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度教案模板數學10篇【優秀范文】

      發布時間:2025-07-12 17:20:39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教案模板數學第1篇活動目標: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2、愿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顒訙蕚洌?、磁性動物教具,畫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數學10篇,供大家參考。

      教案模板數學10篇

      教案模板數學 第1篇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愿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準備:

      1、磁性動物教具,畫好的樓房圖、貼紙五角星。

      2、畫有不同方向幼兒舉手的圖片四張。

      3、《我的數學》第16頁,水彩筆一人一盒。

      活動過程:

      1、教師背向幼兒并舉起自己的右手,請幼兒舉起和老師相同的一只手。幫幼兒在右手背上貼個五角星。

      2、告訴幼兒:有貼紙的手就是右手。提問:你平時喜歡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3、玩游戲:“我說你做”。

      請你先和同伴伸出右手來握手,再和同伴用右手猜拳,贏的人舉起右手。

      4、告訴幼兒:貼五角星的手是右手,右手的那邊是右邊;
      沒有貼五角星的"手是左手,就是左邊。

      5、第二次玩游戲:“我說你做”。

      左手摸右耳;
      右手放在左肩上;
      左手拍拍你的肚子;
      右手摸你的左臉;
      把你的左腿翹在你的右腿上;
      頭向左側;
      左手放在你的背后;
      睜你的左眼閉你的右眼;
      聳聳你的右肩。

      6、游戲:小動物找家。

      老師畫的樓房是小動物在幼兒園里的家,請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幫小動物找到幼兒園的家。如:公ji的家在第二層樓左邊第一間;
      熊貓的家在第一層樓右邊第二間。

      7、請幼兒看圖片自己跟做動作,說出圖片上的小朋友舉的是哪一只手,讓幼兒能夠辨別自己和物體的左右關系。如:圖片中的小朋友面對小朋友,圖片中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手是相反的;
      圖片中的小朋友背對自己,圖片中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手是一致的。

      8、將《我的數學》翻至第16頁,引導幼兒先給左邊數的第3件衣服涂上紅色;
      再從左邊數,給第3面旗子涂上藍色。

      活動開始前告訴家長,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孩子現有數學能力,并且明確指出,家長在活動中,主要任務是觀察自己的孩子,并按照所發表格的要求如實做好記錄,不要用言語、行為提示孩子。

      教案模板數學 第2篇

      第一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基礎課

      教法:多級分析綜合法

      目標: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難點: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二課時

      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在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及算理。

      2、能正確地計算同分母分數的連加、連減式題。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難點: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數。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三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課型:轉化課

      教法:嘗試自學法

      目標: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重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難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四課時

      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練習課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五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書寫格式。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靈活確定算法、正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規范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難點:計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六課時

      課題: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課型:遷移課

      教法:引導模仿法

      目標:1、使學生知道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2、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簡算方法。

      難點:簡算方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七課時

      課題:整理和復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進一步更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八課時

      課題:整理和復習

      課型:訓練課

      教法:設疑激思法

      目標:1、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的正確率,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具:投影、膠片

      教程:

      第一單元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內容:

      這一教材分為三小節。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 理解整數加法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并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4、 使學生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钡乃憷?。

      課時安排:

      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

      3、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4、 整理與復習--------------------------2課時

      五年級數學第九冊全冊備課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包括的內容有:分數加、尊、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設想: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培養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進一步認識最簡單的立體圖形,繼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加、減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2、 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會計算分數乘、除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3、 使學生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4、 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5、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6、 使學生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一到二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數學教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案模板數學 第3篇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0-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1、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走一走大約有多少步。

      2、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幾分鐘?

      3、向家長了解一下從自己家到那里大約是一千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量出了100米的實際長度。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

      (4)測量教室的長。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唐山嗎?如果要測量樂亭到唐山的距離,可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學生討論,得知用米測量太麻煩了。)

      師:對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樂亭到唐山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2.千米的應用。

      [說明: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米的長度。

      1、 同學們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長,用你手中的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

      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縣醫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離大約就是1000米。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從自己家到那兒大約是一千米。

      小結:1千米=1000米

      [說明: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權勢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說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樂亭到閆各莊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比較長的路程。

      [說明: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

      要求

      1、從學校出發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 10千米;

      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

      [說明:創設設計秋游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案模板數學 第4篇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
      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F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教案模板數學 第5篇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并通過思考還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后,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后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并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后,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后,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匯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余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發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教案模板數學 第6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9~81頁,練習十八的第1題。

      教學目的:

      1.使同學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和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同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教科書第80頁的整數和小數數位順序表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哪幾種數?”(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教師接從上到下的順序板書數的名稱。

      教師:“今天我們復習與這些數有關的一些知識?!?/p>

      一、自然數、整數的意義

      教師:“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l、2、3……)在“自然數”后面板書。

      “自然數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體的個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什么?”(l。)用彩色筆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數是什么?”(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自然數的單位是什么?”(自然數的單位是1。)

      “任何自然數都是由若干個1組成的。請說出下面幾個數各是由多少個1組成的?!苯處熢诤诎迳先我鈱憥讉€自然數,如7、10、25、369、1997……

      教師:“一個物體也沒有用什么數表示?”(用0表示。)教師板書“0”。

      “自然數與0有什么關系?”(自然數都大于0。)教師在“自然數”后面板書“(大于0。)”

      “按順序寫數時,0應寫在什么位置?”(寫在1的前面。)

      教師:“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都包括什么數?”(自然數和0。)教師板書“整數”并用大括號把自然數和0括起來。

      “假如說‘整數就是自然數和0’對不對?”(不對。)“為什么?”(因為整數中還包括比0小的整數。)假如同學說不好,教師可以說明: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包括自然數和0,到中學還要繼續學習比0小的整數。然后,教師在“0”的下面板書“……(小于0的。)”

      綜合前面的教學過程,使同學看到如下板書形式。

      整數 自然數: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教案模板數學 第7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識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點,能正確地分析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答規律;
      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歸一應用題.

      2.培養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的進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動腦分析、仔細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線段圖的畫法及檢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課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調查各自所用的學習用品的價錢)

      1.教師:我想買些學習用品做獎品,但是不知道哪種好,價錢又合適.正好同學們做了調查,誰愿意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如:這種鋼筆很好用,每支8元.

      師問:我要賣6支,需要多少錢?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一數量關系?

      列式:8×6=48(元)單價×數量=總價

      2.教師:剛才我看到××的鉛筆很好看,他告訴我買這3支鉛筆共花了4元5角,我想買這樣的10支,要花多少錢呢?

      此時,學生可能會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對的,請他說說是怎樣算的;
      如果沒有,教師則問:要想知道10支這樣的鉛筆要花多少錢,就要先求出什么?(單價)

      根據哪一數量關系求單價?(總價 ÷ 數量 = 單價)

      3.教師導入: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嘗試討論,學習新知.

      1.出示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

      (1)請學生自由出聲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小組討論:嘗試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并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教師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題目的意思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組匯報,全班重點圍繞“線段圖的畫法”、“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展開討論:

      “照這樣計算”即按照3個書架是75元這樣的單價去計算5個書架的價錢.每個書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剛才的思路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 ÷ 3 = 25(元)

      b.買5個要用多少元?

      25 × 5 = 125(元)

      教師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訂正:75÷3×5

      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請檢驗這道題.

      教師指名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第三個條件改為“ 6個、9個、 12個”,問題不變,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樣列式?為什么?

      2.將第三個條件改為“200元”,問題改為“可以買多少個書架?”成為例4.

      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 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讓學生獨立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重點討論:線段圖應該怎樣改?這道題要先求什么?

      ③學生獨立解題. a.每個書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00÷25=8(個)

      ④共同討論:怎樣列綜合算式?為什么要給75+3加上小括號?

      200 ÷(75 ÷ 3)

      ⑤教師提問:這道題怎樣檢驗?

      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什么?改為“400元”、“800元”、“1000元”,問題不變,應該怎樣列式?

      3.請同學們自己試做下面兩道題.

      ①一輛汽車2小時行70千米.照這樣計算,7小時行多少千米?

      ②一臺磨面機5小時磨小麥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訂正:

      ①a.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70 ÷ 2 = 35(千米)

      b.7小時行多少千米?

      35 × 7 = 245(千米) 70 ÷ 2 × 7

      ②a.每小時磨小麥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麥需要幾小時?

      1750 ÷ 50 = 35(時) 1750 ÷(250 ÷ 5)

      請學生分別說說各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

      教師提問:比較例3、例4和試做(3),每兩道題之間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題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學生明確:從應用題的結構上看,前兩個條件相同(給出了總數量和份數),都有“照這樣計算”的語句,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從解題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單位數量(即每份數是多少、單價、速度等),教師點題,出示課題:歸一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發展思維.

      1.獨立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綜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7天可以看多少頁?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24頁.照這樣計算,全書128頁,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確的算式后面畫“√”,并說出為什么.

      ①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家離學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鐘?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鐘走300米,照這樣的速度,他從家到學校要走 15分鐘,他家離學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 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應用題.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這樣計算,1600千克大米夠吃幾天?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先求出一份數是多少)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解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同學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12個同學一共可以糊多少個紙盒?

      2.三年級同學在校辦工廠勞動,5個同學糊了35個紙盒.照這樣計算,要糊154個紙盒需要多少個同學?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到底有多少解法

      活動內容

      用多種方法解答“歸一應用題”.

      活動目的

      學生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鍛煉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質.

      活動過程

      1.出示討論題: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照這樣計算,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2.小組合作,用多種方法解答;
      組間可進行比賽,看哪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3.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正歸一法:先求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200÷500×1500

      (2)反歸一法:先求要榨1千克花生油需多少千克花生? 1500÷ (500÷200)

      (3)倍比法:先求1500千克花生是500千克花生的多少倍? 200×(1500÷500)

      (4)列方程,解:設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x千克..1500÷X=500÷200

      (5)假設法:假設1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那么,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1500千克,再根據實際÷500即可.200×1500÷500

      4.集體交流探討,達到共同提高.

      教案模板數學 第8篇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3、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

      正確地數數和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播放一休的錄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個什么樣子的?

      生1:聰明的。

      生2:愛動腦筋的。

      生3:是個小和尚。

      師:今天,一休想出個數數的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題目嗎?

      生:有。

      師:請同學們把一休帶給大家的小棒倒出來,猜一猜大約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師:現在我們就動手數一數,到底有多少根。在數以前,組長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數才能做到以下幾個要求:1、數的速度要快;2、數的數量要準確;3、數的結果能讓別人很快就看出來,而不用再去數。小組商量好了,就動手數一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數小棒,組長合理分工,記錄數的方法和數的最后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匯報數的方法。

      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數的,我們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數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這樣一捆一捆地擺好,最后數了數,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組2:我們小組是50根50根地數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們數了數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組3:我們組和他們的不一樣,我們以前學過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們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師:10小捆捆成1大捆,從這組小棒中,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小組先商量,然后匯報。

      組1:我發現1大捆是由10小捆組成的。

      組2:我發現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組3:我發現10個十是100。

      師:這l大捆和這10大捆你又能發現什么問題?

      4、小結。

      跟同學們說的那樣,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今天一休還請來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師兄、二師兄和他的朋友小葉子,他們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數一千以內的數,都想出個題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你想先接受誰的挑戰?(學生自由選擇題目)

      一休:你能估計出這些畫面上有多少個(本)嗎?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小葉子:小葉子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闖關的游戲,小貓每闖過一關得100分,(演示小貓闖關的游戲)看完了小貓闖關的游戲,你知道小貓一共闖了幾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闖了10關;因為小貓每闖1關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個一百,所以就是闖了10關。

      大師兄:大師兄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收蘋果的游戲,(出示課件)現在小貓已經得了986分,小貓每收一個蘋果加1分,請你仔細數一數,看小貓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從(1)(2)題中任選一個題目。

      (1)從592數到613;

      (2)數出897后面的。8個數;

      二師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組商量一下,你們小組準備怎么填?你們是怎么數的?

      組1:600、700、800、900,我們是一百一百地數的。

      組2:798、799、800、801、802,我們1是一個一個地數的。

      組3:802、801、800、799、798,我們1也是一個一個地數的,但我們是倒著數的。

      師:通過這個題我們看出,數數的順序不同、數數的規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獲。

      四、全課小結

      誰來說說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你對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教案模板數學 第9篇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
      認、讀、數10;
      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3.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全面掌握10的組成。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故事引入?!皵底滞鯂?,數字9總是認為自己最大,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字,特別是0。小朋友們,你們能幫0想想辦法嗎?”

      2.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辦法:讓1和0做朋友比9大,讓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數數和認數。

      (1)課件顯示本課主題圖:和平廣場教師提問:圖上畫了什么?請同學們數一數。

      (2)學生分組交流,匯報數的`結果。學生說出有10個人,其中9個小朋友,1位老師。還有10只鴿子。

      (3)課件顯示學生說的結果:10個人,天上飛的10只白鴿。加強學生對數字10的直觀感受。

      (4)讓學生觀察第64頁的點子圖,并數出圓點的個數。教師這時板書:10,并引導學生讀數10。

      (5)學生動手擺學具:擺出10朵小花。

      2、教學“撥珠圖”。

      教師拿出計數器,請學生上來先撥9顆珠子,撥完之后,老師提問:再撥幾顆是10顆?學生說出再撥一顆。讓學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學“尺圖”。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圖,直尺圖上只填上0、1、2、3、4、5、6、7、8,請學生將9和10準確的填在直尺圖上。引導學生小結:9在前面,9比10??;
      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學“比大小”。

      (1)引導學生數出第65頁上兩幅點子圖上的圓點。

      (2)數完之后,讓學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內的數及在○里填上“<”、“>”。

      (3)小組匯報交流自己填寫的過程和理由。教師巡視、指導。

      5、教學“10的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樹上,掛了10個果子。

      (2)請同學們數樹上的果子,然后讓學生們將這棵樹上的果子摘下來,放進老師事先準備的兩個籃子里。問:將這10個果子分別放進兩個籃子里,一共有幾種分法?

      (3)小組討論交流之后,請小組派代表上來說出幾種分法來。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

      (4)教師進行總結并且板書:

      (5)學生分組進行擺放學具:10的組成。學生可以邊擺邊說,或者是一個人擺,一個人說。

      (6)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記憶10的組成,并且在書上獨立的完成框內的數。根據學生在書上填好的這幾個組成,提出問題:不用擺,看到這幾組,你還能想到什么嗎?學生馬上聯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組,以此類推。

      6、教學“10的寫法”。

      (1)引導學生說出: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不一樣,它是由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

      (2)教師示范,邊寫邊講解,寫10要占兩個“日”字格,左邊格子里寫“1”,右邊格子里寫“0”,先寫“1”,再寫“0”,兩個數字不能離太遠。

      (3)學生在田字格離練習寫10,教師巡視指導。

      三、游戲

      1、準備數字卡片1~9兩份。請部分學生上來手拿卡片,讓他們找伙伴。手拿數字卡片合起來是10的兩個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組游戲(同桌的為一組)。其中1個學生隨意的拿出一個數字學具,另一個學生馬上拿出另一個學具使兩個數字學具合起來為10。

      3、完成第65頁“做一做”練習。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九第1題。課件顯示:數軸圖,請學生上來獨立填數。其余的同學在下面完成。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順序。

      2、練習九第2題。課件顯示:衛星發射情景的錄像。顯示根據錄像上指揮員的發射命令填框內的數。讓顯示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練習九第3題。顯示獨立在表格里填10的組成。

      教案模板數學 第10篇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與0相乘得0”,并會應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2、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筆算,提高計算正確率。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與筆算結合起來,提高計算正確率,逐步形成在筆算時要自覺進行估算的意識。

      4、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

      教學難點:0與一個數相乘都得0。

      教學對策:創設有趣的情境,教師將任何數加0、任何數減0和任何數乘0結合在一起,為學習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以一位數作鋪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用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

      1、出示小貓釣魚圖,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2條,紅貓釣到了4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加法算式計算:3+2+4

      3、第二天它們又去釣魚了,每人釣到了2條,它們一共釣到了多少條?

      學生列式計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說說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們又去釣魚了,藍貓釣到了3條,黃貓釣到了0條,紅貓釣到了4條。

      問1:它們一共釣了幾條?

      問2:藍貓和黃貓一共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3+0=3)

      問3:紅貓比黃貓多釣了幾條?(學生列式,教師板書:4-0=4)

      5、第四天它們又去了,這一天它們一邊釣魚一邊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釣到0條魚,誰能說說它們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1)一條也沒有。

      (2)0+0+0=0

      (3)你能把它變成乘法算式嗎?學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

      (5)誰能說說為什么0與3相乘會等于0?學生交流一下。

      二、0與一個數相乘得0。

      1、除了0與3相乘得0外,你還知道誰與誰相乘等于0嗎?

      (1)學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師根據學生的口答說說一些0與一個數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為什么等于0。

      (3)你發現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發表意見,師板書:0與一個數相乘得0。

      3、你能說出這樣的幾個算式嗎?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點?

      4、練習:0×4 9×0 16×0 234×0 839×3×0

      (1)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結果是0呢?

      (2)789×4×3×0×7它的結果也是( )?

      (3)指出:不管這個數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結果總是0。

      5、觀察三個板書:你能發現什么嗎?(任何數加0都得任何,任何數減0等于任何數,任何數乘0都得0)

      三、應用: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1、學校體育館有4個同樣的看臺,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師出示圖畫

      6排,每排17個

      (1)誰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如果要求你計算,你打算先計算什么?可以先計算: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

      (3)17×6=102,你再估計一下。

      (4)用豎式計算:102×4

      1 0 2

      × 4

      4 0 8

      (5)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學生討論一下。

      四、練習

      1、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完成在書本上。集體核對。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找一找,錯在哪里,再在書本上改正。

      3、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你能估計一下,這里一共有多少本書嗎?能說說你的方法嗎?

      全班匯總計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題。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并提出問題。

      五、課堂作業

      p77 想想做做第4、6題。

      板書設計: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3 +0=3

      4-0=4 102×4=408

      0×3=0或3×0=0 1 0 2

      × 4

      4 0 8

      0與一個數相乘得0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教學成熟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材分兩段安排:第一段教學成熟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第二段教學成熟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由于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計算中相對特殊的情況,所以安排在三位數乘一位數基本筆算方法的教學之后。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小貓釣魚的童話事情導入教學,學生感興趣,他們在這種興趣下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課一開始的時候我擔心學生不能一下子說出0×3(三個0相加),所以我特地設計了三個2相加用2×3表示,并且順勢將題目轉化成所要新學的知識,很自然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這樣學生有了前面的啟示,就能很容易的說出3×0并且知道得數是0。然后以此類推,學生能說出100×0也是0,逐步得出結論:0乘一個數都得0。在這一新課上,學生能很輕松地得出這個結論,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計算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也就毫不費力。當然,0與任何數(任何數與0)相加都等于任何數,或任何數減0都等于任何數這兩個知識點也進行了復習,特別是0與任何數相加都等于任何數,在筆算中需要用到。經過了幾次簡單的筆算后,總結了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不同類型,主要是個位有進位時,進上來的數就是積的十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如果沒有能力的同學,應該一步一步乘。通過幾次筆算,有一部分學生能直接口算出得數,其熟練程度可想而知。但在練習中,有一小部分學生出現0乘任何數等于任何數這一情況,經講解后,有改善。

      課后反思:

      課前部分學生已經知道0不管乘以哪個數都等于0。課堂上,出示場景圖后,學生思考寫出乘法算式3×0或0×3,并確認積是0。接著“想一想”中0×7和8×0這兩道題,學生都可以口答各題的得數。學生能通過比較上述各題的共同特點,并歸納出:0與一個數相乘仍得0。第二道例題,我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一個看臺座位的數量,有的學生說先數一數幾排,再數一數每排有幾個座位,然后相乘。也有很多學生說只要看第一個座位“1排1號”和最后一個座位“6排17號”,可以知道這個看臺一共有6排,每排17號,所以只要用6×17就可以知道這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在作業中發現學生有0×4等于4的現象。

      課后反思:

      本課第一部分內容的知識,部分學生已經有所了解了。通過三只小貓釣魚的情景圖幫助學生理解0×3=0的具體含義,由0×7=0,8×0=0使學生發現0的特殊特征:0與一個數相乘得0。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計算與乘數中間沒有0的乘法之間的不同,并抓住“積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使學生認識到當個位上數相乘,三位數的十位是0的情況下,個位的進位可以直接寫在積的十位上。但是從作業的批改中發現有極個別學生積的十位上沒有寫進位而是直接寫了0。

      課后反思:

      小貓釣魚的故事袁老師之前跟學生講過,所以當我出示小貓釣魚的情境圖時,學生非常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提了很多問題,引出0乘任何數都得0這一結論,接著出示839×3×0×7 讓學生說說結果是多少,改變題目后變為839×3×0+7讓學生再說說結果是多少,學生都能異口同聲的回答我,最后幫他們總結為三條:第一不管多大的數與0相乘,結果還是0;
      第二任何數與0(0與任何數)相加結果等于任何數;
      第三任何數減0結果等于任何數 。教學第二部分內容時,是讓學生根據圖中給出的座位號能獲得哪些信息,看圖說信息學生已不止一次遇到過,所以很快告訴我有價值的信息,進而開始教學今天的重點,筆算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先讓學生根據算出一個看臺的座位數估算同樣的4個站臺的座位數是多少,為學生接下來探索并理解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提供了支持。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