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集錦11篇(范文推薦)

      發布時間:2025-07-01 14:01:32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第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干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集錦11篇,供大家參考。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集錦11篇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1篇

      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干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以便覓食和避敵。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 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復雜……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筛鶕h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3、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

      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固著;支持)

      5、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為能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氣態氧、食物和便于避敵的棲息場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為什么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習性和食性: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8、大雨過后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后,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

      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有體表排出。

      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2篇

      20、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1、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2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24、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25、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2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3篇

      一、動物(第一章至第三章)

      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 ①腔腸動物,如???、珊瑚;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 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

      ①能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來取食和避敵。

      ②用鰓在水中呼吸

      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

      ①氣候干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角質的鱗或甲,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

      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表呼吸)

      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復雜……有發達的感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濕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腔內有膈,體溫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貓

      恒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恒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

      恒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

      兔:體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溫恒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 四肢靈活

      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

      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蝙蝠、鳥類等

      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

      ②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

      ③骨堅而輕,多氣質骨,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

      ④胸肌發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循環系統完善

      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

      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的一類動物

      鳥類適于飛行的主要特征?

      a)

      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阻力

      體表被覆羽毛——保溫和飛行

      前肢變成翼——扇形適于扇動空氣

      胸肌、龍骨突發達——適于完成飛行動作

      體溫高而恒定——釋放大量能量適于飛行

      骨骼中空——可減輕身體比重

      體內有氣囊

      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強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是也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

      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或骨、關節、骨骼肌】

      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后有收縮的特性

      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于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并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因為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當穩定狀態的現象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助植物傳粉、播種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殺滅、控制棉蚜數量

      動物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它可節省費用,簡化程序和減少污染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了解常見仿生例子)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4篇

      16、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17、關節的構成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關節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19、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產生運動。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5篇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和種子。

      50、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最大的單位是界。

      51、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種類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52、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見書)。

      53、桃在分類上的地位是(見書)。

      54、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的多樣性。

      55、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鄉”的美稱。

      56、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57、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F我國已建立1500多個,其中有保護大熊貓的臥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系統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58、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濫砍亂伐、濫捕濫獵、環境污染、生物入侵。

      60、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破壞。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6篇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征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干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發育變為幼蛙,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羽毛,前肢變為翼,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系統: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恒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并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7篇

      31、區別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應該看大小、形態和顏色三方面。(具體見P55)

      32、培養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養養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

      33、細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34、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⒖?荷),微生物學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青霉的發現是弗萊明(英)。

      35、細菌的形態有三種: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故細菌也有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

      36、細菌的結構類似于植物細胞,即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還有運動的鞭毛,起保護作用的莢膜,有的還有為抵抗不良環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態各異,原因是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結構都相似,即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故真菌也稱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細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時,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風吹散。

      39、細菌有的對人類有利,少數對人類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狀桿菌,根瘤菌能為豆類作物提供含氮的無機鹽,大腸桿菌能為人和動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為和動物患病,如痢疾、霍亂、破傷風、鼠疫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菌能使蔬菜變壞。

      40、真菌同樣如此,有的真菌對人類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釀酒、制作醬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對人類有害,如腳癬、甲癬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此種營養方式又分三種類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區別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對象是死的,如枯枝敗葉,即為腐生;是活是,即為后兩種。后兩種中,若對寄居對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桿菌、使患甲癬的真菌;若雙方互利互惠,即為共生。

      44、熟記幾種共生的例子:

      (1)豆類作物和根瘤菌:豆類作物為其提供有機物,根瘤菌則提供含氮肥的無機鹽。

      (2)動物和大腸桿菌:動物為其提供有機物,大腸桿菌則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3)地衣:藻類植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則提供水和無機鹽。

      45、區別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態,掃帚狀的為青霉,放射狀狀的為曲霉;二看顏色,青綠色的為青霉,其它顏色的為曲霉。

      46、酵母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殺死細菌或控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此有許多防腐的具體辦法,如高溫滅菌、腌制、滲透保存等。

      48、污水處理時,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能分解為甲烷。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8篇

      27、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8、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9、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它的優點是少成本,少環節,少污染。

      30、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明雷達,據長頸鹿發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明薄殼。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9篇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征。觀察染色體組型最好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的類型:

      (1)X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_)的性別決定類型。

      (2)ZW型:與X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體上,而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么色覺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在寫色覺基因型時,為了與常染色體的基因相區別,一定要先寫出性染色體,再在右上角標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攜帶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正常男性(XB)。由此可見,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會色盲,而女性必須同時具有雙重的b才會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6、血友病簡介:癥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10篇

      1、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體表被毛,體溫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貓

      2、恒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恒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恒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

      3、兔:體表被毛(保溫作用),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溫恒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四肢發達靈活。

      4、跳躍是兔的主要運動形式(后退比前腿長且肌肉發達)。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體分為:頭、軀干、絲織和尾四部分。


      生物八年級知識點歸納 第11篇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 ①腔腸動物,如???、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 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鳙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于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_軀干部_和尾鰭_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 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___口__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__毛細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氣_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征有:適于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_鰭 的協調作用游泳。

      14、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