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亮
(唐山市路南區職業技術學校 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組,河北 唐山 063000)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力質量、增強職業能力的重要渠道,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制造業高素質發展急需人才的重任。[1]職業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把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行業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自信和技能自信。
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導下率先在高校開展了課程思政試點工作。通過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實現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學和研究的全過程,從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促進了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掘各門課程中的德育內涵,加強德育課程、思政課程?!?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綱要》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p>
課程思政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霸诖笾行W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開設思政課的必要性,擲地有聲,意義深遠。
2020年,《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系列文件的發布,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地設計,指出深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構建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重要抓手。課程思政是將所有課堂作為育人主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技能培養、實習實訓等教學環節,實現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一體化,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突出文化、技藝雙傳承,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育人無形。
黃炎培提出的“求學為服務,服務勿忘愛國”的職教報國精神是其創辦職業教育的初心與使命。他認為,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為國家和民族的奉獻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他都敬告青年人“愛國不廢求學,求學不忘愛國”,并多次強調“職業教育唯一的信仰就是愛國、報國”。黃炎培愛國主義思想具有繼承性與時代性,可以作為課程思政的育人因素融于課堂活動和內容,提升課程思政實施效果,進而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全面成長成才,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要明確責任與使命。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有用之才。二是要提升課程思政理念。廣大教師要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愛真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學習育人方法,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見功見效。三是要提高課程思政能力。深刻理解課程思政內涵,精準選取課程思政內容,將品德修養、科學素養、核心價值觀、職業素養和行業發展等適時、適度、適當地將其融入課程,落在課堂。課程思政元素應是課程教學內容自身蘊含和內展的,課程思政是隨課程教學內容同時進行的與課程教學內容蘊含的思政教育因素適合的、恰切的教育。四是應實現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和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共同構建鑄魂育人的同心圓,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融合統一。通過課程的講述,更好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與理性思考,在此基礎上激發和調整其情感的結構,使他們從情感深處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連接為一個整體,情理相融、培養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和世界觀。
職業院校要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其育人過程有獨特邏輯與范式。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此為基本遵循,在內容上除了具有通用特征的要素外,應聚焦職業教育內涵、崗位特征和產業行業需求,多維挖掘、提煉育人要素和價值體系,豐富課程思政元素和資源。職業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在突出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要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的引導。要充分發揮與產業、行業密切聯系的優勢,了解行業發展的歷史、前沿和現實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職業精神。
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在理論和實踐探索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個別教師的課程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欠缺,沒有在理念、方法、手段、特色上下功夫,凝練提升不夠,不能深挖思政元素、優化內容供給。有的隨意組合,粗制濫造,思政引領力不足,融合無深度,作用難以發揮;
有的多點融合,處處呈現,完全覆蓋課程,遮蔽專業性;
有的思政元素一看就會,表達直露,印記標識太明顯,融合不巧妙,直白無內涵,無法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課程思政教學配套的育人資源建設不充分,無法形成課程思政完整的體系架構。校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中捉襟見肘,機械套用、模仿、移植他人的做法,融合不緊密,生搬硬套兩層皮,無法使學生產生共鳴;
或者隨意布點,不成體系無規則,融合頭緒亂,實際效果散。
還存在生拉硬套瞎拼湊現象,即課前5分鐘、課后10分鐘講解思政內容,將課程思政變為了課堂思政,使課程思政成了形式標簽,導致形式化、同質化。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更不是為思政而思政,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表面化、硬融入的問題。各類課程與思政課教師之間仍缺乏必要的溝通與聯系,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育人模塊如何與信息技術融合,育人模塊如何與課中、課后教學活動融合,都是值得深度思考和挖掘的問題。
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協同育人考核評價標準和實時反饋機制,缺乏育人模塊校內應用數據和課程思政課堂活動等相關客觀數據,不能全面了解課程思政改革效果。一是教學評價目的不明確,評級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將評價結果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難以激發廣大教師的教學熱情,無法彰顯課程思政強根鑄魂的應有之義。二是評價內容不系統,部分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只關注課堂教學方面,而忽略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與教學設施、教學管理機制等諸如影響因素。教學評價也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動態、過程性評估。三是教學評價指標缺乏科學合理性,過于抽象和模糊,難于操作,需要進一步完善。
要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的頂層設計,完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與教學改革、績效考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在職務晉升、津貼配套、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體現和傾斜,形成政策導向。強化專題培訓機制,提升教師對當今形勢政策的認知與判斷,提高教師思政育人意識與能力。搭建示范課平臺,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研課、復盤、賽課等系列活動,加強教學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交流,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是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的實踐者和推動人。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又要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作為育人目標,貫穿于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細節。引導學生在道德選擇、價值取向上形成正確的判斷,將學生培養成心中有國家、眼中有社會、手中有技能的德技并修的有用之才。
課程思政首先秉承讓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教師應深入領會課程思政的實質與蘊意,提升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和價值認同。深入挖掘、淬煉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注重教育路徑設計,提升自己結合生活場景來構建現實案例的教學能力,以充盈提高教學實效。加強創新課程思政方法能力,緊扣時代脈搏貼近學生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與思政課教師、班主任、企業導師共同搭建復合型育人共同體,開展制度化、伙伴化、系統化的學習,用以彌補在政治理論、價值引導等方面的知識短板,加強對課程思政理論、方法和實踐的深入研究與持續精進。
針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特點和學生思維特征,優化課程設置,將思政內容貫穿于全部課程,特別是課程的目標設計、內容開發、教學方法選擇、過程管理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明確課程定位,清晰描述課程所蘊含的思政要求,由課程任務、課程目標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來確定本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
教師應首先從課程的整體考慮,梳理課程內容主干,形成系統化的課程思政網絡和課程知識模塊間的有機協同;
完善教學內容,增加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優化課程思政教學環境,明確課程思政實施路徑與方法,凝練課程本身的育人元素和思政元素,使其與專業所需知識和技能要領有機化合,實現顯性知識獲取與隱性價值引領的融合。課程考核評價由過去單一的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考核轉變為對課程實施德育功能的同步考核,將德技并修作為一個重要的監測點指標。
以筆者講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本課程創新了建設模式和方法路徑,課程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創新為引領,對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進行重構,從單線程知識體系結構轉向多進程技能體系結構,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時,將生動有效的育人因素與課程教學內容合理拓展與緊密耦合。在教學形式上,利用職教云教學平臺、精品在線課程資源,實現課上和課下雙融合,在教學內容上,實現課程與“崗課賽證”對接,實現思政元素對課程內容的全覆蓋。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教師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同時,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授課計劃和教案為主線,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授課計劃要以每次授課內容為依據,深入把握課程內容中思想引領、價值培養、文化傳承、道德修身、法治普及、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細分,系統、科學地選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融于專業知識授課計劃,實現縱橫布局,縱線內容引領,橫線價值塑造,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展現出來。在對每堂課進行設計時,要結合教學過程中的思政元素,明確思政教育的重難點及解決方式,選擇恰當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實現專業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課程思政育人三者有機融合,同步提升。
以金屬切削機床課程中的“車床的外圓加工”這一個小節為例。在課前通過線上平臺向學生推送學習任務,提示學生。在課程內容的講授過程中,充分運用以案例為導引、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式教學思路,以圖片、動畫、短視頻、微課等多媒體形式交替、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在講授知識內容中,教師將講授知識植入課程思政元素。如:在講授變速操縱機構和離合器操縱調整時,舉例引出在相關行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校友、勞動模范等榜樣,鼓勵學生爭做能工巧匠。在講授主軸結構與功用時,可以適時對勇挑重擔、克服困難的模范人物的介紹,激發學生引領團隊積極進取的責任擔當意識。在講授其他軸與主軸傳動關系時,又可以將克服個人主義,增強集體觀念,同心同德,協作共進等觀念意識悄然內化。在課后總結與拓展中,教師凝練強化思政育人點,學生通過課后鞏固不斷探究,達到本課程思政教學的目標??傊?,思政資源的選取,要多從學生身邊故事入手,引起他們的關注。
職業院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不斷深化教書育人內涵,推動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程同頻共振[2],拓寬融入載體,創新融入方式,不斷增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其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內生動力,努力培養堪當民族重任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歡育人思政課程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內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家庭影院技術(2019年11期)2019-12-09思政課“需求側”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