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抓實就業服務,高質量推動易地搬遷后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5-07-18 13:28:18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周榮梅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人才服務中心 云南 昆明 654100)

      “馬踏露銅”“銅運古道”“滇銅京運”是東川最好的歷史寫照。建國后的東川,“萬人探礦”的輝煌創業過后,面臨的是“礦竭城衰”的發展困境。作為云南省27個、昆明市唯一深度貧困縣,東川區于2018年實現全區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易地扶貧搬遷人數3萬2千余人。截止2020年9月28日,全區易地搬遷人口中勞動年齡段內16-60周歲的人員有21673人。通過就業服務,促進搬遷群眾增收,是目前鞏固脫貧成果及促進后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群眾技能單一、崗位不匹配問題突出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原遷出地大部分地處山區、二半山區,除涉礦鄉鎮搬遷人員中的一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在就近的礦山打工外,大部分婦女及大齡人員主要從事種養殖,技能普遍單一,短期內難以適應企業的招工要求。而且搬遷人員普遍存在短視思想,缺乏長遠規劃,只考慮眼前利益,給培訓工作和推薦就業帶來困難。

      (二)產業不配套

      區內就近就地就業崗位需求量大,需要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但是由于基礎設施、物流成本等方面處于劣勢,企業“難引進”;
      本地市場規模較小、勞動力素質偏低,少數引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單一、產能不大,企業“難發展”,產業不配套,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能滿足東川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就業需求。

      (三)區內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受環保整治影響,區內企業停工、停產,造成大量本已就業的人員失業無收入,增加了未就業人員,影響了群眾穩定收入來源,大量勞動力面臨轉崗。

      (四)配套建設慢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約占全區農業人口的15%,體量大、時間緊,搬遷點的扶貧車間、學校、幼兒園、集貿市場等配套設施沒有同步投入建設和使用。實現家門口就業、居家就業,還處于培訓、項目引進起步階段,搬遷群眾出行難、就學難等問題一定時期仍然存在。

      (一)提高就業組織化程度

      精準轉移,全覆蓋、全周期做好搬遷貧困人口的管理服務,做到從動員到培訓、輸出到管理的全覆蓋服務,做到從摸底一直到就業到返鄉創業的全周期服務。一要建立一套“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精準組織、穩崗長效”的精準對接機制,盡快提高轉移就業的組織化程度,確保轉移就業的穩定性。二要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強化就業扶持,確保公共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全覆蓋,促進貧困人口多渠道轉移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實現穩定脫貧。三要強化宣傳發動,教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變擇業觀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慣性,勇敢地走出農村,走向市場。

      (二)開發區內就業崗位

      一要著力推進扶貧車間。選擇市場前景廣闊、產品需求穩定、能夠保障貧困群眾長期、穩定就業的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進駐扶貧車間。改善扶貧車間工作環境、完善防護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與人才培養機制,保障貧困群眾進得去、留得下、干得長。二要探索建設農貿市場。通過攤位租金優惠政策吸納搬遷群眾就業。三要加快扶貧項目建設,實現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有穩定收益,拓寬貧困戶的就業渠道。

      (三)加快區內產業培育

      一要引導優勢產業升級促進就業。堅持傳統產業“上中下游”共同發力,加大科技研發和創新,積極推動銅產業由采選冶向精深加工延伸,盡快實現粗銅下游產品的突破,夯實就業基礎,為易地搬遷群眾轉移就業提供廣闊空間。二要加快發展重點產業促進就業。積極發展生物制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綠色能源、康養旅游等新興產業,為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三要積極探索電子商務與電商扶貧發展模式,引導電商平臺建立村級服務站,通過互聯網開展銷售,著力培育有利于吸納就業的新業態,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

      (四)持續幫扶

      一要持續加大鄉村公共服務崗位項目、扶貧車間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強化保障。二要加強區外幫扶力度,擴大主城區幫扶面,提高轉移就業穩崗率。三要做好就業創業服務。精準對接,為農村勞動力和用人單位搭建平臺,通過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流動人才市場等方式,建立“定向招聘、定向培訓、定向輸出、定向服務”的項目化推進方式,提高就業精準性。加強勞務糾紛調解、法律維權服務,督促企業按照政策繳納社會保險、杜絕惡意欠薪等,加大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產業、投資等經濟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訓、社保等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研究提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有效政策措施,更好服務穩定和擴大就業大局。

      (五)優化技能培訓內容

      一要整合部門資源,創新職業培訓方式,注重實踐技能習得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實地操作機會,充分把握市場需求、企業要求和個人發展需要,提升技能培訓的精準度。二要加強與省外優質勞務用工企業協作,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輸出,促進培訓、轉移“一條龍”服務,積極引導勞務協作企業對東川務工人員開展頂崗帶薪培訓,提升技能素質,帶動轉移人員集中就業。三要狠抓職業教育發展,引導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到省內、市外就讀前景好的職業院校,提高新生勞動力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六)加強社會服務及關愛

      強化安置點的公共服務功能,在搬遷安置區配套建設托兒所、托老所,推動搬遷群眾公平享有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解決困難群體及留守人員的生活照料問題,廣泛開展關心關愛活動,妥善解決未就業人員的家庭后顧之憂,最大限度的釋放他們的勞動生產力。

      “人有恒業,方能有恒心?!本蜆I幫扶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實就業服務,才能促進搬遷群眾安居樂業,推進地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易地貧困人口勞動力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今日農業(2021年1期)2021-03-19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今日農業(2020年24期)2020-12-15“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2-15陜西易地扶貧搬遷報告當代陜西(2020年16期)2020-09-11隱形貧困人口領導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40期)2017-10-20《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四大看點農家書屋(2016年11期)2016-12-23易地扶貧搬遷將投入6000億元婦女生活(2016年4期)2016-05-03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中國老區建設(2016年2期)2016-02-28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3期)2016-01-11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