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年全市鄉村振興示范點半年總結 鄉村振興示范村實施方案文章,供大家閱讀參考。
2018年全市鄉村振興示范點
示范點建設半年工作總結
一、建設地點
該示范點涉及連五鄉馬咀村,地處我縣西部,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308,1459人,耕地面積1990畝。該村河谷川地面積300畝,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光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截止2018年4月,在連五鄉馬咀村建成鋼架結構塑料大棚250棟,建成育苗日光溫室4座4畝,每年育苗50多萬株,保證基地種植需要。2017年對新建大棚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了改變,自主管理責任田內所建大棚,減少了因土地使用權產生的矛盾和糾紛。
從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農業基礎條件及社會經濟狀況來看,發展蔬菜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等項目和財政扶持資金,依靠縣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蔬菜生產,取得了顯著效果。
二、建設內容和規模
1.新建標準化鋼架大棚110棟,維修加固大棚100棟。
2.培育優質苗40萬株,蔬菜示范面積200畝。
三、建設標準及投資
1.日光溫室育苗技術示范,培育辣椒種苗40萬株,主要品種有航椒5號,隴椒2號、3號、5號、8號、10號
等。
2.蔬菜基地示范面積200畝,蔬菜畝均產量預計達到4200公斤,畝產值8400元,總產值168萬元。
3.新建鋼架大棚110棟,總投資98萬元。鞏固提升舊棚100棟,預計投資5萬元。
四、示范點建設情況
(一)任務完成情況
1、完成總投資:計劃總投資15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50萬元:其中在連五鄉馬咀村建成標準化鋼架大棚120棟,總投資98萬元(中央農業發展扶持蔬菜產業資金);在馬咀村已建成日光溫室4座進行育苗,總投資4萬元,在連五鄉馬咀村維修、加固舊棚100棟,投入5萬元;建成200畝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200畝,共投資43萬元。
2、建設情況: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清水河流域設施蔬菜提質增效示范點建設工作進展順利,一是狠抓冬春季育苗,在連五鄉馬咀村示范點利用4座日光溫室育苗50萬株,定植大棚250多棟;二是發揮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抓好連五鄉及周邊鄉鎮蔬菜生產,開展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三是整合扶貧、財政等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擴大設施蔬菜基地規模。
(二)經濟效益情況
在連五鄉馬咀村利用日光溫室育苗50萬株,總產值10萬元。設施蔬菜長勢良好,為豐產栽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采取的措施
1、成立行政技術領導小組:一是成立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農口和相關鄉鎮領導為成員的行政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管理,做好組織協調,宣傳動員工作,在規劃區域內預留地塊,保證示范基地集中連片、規模種植;二是農業局成立了2018年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技術領導小組和首席專家小組,負責技術培訓、指導與服務,進一步靠實責任,分工負責,確保示范基地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2、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縣農業局業務技術部門通過調研,在基地建設的規劃,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技術培訓等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張家川縣清水河流域設施蔬菜提質增效示范點實施方案》,使示范基地建設有計劃按步驟實施,全面提升示范基地的建設水平,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3、加強縣鄉各級部門的協作:各級黨委、政府和業務技術部門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意識,相關的鄉鎮、村進一步深入農戶宣傳動員,做好預留地塊工作,業務技術部門積極開展技術服務,統一規劃,專門負責技術指導與服務、科技培訓,做好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為示范點建設奠定了基礎。
4、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與技術培訓工作:以航椒系列、隴椒系列辣椒品種為主,大力推廣新品種在生產上的應用進一步提高產量和品質;并加強對示范基地農戶的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以日光溫室、塑料
大棚蔬菜冬、春季育苗技術,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等內容為主,培訓農戶達120人次,發放各種培訓教材、宣傳資料300余份,通過培訓使種植農戶掌握了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無公害農藥的選擇與安全使用技術,使產品質量、栽培技術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增加經濟收入,有效帶動周邊農戶應用新技術,提高整個示范點建設水平,對張家川縣西部川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起到了示范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