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中國的未來人才,其整體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家政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大學開設家政教育公共基礎課,培養大學生的生活技能、正確的生活態度以及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對大學生本身和社會的良性運行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家政教育;素質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國務院在1999年6月1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據此,我們可以把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會學習、會工作、會生活”。目前,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學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重點主要放在對大學生“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上,而較少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或者將其放在次要地位,把目標僅定在“使大學生具備獨立生活能力”這一低水平上,這顯然是不夠的。這就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加強大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
家政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生活能力,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中應該占有其一席之地。家政教育,譯自英語“Home Economics Education”,以家政學理論為指導?!爱敶袊艺W科建設研究”課題組認為,家政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科學理論研究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與行為,促進家庭成員成為‘自行創造和修改角色的積極主體’,并通過對社會的反思來消除性別與地位歧視,認識家庭狀況、特點、運行機制和生活幸福的源泉,來明確自身的責任,從而杜絕家庭成員的瀆職行為發生,使家庭成為人們歡樂的港灣和社會良性循環與協調發展的穩定劑的學科”,而家政教育“恰恰向社會提供了這一切”??梢?家政教育的目的與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目標是相吻合的,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家政教育并非不可行。但目前的關鍵問題在于,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大學家政教育,以怎樣的方式去實施家政教育。
二、大學家政教育課的設想
1.大學家政教育課程的定位
中國已經有多所學校設置了家政管理專業或相關專業,為我國快速發展的家政服務行業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但是這種教育形式與我們所講的“大學家政教育”是有本質區別的。家政專業教育屬于專業教育的范疇,主要是培養直接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實用型操作服務專業人員和現代家政管理專業技術人才。我們認為,大學家政教育與專業教育不同,應該屬于大學基礎教育的范疇,應將其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與外語等課程在同一水平。但與其他公共基礎課程相比,家政教育的內容較多,涉及范圍非常廣,包括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家庭倫理道德、家庭理財、人際關系、禮儀、營養保健等多方面內容,將這些內容濃縮進一門家政教育課中,或者把上述內容分別設置成獨立的公共基礎課,這兩種做法都不現實。與其他公共基礎課程相比,家政教育課在實際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難。在此我們不妨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高等學??梢試@家政教育這一主題設置不同的課程,包括必選課和自選課,要求大學生每學年或在校學習期間必須選修規定門數的必選課和自選課。
2.大學家政教育課程的目標
家政教育興起之初,是專門為女性開設的課程。1869年美國首次在高等學校開設家政課,當時只是女生的必修課。隨著社會的發展,家政教育由女生必修課變為男女都參加,但其目的仍著重于提高家庭生活的技能。我們所指的大學家政教育其目標不應僅限于此,而是多層次、全方位的。
第一層次,培養大學生的生活技能是家政教育的初級目標。生活技能的培養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家政教育中進行,這應是中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但是我們仍然面臨很多現實問題:一方面,基礎教育中的家政教育內容簡單,不能滿足需要。比如,在小學階段開設的家政課程主要有手工制作、家務勞動、飲食衛生等,重在培養小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開設更深層次的課程;另一方面,基礎教育中的家政教育缺失問題嚴重。特別是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各學校都把升學率放在首位,與提高升學率無關的課程被擠出了初、高中課堂,再加上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生活瑣事一手包辦,造成了中學階段家政教育的空白。因此,在大學階段,仍然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生活技能的培養。
第二層次,大學家政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就是個體對生活的看法,它通過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來。正確的生活態度也并不只有一種模式,大學家政教育要培養的是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對待生活的人。一提到家政教育課,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教人們怎樣做家務的課程,這種認識是粗俗的、片面的。家政教育的側重點不在于教給大學生一些具體的生活技能,而在于要使他們認識什么是生活以及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因此,家政教育課程應以宏觀理論為基礎,著重于從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層面上塑造具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倫理道德觀的新時代大學生。
第三層次,培養大學生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為社會的穩定和良性運行作貢獻,是家政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然而,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責任感在逐漸淡化,大學生對個人應承擔的責任和應履行的義務沒有全面的認識,即便有所認識,在實際行動上卻背道而馳。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家政教育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思路是:通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先從微觀的角度培養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感,使大學生理解、接受并切實履行其在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然后逐步由家庭擴展到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實現家政教育的最終目標。
3.大學家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為實現大學家政教育的目標,家政教育課程的內容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家政學的理論和科學原理,主要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中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基礎理論;二是家政學的實際應用,側重家庭生活藝術的家政教育課程,包括家庭教育、家庭理財、服飾文化、衛生保健、食品營養、人際關系、心理治療與咨詢、現代禮儀、室內設計等。其中宏觀理論是重點,同時也要重視實際應用部分。
在教學方面,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將討論會、實驗室學習和社會實踐學習等多種方法并用,家政學理論課程的教學主要以案例教學和討論教學等方式進行,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家庭和社會問題的能力。實際應用課程的實驗室學習和社會實踐應該占課程總課時數的1/3。在教學上,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是大學家政教育的發展方向。但我們應該走出將家政教育實踐教學當作手工勞動課的誤區,而要將其看成是運用家政理論與檢驗理論學習、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高等學??梢岳靡磺锌梢岳玫馁Y源,讓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
三、在大學開設家政教育課程已具備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困難
1.已具備的條件
(1)我國的家政學重新得到了重視,理論體系不斷完善。1949年以后家政學等社會學科被作為“資產階級的偽科學”被打倒,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復蘇,有關家政學和家政教育的研究也開始興盛起來。國內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家政學專業教育,其中吉林農業大學開設了家政專業的本科教育,山東濱州學院開設了家政服務專業普通??平逃?浙江樹人大學等民辦高等院校也開設了家政專業。
(2)其他國家和地區高等院校家政教育的發展為我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早在20世紀中后期,家政教育在歐美、日本等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就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美國1500多所大學中,有780所設有家政系,有的還可授予碩士、博士學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家政教育體系、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經驗,對推動我國家政教育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素質教育的大方向為大學家政教育課程的開設提供了可能性。在全社會普遍關注并努力發展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再加上家政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在大學開設能夠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家政教育課程,是全面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需要。
2.要解決的困難
(1)社會對家政學的偏見,阻礙了大學家政教育的發展。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種偏見,認為家政就是學家務勞動,沒有必要開設這門課程,而且在各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計劃中也無家政學的內容。因此,如何改變社會偏見,如何定位大學生家政教育,如何認識家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師資隊伍專業性不強。大學的家政教育課大多是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師兼職的,或者是“半路出家”,從其他專業轉行而成為專業家政教育課教師來教學的,因此,家政教師隊伍成了多種專業的“大雜燴”。另外,我國目前沒有家政專業的碩士和博士教育,而大學在引進教師時的學歷要求最低是碩士,因此,具備專業知識的本科家政專業畢業生無法進入大學任教。
(3)家政教育教材緊缺。由于我國家政學起步比較晚,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較少,因此研究成果和相關著作緊缺。目前采用的教材是其他相關專業的邊緣教材,沒有專門編寫以家政教育為目的系列教材。
教育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家政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它能為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作出貢獻,那么高等教育就應該為家政教育提供一方天地,以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當代中國家政學科建設研究”課題組.論當代中國家政學科建設的思想基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4)。
[2] 李福芝,李慧.現代家政學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 鄭文.美國家政教育的發展及其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1999(11).
[4] 易銀珍,王琪.高校開展家政素質教育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10).
(作者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