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我國科技發展進步的主要源動力,大學生就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未達到完全成熟。很容易產生心理與現實的沖突,進而產生心里矛盾。因而導致了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出現了心理障礙,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本文從校園內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措施
隨著國家日益進步,我們正面臨著一個不斷變化、不斷變革的新時代,大學生很顯然就是我國科技發展進步的主要源動力。因此,大學生就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學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時,部分同學出現了不堪重負的現狀,因而導致了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情緒相對穩定、 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等特點, 但是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未達到完全成熟, 正是由于處于這樣的特殊時期,很容易產生心理與現實的沖突,進而產生心里矛盾,同時存在社會競爭激烈等外界因素, 使大學生更易出現心理問題。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應問題
據相關調查顯示,有30%左右的大一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問題。對近幾年來新生入學心理篩查中也發現,新生心理適應問題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落差感、人際交往差所引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相關心理問題。大一新生適應性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現為:(1)大學的學習方式、管理方式與中學時代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新生較難適應;(2)新生對父母各方面過分依賴,許多大學生缺乏歸屬感, 時常感到彷徨無助。導致新生入校之初產生孤獨煩悶的感覺。
(二)人際關系問題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思想道德品質等各方面也都處于成長的關鍵期。但是由于社會經驗閱歷不足,情緒表達不當,因而人際沖突時常產生,加上大學生群體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有限,因而導致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不良。較為突出的多以大學生自我為中心為主,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中起碼的尊重和理解,常常會苛求、挑剔、猜疑、甚至諷刺他人,這樣的方式不僅傷害了他人,也使自己處于內心極度痛苦中,從而影響了健康成長。
(三)缺乏情緒管控能力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過渡,在接近生理發育成熟的同時,心理感受也在發生著急劇變化,尤其體現在情緒感受上。第一,大學生的情緒起伏表現明顯,常常處于兩級波動中,因此大學生極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第二,大學生還具有較強的情緒體驗,他們在情緒體驗上較為強烈和富有激情感。主要表現為盲目沖動和爆發性。如果生活中遇到挫折,一旦情緒爆發,極易走極端,難以自制,給自己帶來極大傷害。
(四)學業問題
大學生的學業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所學專業上無法產生熱情,造成學習動力不足。以及大學生在面臨生活空間、節奏、形式的巨大變化時,部分大學生難以專注,過于放松,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和完善的計劃,不懂得時間管理,進而使得自己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焦慮、厭學、自怨自艾等心理,甚至可能一些學生開始懷疑自己,走向極端,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五)就業問題
由于疫情的出現,使得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就業形勢也變得尤其嚴峻。這也給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對于還沒有真正離開過學校環境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對于就業問題既期待又恐懼。相關調查顯示,有87.5%的學生想到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會感到擔心、焦慮和恐懼;有60%的學生非常擔心就業失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自我定位不準,缺乏提前的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意識。大學生不能認清就業形勢,甚至部分同學因缺乏在大學整個學習生涯中的可遷移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訓練,被企業多次拒絕后而懷疑自己,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六)戀愛與性心理問題
大學生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已經發展進入了一個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趨向于成熟的階段。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遵守正常的人際交往原則,但是,少數學生還是存在在戀愛過程中的一些心理問題。如部分大學生缺乏愛的道德意識,搞多角戀愛關系只是為尋求精神刺激,填補空虛,打發時間而已,缺乏對愛的尊重。甚至大學生在性觀念上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性問題有矛盾心理的同學占到了55%,感到厭惡占10%,感到害怕的占到了17%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性心理上,大學生由于對性知識的匱乏,使一些學生常常陷入痛苦和彷徨中,尤其在戀愛中性心理問題越來越多。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一定的社會環境及文化背景,都在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如世界觀、價值觀、需要、動機等人格品質上。不同的社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日益變化,網絡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獲取信息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而大學生又是使用科技的主體,大學生過分沉浸在網絡虛擬世界中,而忽視了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得當代大學生不會處理人際矛盾等問題的出現。甚至網絡平臺信息過于復雜,在給大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因此,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影響。
(二)學校因素
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它在較長時間內對學生的行為塑造,而這也是任何機構都無法替代的場所。它對學生的自我發展、人格的形成、培養符合社會標準的社會成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校長期的為了提高升學率, 只重視應試教育忽視人格教育,使得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缺乏較強的自控及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宣泄調試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師生關系較為疏遠,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注和指導,教師很難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地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體制不完善,致使輔導咨詢工作開展有限,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于及時得到有效關注和疏導,使大學生不懂得如何用一種健康有效地方式去解決問題,因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較為嚴重。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的群體,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對孩子的人格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家庭氛圍是否融洽,父母的和諧相處方式對于孩子的戀愛觀等方面均會產生正面影響。相反,對于破裂家庭或者父母相處不和諧,經常吵架,以及單親家庭等,都會長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心理障礙的發生率也較高。
(四)大學生自身原因。
(1)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自我意識
大學生在身心發育的階段沒有形成對自身較明確的自我認知,考慮事情比較片面,遇到困難時很難做到沉著冷靜的思考,導致大學生在一些突發事件中,很難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容易急躁,部分大學生由于心理不成熟使得他們一遇到問題,就選擇退縮或者變得萎靡不振,變得麻木冷漠等,反而加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更容易崩潰。
(2)大學生自卑感過剩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過大,與自己期望值相差較大,或者屢次失敗,導致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不能用理性的認知標準來衡量自己。無法正視自己,無法正確恰當的分析自己,無法樹立自信。使他們極易在多次失敗后懷疑自己,產生自卑、焦慮、挫折,從而導致出現心理問題。
(3)大學生不懂得挫折應對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難免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不良因素,在受到挫折后,往往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行為反應。然而,高校的大學生面對挫折往往呈現出自身的特點,這種反應有些是積極的一面,有些是消極的一面。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多數同學表現出退縮、逃避等,雖然可能暫時起到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但實際上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常常會阻礙大學生正確面對現實、積極進取的狀態,甚至導致出現心理疾患。
三、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的措施
(一)加強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
加強心理健康素質是實際解決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途徑。學生掌握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掌握健康的心理調適方法,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完善,可以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學??梢蚤_展以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心理體驗和行為訓練等為一體的課程,使學生可以理論與實際結合,達到培養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戀愛的能力等全面發展,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進行自我調適,達到適應社會的最佳狀態。高校也可開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種主題、多種形式的講座、咨詢和團體活動等,這樣可以優化教育途徑的同時,也可以關注關心有問題的學生,幫助其解決實際心理問題。也可開設專門的性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程、邀請專家開展心理講座等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系統教學為學生講解性健康等心理健康知識。
(二) 加強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指導
針對目前的就業壓力,學校應指導大學生盡早的接觸并了解社會的就業形式,加強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的相關指導教育工作,避免大學生因對前途過于迷茫焦慮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進入大學后,教師可以通過指導講授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重新定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喜歡什么,職業能力是什么、職業價值觀傾向等相關問題。其次幫助他們探索外部資源有什么,可以獲得哪些外部資源。在對自身及環境條件全面探索的前提下,幫助大學生確立目標,設定計劃。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取長補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形成社會所需的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信心,避免因為過強的就業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
(三)在校園開展“同伴教育”
對于大學生群體的特點來說,相對于父母和老師的尊尊教導而言,他們更愿意接納同齡朋友提出的意見。因此,在高校中也可以換一種教育模式,可以采用“朋輩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開展由身邊的朋友為自己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的活動。因此,學校和教師可以在校園中組建同伴教育的志愿隊伍,開展如小講堂、身邊的故事等活動,讓學生可以互相分享交流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健康的調適方法,用學生們更信任的方式——同伴的力量,來加強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
四、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基礎,是發展力量的先鋒軍,所以大學生更應該建設健康的身心狀態。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都要給予更大的關注與重視。幫助大學生解決出現的心理問題,以保證當代大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呂汶聰,林蓓蕾.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J].全科護理,2018,16(24):2982-2983.
[2]陳婷,門瑞雪,李旭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現狀的調查及應對策略研究 [J].2020,8
作者簡介:
白雪(1988.03-),女,漢,遼寧蓋州,碩士,助教,就業心理,大連財經學院。
猜你喜歡心理問題措施大學生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22年4期)2022-07-11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年10期)2020-09-10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年10期)2020-09-10大學生就業趨勢民生周刊(2018年13期)2018-08-22大學生“雙創”進行時瞭望東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時代(2017年9期)2017-12-26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科學與財富(2016年28期)2016-10-14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