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娥, 蔣向勇
(江西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文獻中一般將“Bureaucrats bribe easily.”和 “This book reads easily.”這類句子稱為英語中動結構(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本文統一采用“英語中動構式”這一術語。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征、語義限制以及句法生成等問題一直備受語言學界關注[1-15],至今,研究者在中動構式的本質特性、中動詞的范疇、中動詞的論元結構等問題上仍然存在爭議,出現了 “詞庫生成觀”和“句法生成觀”的分歧。本文避開傳統生成語法理論在中動結構問題上糾纏不清的思路,將非事件性看作英語中動構式的基本語義特征之一,通過比較中動句和相關句式具有的事件性和非事件性的程度,來考察英語中動構式在英語簡單句主謂構式系統中的位置,從而更好地認識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征及語用功能。
由于英語中動構式在句法、語義層面的復雜性,目前國內外研究者所使用的中動句的例子也體現出各式各樣的特點,甚至對中動句的界定也沒有統一。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歸納了文獻中各種關于英語中動構式的例句,發現符合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征的句子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第一類是文獻大量使用典型中動句,用于表達受事主語的固有特性和屬性,例如:
【例1】a.This sweater washes well.
b.This book reads well.[16]
c.The metal hammers flat easily.[17]
d.Turbo DX comes into its own.The car drives beautifully,….[13]
例1中的句子從形式上看都是[S(V+ ADV)],S主語為受事主語或非施事主語,謂語動詞是具有意愿性的、主動形式的及物動詞,而不是如被動構式中受事主語所要求的被動標記的謂語動詞,這種語義角色和句法論元的不匹配是英語中動構式最特殊之處。
此外,句中ADV是與動詞關系緊密的副詞,在這些例句中,ADV不能缺失,它幫助表達非施事性主語具有通過動詞行為方式體現出來的某種性質或特點。
例1中四個中動句的語用功能都指示主語的固有屬性和某種通過謂語動詞所表征的動作行為方式才能體現出來的主語實體的特點,雖然從動詞的情景類型來看,例1中的四個句子的動詞都是動態性動詞,表征的是動態性情景類型,而在構式層面,這些句子的目的和語用功能都指向突出句子主語所具有的某種特性,如例1中的a句,指毛衣所具有的很好洗的特性;
句子b 的“這本書”具有讓人閱讀起來很順暢的特質;
句子c的“那塊金屬”具有容易鍛打變扁的特性。因此可見這類典型的中動句的意義是超越動態性動詞層面所表征的事件性情景類型的,并且在句子構式層面表征出非事件性的狀態類情景類型的含義,因此,這些句子體現出明顯的非事件性。
第二類是非典型性的、同樣具有主動的句法形式被動的語義含義的中動句,例如:
【例2】a.It will take years for the Mersey to clean.
b.One bomb didn’t guide and crashed.[16](p184)
例2在句法形式上不同于典型中動句的S-V-ADV,但是其主語同樣是受事主語或非施事主語,謂語動詞也是主動形式的及物動詞,謂詞和主語的語義角色也具有句法和語義層面的錯配,謂語動詞均為動態類型的動詞,不同之處是,例2的句子里沒有與謂語動詞緊密共現的ADV,最重要的是,這些句子表達的是一個事件性的情景類型,其非事件性語義特征不如典型中動句那么明顯。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第一類,即典型的中動句,對非典型的中動句我們將另文探討。
因英語中動構式復雜的句法、語義關系,研究者很長時間以來在英語中動構式及其與相關構式的關系上糾纏不清,其被賦予的名稱也各種各樣,如意念被動句,受事主語句,主動式被動態,中間被動態,過程被動態,難易被動態,假性不及物動詞結構等等。在20世紀語言學文獻中,中動結構這樣的句子經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被動結構[11]。
典型的英語中動構式句法表現和一般的施動句、被動句、作格句和Tough句(難易句)等句式的句法語義特征貌似關聯但實際上差異很大。我們將典型的英語中動構式句法形式描寫為[S(V+ ADV)],其中S主語的語義角色為受事,V是主動形式的謂語動詞,它和其后的方式副詞ADV語義關系緊密,構成結構整體,共同行使對主語述謂的功能。
英語中動構式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它的謂語動詞的主動語態的句法表現。如果以謂語為核心來看的話,EMC很像是主動語態的不及物構式。例如:
Bureaucrats bribe easily.(EMC)
NP V ADV
He walked slowly.(不及物構式)
NP V ADV
可以看出,這兩句的句法形式線性序列均為S-V-ADV,但是,這兩句的語義、語用特性和句內語法關系差異很大:第一句表述的是主語的某種屬性(即這些官僚具有容易受賄的特性),S是動作行為的承受者,S-V之間的關系是受-動關系;
第二句描述的是有關主語的動作行為的一個具體事件(即關于他慢慢步行的一個具體事件),S是動作行為的有意識發起者,S-V之間不是受動關系而是非典型的施動關系。因此,英語中動構式與主動語態的不及物結構在形式上相似,但在句法、語義關系上差異卻很大。
英語中動構式和被動結構密切相關,因為某些英語中動構式的句子蘊涵著被動語義關系。英語典型施動句的句法語義特征是施事角色充當主語,受事角色充當賓語。英語中動構式的主語不像典型施動句中的主語那樣是由施事角色擔任的,它的主語是由施事以外的角色,如受事、工具等語義角色擔任,一般是謂語動詞的承受者,因此中動句往往被認為具有被動語義,如在“Bureaucrats bribe easily.”一句中,擔任主語的“Bureaucrats”的語義角色是受事,但是,英語中動構式的謂語動詞“bribe”卻不加被動標記而是主動語態形式。生成語法理論認為,如果受事要充當主語并從賓語位置提升至主語位置,則謂語動詞要加相應的被動標記,施事角色由“by”引出,整個句式的語態由主動語態變成被動語態,語序發生變化,句式意義也隨之發生改變,如:“Tom broke the window.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om.”。由“by”引出的施動者是否出現,取決于表達的需要,如 “A construction worker was killed Thursday morning by a 61-year-old woman driving a small pickup truck”(VOA News).此句子中的受事、施事等都體現出來,是因為新聞報道要求對事件的具體細節作詳盡的描述。在實際言語交際中更多的情況是施事并不出現,如“ The window was broken.”,該句沒出現施事,句子的事件性減弱,句式意義發生了從動態性向靜態性的轉化,因此,“The window was broken.”表示的是一種狀態。
可見,英語中動句與被動句的復雜關系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中動句和被動句都具有被動語義,但是句法結構關系差異卻很大。中動句主語雖然一般由施事以外的角色,如受事、工具等擔任,被認為具有被動語義,但是,它的謂語動詞V卻不加被動標記而是主動語態形式,而且施動者基本不出現,這一點和被動句相異;
第二,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事件性的有無,被動句和主動句一樣是表述事件的(只是說話者的認知視點不同),而中動句是表達主語屬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中動句既不同于主動句,也不同于被動句,而是兼有施動性和受動性特征,是英語中一種特殊的句式。沈家煊[18](p94-102)指出,一個句式是一個完型,只有把握句式的整體意義,才能解釋許多分小類未能解釋的語法現象,才能對許多對應的語法現象做出相應的概括。我們認為,英語中動構式作為一種獨立的構式,是句法、語義、功能的統一體。據構式語法理論,構式本身具有獨立于其構成成分的語法意義。我們認為英語中動構式的構式義為:主語具有通過謂語所表述的行為方式呈現出的某種屬性或狀態,如“The steak you bought cut like butter.”,該句子的意思是,“你買的牛排”具有某種特性,即“切起來就像黃油”的特性,這一特性是通過“切肉”這一行為方式呈現出來的,再比如,“The book sells well.”,這句表達的是 主語“The book”具有的某種屬性(比如,書的文學性或學術價值、印刷質量等),而這些內在的屬性是通過“賣得好”這一行為方式展現出來的。構成英語中動構式述謂部分的動詞是及物動詞,而且是活動類、表事件的動詞,但是,其功能不是表事件,而是表相對靜態的屬性、狀態。因此,英語中動構式趨于靜態的屬性意義表明,英語中動構式雖然具有事件性句法形式[S(V+ ADV)],但在語義上卻具有非事件性的意義。以主動形式隱含被動語義、以事件類動詞表非事件性語義的能力正是這種構式的獨特之處[19]。
英語中動構式與其他相關構式的關系較為復雜?!霸诮浑H中,言語行為構式選擇要符合語境條件,是適恰的”[20]。以事件性為參項考察英語中動構式語義特征從而分析其構式義的意義是有利于區分幾種錯綜復雜的句法語義現象的,如作格句和Tough句(難易句)。
英語主要是主格-賓格系統,因此語言學界對其作格性是有爭議的,本文主張將英語中所謂作格句劃入不及物構式。英語作格句可以看作是非及物構式的一種,句法形式為S +V(+ ADV),如“The vase broke./the door opened./The stone moved.”作格句有以下特征:主語為自然事件發生時的經歷主體,語義上是體驗者或經歷者,謂語動詞為主動語態形式,但一般不具有被動語義(多數中動句主、謂一般有被動語義關系),因此,作格句表自然事件,具有事件性。中動句表主語的性狀、功能,凸現的是非事件性。此外,在句法形式方面,作格句不受時態限制,中動句主要為一般現在時態。例如:
【例3】The car drives easily.(middle)/The car drove easily.
【例4】 The ship sank.(ergative)/The ship is sinking.
可以看出,作格句和中動句的句法形式很相似,但是句式意義差別卻很大:
【例5】 The boat sank easily in the storm.
【例6】The boat sinks too easily.
例5和例6的句法形式都是S-V-ADV,但是例5所描述的是小船在暴風雨中很快沉沒的事件,具有事件性,是作格句;
例6所描述的是小船的某種屬性(比如因制造質量不好或船體小而容易沉沒的性質),具有非事件性,是中動句。
由于“easily”作為修飾成分能進入英語中動構式構成中動句,因此和“Tough”句的關系錯綜復雜?!癟ough”句也有一個表示難易度的修飾成分,也不表述事件,但是,句子突顯的是做某事應付出的努力程度,雖然二者的句法形式不同,但他們的語義內容相似。因此,一些中動句可以轉換成“Tough”句,其基本意思改變不大[21]:
【例7】a.The car is good to drive.
b.The car drives well.(Massam 1992)
【例8】a.The blouse is like a dream to wash.
但是,并不是所有中動句都可以轉換成“Tough”句,例如:
【例9】a.The book sells well.
b.To sell the books is well.
c.It is well to sell the books.
【例10】a.It is easy to get Mum’s approval./To get Mum’s approval is easy.
b.Mum’s approval gets easily.
另外,除了“easily”中動句的修飾成分的范圍更廣,而“Tough”句只限于少量表示難易度的形容詞,如:The car drives smoothly./To drive the car is smooth.
以上的分析是以事件性作為參項在推論英語中動構式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英語中動構式的語序格局、句法語義特征等還可以通過考察英語中動構式在英語簡單句主謂構式框架中的位置來進一步認識。任何語言的語法體系都由不同層級的構式組成,這些構式不是雜亂的,而是具有層級關系的有機組合體。英語的基本構式是主謂構式,它是一個能產構式,可以衍生多種不同的下一層級構式,如及物構式、非及物構式、判斷構式和中動構式等。物質世界的運動是連續的、永恒的,人類以語言描述經驗世界,主觀地將事物的運動切分成相對靜止的、離散的經驗片段,即事件、狀態和屬性。這三者其實是一個連續體上的三個不同階段的點。所謂“事件”,用來指人類對事物發生發展的運動過程的認知和抽象概括,這種概括和人的認知經驗密不可分,因此,人們既能描述正在發生的事件,也能描述已經發生和尚未發生但可能發生的事件。因此,事件蘊涵著時空概念,體現在語言上就是時體特征等?!盃顟B”用來指人類在某一背景下、以某一參照點對事件過程截取的一個相對靜止的片段的認知經驗,或者是對經常出現的、具有規律性的事件的認知經驗?!皩傩浴庇脕碇笇κ挛镌诜磸桶l生的事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性的抽象概括。這三點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不同視角,也是人類認知經驗在語法體系上的反映。
2)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 鈦渣中黑鈦石型固溶體(Me3O5, Me = Ti、Fe、Mg、Mn等) 物相,在蘇打焙燒處理后,鈦主要以Na2TiO3的形式存在,說明蘇打焙燒處理具有破壞鈦渣中黑鈦石的作用。
本文將SVO這種常見的語序,按照漢語語法界傳統的叫法,稱為主謂賓語序,而在英語中,存在好幾種只出現SV而賓語并不出現的句子,本文將它們總稱為主謂語序的構式體系,這些句子在句法形式上具有相同的形式,但在語義和語用功能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為了更好地理清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征,我們建議以事件性語義特征作為參項來考察英語句法結構的分布情況,并對相關構式作簡單分類,并以此來觀察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特征以及它在英語語法體系的位置。如果我們賦予事件性一定的量級,就可以把事件性作為語義和功能的參照,來比較構式體系中各成員的特征(當然,主觀性是語言的隱含特性,我們在做這種比較時暫將主觀性忽略不計)。
語法范疇也是典型范疇,范疇內有些成員是典型成員,具有范疇的典型特征,有些則是邊緣成員,范疇特征表現不明顯,因此語法范疇的屬性是一個連續統。在此,應該說明的是,事件性語義特征不是一個離散類型,而是一個典型范疇,是一個連續統。因此,表一左欄中的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之間用的是虛線,表示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而是具有連續的、漸變的特征(其他虛線所指同此)。
表一:
以簡單句為例,按句子是否具有事件性語義來劃分,S-V語序的主謂構式體系下各層級構式大致可以通過下面的圖表示。
1.英語主謂語序構式框架下英語中動構式的句法、語義、語用特征通過比較表格中各構式及其組分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
表述事件的構式有及物構式和非及物構式,表述非事件性意義的構式包括典型中動構式、類系事構式和判斷構式。以事件性量級為標準,隨著事件性語義量值減小,構式的事件性語義呈現由強至弱的相應變化。事件性和非事件性的臨界出現在作格構式和中動構式的交界處。
上節已經分析過作格構式和中動構式的關聯,二者的表面句法形式都是S-V-ADV,但是作格句“The boat sank easily in the storm.”描述的是小船在暴風雨中很快沉沒的事件,具有事件性,中動句“The boat sinks too easily.”描述的是小船的某種屬性(比如因制造質量不好或船體小而容易沉沒的性質),具有非事件性。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S-V-ADV句法序列是一個臨界序列,也反映了中動構式處于事件性與非事件性語義的分界點。
何文忠[10-11]認為,英語中動構式中充當主語的名詞短語是事件過程的被動參與者,謂語動詞為簡單主動形式……這樣的句子表述一個事件過程的被動參與者由于自身內在的特性而對事件的發生發揮積極的作用,使得事件以副詞或其等量成分所表述的方式發生。句子表述的是一種恒時性特征,它們不描述具體的實際事件,而是描述虛擬事件的特性。本文認為,了解中動構式的關鍵在于弄清楚中動構式和事件的關系。從功能和語義內容而言,典型英語中動構式(漢語中動句也一樣)突顯的是非事件性,句子要表述的不是事件(無論是實際的還是虛擬的),而是事物的狀態或屬性。但是,中動構式和事件的確不可簡單剝離,從背景和目標的角度而言,屬性是目標,事件是事物屬性得以表現出來的背景,應該說,屬性意義是中動構式的語義內容,而事件是語境,只存在于中動構式的語用層面。大量的中動句實例也能反映這點。例如:
【例11】 Lexus RX 300(注:車型號,轉喻汽車) is a very comfortable and spacious SUV.Parks well and Drives smoothly.While in automatic mode the car drives smoothly and naturally.
【例12】 This carrot cake is absolutely amazing.Perfect any time of year and birthdays too.It is very moist,bakes easily and isn’t overly dense either.
例11是關于Lexus RX 300型汽車的性能介紹,可伴隨的情景是某人一邊演示駕駛或泊車,一邊做介紹,因此,駕駛和泊車的事件不是中動句本身的意義而是語義之外的語境,因此事件是語境的一部分。例12同上。漢語的中動句的情形一樣,如我們可以一邊開車一邊說,“這路修得真好,開起來真舒服”,句子本身不描述開車事件的發生,而是描述道路的質量等屬性,因此事件存在于語境。當然,以上各例句也適用于純文字的介紹,與事件根本無關,可見,事件可作為中動句語境的一部分而存在于語用層面,但不是必要條件。許多學者認同EMC具有非事件性的特點,認為中動句一般不表事件,而表屬性或狀態,因此,中動詞缺乏形態變化,像狀態類動詞一樣,不能出現在現在進行時的句子和祈使句中。例如;
【例13】a.Bureaucrats are bribing easily.
b.He is knowing the answer.
【例14】a.Bribe easily,bureaucrat!
b.Know the answer,John![1][4]
問題是有些進行時態的句子也是可接受的,這似乎提示典型中動構式的非事件性應受到質疑。所以有人稱那些句子不是中動句。我們認為Fellbaum and Fagan提出的例句也是中動句[11]:
【例15】a.This manuscript is reading better every day.
b.Bureaucrats are bribing more than ever in Reagan’s second term.
c.Her latest novel is selling like hot cakes.
d.The truck is handling smoothly.
Fagan對這些句子的解釋不無道理,盡管中動句允許出現進行體,但它們并不描述事件,而是描述漸變的連續狀態。由于典型中動構式的S-V-ADV語序格局決定了中動構式處于事件性與非事件性語義的臨界點的漸變地帶,因此其句法表現具有相應的靈活性和可變性,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體可以出現在典型中動構式句子中。進行體的中動句仍以典型的中動構式義為基礎,描述的是事物在某一階段呈現出的屬性或狀態。此時中動句的語義識解受認知視點和語用參數的影響明顯。上述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交際意圖下會有不同的意義,如隨著認知視點、交際意圖的不同,例15中c句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義:一是凸現小說的質量好、藝術價值高等;
二是描述她的最新作品熱銷的狀況。第一種解讀反映的是對靜態屬性的凸顯,具有明顯的非事件性;
第二種解讀反映的是對事物狀態變化的凸顯,非事件性減弱。值得注意的是,句中副詞的作用是對進行體的語義解讀進行限制,在凸顯了狀態變化的同時也限制和削弱了事件性。進行體的中動句的確提示著其主語經歷了狀態的改變,但是改變的范疇仍在狀態范疇,整個句子要表達的仍是狀態中的屬性,而不是事件。因此,EMC本質上仍具有非事件性,所以中動句仍以一般現在時作為主要時體特征,但是為了滿足交際需要,EMC允許進行體特征的中動句凸顯事物的動態形狀。
2.英語主謂語序構式體系下各層級構式特征分析
除了上述特征,英語主謂語序構式體系還體現以下特點:
從表一可見S永遠居于動詞前的主目語位置,這顯示出英語的優勢語序SVO,無論S的語義角色是施事、受事或工具,總有一個具有主語特性的名詞性成分位于謂語動詞之前。
以S的語義角色為參項,可見從施事、感事到工具、受事等都可充當S主目。這印證了英語小句結構的一個特性,即一種特定的語法關系可以跟一系列多種語義角色相聯系[22](p65)。
以施事性為軸,可見: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施事性/自控度:S1—————————-----------S8
強 ————————→ 弱
可以說,以上序列也是充當主語角色的優勢序列。此外,謂語動詞的施動性也呈現由強到弱的趨勢,和主語的語義特征相對應。
再以自控度為軸,我們同樣得到與上面一樣的序列??颇防镌赋?,“關于施事、動力、工具和受事之間的關系,我們要說明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與其說是一套離散的語義關系,不如說是一個連續體,這些標簽都代表著連續體上不同的點。這個連續體總的可以看作一個自控度的連續體,我們將用這個術語取代這套離散的標簽……”[18](p65)。因此,我們以自控度作為參項,了解各構式中S的角色及語義特征,如在雙及物構式(S1+V+O1+O2:The boy passed me a ball.)中,S1(The boy)是動作行為的有意識發起者,而S2、S3、S4雖然都是動作行為的有意識發起者,但是S4比S1、S2、S3的自控度要小。而在作格構式(S5+V(+ADV):The ship sank slowly.)中,S5的自控度幾乎接近于臨界0,是無意識發起者,而在中動構式[S6+(V+ADV):The car drives smoothly./ The pipe smokes nicely.]中,S6、 S7自控度語義值更小,是無意識發起者和無意識工具。類系事構式和判斷構式依次降低。自控度和施事性呈正相關,因此S1至S8施事性也依次減弱。一般認為,典型的主語特性是施事與話題的重合,表述事件的及物、非及物構式的S1至S4具有典型的主語特性,是動作行為的實施者;
而S5的施事性漸弱,和動詞的關系表現為非自主性的伴隨關系,因此,動詞后可以出現表示狀態的方式副詞。由于中動構式處于施事性與受事性交界的地帶,S6與動詞的關系變成了受動關系,S6是動作行為的承受者、作用對象或工具,但是動詞之后的副詞削弱了事件性而加強了狀態屬性。類系事構式和判斷構式的S完全沒有施事性,表述的是靜態的屬性意義。
通過以上列表及分析,我們得出一個推論:在英語簡單句主謂語序構式系統中,典型中動構式處于表達事件性意義和非事件性意義的構式體系的中間位置和漸變地帶,事件性語義特征漸弱,句式凸現的是非事件性語義特征,其語序格局受英語優勢語序的影響,與之相和諧。
猜你喜歡構式句法主語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21年2期)2021-07-16主語從句用法“大揭秘”考試與評價·高一版(2020年2期)2020-10-29葡語中零主語的語義功能分析文化學刊(2020年5期)2020-01-02消除隔閡,呈現新面孔瘋狂英語·新閱版(2019年11期)2019-09-10句法二題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詩詞聯句句法梳理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不可推導性”作為標準的虛妄:兼評“修辭構式觀”中國修辭(2017年0期)2017-01-31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再到語法構式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主觀性在口語構式中的非常規表達——以口語構式“V+他2+NumP”為例語言與翻譯(2015年1期)2015-07-18強化顯義與突出內涵:當代流行構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