現出了大學生學習救護知識的意愿非常強烈。兩類院校學生認為,小學階段是普及救護常識及技能的最佳階段,其次為中學、幼兒、大學,沒有學生認為工作以后學習急救知識較好。

      日本是亞洲急救知識普及率最高的國家,通過課堂普及是日本的成功經驗之一。日本的中小學課程中,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立了不同的急救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貫徹整個學校教育階段,在小學階段設立逃生課;在中學階段設立自救互救課,通過規范的授課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在荷蘭10歲兒童就開始接受急救知識教育。1990年,國務院批準的《學校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學校應當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普通高等院校應當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倍跃然ゾ戎R正是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之一。所以我國政府也應重視在學生特定的年齡段進行急救知識宣傳及技能培訓。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