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面臨著對專業知識面有不切實際的要求、職業發展路徑尷尬、陷入多重角色沖突、領導與管理班級權威不足、職責泛化等困境。我們認為,各高校應該采取拓展輔導員發展路徑、注重輔導員素質提高、構建團隊工作模式、明晰輔導員職責范圍等措施來使輔導員走出工作的困境。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 困境 出路
[作者簡介]何智明(1973- ),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工程系辦公室主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研究。(四川 德陽 61800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1-0087-02
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和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下發以來,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輔導員工作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部分,早已突破了單純政治輔導的范疇而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就業指導、職業規劃、日常管理甚至學業輔導等于一身。同時,高校輔導員隊伍不斷壯大,輔導員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輔導員工作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也進一步增加,造成輔導員工作的諸多困境,這些困境阻礙著輔導員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與質量的持續提高,限制著輔導員自身職業發展,而離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的要求漸行漸遠。因此,要對當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困境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到走出去的方法和路徑。
一、高校輔導員所面臨的困境
(一)輔導員專業知識面面臨著不切實際的要求
“角色綜合化是我國高校輔導員的一個顯著特征,每位輔導員不僅負責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開展專業學習、心理健康、職業規劃等各種輔導,體現出承擔任務的綜合性?!雹龠@種任務的綜合性要求輔導員專業知識的綜合性。就現有輔導員的專業知識背景來說,雖然近幾年結構有所改善,但是一方面仍然只有少數輔導員來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或與培養學生成才相關的專業;另一方面,每一個輔導員即使都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在綜合性方面仍然具有很大欠缺?;蛘呒词馆o導員各方面都懂一點,但是在深度方面也可能不及自己的學生,事實上在專業知識方面也很難與學生對話。而對輔導員專業知識的這種綜合性要求是不切實際的,不但超出了輔導員的能力范圍,也與社會給予輔導員的政治社會地位不相匹配。
(二)職業發展路徑的尷尬,導致輔導員隊伍不穩定
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家化是理論界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普遍共識。但是《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边@種制度設計雖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明確將輔導員定位為一種過渡性角色,沒有鼓勵輔導員終生從事該項工作的意思。因而許多高校據此把新進的教師聘為輔導員,幾年之后這些教師就成為專門的專業課教師,不再是學生輔導員;或者“輔而優則仕”,輔導員的職業發展是去做專門的行政管理干部,也不再做輔導員。這就很難培養輔導員較強的職業歸屬感,反而形成臨時觀念,造成隊伍的不穩定和學生輔導工作的斷裂,最終是沒有人會把高校輔導員工作作為一項事業來做;同時致使輔導員工作因始終是一些新人在做而長期處于一種適應、摸索的過程中,很難培養出真正的輔導員專家。由此看來,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家化是難以實現的,輔導員工作的質量由此也就很難保證。
(三)陷入多重角色沖突,造成輔導員多重人格
“輔導員在工作中扮演著學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協調者、服務者、知心朋友、學校制度的執行者和學生利益的維護者等角色,甚至還扮演著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角色?!雹诎缪葸@些角色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同時這些角色之間還存在著多重沖突,例如,管理者角色與朋友角色之間的沖突、領導者角色與服務者角色之間的沖突、學校制度執行者角色與學生利益維護者角色之間的沖突等。而且這些角色往往還需要在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同時扮演,這就導致輔導員職業比演員困難得多,因為一個人不太可能在現實世界同時扮演多重角色;即使角色扮演有時間上的先后,由于間隔時間有限,輔導員也很難在需要的時候進行角色轉換,這往往會把一些學生的思想教育與行政處理推到難以轉圜的地步。而且這種扮演多重角色的做法也會使輔導員形成多重人格,致使輔導員說話做事表里不一,前后有別,這不但影響輔導員自身修養和形象,而且嚴重影響輔導員工作的質量。
(四)領導、管理班級權威不足,教育效果難以產生
教育需要權威,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干指出:“教育活動就是一種權威性活動?!睕]有權威,教育是難以產生教育者所期望的效果的。而權威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個人因素。然而現實情況是,一方面,高校從制度層面賦予輔導員的權威不足。高校正受到工具理性的沖擊,功利主義泛濫,制度性權威的產生是與輔導員所掌握且能夠給予學生的資源成正比的。然而就目前來說,輔導員處于高校的底層,并沒有掌握什么學生需要的資源,而且很多輔導員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僅有的資源的能力也非常有限,這就使得制度性權威很難產生。另一方面,就個人因素來說,我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具有綜合性,而輔導員自身專業知識以及經歷閱歷所限,在面對自己所應扮演的多重角色時,應對不同專業問題或是一些程序性的日常事務的時候就顯得能力非常局促。這樣個人因素如輔導員學識、專長和人格魅力也不能夠起到產生權威的作用。這就導致輔導員在班級的領導和管理中會遇到較大阻力,使教育效果難以產生。
(五)職責泛化,造成輔導員工作與生活無序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五條規定了高校輔導員八個方面的職責,然而在現實工作中,輔導員工作職責的范圍遠遠超出了規定的范圍。事實上,高校一切與學生有關的工作都是交給輔導員去落實。這就是一些專家所做的形象比喻:“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边@種輔導員工作職責的泛化導致輔導員不分晝夜、不休節假日地被一些事務性工作纏身,不僅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達到《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四條中 “主動學習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與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定期開展相關工作調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對象和工作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等要求;而且使得輔導員的工作與生活都得不到系統化,長期處于無序狀態。這樣不僅阻礙輔導員自身專業發展,甚至還不利于輔導員的身心健康。
二、當前輔導員工作困境的出路
(一)拓展輔導員發展路徑
目前輔導員職業發展制度設計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輔導員努力奮斗而達到不做輔導員的目的,另一方面輔導員在職業發展中也會遭受諸多阻礙。例如,在職稱評定上,雖說輔導員在制度層面是可以評定為講師、副教授、教授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輔導員就會遇到如所學專業與申請專業不對口,或者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或者其他有關科研成果達不到要求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輔導員除了發展為管理干部、專任教師而外,還應該把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落到實處,開通輔導員作為“輔導員”的終身職業發展路徑,使其在輔導員崗位上就能夠實現自我,讓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可,而不是千方百計以自己的成功轉崗來獲得認可,來證明和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才可能去除輔導員工作的過渡性質,從而更大程度地保證隊伍的穩定性,經過幾年建設,才可能真正形成一支老中青結合,年齡、專業結構合理的輔導員隊伍。
(二)注重輔導員素質提高
輔導員自身素質是輔導員工作質量的根本。因此,要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高素質的輔導員一方面比較容易獲得在班級管理中的權威,另一方面在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時也會有較高效率。構建高素質輔導員隊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規范輔導員入口,應該嚴格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來篩選和聘用輔導員。(2)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應該在目前高校輔導員輪訓的基礎上增加培訓批次和培訓規模,同時延長培訓時間,使輔導員培訓向縱深發展。(3)輔導員素質自我提高,輔導員應該主動抽出時間進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關課題的調查研究,同時注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突破專業限制,加強理論素養的自我提高,把輔導員工作真正當作一項事業來做。
(三)構建團隊工作模式,進行角色分解,避免角色沖突
目前大多數高校所實行的輔導員單兵工作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不利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同時也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持續性。而團隊工作模式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弊端。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是指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以團隊的形式負責固定專業或年級學生的輔導工作,團隊成員按照角色和職責對學生工作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取長補短,而不是以某一個輔導員對應一個班或者幾個班的學生,并對這些學生的一切事務負責的工作模式。③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可以讓輔導員在工作中分擔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職責,從而分擔角色壓力。同時,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還可以對班級管理形成團體權威,而不像單個輔導員面對眾多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沖突時顯得勢單力孤。同時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還可以根據輔導員的專長分配角色和職責,有利于輔導員在自己所擅長的專業上持續發展。
(四)明晰輔導員職責范圍,避免輔導員被無關事務纏身
當前高校輔導員的職責范圍不明,或者說長期被學生寢室衛生等日常事務性工作所困擾,而造成他們與學生關系的“錯位”,在學生思想教育以及心理輔導等方面的“缺位”,在學生自我管理方面的“越位”,④而使輔導員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專業發展,這極大地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的質量。因此各高校應該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讓輔導員回到自己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輔導、學業輔導、職業指導等本質工作上來。以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化解學生中的矛盾沖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指導他們成功就業并持續職業發展,把他們真正培養成才。
輔導員工作面臨諸多困境,輔導員工作質量的提高僅憑輔導員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最根本的是需要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只有各高校真正重視,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工作模式,狠抓輔導員隊伍建設,注重輔導員素質提高,才能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堅定信念,從而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才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實現每一個人心中的“中國夢”。
[注釋]
①羅公利,聶廣明,陳剛.從國際比較中看我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J].中國高等教育,2007(7):62.
②③何智明.構建高校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0(30):40,39.
④董春艷,孫忠偉,牛貞福.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探究[J].中國農業教育,200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