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市場發展力度,將新能源的市場化推廣更好地推進下去。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營銷人才需求量也在急劇上升,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優化教育結構的重要舉措,實現校企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模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和突破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主要探析了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合作模式,希望能夠努力開創校企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合作模式
國家領導人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中強調,高職院校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進,為此我國提出了“校企共建”這一思路,給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同時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及教學能力[1]。因此,促進校企合作,為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一、新能源汽車營銷相關概述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汽車需求量仍將保持增長勢頭,由此帶來的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將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既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汽車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由汽車工業大國向汽車工業強國轉變。
能源汽車時代已經初見曙光,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保有率,通過補貼政策、產能規劃、交通補貼等對新能源車的普及做積極的引導[2]。新能源汽車的營銷模式打破了傳統汽車的營銷模式,采用建立品牌店為基礎,不委托代理銷售,提供產品訂單接收、生產、銷售等一條龍服務,消費者可通過網上預約訂購,個性化定制。
目前,新能源汽車營銷市場發展趨勢良好,所以未來在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方面需要調整和優化跟進,才能將新能源的市場化推廣更好地推進下去。要貫徹落實發展新能源的國家政策,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營銷市場,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通過對比亞迪、吉利及榮威等新能源汽車4S店進行調研發現,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的營銷人才巨大。為了培養新能源汽車行業所需求的營銷人才,就要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戰略地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實現校企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建設,研究其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營銷人才的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共建實訓室合作模式的優勢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教育行業及中高職院校等為謀求自身發展,抓好教育質量,采取與企業共建實訓室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所以,校企共建實訓室合作模式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一)提升實訓教學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促進職業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增強實訓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對于人才體系的培養會更加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實踐項目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隨著現代企業的科技化,新興專業技術人才十分缺乏,而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還是普遍偏理論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明顯不足,這讓學生對企業的實際環境理解不深刻,實踐操作習慣也很難形成,所以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很難解決一些操作的實際問題。因此只有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室,才能讓學生在企業的實際環境中熟悉實踐操作,并快速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同時還提高了實訓教學質量。 (二)提升技能競賽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視技能人才和世界大賽的工作是實現新發展的重大機遇,要借助舉辦世界技能大賽之機,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室對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對于實現學生培訓、技術創新及技能訓練等都有很大的保障條件。學生可以在實訓室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能訓練,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等,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能以及創新創造能力,同時為技能競賽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通過舉辦中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帶動企業行業、職業院校的合作發展,激發技能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爭當技術能手,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同時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加快培養造就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3]。
(三)保障學生的就業
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企業單位覺得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地適應企業的實際環境,耽誤工作進度和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畢業生到企業后沒有實踐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再上崗,短時間內不能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工資待遇偏低,畢業生往往容易跳槽走人。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和企業所需的人才需求對接不緊密所造成的。
學校積極為企業提供所需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參與校企合作,雙方共同培養適用于企業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同時是提高學生就業質量的根本舉措[4]。
(四)強化職業素質培育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室在培養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大力弘揚和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通過實訓室的實踐操作來提高他們踐行工匠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培養學生高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加強了職業素質培養,將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安全環保和健康衛生等要求貫穿在職業技能培訓的全過程。
三、校企如何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
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在建設的過程中要通過創新思路和增加投資來積極引進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理念和實訓的設備、相關軟件、硬件等,來實現新能源汽車營銷理論教學和實際技術應用相結合的目標。不僅幫助學生熟悉企業環境,而且讓學生接觸了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營銷技術和設備,同時積極培養了學生對于新能源汽車營銷技術和設備的快速適應及掌握能力,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快速走向工作崗位。
在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建設過程中,根據企業所需人才的崗位要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新的教學要求及教學模式,同時要遵循新能源汽車營銷理論學習和技術技能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同時根據企業的員工培訓目標,對校企共建的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分區規劃,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對企業和學校充分發揮作用。
四、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模式
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充分調動各方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帶動各級政府、企業和高職院校建設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通過調研分析,確定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資源共享
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或者和學校以項目研究的形式提供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的設備、相關軟件和硬件等,學校提供實訓室房間、實訓室管理人員和后期維護管理人員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可以運用資金對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設備及時進行更新和維護,同時也提升了院校的實訓教學水平和教改科研能力,企業可以通過實訓室原有的設備對技術進行研發,同時對學生可以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員工培訓,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二)面向職工培訓
企業利用學校原有的實訓條件投入先進的汽車實訓設備和新產品,給學生進行職工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生在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能夠直接感受新能源汽車企業對員工職業能力的需求,快速地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培訓,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對學生的技能培養,選擇優秀的學生留在企業,學生上崗后馬上可以進行工作,縮短了企業培訓的時間,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工作競爭力,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人才。
(三)教師到企業實踐
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文件中指出,旨在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要實施高職院校教師素質與技能提高計劃,讓教師每年至少一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并制定教師兩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探索組建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可以進行模塊化教學。
(四)借鑒“雙元制”模式
借鑒 “雙元制”模式,總結學生實踐制和企業員工標準制的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同時校企合作健全專業教學資源庫,建立共建共享平臺的資源認證標準和交易機制,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同時通過職業教育的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每三年修訂一次,其中專業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企業升級情況及時進行動態更新。
結束語:
高職院校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合作模式是在“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贏”的原則下,充分發揮校企共建合作模式的優勢,積極吸引新能源汽車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參與。企業以注重培訓員工、研發新的技術、人才儲備和企業知名度為條件,而高職院校以注重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為目標,同時學生的就業率和師資培養也有了基礎保障,探索最優質的合作模式,使得校企雙方實現共發展、共育人和共雙贏的良好局面[5]。
參考文獻:
[1]王俊萍,冀建軍. 高職校企共建飼料分析實訓室合作模式研究[J].行業論壇,2015,(12):53.
[2]饒亮.新能源汽車營銷推廣策略探討[J].商業時代,2015,(15):54-55.
[3]王程勝.淺談中職院校實訓室建設與管理[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08).
[4] 李銜.關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1.
[5]楊青.高職院校平面廣告設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分析[J].裝備制造技術2017,(10).
★ 本文系2019年度陜西工商職業學院教改一般課題項目“高職院校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車營銷實訓室的合作模式研究”(課題號GJ192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