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高齡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及處理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1月~ 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齡肺癌患者臨床資料, 對患者加強圍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 并采取及時的方案進行處理并發癥, 最后分析患者術后情況。結果 120例患者術后出現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不張、支氣管胸膜瘺、心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共22例(18.33%), 其中經過處理均治愈。術后死亡4例(0.33%), 隨訪率為96.67%, 隨訪1年生存率為87.93%。結論 對高齡肺癌患者, 加強圍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 采取并發癥處理方案, 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關鍵詞】 高齡肺癌;圍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
高齡肺癌發病率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 外科手術作為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1]。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可能會伴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減退, 引發多種并發癥, 直接影響到手術安全性及治療效果。為了分析高齡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及處理效果, 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間, 本院對收治的高齡肺癌患者進行手術期心肺功能監護及并發癥處理,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齡肺癌患者臨床資料, 其中男72例, 女48例, 患者年齡在70~81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76.78±2.66)歲。術前合并癥:高血壓36例、冠心病30例、糖尿病24例、慢性支氣管炎17例、肺氣腫13例。手術方式:全肺切除42例、肺葉切除78例, 其中全肺或肺葉袖狀切除15例。
1. 2 方法
1. 2. 1 術前處理 在手術前進行常規處理, 在術前1周給予患者應用抗生素以預防呼吸道感染, 并配合霧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避免患者在術后出現呼吸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癥。同時, 在手術前進行常規檢查, 進行無創心肺功能測定, 分析患者動脈血氣以及肺功, 針對心電圖異?;颊叻孟跛岣视偷人幬?;給予肺功能差者患者使用祛痰藥物;針對合并有高血壓者適當降壓, 保持血壓穩定;針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使用極化液, 以增強心肌儲備功能;針對合并糖尿病者使用胰島素, 控制正常的血糖水平等。
1. 2. 2 術中處理 在手術過程中, 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氣, 拔除氣管插管之前, 協助患者徹底吸痰, 病情較嚴重患者需要反復吸痰。在探查過程中, 防止手術不適當的擠壓, 會導致痰液進入對側肺內致缺氧, 引發阻塞性肺炎轉移等。
1. 2. 3 術后處理 ①加強心電監護。在手術后采取多功能心電監護儀, 進行監測患者心電圖、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呼吸等生命體征, 并堅持監測3 d以上, 在早期處理患者心肺功能異常。嚴格觀察心臟病史或心電圖異常者是否出現胸痛、心前區不適等癥狀, 及時處理各種心律失常等, 以保護心肌功能。②加強血氧飽合度監測。在手術后對高齡肺癌病人術后換氣功能監測3 d以上, 給予患者吸氧≥3 d, 以保持良好的血氧飽合度, 降低術后低氧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率。③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手術后應該給予患者中流量吸氧, 以保持呼吸道通, 促進呼吸功能恢復。同時, 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叩背排痰等綜合胸部物理療法, 并指導患者進行肢體活動。針對咳痰不利者, 可按壓胸骨上窩處氣管, 以刺激咳痰;給予痰液黏稠者霧化吸入、導管經鼻腔插入氣管內吸痰等,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 應行呼吸機輔助呼吸, 以控制呼吸衰竭的化。④后鎮痛處理。在手術后給予患者采取曲馬多100 mg、生理鹽水50 ml, 6 ml/h靜脈泵入, 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維持患者穩定的呼吸狀態,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在術后, 護理人員可根據高齡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 結合藥物的半衰期正確使用抗生素, 掌握平衡的液體輸入速度, 積極治療左心衰, 以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2 結果
120例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共22例,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8.33%, 其中肺部感染6 例、呼吸衰竭5例、心律失常4例、肺不張3例、支氣管胸膜瘺2 例、心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 經過處理均治愈。由于ARDS 導致患者術后死亡2 例, 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 早期死亡率0.33%。隨訪116例( 96.67%) , 患者隨訪一年后, 生存率87.93%(102/116)。
3 討論
手術治療作為肺癌的主要方法, 高齡患者重要臟器功能不斷退化, 多伴有心臟、肺部等并發癥, 免疫功能、機體代償能力以及抗感染能力比較低, 難以承擔手術、麻醉等風險, 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較高。相關文獻表明[2, 3], 高齡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4.30%, 術后1年生存率79.6%, 本研究中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8.33%, 患者隨訪生存率為87.93%, 可見高齡肺癌患者手術效果好壞在于加強圍手術期監護, 采取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 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 以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
在本研究中發現術前有心臟病史的患者, 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高, 因此在術前予以糾正;全肺切除對肺功能的損害比較大, 針對高齡患者應該保護完整的肺組織功能, 禁忌全肺切除;肺功能降低者經過霧化、支氣管鏡吸痰、呼吸機輔助呼吸等處理, 也可進行手術治療。因此, 在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加強術中監測以及術后的綜合處理, 可適當擴大高齡肺癌患者手術治療適應證[4]。綜上所述, 在高齡肺癌患者圍手術期中加強心肺功能監護, 及時進行處理并發癥,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擴大手術適應證, 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參考文獻
[1]談進,李士亭,邱明玲,等.高危高齡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療及圍術期處理.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0,6(12):928-929.
[2]武林杰.高齡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處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1, 32(11):273-274.
[3]伍達樞,黃秀賢. 48例高齡肺癌患者的圍術期處理及外科治療體會.中國實用醫藥, 2012,29(13):72-73.
[4]李學昌,王偉,尚立群,等.高齡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臨床研究. 醫藥論壇雜志, 2013, 34(2): 5-8.
[收稿日期: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