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32例老年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分析

      發布時間:2025-07-24 00:22:58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目的:探討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治療老年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方法:從近年來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選取32例,患者年齡均在70歲以上,均接受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回顧性分析其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結果:本組手術均很成功,僅5例出現術后并發癥,經及時救治后都順利出院,患者術后平均住院天數為9d。結論: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是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成功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肺癌根治術;老年肺癌;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5)01-0409-01

      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是近年來胸外科常用術式之一,具有切口小、損傷小、康復迅速等優點。但該術式屬于難度較高的一類胸腔鏡手術,手術風險較大[1]。老年肺癌患者常常合并有其它基礎疾病,身體機能衰弱,手術風險更大,術后恢復緩慢,并易引起相關并發癥。這對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探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有效經驗,現選取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行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32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總結護理經驗,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在70~83歲之間,平均(72.3±3.5)歲;肺癌類型:中央型肺癌18例,其余14例為周圍型肺癌;11例曾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26例有長期吸煙史。全部患者均在術前通過胸部CT、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活檢等檢查,診斷為肺癌或肺部占位,后均經術后相關病理確診。23例采用肺葉切除術治療,9例采用全肺切除術治療。手術均很順利,僅5例于術后出現相關并發癥,其中,1例呼吸衰竭、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張。經精心救治與護理后,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術后平均住院天數為9d。

      2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2.1術前護理

      2.1.1肺部護理

      要求患者于術前14d開始戒煙,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對于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霧化吸入治療。若發現有肺部感染者,應及時進行抗炎治療。術前7d讓患者學習如何深呼吸,重點學習坐位胸式呼吸與臥位腹式呼吸,2次/d,10min/次。為預防術前肺不張,可于術前3d指導患者開展吹氣球練習。另外,術前還應教會患者咳嗽排痰的方法與技巧,指導患者在深吸氣后應用力咳嗽,便于咳出痰液。

      2.1.2心理護理

      胸腔鏡手術是近年來一種新興的微創手術,患者與家屬對該術式缺乏足夠的了解,常擔心手術療效、手術安全以及手術費用等。對此,護理人員要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流程、優勢、相關注意事項及手術適應證等,并告訴患者手術醫生是本院經驗最豐富的胸外科醫生,讓他們增強治療信心。同時,還要向他們介紹成功的病例,最好讓手術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以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疑慮和恐懼。

      2.2術中護理

      幫助患者構建靜脈通道,并確保通道暢通,幫助患者擺好手術體位。準備好手術所需器材,根據手術流程,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工作。

      2.3術后護理

      2.3.1監控生命體征

      術后應取去枕平臥位,并將頭部側向一旁。當患者蘇醒,血壓基本平穩后,可轉為半臥位。等到6h后應讓患者坐起來咳嗽,便于排痰,保持呼吸暢通。然后,采用左右交替臥位,方便引流。術后24h內還需嚴密監測生命體征,主要包括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差,加上機體免疫力弱,對手術的耐受度較差。因此,術后可能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并發癥,如心律失常。因此,術后要心電監護24~48h,隨時注意心率、心律情況。一旦出現低氧血癥,必須馬上處理[2]。同時,要充分給氧,并觀察導尿管是否通暢。另外,要隨時注意是否出現其它術后并發癥,如出血、肺漏氣等。

      2.3.2呼吸道護理

      手術后患者呼吸道內一般都聚集有很多分泌物,必須及時咳出,避免引起支氣管阻塞以及肺部并發癥等。術后患者蘇醒后,應輕輕叩擊背部,并指導患者咳嗽,以排出痰液。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應及時采用霧化吸入治療,促使痰液排出。若有必要可借助支氣管鏡進行吸痰。同時,讓患者多做深呼吸,術后第1d可開展相關呼吸功能訓練,如吹氣球,以利于肺復張。術后疼痛影響到患者咳嗽排痰時,可利用鎮痛泵鎮痛,并觀察是否出現滲血。

      2.3.3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

      觀察引流管是否堵塞、滑脫,隔15min擠壓一次引流管,確保引流通暢。同時,要隨時檢查引流瓶內水柱的變化,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與性狀。若引流量超過200ml/h,馬上通知醫生處理。若連續3h內引流量均超過200ml/h,說明問題嚴重,出血不止,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術后48~72h未出現紫紺,呼吸平穩,胸液24h在150ml以內,觀察床邊胸片可見肺復張,胸腔內沒有積液,便可將該引流管拔除。拔管后要留意患者是否有下列癥狀:胸悶、氣促、紫紺、皮下氣腫等[3]。

      2.3.4康復指導

      通常在拔除胸腔引流管后便可協助患者下床活動。這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復,并能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可鼓勵患者用術側上肢梳頭或摸對側耳,以加快康復。對于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要提前詢問患者下肢是否疼痛,再讓其下床活動。若有必要應立即檢查是否形成靜脈血栓。

      3討論

      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具有切口小,對心肺功能影響小,術后恢復迅速,并發癥較少等優點,成為治療肺癌的常用手段。由于切口小,手術疤痕小,不影響美觀。醫生需在小切口半直視條件下開展該手術,因此,手術難度很大,潛在較高的手術風險。這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護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通過系統、全方位的護理措施,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這才是確保手術成功,讓患者盡快康復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邵穎.49例全胸腔鏡高齡肺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0):1656-1657.

      [2]楊曉芳.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3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4):70-72.

      [3]楊彩芳.電視胸腔鏡下早期肺癌根治術的圍術期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18):132-133.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