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全球鋰資源供需展望及鋰產品價格預測

      發布時間:2025-07-14 10:24:44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王 浩, 黃根紅, 陳瑞英, 王滿倉

      (1.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8;2.北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052)

      鋰是一種重要的新興戰略資源,廣泛應用于電池材料、航空航天以及化工、冶金、陶瓷等眾多領域[1]。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鋰作為新能源電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其能源金屬的地位日益凸顯。

      2021 年以來,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超預期發展,市場上對鋰的需求預期更加樂觀。

      同時,上游資源端經歷了2019 年的產能出清,新建產能釋放進度緩慢,不能滿足需求端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供需錯配的情況,鋰價最高時超過50 萬元/t,并在高點持續震蕩,居高不下。

      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各大礦山、鹽湖都開始制訂擴產或復產計劃,未來鋰價逐漸回落的概率較大。鋰的價格直接影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鋰資源供需情況以及鋰鹽價格走勢進行分析預判,對于促進相關產業的優質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 鋰資源供應分析

      2021 年全球鋰資源金屬儲量達到2 200 萬t[2],折合碳酸鋰當量接近1.2 億t,靜態可采年限達到220 年,長期來看,鋰資源儲量十分豐富,不會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

      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由于鋰屬于一種新興資源,2016 年之前僅有著名的“三湖一礦”產出[3],即智利的阿塔卡瑪鹽湖(Atacama)、美國的銀峰鹽湖(Silver Peak)、阿根廷的翁布雷·穆埃爾托鹽湖(Hombre Muerto)以及澳大利亞的格林布什礦山(Greenbush)。

      2017 年以后,由于鋰價高漲,澳大利亞西部的鋰礦山大量投產,產能迅速擴張,同時南美鹽湖的鋰資源產能穩步增長,逐漸形成由“西澳鋰礦”和“南美鹽湖”形成的兩極化供應模式。

      2020 年以來,鋰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后,再次進入上升通道,鋰資源開發熱情高漲,中國、非洲的鋰資源展現出一定的開發潛力,鋰資源供應向多元化發展,呈現出以南美和澳大利亞為主、中國和非洲為主要補充的資源供應格局。

      礦山的開發進度以及鹽湖的產能釋放是影響鋰資源市場的關鍵因素,本文梳理了全球主要鋰資源項目的開發進展及中長期規劃,以此為基礎展望鋰資源未來的供需情況。

      1.1.1 西澳鋰礦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鋰資源供應國,2021 年,澳大利亞在產礦山有Greenbushes 等5 座,其供應量占全球鋰資源供應的55%[2]。

      除了在產礦山外,部分停產的礦山制訂了復產計劃,同時也有其他礦山處于開發建設狀態。

      以下就澳大利亞各主要礦山的供應量進行分析展望。

      1)Greenbushes

      該礦山是世界上可開采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山,自1983 年來一直由泰利森礦業(Talison Lithium)運營生產,因此也稱為“泰利森鋰礦”。

      泰利森鋰礦的儲量為1.68 億t,氧化鋰品位2.04%,折合成碳酸鋰當量(LCE)830 萬t。

      目前,泰利森鋰精礦產能約134 萬t/a,其中化學級鋰精礦產能約120 萬t/a,技術級鋰精礦產能約14 萬t/a。

      2021 年,泰利森建設了一個尾礦選礦廠,于2022 年投產使用,每年可新增鋰精礦產能28 萬t。此外,泰利森第3 期年產60 萬t 化學級鋰精礦的擴產計劃已經實施,預計將于2024 年底完成。

      綜合來看,泰利森鋰礦將為全球鋰資源供應提供較為明顯的增量。

      2)Mt Cattlin

      截至2021 年底,該礦山的資源量為1 000 萬t,儲量為800 萬t,氧化鋰品位1.04%。

      雖然資源儲量較小,礦石品位較低,但生產較為穩定,設計產能為每年生產鋰精礦22 萬t,實際產量可以達到23 萬t。該礦山暫無擴產計劃,但已經開展一項資源擴展鉆探項目,目的是延長運營壽命。

      3)Mt Marion

      該礦山是國內鋰業巨頭贛鋒鋰業的主要鋰資源供應來源,現有鋰精礦產能為48 萬t/a。

      2022 年,Mt Marion 有兩項擴產計劃:一是破碎和選礦升級,該項目已經實施,預計年內可以實現投產,這會使礦山產能達到60 萬t 鋰精礦;二是計劃新增一條鋰云母精礦的產線,該項目尚在規劃階段,進展取決于試驗結果。

      4)PLS-Pilgangoora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為1.05 億t,氧化鋰品位1.26%,折合326 萬t LCE,資源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該礦山的潛力直到2016 年才被發現,隨后開始快速推進采選項目,截至2021 年底,其產能達到33 萬t鋰精礦。

      2022 年,該礦山的第2 期擴產計劃開始實施。擴產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擴產10 萬t/a 鋰精礦,2023 年投產;第二步擴產40 萬t/a 鋰精礦,稍晚實施。

      5)Ngungaju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為3 760 萬t,氧化鋰品位1.08%,折合100 萬t LCE。

      其設計產能為22 萬t/a鋰精礦,此前由于企業并購活動停產,2021 年底實現復產,但是僅粗選工段投產并產出粗精礦。2022 年,精礦工段已經復產,預計2023 年可以恢復至設計產能。

      6)Wodgina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15 190 萬t,氧化鋰品位1.17%,折合439 萬t LCE。

      2019 年由于鋰價低迷,礦山停產,開始保養和維修。

      2021 年10 月,合資公司決定重啟該礦山的運營,其中第一期25 萬t/a 于2022 年4 月實現復產,后續產能暫無規劃。

      7)Bald Hills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為1 130 萬t,氧化鋰品位1%,折合28.14 萬t LCE,設計產能為鋰精礦24 萬t。該項目2019 年由于股東破產而停產,目前已經完成重組,正在爭取獲得澳大利亞相關部門的批準。

      8)Finniss

      截至2021 年底,該礦山的資源總量為48 萬t LCE,其中儲量為24.5 萬t。

      本項目設計產能為17.3 萬t/a 鋰精礦,2021 年底開始建設,預計2022 年底投產,目前進展順利。

      9)Kathleen Valley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為6 900 萬t,氧化鋰品位1.34%,折合228 萬t LCE。

      目前該礦山正在開發,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設計產能為50 萬t/a 鋰精礦,預計2024 年年底投產。

      10)Mt Holland

      該礦山的鋰礦石儲量為9 420 萬t,氧化鋰品位1.5%,折合350 萬t LCE。

      該礦山已經于2021 年完成投資決策,并取得關鍵審批,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建設,設計產能為40 萬t/a 鋰精礦,預計2024 年下半年投產。

      綜上在產或復產礦山的近期規劃以及新建礦山的建設進度,并考慮礦山企業較長的建設周期,以及投產年份合理的達產率(60% ~90%),預測了未來6 年內澳大利亞鋰礦山的供應量,具體估值統計見表1。

      表1 澳大利亞鋰礦山供應量預測Table 1 Supply forecast of Australia lithiumore 萬t

      1.1.2 南美鹽湖

      鋰鹽湖一般分布在高原地區,存在交通運輸不便、基礎設施落后、建設運營困難等問題,產能利用率較低[4],因此鹽湖資源雖然豐富,但供應量不及硬巖鋰資源。

      在南美洲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三國交界處,含有大量可開發利用的鹽湖鋰資源,該地區被稱為南美“鋰三角”地區,鋰資源豐富,資源稟賦好,生產成本低,是全球礦業公司投資的熱點地區。

      以下就這3 個國家主要的鋰鹽湖及其規劃項目進行分析,預測未來南美“鋰三角”的碳酸鋰供應量。

      1)智利

      智利鹽湖的開發程度最高,目前處于在產和開發的主要有2 個鹽湖:Atacama 鹽湖和Maricunga鹽湖。

      位于智利北部的Atacama 鹽湖是全球目前開發成熟度最高的鹽湖,鋰平均濃度為1 835 mg/L,鎂鋰比為6.4,碳酸鋰儲量高達4 000 萬t 以上。

      該鹽湖的所有權歸屬于智利政府,智利礦業化工(SQM)和美國雅寶公司(ALB)享有租約權。

      預計2022 年全年可以供應14 萬t 碳酸鋰,且供應量仍會逐年提高。

      Maricunga 鹽湖目前已經處于建設階段,是智利唯一的預投產項目,碳酸鋰儲量超過1 000 萬t,鋰平均濃度在1 200 mg/L 以上,屬于資源稟賦較好的鹽湖。

      預計2024 年,該項目將產出碳酸鋰,供應量為2 萬t。

      2)阿根廷

      阿根廷擁有全球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鹽湖鋰資源項目。

      雖然現階段在產項目較少,但大量項目正處于開發階段,預計未來幾年內的供應量將顯著提高。

      Hombre Muerto 鹽湖和Cauchari/Olaroz 鹽湖是目前阿根廷開發程度較高的兩大鹽湖,已經有多家公司開發運營。

      Hombre Muerto 鹽湖的Fenix 項目,擁有測定+指示的資源量達到88.9 萬t,折合碳酸鋰當量444.6 萬t,鋰離子濃度為625 mg/L,預計2022 年的碳酸鋰供應量為2 萬t。

      Cauchari 和Olaroz 是2 個相連的鹽湖,Olaroz 鹽湖的Orocobre 項目,擁有測定+指示的資源量120 萬t,折合碳酸鋰當量640 萬t,鋰離子濃度為690 mg/L,預測2022 年供應量為1.75 萬t。

      第二期和第三期項目將在未來幾年分別投產。

      除此之外,上述兩大鹽湖的其他項目以及阿根廷的Rincon 鹽湖、Mariana 鹽湖和Kachi 鹽湖也正在開發,總的來看,阿根廷正在開發的多項鹽湖項目集中在2023 年或2024 年投產,供應量可觀。

      3)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的Uyuni 鹽湖是全球資源量最大的鋰鹽湖,但是由于沒有經濟可行的提鋰方法,該鹽湖仍處于未開發的狀態。

      此外,Coipasa 鹽湖含高濃度的硼和鉀,與已有的鹵水體系有很大不同,開發難度也較大。

      因此,雖然玻利維亞的鋰資源十分豐富,但短期內尚無開發計劃。

      根據上述南美鹽湖生產及開發現狀,結合各企業的公告,推測未來6 年內南美鹽湖的碳酸鋰供應量,具體估值結果見表2。

      表2 南美“鋰三角”碳酸鋰供應量預測Table 2 Lithium carbonate supply forecast of South American “Lithium Triangle” 萬t

      1.1.3 中國鋰資源

      中國的鋰資源儲量占比為6.82%[2],位列全球第4。

      鹽湖型和礦石型鋰資源均有分布,其中鹽湖型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礦石型資源有鋰輝石和鋰云母2 種類型,鋰輝石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川,鋰云母資源則主要分布在江西。

      中國的鹽湖資源鎂鋰比較高,相比于南美鋰鹽湖,生產成本高,且有一定的技術壁壘。

      近幾年在資源稟賦劣勢的驅使下,經過長期的工業化試驗和持續的技改與資本投入,中國的鹽湖提鋰已走向成熟,形成吸附法、膜分離法、萃取法、煅燒法四大主流技術路線,不同鹽湖根據項目環境、資源稟賦,通過小試、中試,可設計定制化工藝包解決產業化問題。2021 年,中國鹽湖鋰LCE 的產能達到10 萬t,產能利用率約為52%,實際供應量超過5 萬t。

      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鋰鹽湖產能將逐年提高,同時伴隨著工藝技術進一步穩定,產能利用率也將得到改善。

      目前國內在產或即將生產的鋰輝石礦山主要包括甲基卡、業隆溝、李家溝3 座,其中甲基卡正實施擴產計劃,預計2024 年底投產,將帶來明顯供應增量。

      預計2022 年中國鋰輝石精礦供應量為24.23萬t,之后隨著各礦山達產逐年提高。

      中國鋰云母的特點是加工能力較為集中,除南氏鋰業原料采購自宜春鉭鈮礦外,均系自有礦山,因此主要參考各公司碳酸鋰加工的產能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鋰云母的加工成本較高[5],此前開發程度低,近期由于鋰價高企,而鹽湖資源產能實現較慢,鋰云母上量快的特點正好滿足了目前市場的需求[6],得到了重點開發,成為中國鋰資源供應最主要的增量來源。

      綜合上述中國鋰資源的開發現狀和進展,對未來幾年鋰資源供應進行預測,具體估值見表3。

      表3 中國鋰資源供應量預測Table 3 Lithium resources supply forecast of China 萬t

      1.1.4 非洲鋰資源

      非洲憑借豐富的鋰資源、相對友好的投資環境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對中資企業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預計非洲鋰資源將成為未來重要的原料補充。根據目前的開發進度,非洲地區有4 座礦山處于在建狀態,其中1 座2022 年投產。

      1)Manono

      Manono 鋰礦位于剛果金盧本巴西北部,鋰礦儲量為1.32 億t,氧化鋰品位1.63%,折合536 萬t LCE。

      本項目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設計產能包括70 萬t 鋰輝石精礦和4.54 萬t 初級硫酸鋰產品,預計2023 年投產。

      2)Goulamina

      Goulamina 鋰礦位于馬里,礦山資源總量為1.09 億t,平均品位1.45%,儲量5 200 萬t,平均品位1.51%,折合194 萬t LCE。

      可研報告設計壽命23 a,年產6%品位鋰精礦43.5 萬t,預計2024 年投產。

      3)Arcadia

      Arcadia 鋰礦位于津巴布韋,該礦山儲量為3 740 萬t,平均品位1.22%,折合113 萬t LCE。

      該礦山是非洲地區建設進度較領先的鋰礦項目,已于2022 年初開始試生產,鋰精礦產能為17.3 萬t。

      4)Bikita

      Bikita 鋰礦位于津巴布韋,該礦山為在產項目,但之前產品為花瓣石,即一種用于玻璃和陶瓷工業的鋰礦石,現擬對該礦山進行增產擴能改造,并改產鋰輝石精礦。

      預計項目達產后,將年產30 萬t 鋰輝石精礦和9 萬t 鋰云母精礦。

      結合上述分析,針對非洲鋰資源未來供應量的預測見表4。

      表4 非洲鋰資源供應量預測Table 4 Lithiam resources supply forecast of Africa 萬t

      1.1.5 其他地區供應潛力

      除上述提到的鋰資源主要供應區域外,歐洲、北美洲以及南美的巴西、秘魯等地區也擁有一定的鋰資源量分布。

      由于單位投資過高以及開發環境復雜,導致這些地區的鋰資源開發進度緩慢。

      從供應潛力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秘魯等國家都有供應鋰資源的潛力。

      巴西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的鋰輝石礦山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一期建設,該項目的設計產能為3.7 萬t LCE,預計2024 年二期建設完成后,產能將達到7.2 萬t LCE;加拿大擁有大量的鋰輝石及鹽湖鋰資源,而且加拿大政府已將鋰確定為一種關鍵礦產,雖然目前暫時沒有產出鋰資源,但具有規?;_發的潛力;墨西哥、秘魯等國家的鋰礦資源仍處于勘探階段,雖然短期內無法作為鋰資源供應的有效補充,但具備一定的供應潛力。

      1.1.6 小結

      綜合上述對資源端的預測,2022 年鋰資源供應量將達到76.71 萬t LCE,并且在未來幾年內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到2027 年供應量將提高到231.39 萬t LCE。

      從地區分布看,西澳鋰礦和南美鹽湖仍將貢獻主要的增量,非洲地區和中國的增量成為有效補充。

      未來5 年的世界鋰資源供應量預測見圖1。

      圖1 未來5 年世界鋰資源供應量預測Fig.1 Supply forecast of lithium resources

      1.2 鋰消費需求預測

      長期以來,鋰一直屬于小金屬品種,缺乏權威的行業統計數據,各大研究或咨詢機構會自行估算鋰的需求量,但由于估算復雜,結論差異較大。

      通常來說,2021 年全球鋰需求量(折合碳酸鋰當量LCE)約為60 萬t 是普遍采信的數值,其中各應用領域需求量分別為:動力電池32 萬t,消費電池10 萬t,儲能領域6 萬t,傳統工業12 萬t。

      在動力電池尚未發展之時,鋰主要應用于傳統行業,2010 年,下游需求中鋰電池占比為27%,潤滑脂、陶瓷等傳統行業需求占比73%[7];隨著消費電子、電動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在2021 年的消費結構中,電池領域已經占據78%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最主要的應用領域。

      對于大宗商品來說,其長期需求主要由下游產業未來的具體發展情況決定,歷史需求數據的參考意義不大,因此不適合采用移動平均法或線性回歸法等傳統的預測方法進行分析,而應重點考慮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倒推預測商品的需求量。針對鋰金屬而言,其應用范圍相對集中,目前消費電池和傳統行業的應用已趨于飽和,預計未來不會帶來明顯增量需求,而隨著電動車和儲能行業的發展,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相關需求占比將會持續上升。具體分析如下。

      1.2.1 動力電池

      世界上各大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行業,其滲透率無疑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快速上升,可以預見,未來汽車行業仍將是鋰最大的下游終端。

      中國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1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 萬輛和352.1 萬輛,同比均增長1.6 倍,電動車滲透率達到13%。

      2020 年11 月,我國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要求“到2035 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從未來的趨勢看,電動化進程加速,將帶動動力電池出貨量大幅增長。

      歐洲市場呈現穩步上行趨勢,2021 年歐洲市場電動車銷量214 萬輛,同比增長70%,符合市場預期;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 年總銷量為65.2 萬輛,同比大增101%,滲透率提升至4.34%,同比增長2.11 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

      2021 年5 月26 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法案》提案,增加對電動汽車的補貼以刺激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這預期也令海外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增加。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37 萬輛,同比增長100%。

      隨著全球各國政策驅動、行業技術進步、配套設施改善以及市場認可度提高,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維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伍德麥肯茲預計,2022—2027 年動力電池出貨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5.2%[8]。

      1.2.2 消費電池

      本文所述的消費電池主要包括以鈷酸鋰和錳酸鋰的形式應用于消費電子、充電寶、無線設備等領域的產品,這些產品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周期短、更新換代快。

      在消費電子產品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最為典型,由于其制造技術和產業鏈趨于成熟,又缺乏新的應用場景,同時使用壽命增加,近幾年的出貨量基本不變,甚至出現負增長。

      新型可穿戴設備、無線設備、無人機等成為目前關注度較高的消費電池產品,這些產品的消費增速較快。

      另外,各類消費電池產品的單位鋰消費量有所提升,因此預計在未來幾年內該領域的需求量較為穩定,并保持5%左右的增長率。

      1.2.3 儲能領域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風能、太陽能發電將會迎來較大發展,而這2 種發電模式下儲能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預計未來會成為鋰金屬需求的重要組成之一。

      2021 年中國儲能電池市場出貨量為48 GWh,同比增長196%,而且電力儲能市場快速增長是帶動國內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增長的主要原因。

      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032 年,儲能系統電化學電池市場規模將達1 601 GWh,其中1 441 GWh(或90%)與鋰離子技術相關。

      而在2022—2027 年儲能領域的鋰鹽需求量將達到44.2%的復合增長率[8]。

      1.2.4 傳統工業

      傳統行業鋰的需求主要包括陶瓷及玻璃的制造、潤滑脂的制造、空調制造、原鋁生產及其他需求,預計未來幾年傳統工業鋰需求量將保持3%的增長率。

      1.2.5 小結

      基于上述對于各應用領域的展望和分析,預測未來5 年內全球鋰鹽的需求量將持續增長,同時增長率可能逐步放緩。

      逐年需求量及其增長率變化走勢見圖2。

      圖2 2022—2027 年預計需求量及其增長率Fig.2 Lithium Demand Forecast

      1.3 未來供需展望

      由于新能源行業的帶動,未來幾年鋰將維持供需兩旺的市場局面,相關產業將迅速發展,以滿足下游消費需求。

      從供需關系看,預計2022 年將維持偏緊的供需關系,到2023 年將出現供應過剩,并維持一段時間,隨后可能有部分產能出清,開始進入下一周期。

      對于未來幾年的供需預測見圖3。

      圖3 鋰資源未來供需關系預測Fig.3 Lithium supply and demand forecast

      2.1 歷史價格走勢

      2015 年以前,碳酸鋰價格相對比較平穩,在3.6 萬~5 萬元/t 之間波動,這一時期鋰的供需規模較小。

      2015 年,獲益于新能源汽車、儲能需求的迅速放量,加上消費電池的持續增長,全球鋰需求上行,需求沖擊導致供需平衡的扭轉,鋰價全面飆升[9]。

      2016—2017 年,受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鋰價格持續暴漲,高點達到18 萬元/t。

      2018—2019 年,供給端的超預期釋放造成產業鏈被動加庫存,隨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遭遇寒冬,增長幾乎停滯,在需求低增長預期下,高庫存加大了價格的下行壓力。

      碳酸鋰價格在此期間持續走低,從17.1 萬元/t 下跌至4.9 萬元/t。

      這個價格在扣除冶煉端的加工成本后,反應到資源端,基本處于礦山成本的底部水平,因此,2019 年行業底部“出清”特征不斷出現:Bald Hill 宣布破產重組、ALB 暫停Wodgina 鋰礦項目的運營、西澳礦山產量增長放緩、鹽湖企業推遲擴產計劃等[10]。

      2020 年,由于疫情影響,需求不振,價格持續處于低位,工業級碳酸鋰價格已經低于4 萬元/t。

      同年7 月,需求加速恢復,冶煉端的庫存也出現拐點,供需平衡再次扭轉,鋰價重新進入上升通道。

      2021年以來,需求持續增長,資源端的開發建設需要時間,疊加市場對于需求的樂觀預期,導致碳酸鋰價格飆升,2022 年超過50 萬元/t,目前持續在50 萬元/t以上的高點。

      2.2 成本支撐

      鋰資源種類較多,目前主要供應來自鹽湖鋰、鋰輝石、鋰云母等,不同資源種類的成本差異性較大。

      通常來講,鹽湖鋰的成本最低,并且由于其生產周期長、產能爬坡慢的特點,在未來鋰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其顯然不能作為未來鋰價格的支撐因素。

      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礦石鋰資源的成本進行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礦山成本數據主要來自標準普爾(以下簡稱“標普”)的統計,同時結合行業項目的經驗,得到碳酸鋰的全成本數據。

      標普統計的全球主要礦山鋰精礦生產成本見表5[11]。

      表5 2022 年主要礦山鋰精礦生產成本統計Table 5 Statistics on the cash cost of lithium resources in 2022 美元/t LCE

      由表5 可以看出,主流礦山的鋰精礦生產成本集中在4 000 美元/t LCE 以下,折合人民幣約2.5 萬元/t LCE,而成本較低的(如Greenbushes)礦山,鋰精礦成本則低至1 775 美元/t LCE,折合人民幣約1.15 萬元/t LCE。

      據了解,國內企業使用鋰輝石制備碳酸鋰的加工成本大約在2 萬元/t。

      也就是說,對于主流礦山來說,碳酸鋰的成本在3.15 萬~4.5 萬元/t LCE 的范圍內,這也符合上一周期鋰價低位徘徊時底部礦山出清的邏輯。

      對于鋰云母精礦,標普僅統計了江西宜春一座礦山的生產成本,其礦石生產成本為4 849 美元/t LCE,折合人民幣約3.15 萬元/t LCE。

      鋰云母采用傳統工藝制備碳酸鋰的加工成本較高,達到4 萬元/t,以此估算鋰云母路線的碳酸鋰全成本約7.15 萬元/t,這是標普現有統計中現金成本最高的資源端供應。

      對于碳酸鋰而言,由于行業的快速發展,在預測未來價格低谷時,不能僅以現行成本作為價格托底的主要考量對象,還應考慮資源端成本的上漲因素,例如:國家出于資源保護主義,提高鋰礦的資源稅;市場上行周期導致的資源溢價,提高了企業的資源獲取成本;大宗商品漲價,人工成本上漲,導致投資成本增加;碳中和以及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要求趨嚴,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等。

      綜合考慮,認為未來鋰產業鏈上游成本的上漲不可避免,碳酸鋰的筑底價格應高于目前的底部礦山成本。

      2.3 價格預測

      由于鋰的資源儲量豐富,且需求規模相對較小,鋰價容易產生比較大的波動,價格的預測應重點考慮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以及供需關系的變化。

      從2015 年至今,鋰價已經走過一個完整的周期,可以看出,鋰價的長期走勢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而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價格支撐則主要取決于資源端底部企業的碳酸鋰生產成本。

      本研究將根據這一邏輯進行未來價格的預測。

      結合上述對鋰的未來供需展望和生產成本分析,預測由于短期內的供不應求以及下游產業良好的發展預期,碳酸鋰價格在2022 年內保持高位震蕩,2023 年以后,由于資源端的供應量提高,碳酸鋰價格開始逐漸回落,預計將降至30 萬元/t 以內。

      隨后2 年內供求關系開始轉變,碳酸鋰價格將持續下滑,開始探底,并在低位徘徊。

      但是由于新能源產業發展持續向好,預期碳酸鋰的低價不會持續太長時間,隨之將進入下一輪上升通道。

      碳酸鋰價格走勢預測見圖4。

      圖4 碳酸鋰價格走勢預測Fig.4 Lithium carbonate price trend forecast

      對未來的預測只能基于一定的假設,實際市場運行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走勢。

      基于歷史上鋰價變動的原因,以及近期世界上發生的影響經濟走勢的大事件,認為影響鋰價的不確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

      自2020 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對世界經濟形勢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于鋰行業而言,疫情存在兩方面的影響:首先在供應端,若疫情傳播規模增大,防控措施加強,將影響工廠開工率,造成產能利用率降低,同時造成物流的不確定性,影響供給;而在需求端,疫情的傳播也可能造成消費降低,導致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振或不及預期。

      總之,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鋰產業鏈的發展,特別是在市場情緒方面,將造成不利影響。

      2)技術突破的不確定性

      在鋰輝石提鋰方面,目前的開采、選礦和冶煉技術已經趨于成熟,近期不易有變革性的進展,小范圍的技術優化將不會對產業鏈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但是鹽湖提鋰和云母提鋰工藝仍具有進步空間。

      鹽湖鋰作為目前資源儲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供應量卻不及礦石鋰,主要原因就在于鹽湖的生產周期過長,產能利用率不高。

      近年來,鹽湖提鋰技術已經在不斷發展,技術研究的資本投入不斷增加,存在出現較大技術優化的可能。

      若鹽湖提鋰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將帶來鋰供給能力的快速提高,扭轉產業鏈的發展趨勢。

      鋰云母方面,隨著規?;a的完善,工藝技術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

      以國內主要鋰云母提鋰企業為例,根據上市公司公告,2021 年,江特電機全年碳酸鋰單位成本約6.5 萬元/t LCE,且包含部分外購鋰輝石提鋰的產量,而永新材料全年碳酸鋰單位成本已經低至4.3 萬元/t LCE。

      若該數據可靠,鋰云母提鋰將具備較強的成本競爭力,從而對鋰資源競爭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在鋰價高企的市場行情下,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動力系統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發展,雖然這些產品還未經過市場的驗證,但也為未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可能的方向。

      若此類替代產品的技術得到突破,其成本水平將成為制約鋰價的關鍵因素,繼而對鋰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3)貿易合作的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以及中國是鋰產業鏈的供應端最重要的幾個國家,而且相互之間合作關系密切,因此各國的進出口政策以及貿易合作環境對鋰產業鏈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衰退,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鋰行業的發展可能受到影響。

      4)激勵政策的不確定性

      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這是帶動鋰行業發展的主要積極因素。

      近兩年來,為了搶占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地,中、美、歐等主要的汽車市場均提出中長期的產業發展目標,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給市場帶來積極情緒。若未來產業政策調整,可能造成新能源發展不及預期,進而影響鋰行業的發展。

      1)在鋰資源供應方面,鋰的資源儲量十分豐富,但開發程度不高。

      目前的市場行情將極大刺激資源端的開發熱情,預計未來短期內供應量將得到明顯提高。

      增量貢獻仍然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礦山以及南美鹽湖,但非洲地區和中國的鋰資源將成為有效補充。

      需求方面,在未來不出現顛覆性電池技術產業化的前提下,鋰的需求大周期才剛剛起步,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仍然能夠拉動鋰消費持續增長,中長期的全球鋰資源需求仍值得積極期待。

      綜合來看,預計2022 年將維持偏緊的狀態,而2023 年將出現供需過剩,并持續到2026 年。

      2)基于成本分析和相關因素的考量,結合供需展望,預測碳酸鋰價格在2022 年內仍保持高位震蕩,但從2023 年開始逐漸回落,并在之后兩年內持續下滑,在低位徘徊,2027 年開啟下一輪上漲周期。

      3)實際的市場發展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鋰行業而言,疫情管控、技術突破、貿易環境和激勵政策等均可能對鋰價走勢造成較大影響。

      猜你喜歡碳酸鋰供應量鹽湖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碳酸鋰的提純裝置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2年9期)2022-11-207月我國碳酸鋰進口量同比漲108%,均價同比大漲878%現代經濟信息(2022年23期)2022-11-09山西運城:冬日鹽湖色彩斑斕科學導報(2020年80期)2020-12-21鹽湖又見火烈鳥科學導報(2020年75期)2020-12-21山西省運城市:春來鹽湖美不勝收科學導報(2019年21期)2019-09-03碳酸鋰應用于131I治療Graves病的研究進展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年2期)2018-05-16貨幣供應量 (年底余額)中國財政年鑒(2017年0期)2017-07-04山西運城鹽湖迎來火烈鳥棲息環境(2016年12期)2017-01-12碳酸鋰對歐盟電動汽車行業的影響汽車文摘(2015年2期)2015-12-15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