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作者從分析高職院?!豆芾韺W》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入手,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提出《管理學》課程以項目化教學改革為手段,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 《管理學》課程 項目化教學改革 實踐
一、《管理學》課程實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管理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的理論性很強,它沿用了過去純理論性的教學體系和知識體系。高職學生在學習《管理學》課程后只能死記硬背書中的概念和大道理,根本不會把《管理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達不到提高學生管理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在當前高職院校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革的形勢下,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認為這門課程不但有實行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而且有實行項目化課程教學的可能。因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懂得把《管理學》知識應用到個人或企業管理實踐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
由于現代企業組織機構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型員工的增加和團隊工作方式的廣泛使用,不同管理者的職責是不同的,高層管理者的職責主要是經營,中層和低層管理者的職責主要是管理。對高職學生進行《管理學》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這是一次教學改革和嘗試,不一定成熟,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管理學》課程實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思路
管理是一個工作過程,管理者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就是《管理學》中介紹的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決策、協調和控制等,把這些管理職能分解到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教學,改變原來的傳統教學模式,實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注重學生管理技能的演練,強調互動與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
我的教學改革思路是:
第一步,把所教班級學生進行分組,一般以六人為一組形成一個團隊,全班分成若干個組(團隊)。要求每個組中不能全是男生也不能全是女生,同一個寢室的不能都在一個組里。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是不能選擇同事或下屬的,更不能選擇上司,所以我們要求學生要學會和不同的人合作共事。
第二步,每組為自己的團隊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和口號,選擇正副組長并輪流擔任。
第三步,教師根據每章的課程內容不同分別下達不同的管理任務,學生按照任務要求進行團隊內部分工和角色扮演來完成工作任務,填寫工作任務管理活動分析報告交給教師,并各派一名代表上臺匯報情況,師生一起比較評定各組成績。依次類推。
第四步,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有關任務情況和平時表現綜合評定學生的該門課程的成績。
三、《管理學》課程實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踐
(一)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教學內容的改革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使之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片面強調知識的深度、難度,應該既注重技能訓練,又兼顧理論傳授。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出發調整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宗旨。傳統的《管理學》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滿足當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所以我在《管理學》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中,首先對原來《管理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體系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和改革。具體措施如下:
原來使用的《管理學》教材按照理論知識體系編寫,一共有十一章,內容涵蓋了管理活動和管理思想、管理者、管理學和管理職能等方面。對這些內容,教師教得頭痛、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所以,我把《管理學》的教材內容按照工作任務引領的思路分成八個項目任務分解并實施教學。如組建管理團隊,展示個人能力;分析個人能力,制定改進計劃;了解組織結構,明確管理職責;收集相關信息,分析工作環境;確定工作目標,制定決策方案;有效激勵下屬,提高領導水平;實施協調管理,有效監督控制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符合目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指導思想。
(二)以項目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記”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切實加強技能培養和實踐訓練。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就是動手能力強,而動手能力要在實踐中培養。因此,職業技能的實踐訓練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理論教學一定要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強化實踐訓練,強化技能培養;一定要改變重學術、重系統知識而輕技能、輕實際能力的傳統教學的觀念。不要總是想讓學生多學點理論知識,而是要面向市場,聯系實際,著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我在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課堂討論、案例講解、角色扮演等形式,從競選管理團隊小組長開始,引導學生從目前做起,把自己作為管理者,思考如何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如何與老師溝通,如何進行周密的計劃與決策,如何領導大家完成老師布置的各個項目教學任務等方式,最后以全班召開“我與管理學”專題研討會為綜合項目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大家分工合作,各顯身手,使盡渾身解數,把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小品,有群口相聲,有自拍的視頻等。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學生不但能明確地回答“我學到了什么?我現在能干什么?我的競爭力在哪里?”而且能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更加明確學習目的和將來的應用方向,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信心。通過學期末的座談調查,學生的反應非常熱烈,認為這種教學方式很新穎,很有吸引力,能培養自己的職業習慣,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對提高自身素質很有幫助。
(三)改變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
項目化教學改革,除了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外,改革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在改變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了檢驗教改效果,設置了不同于以前的考核方式。為此,我們加強了過程考核,考核方式由過去以期末筆試考核知識為主改變為以過程考核為主,強調技能操作,體現綜合應用的能力。該課程的期末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具體的成績分配如下:(1)平時成績(20%):以小組為單位,考查課堂到課率、發言情況記錄、團隊合作討論情況等。(2)單個項目任務完成情況(30%):以小組為單位,考查課后任務完成情況、提交作業質量、團隊分工協作情況等。(3)綜合項目(50%):以小組為單位,考核“我與管理學”專題研討會的準備情況,包括現場討論情況。
特別強調的是,綜合項目“我與管理學”專題研討會是檢驗《管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綜合應用基本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學習《管理學》后的重中之重。為保證該項目的實施效果,我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引導學生掌握《管理學》所必須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在考核中以誰在講、講多少、講什么、怎么講四個方面考核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應用情況。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公開評分來確定考核成績,考核效果令學生非常滿意。實踐表明,《管理學》實行了項目化教學之后,學生的平時作業上繳、單個項目任務的完成及相應的技能訓練與以前相比,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四、結語
通過一年來兩個學期兩個班級的教學實踐,我在《管理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方面的積極探索,取得了以下效果:(1)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應知內容與應會內容、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在課程中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有效地解決了技能訓練與理論知識脫節的問題;(2)技能訓練與理論知識教學內容銜接有序,把應會內容與應知內容有機融入到每個項目化的教學活動中;(3)學生系統地接受了技能訓練與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效地利用了學習時間;(4)加強了形成性考核,學生平時的到課率、作業的上交情況明顯好于以往;(5)通過項目化教學活動的實施,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能力;職業教學能力和素質也得到了提高;(6)《管理學》課程綜合項目的實施結果可以檢驗和表現,有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全班學生均可參與做評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參考文獻:
[1]梅曉妍,王民權.高等職業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2]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3]吳敏.《液壓與氣壓傳動》項目化教學的探討與研究[J].科技信息,2008,(34).
[4]巫修海等.高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