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中圖分類號】 R 153.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29-02
【關鍵詞】 膳食調查;營養狀況;學生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同時面臨緊張的學習和高考壓力,他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狀況將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為了解重點中學高中生膳食營養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指導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我們對蚌埠市3所重點中學部分高中生進行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蚌埠市市區3所重點中學高中生,年齡為17~18歲。共發放調查問卷997份,收回問卷931份,有效問卷890份,有效率為95.6%,其中男生467名,占52.5%;女生423名,占47.5%。
1.2 方法 采用24 h回顧法,對調查對象進行連續5 d統計調查(不包括節假日),調查結果按食物成分表[1]計算出每人每日能量及主要營養素攝入量,將攝入量與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進行比較和營養評價[2],并提出建議。
2 結果與分析
2.1 能量及主要營養素攝入情況 見表1。
由表1可見,男生和女生能量攝入量皆不足。在三大產能營養素中,蛋白質攝入不足;脂肪分別占RNI的61.6%和63.3%,攝入量偏低;碳水化合物分別占RNI的78.1%和66.7%,攝入量不足。其供能比男生為17.4%,20.5%和62.1%,女生為19.2%,22.8%和58.0%。與平均RNI(13%~14%,25%~30%,60%~65%)相比,男生蛋白質供能比偏高,脂肪供能比合理,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女生蛋白質供能比偏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維生素C、維生素E和碘的攝入較充足,而膳食纖維、鈣、鐵、鋅、維生素A攝入量偏低,其中膳食纖維攝入量遠不及參考供給量,男生只占29.7%,女生只占31.2%。
2.2 蛋白質來源 見表2。
肉類和豆類蛋白質為優質蛋白質,消化率和生物利用率均較高,要求達到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的1/3以上。此次調查男生優質蛋白質攝入量為37.5 g,占47.5%;女生優質蛋白質攝入量為35.6 g,占51.1%。
2.3 膳食構成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膳食主要以谷物和蔬菜為主,其次為肉制品和豆類,蛋類、奶類、魚蝦類和水果類攝入較少。
2.4 三餐能量分配 調查中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尤其是女生,早餐能量攝入僅占全天總能量的16.2%,而學生晚餐的能量攝入則超出標準值。三餐能量分布不均,營養失調。見表4。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存在鈣攝入不足的現象,主要與奶類攝入量較少有直接關系,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飲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的習慣,導致鈣的攝入量遠低于參考供給量。因此,應增加奶類食品的攝入量,并適當補充豆類及其他含鈣高的食品,以滿足身體發育需要。調查中還發現,一些學生尤其是女生對含有豐富鐵質的動物內臟及動物血進食較少,這可能是引起鐵攝入不足的原因,因此,要多食用動物肝臟、全血、瘦肉和海帶、黑木耳等含鐵豐富的食品[3]。多食用動物肝臟和海產品還可以避免鋅的攝入不足。
學生的膳食結構不合理,應注意增加粗糧雜糧、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提高碳水化合物在供能方面的比例,以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此外,學生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明顯不合理,男、女生早餐攝入量皆不足。不吃早餐會使血糖維持在較低水平,在課堂上感覺到饑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嚴重影響學習效率[4]。長期不吃早餐還會造成胃腸疾病。因此,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適量。
高中生正值身體生長發育高峰時期,特別需要全面合理的營養。因此,有必要對學生大力宣傳營養膳食知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合理均衡的飲食對于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制定合理的飲食制度,改正不良飲食習慣,為終身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4 參考文獻
[1] 王光慈,主編.食品營養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36-149.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學校衛生,2002,23(3):Ⅳ.
[3]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6.
[4] 張愛珍.臨床營養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7.
(收稿日期:200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