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瑄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8)
近年來,在線教學成為高校教育的新常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由于英語教學的復雜性和動態性,該教學模式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造成了沖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對高校英語教師而言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線教學質量和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而不是強大的網絡教學平臺。有效在線教學不是實體課堂教學的簡單移植。然而目前在線教學主要表現形式是教師沿用傳統講授方式呈現課程電子資源,忽視了師生互動以及教學活動設計。[1]在線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相對新型教學模式,其信度和效度有待進一步研究。關于如何保證在線教學的優質和高效,活動理論已被驗證對于在線學習活動設計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2]在線教學模式在活動理論指導下可以揚長避短,更好地促進教學。
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起源于德國古典哲學,現廣泛應用于教育、心理學、人機互動、管理、組織研究等領域。維果茨基在馬克思勞動活動概念基礎上提出了活動理論三角模型,即主體(subject)、客體(object)和中介工具(mediating tools)。主體指積極主動的個人或者群體施動者,客體指主體活動的對象——實物或者抽象概念,工具包括有形物品和歷史文化產物。恩格斯托姆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另外三個要素:活動規則(rule)、共同體(community)和勞動分工(division of labor)。布萊克勒等人認為主體、客體和共同體是活動系統的內在要素,工具、規則和勞動分工是外在要素。[3]活動理論目前廣泛應用于學習活動設計,尤其是教學活動。[4]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執行者;
客體指教學目標;
共同體指教師等人員。[5]劉清堂等人認為,客體指教學內容,學習規則包括課堂教學規則等;
勞動分工指教學活動中學習任務分工;
活動可分為內部心理和外部行為活動。[6]活動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目標導向,鐘啟泉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一系列活動。[7]
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活動一般采取大班化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任務導向型活動設計較少,師生互動不多,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相比實體課堂教學不太理想,學習現狀不盡如人意。根據活動理論,學生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然而在當前的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活動地位幾乎沒有得到體現,教學活動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第一,教師缺乏英語在線教學活動相關的準備和理論研究。目前,很多教師還沒有完全適應在線教學活動的構思和組織,一方面忙于熟悉網絡信息化平臺熟練操作和應用;
另一方面要應對教材和學生不斷更新變化情況,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研究在線教學活動的相關理論。第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分析欠缺。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大班化教學模式,使得在線教學學生管理難度增大。教師在備課時一般對教材關注較多,對于在線教學平臺及多媒體工具也能夠基本熟練掌握,而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了解。第三,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活動主體地位認識不足。語言教學的復雜性使學習者通常無法完全理解教師所教授的內容[8],部分教師對于在線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習慣于沿用傳統授課模式進行在線教學,教學設計以教師為中心,多以單一講授的方式呈現課程電子資源,忽略了語言技能需要精講多練。第四,現有的在線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大多不是任務導向。當前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活動基本模式是教師按照學校規定教學進度和授課計劃照本宣科,完成教材內容的講解。英語教材不是按照任務導向編排的,尤其是精讀課本,多摘選科普或者社科類文章編制相關練習,與實際工作場景相去甚遠,不利于語言交際功能的訓練,對于學生今后求職就業直接指導意義不大。第五,在線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無從了解。大學公共英語實行大班化在線教學,師生無法面對面交流,導致教師在線教學時對于學生真實學習狀態無法準確了解。第六,在線教學活動結束后不能及時做出全面合理評價。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時,教師通常忙于按照教學計劃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忙于監管學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結束后往往草草收場。
綜上所述,由于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存在的諸多局限性,在線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在線教學效果難于衡量和掌控。
很多大學生由于受“啞巴英語”教學模式影響,很少敢于主動開口講和讀,在線下學習時很少主動回答問題、參與教學活動。當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時,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更是難以調動。英語教學活動不同于其他理論課程教學,其實踐性很強,如果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在線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在線教學就形同虛設。不經過大量日積月累和語言技能訓練,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根本無法提高,難以滿足日后求職就業的需要。從活動理論視域來看,理想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以任務為導向”,突出學生主體地位。[9]活動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當今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活動理論的教學活動設計對于提升在線教學效果和效率至關重要。
1. 事先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校公共英語教師在線英語教學活動之前需認真了解學生英語學習需求,了解分析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水平、英語學習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情感態度、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種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還需要了解學生是否已經熟練掌握在線教學所需硬件以及軟件操作技能,以便制訂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并組織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
2. 教學活動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在線教學活動中學生與教師缺乏現實接觸,學生通常會把在線虛擬教學看作一種非正式的教學模式,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
有些學生沒有做好線上學習的心理準備,存在一定排斥心理。根據活動理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執行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凸顯學生教學活動主體地位,教師才能帶領學生主動習得知識和技能并將其內化,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客體任務。教師應積極邀請性格內斂、喜歡保持沉默的學生參與在線教學活動,并及時給出個性化的指導建議,讓這部分學生體驗參與在線教學活動的收益。課堂上相對沉默的學生主動參與任何在線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對其表現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對于他們所取得的進步,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表示認可和肯定,并對其今后需要改進地方提出詳細指導建議。
3. 注重了解學生的內在心理活動
通過了解分析學生學習內在心理活動,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外部學習行為產生的真正原因和動機?;顒永碚撜J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習動機和學習狀態。[10]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開展探究式學習。
根據活動理論,客體引導活動方向,是活動實施指南,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列昂捷夫認為,客體可以反映學習者的動機。[11]
1. 根據教學大綱設定在線教學目標
教師根據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大綱設定、調整和更新在線教學目標,要考慮到同步在線與非同步在線、近期與遠期目標的差異性。此外,還應關注學生主體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
2. 設計高質量教學活動內容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既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也要行之有效,要對實體課堂環境下的教材內容篩選、編輯和整合,根據在線教學形式做出科學合理的結構調整。例如,大學進階綜合英語課本有一個單元主題是“Going Offline”(斷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事先體驗一定時間的斷網生活,然后分組討論策劃虛擬課堂活動。教師在組織同步在線教學活動時,可讓學生分組演練并進行評比。
3. 設計任務導向型在線英語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結合學生所學不同專業以及未來職業崗位群構思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巧妙設計任務導向型的在線英語教學活動,如用英語進行商務宴請、商務談判等。教師要將學習任務細化設計,包括整個操作流程、時間分配和注意事項,還要設計教學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管、考核和合理評價。如果在線教學活動缺乏互動性,就無法建立具有社會性的知識共同體,學生會產生疏離感,對在線教學心存疑慮。
1. 在線教學活動前教師加強英語在線教學理論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支撐和指南。高校公共英語教師應加強英語在線教學理論研究,例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社會建構主義、聯通主義以及協作式學習等,加強對學生在線英語學習行為以及心理活動研究。[12]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理論原理,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適合在線教學的學習活動。
2. 在線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做出全面合理評價
活動理論一個重要原則是目標導向。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對照教學目標及時評價,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的在線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及時了解進步和不足,積極參與在線教學活動。教學活動評價應該做到全面、有針對性。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還要關注在線教學活動中學生所展示的態度、興趣,以及參與程度與任務完成度等,最后結合學習成果,從多個維度對學生學習活動綜合做出評價。教師可對積極參與在線教學活動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詳細點評其優良表現,并對今后學習實踐提出指導性建議,借此向全班同學展示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裨益。在線教學活動中,只有當教師和學生實時互動并及時提出反饋意見,學生才能真正習得知識和技能。
與傳統教學相比,在線教學環境和載體發生了改變。在線英語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提前規劃試用最佳在線教學網絡平臺,還要依據不同學習活動選擇適合的教學技術工具,篩選可靠網絡資源,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網絡通信技術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根據活動理論,教師需要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出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線教學期間教師看不到學生的情況下,活動參與要求的制定和細化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對主動參加的學生給予獎勵,合理分配時間和注意力,以及有限教學資源,確保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讓大家在教學活動中聽到他的聲音,盡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在線教學活動勞動分工時注意激發學生活動主體意識和歸屬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社區感。教師可以嘗試通過賦予學生更多決策權,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如安排學生自己組織英語商務談判活動各項事宜和流程?;顒永碚搹娬{學習主體與學習共同體之間互動,如今很多高校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性格比較自我,不喜歡也不太善于團隊合作,而很多在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們齊心協力合作完成,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培養協作式學習的行為習慣。
在線教學活動設計要考慮某一活動所涵蓋所有要素,細化設計、從優處理,將各種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教師始終應該牢記的活動理論指導性原則是在線教學活動中盡可能激發學生活動主體意識。只有當學生主體意識被完全激發出來,教師所教授知識和技能才有可能被內化,并進一步外化為英語語言技能提高。
根據活動理論,教師要保證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活動有效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應綜合考慮精心設計各個要素,即學習主體、客體、共同體、學習工具、規則以及勞動分工,同時注重監測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狀態,最大限度地優化大學公共英語在線教學,實現在線教學質量和效果最優化,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幫助學生求職就業,助力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猜你喜歡公共英語教學活動主體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一帶一路”視野下高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池州學院學報(2017年5期)2018-01-23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數學大世界(2017年15期)2017-06-21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高校公共英語信息化教學方法研究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4期)2016-02-27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論多元主體的生成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6期)2015-01-22高職公共英語視聽說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運用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9期)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