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綠色環保技術論文【五篇】【優秀范文】

      發布時間:2025-07-19 23:59:31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20世紀中期以來,世界各國陸續了環境污染事件,不僅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脅。公害事件和環境問題讓人們認識到發展綠色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綠色環保技術論文【五篇】【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五篇】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字】綠色技術;

      城市設計;

      運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發展綠色經濟的時代必然性

      20世紀中期以來,世界各國陸續了環境污染事件,不僅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威脅。公害事件和環境問題讓人們認識到發展綠色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人類正在邁向綠色經濟時代。綠色經濟強調用生態化、知識化和可持續化改造傳統的黑色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的重要問題。發展綠色經濟,綠色技術是保障,綠色技術是根據環境價值并利用現代科技的全部潛力的無污染技術,能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態,包含的范圍很廣,主要有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污染治理技術、材料技術、資源回收技術以及環境監測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等。發展綠色經濟,是解決環境污染,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求。

      二. 綠色城市設計理念

      隨著人們綠色環保意識的增強,發展綠色城市已成為人們與日俱增的綠色消費的必然趨勢。綠色城市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主流,它不僅僅著眼于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外在的視覺形象,更注重城市的綠色文明、綠色經濟、綠色生態等豐富內涵,體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綠色城市設計也被認為是當代城市設計發展的主要方向。

      綠色城市設計理念起源較早,在20世紀70年以后,隨著現代生態學科的崛起,推動了綠色城市設計理念的發展。綠色城市設計的目標是運用綠色技術為人們提供舒適、方便、環保的物質空間環境,再把握人性化和生態原則的基礎上,不但要求城市達設施功能相互協調,空間形式的統一、完美,而且強調把污染降到最低,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優化。

      三. 綠色技術在城市設計中的實際運用

      現代城市設計要在學習、借鑒傳統的和現代的優秀城市設計實例的基礎上,深刻理解現代城市生活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并運用綠色技術予以解決。

      1. 市區邊緣城鎮及鄉效地區的規劃設計

      已發展的市區與尚待發展的鄉郊地區的接壤處稱為區邊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市邊緣區已成為城市空間擴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區。對于市區邊緣地區的設計,要尊重天然環境,維持自然系統的活力,如水的流動性、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等,同時要考慮在市區與鄉郊地區之間提供視覺和地理上的連系。例如在湖南省衡陽市邊緣城鎮的發展規劃中,規劃區在保留基本農田和生態廊道的基礎上,結合衡陽縣城城區空間帶形拓展趨勢、交通導向、主導風向,充分利用公路綠化帶、自然河流水系、高壓輸電走廊、基本農田保護區等作為生態廊道,實現了衡陽市區和衡陽縣城、樟樹鄉、呆鷹嶺鎮的綠色生態協調發展。鄉郊地區的規劃應與現有發展相協調,建筑物及工廠的應注重新能源技術、污染治理技術等綠色技術的應用。

      圖1衡陽市周邊城市

      2.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設計

      城市基礎設施是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基礎,分為工程性基礎設施(如圖2)和社會性基礎設施(如圖3),前者一般指能源系統、給排水系統、環境系統、防災系統、交通系統、通信系統等工程,后者則指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金融保險、社會福利、文化教育、商業服務等設施?,F代城市基礎設施設計中,綠色技術的應用是全方位的,尤其是能源設施、供排水設施以及環保設施方面,新能源、污染治理、環境監測等綠色技術的運用,有效的減少了污染,節約了能源,提高了經濟效益,還美化了環境。另外城市中的林地、開放空間、草地與公園以及河流廊道等基礎設施,模仿自然系統,發揮著調節空氣質量、水質、微氣候以及管理能量資源的功能,促進了城市綠色經濟建設。

      圖2 圖3

      3. 城市綠色建筑物的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目前也已成為建筑設計的潮流,綠色技術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對建筑場地的合理規劃,在充分利用場地中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降低工程建設造價,提高建筑密度,合理開發地下空間,選用:膨脹珍珠巖、水泥蛭石、再生聚苯板等綠色環保材料,同時積極利用自然光源、能源及通風技術,減少對空調的依賴型;
      另外,城市的建筑物可采用墻體綠化、生態綠地、屋頂綠化等方式,增加建筑物內及其周圍的總體綠化面積,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

      4. 城市園綠色開敞空間的設計

      城市綠色開敞空間的設計時對城市環境中人類生存權益的規劃設計,人們在綠色的開敞空間里可以獲得親切、舒適、愉悅、輕松、安全、活力、自由、尊嚴的心理感受。城市綠色開敞空間的景觀分為天然景觀(如圖4)和人造景觀(如圖5),天然的景觀包括植物和水體,在設計時要考慮到生態性以及用地性質,水體的應用要以一種或幾種形態綜合布局,使綠色的環境空間豐富多彩;
      人造的景觀以“綠”為主,在設計時要注重鋪裝和遮攔物的運用,來豐富人們的視覺效果,營造不同的空間感,增強觀賞性和趣味性。

      圖4 圖5

      總結

      綠色技術在城市設計中的運用,有效的提高和改善了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為城市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隨著科技的進步,綠色技術會越來越完善,應用的范圍的也會更加廣泛,對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興. 建筑設計中的綠色技術探討[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8);

      [2]. 王建國,王興平. 綠色城市設計與低碳城市規劃——新型城市化下的趨勢[J]. 城市規劃,2011(2);

      [3]. 陳有紅. 淺析現代房地產建筑項目中的綠色技術[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6);

      [4]. 胡鄭黎. 綠色城市設計——構建綠色和諧的家園[J]. 科協論壇(下半月),2009(5);

      [5]. 郭宏慧,賴勝男,王源福. 淺析我國的綠色城市設計[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4);

      [6]. 朱妍. 淺談住宅設計中綠色技術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6);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綠色營銷;
      房地產;
      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6-0000-01

      一、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概述

      (一)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的概念

      房地產綠色營銷是綠色營銷理論在房地產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房地產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更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采取各種綠色營銷策略來滿足房地產市場中消費者對于綠色產品的需求,從而同時為企業、消費者、社會和生態環境創造收益。

      (二)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的特點

      房地產綠色營銷策略和傳統房地產營銷策略的不同之處在于房地產綠色營銷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注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向消費者推廣時著力于展現其產品綠色環保的特點。

      從獲益對象方面來說,傳統房地產營銷只能為企業帶來收益以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房地產綠色營銷還考慮到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所面臨的問題

      (一)房地產項目成本增加

      房地產企業開發綠色住宅勢必會造成開發成本的大幅提高。首先,擴大項目綠化面積就會導致建筑面積的減少,從而使得商品房收益降低,房地產項目的成本也相應提高,這樣的結果是房地產企業所不愿意見到的。其次,為了滿足綠色住宅的要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各種環保設施,考慮到我國在環保技術方面水平有所欠缺,不能以較低的投資建設令人滿意的設施,同時又缺少相關的研究資金,為綠色住宅的建設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二)綠色消費觀念普及性不高

      在當前的房地產消費觀念中影響消費者購房的因素主要集中體現在價格、商圈、配套和環境幾個方面上。消費者固然會考慮住宅周邊的生態環境,但此時消費者對生態環境的考量僅僅停留在綠化、空氣質量層面上,并沒有真正了解綠色住宅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雖然綠色消費觀念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消費者也愿意在挑選商品時選擇更為環保的商品,但住宅作為一個高消費產品,已然給大部分需求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因此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環境下,綠色住宅往往供大于求,在房地產綠色營銷過程中如何普及綠色消費觀念也成了房地產企業所需克服的一個艱巨挑戰。

      三、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對策

      (一)加強政策支持

      政府應支持綠色住宅相關技術的研發,提升環保設施的建設能力,增強環保設施的環保效果,向房地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的研發費用。為了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究創新環保技術,政府可以減少綠色房地產企業相關的稅收,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政府應該完善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技術指標與綠色認證,對達到標準的房地產項目頒布由政府部門提供的綠色認證,加強人們對綠色住宅的認同,這樣一來就能形成技術和營銷相互促進的局面,加速房地產綠色營銷的發展。

      (二)實行綠色定價

      綠色定價是指與綠色產品相適應的定價方式,它是房地產企業綠色營銷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關鍵因素。綠色住宅的設計與開發與傳統住宅相比增加了成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施工環節實施環境保護而增加的成本;
      二是綠色住宅的生態運營和維護所增加的成本;
      三是采用綠色建材和綠色施工技術而增加的成本等。綠色住宅的定價方法可以使用成本加成定價法,在綠色住宅的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利潤;
      也可以使用競爭定價策略,通過比較綠色住宅與相近地段的傳統住宅,利用住宅差異化帶來的競爭優勢進行定價。綠色住宅由于其成本及價值特殊性,其綠色定價策略要盡可能把握綠色住宅和消費者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定價方法,才能贏得競爭優勢。

      (三)發展綠色科技

      對房地產企業自身來說,為了能使房地產綠色營銷的成效更顯著,必須要在綠色科技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目前房地產市場中的綠色住宅品質良莠不齊,一些房地產綠色項目在宣傳其綠色環保特點時夸大其詞,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就是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持,只能通過簡單注入綠色生態環保的概念而與綠色住宅打一個球。

      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結合本土環境的特定情況,研發適合國內綠色生態理念的技術和設備。掌握先進環保技術的房地產企業往往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更強的影響力,在足夠影響力幫助下便能更有效的向消費者傳達綠色消費觀念,這樣一來消費者對綠色住宅的消費需求就會增加,提升企業收益,從而為企業環保技術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以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四)開辟綠色分銷渠道

      綠色物業管理和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最好建立自己的綠色分銷系統,因為這樣可以直接面向消費者,并獲得對分銷渠道的完全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分銷過程中資源的損失,同時可以直接在市場上建立知名度向顧客直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所以如果企業的經濟實力雄厚,并試圖直接在市場建立知名度或向顧客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務,就應建立自己的銷售系統,直接控制分銷渠道。

      四、結論

      房地產行業倡導綠色理念,實行綠色營銷,是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無疑在房地產行業中,隨著時代的變遷都有著屬于這個時代最合適最有效或者說是最賺錢的營銷方式,但房地產綠色營銷卻是任何時候都不應改變的中心思想,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政策和形式的不變導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房地產企業將一改原來資源高消耗的特點,成為保護環境,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最強勁的一股力量,房地產綠色營銷終會在不斷摸索,不停進步的過程中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梁麗.綠色營銷理論在房地產開發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7,5.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Guidedbytheoriesofecology,greenculturewasadeeprev-olutioninthemindareaofhuman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wasitsfundamentalgoal.Thedailylifeofhumanhadco-nnectedwithgreencultureverycloselyfromgreenmind,greentechnologytogreenindustry""""sproduction,greenfood,greenc-onsume,greenwrapping,greenliterature.Thedevelopmentandc-ontentofgreenculturewereanalysed,andtherelationshipa-monggreencultur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cologyw-erediscussed.

      【關鍵詞】綠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生態學Green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Ecology

      綠色文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1]從狹義上講,綠色文化是人類為適應環境而創造的一切以綠色植物為標志的文化,包括采集狩獵文化、農業、林業、城市綠化以及所有的植物學科等;
      從廣義上講,綠色文化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協同發展、和諧共進并能使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包括持續農業、生態工程、綠色產品、綠色包裝、綠色消費、綠色交通、綠色文學等,也包括有綠色象征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游以及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生態學的理論和原則是綠色文化的精髓,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是綠色文化研究的核心。

      1綠色文化的發展演化

      本世紀中期發達國家相繼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但發展中國家仍處在落后的傳統農業階段。從60年代開始,人類掀起了一股推動糧食高產的綠色革命。這股“綠色浪潮”最早關注的是如何提高谷物產量,在1950年至1987年的30年間,世界谷物產量增加超過1.64倍。綠色革命伴隨的是農業的高投入,且綠色革命運動是由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推行的。由于發達國家的退卻,綠色革命思潮在70年代被自然農業思潮所取代。自然農業思潮包括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再生農業、生物農業、自然農業等。80年代可持續發展思潮又取代自然農業思潮并成為當前世界熱點。在1996年羅馬舉行的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上綠色革命重被提起,只是被賦予了新的內容[2,3]。90年代的綠色革命首先強調應與社會經濟環境相結合,其次是應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如防止單一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在原生鏡和非原生境中保持大量的基因庫、發展灌溉要防止次生鹽漬、發展耕作制度多樣性、提倡病蟲害綜合防治、重視土壤保護等。

      在綠色革命興起的同時,綠色組織開始成立。70年代美國成立了數百個青少年環境保護組織,發起了保護地球生態平衡的“地球日”活動。此后各國紛紛成立綠色組織,英國、德國、日本等還成立了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的政黨——綠黨。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21世紀議程》,象征著人類進入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以可持續發展為標志的“綠色時代”,隨之而起的是以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降低資源消耗、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特征的綠色文化的誕生。

      2綠色文化與可持續發展

      樸素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由來已久?!翱沙掷m發展”的概念首先由國際保護同盟提出,該同盟從生態學角度出發強調人類利用生物圈的管理,使生物圈既能滿足當代人的最大持續利益又能保持其滿足后代人需求與欲望。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為世人普遍接受的可持續發展概念,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4]??沙掷m發展包括生態可持續性、資源可持續性、經濟可持續性和社會可持續性[5],呼吁人們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要求人類在生產中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

      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外延可看出,可持續發展準確反映了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科學的反映觀[4]。這樣,就把以人為主體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染”上了“綠”意,并使綠色文化獲得了價值尺度。因此,可持續發展觀的確立推動了綠色文化的發展,同時也賦予了綠色文化更深刻的內涵。

      3綠色文化與生態學

      生態學理論強調自然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物種間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和諧、高效、有序的特征。生態學理論認為,有人類參與的生態系統是一個不同于自然生態系統的以人為主體的復合生態系統,由于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處于復合生態系統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但是,無論人類改造自然的欲望和能力有多大,都必須遵循生態平衡理論,都必須而且應該從人的自然屬性出發把人降到一般消費者的地位、強調“人—社會—自然”系統的協調[6]。因此,人必須將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相統一,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生命支持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上,形成“文明的生態觀”。

      綠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降低資源消耗、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為基本特征,因此生態學理論關于人居生態系統的闡述與綠色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吻合。綠色文化是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的文化,生態學理論為綠色文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成為綠色文化的精髓所在。

      4綠色文化的表現

      4.1綠色思想

      綠色思想是建立在充分認識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基礎上的思想意識。綠色思想認為,一個物種主宰世界的自然史是最不穩定的自然史。在人類與自然的長期斗爭中,人類終于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人們必須放棄“先污染后治理”的“黑色”工業化道路,走一條與自然界相互協調、共同繁榮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現代化道路,用“綠色”文明取代工業主義的“灰色”文明[7]。

      4.2綠色科技

      綠色浪潮的興起加深了人們對科學技術的思考,科學技術在為人類創造一定財富的同時也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后果,如“六六六”、“DDT”殺蟲劑的發明和應用。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后果或創造的財富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科技是“反生態”的、“反綠色”的,而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科技是綠色科技。綠色科技是能夠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能優化生態系統結構的科技系統,其特征是在創造明顯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損壞或不影響生態平衡。綠色科技要求在設計產品時必須按照環境保護指標選用合理的原材料、結構和工藝,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不產生毒副作用以及產品設計有利于拆卸和回收、利用并保證產生最少的廢棄物。

      4.3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指符合“環境標志”(Environmental-Labelling)要求的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環境標志標準對綠色產品在環境保護、資源消耗、人類健康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股保護環境的綠色沖擊波[8]。

      為增強競爭優勢,企業紛紛設計綠色目標,開發綠色技術和研制綠色產品,涌現出的綠色工業產品有綠色汽車、綠色計算機、綠色冰箱、綠色電視機、綠色紙張、綠色服裝、綠色玩具、綠色能源、綠色水性涂料、綠色可降解塑料等。

      綠色農業產品主要指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標準規定禁止使用化肥農藥、土壤中不含重金屬、灌溉用水必須無污染,強調綠色食品在其原料的生長、加工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應最小。

      4.4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的含義是多重的,它包括:

      一、人類的消費活動無害于環境;

      二、人類的消費活動應做到對自然資源的“適度”和綜合利用;

      三、人類一切消費活動應符合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流動的規律,不能因畸形消費而破壞生態系統的“食物鏈”[9]。綠色消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具體表現為人們對綠色產品的青睞。

      4.5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是一種不產生垃圾的包裝,其基本特征是強調在生產環節中就考慮包裝品使用后能夠盡快回收而避免或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由于與日俱增的包裝廢棄物已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綠色包裝已在全世界達成共識,成為全球包裝的趨勢。目前,技術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探索解決塑料降解問題,并嘗試一些替代方法。

      4.6綠色住宅

      綠色住宅是符合生態要求且不污染環境、不危害人體健康的住宅,它是生態學、建筑學和園林學相結合的產物。其特點是:盡量使用天然材料,盡量使用天然能源與再生能源,采用節能技術和防止污染措施,宅址選在遠離污染源的地方。荷蘭、日本建筑師按上述特征設計出生態住宅,這些住宅均采用不影響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不用空調器、采用節能光源。

      4.7綠色文學

      狹義講,綠色文學是以描寫自然、歌頌綠色、激發與引導人們向往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文學作品,如中國古代許多著名的詩人出于對綠色生命的熱愛、將自然品格視為人類道德品格的母體、將自然之物人格化?!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淡泊,“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高潔優雅,無一不激發人們對自然的美好向往。廣義講,綠色文學是以反映社會環境問題、抨擊破壞環境的丑惡現象、提高人們的綠色意識、倡導生態平衡、宣揚綠色文化的文學作品,如R·卡爾遜的《寂靜的春天》、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等。綠色文化是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文化,因而圍繞關注綠色文化而創作的綠色文學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鴻。何謂綠色文化。森林與人類,1997,(1):4

      2丁樹榮。綠色技術。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孫家濤。綠色設計的現狀與展望。環境科學動態,1996,(2):13~15

      4余謀昌。全球變化的人的因素。自然辯證法通訊,1992,(5)21~26

      5嚴立冬。簡論可持續發展的持續特征。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3):155~157

      6張長元。從綠色消費到綠色技術到綠色設計。環境科學進展,1997,(3):16~19

      7趙紅州。生態文化應急行。森林與人類,1997,(4):4~10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

      前言

      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多,但是我國的能源儲量是有限的,如果過度消耗,必然會帶來能源緊張的狀況,這樣會嚴重制約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因而如何節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隨著各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能源利用的充分認識,已將各類先進技術應用于建筑當中,及實現了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實現了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當代建筑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觀不僅應作為建筑創作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而且應成為建筑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并為建筑的功能、空間、形式、技術、經濟、文化和藝術注入新的內涵,同時極大地拓展建筑理論探索和創作設計的領域,因而也相應地為建筑評論拓展了嶄新的視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衡量人類一切建筑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沙掷m發展的綠色建筑觀將成為建筑評論的基本價值取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創作原則也應成為建筑評論的重要標準;
      而當代建筑評論在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觀和創作設計原則,在探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理論和方法,在引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創作設計實踐、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啟迪智慧、交流經驗等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

      明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并把握相應的理念原則和標準,是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評論活動的關鍵。所謂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就是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建筑發展的戰略目標,并作為一切建筑實踐的基本指導原則,而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建筑理論、建筑創作設計、建筑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以及建筑管理法規和運行體制等等都可稱之為“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綠色建筑”正是對“可持續發展建筑”概括而形象的稱呼,其實質是“生態健康的建筑”。綠色是自然、生命和生機的象征,意味著成長和發展,綠色建筑就是以生態學的科學原理指導建筑實踐,創造人工與自然相互協調、良性循環、有機統一的建筑空間環境,其基本原則和評價標準可簡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原則。建筑及其建成環境要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
      要盡可能減少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平衡的負面影響;
      人工環境要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節約資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原則。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使用運行和管理維護等一切建筑活動應盡可能節約自然資源和能源消耗;
      提倡經濟、合理、實用、高效,反對鋪張、浪費和奢侈;
      采用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現代高新技術與傳統適用技術相結合、行政干預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健康衛生、無廢無污的原則。建筑及其建成環境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應采用無毒、無害、環保型綠色建材,采用耐久性的、可循環、重復利用的材料;
      盡可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地冷等自然清潔能源;
      應設置水循環利用系統和固體垃圾、廢物的收集、回收和處理系統等;
      大力發展立體綠化,充分發揮園林綠化保護和改善建筑環境的作用,滿足現代人回歸自然的心理渴望。靈活開放,適應發展的原則。建筑的空間和使用功能應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要求建筑空間應具有包容性,功能應具有綜合性,使用應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以及易于發展的可擴展性,從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與其物質結構的耐久性相適應的持久生命力,不僅能很好地滿足其當前的使用要求,而且應避免建筑物因其功能失效而大量、頻繁地拆除重建,使建筑具有潛在而巨大的節能、節材、節約資金以及減少生產和施工對環境的污染等綜合效益。應把建筑及其規劃設計當作一個持續不斷的動態生長過程,要有預見性地研究建筑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要做到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相結合,為擴建和改造留有余地,提倡“彈性設計”、“預留設計”和“潛伏設計”等,優先采用具有靈活性和可變性的建筑結構和設備系統;
      發展模塊化、標準化、易于維護。生態建筑文化和美學藝術的原則。綠色建筑應以其獨特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方式表達現代生態文化的內涵和審美意識,創造自然健康、親切舒適、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具有傳統和地方文化意韻和現代氣息的建筑環境藝術。

      3 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

      當代綠色建筑應以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觀為基本的價值取向,以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原則為主要發展標準和依據,以建筑的生態環境理論和創作設計實踐為重點,使建筑與能源利用進行完美的結合,為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只有充分認識到以下各方面的內容,才能為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當代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危機和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政策綱領、行動措施以及建筑學為適應時代要求積極探尋人居建筑環境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緊迫性。建筑設計師應擔負起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為人類創造健康、舒適、優美生活環境的社會責任及其職業道德。與生態、環境、能源等相關的學科理論和知識在綠色建筑規劃、創作設計中的綜合應用。節地、節材、節能的建筑設計原理、方法和技巧。綠色建筑技術,如綠色建材技術、太陽能建筑技術、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建筑環境調控技術、節能建筑設備技術、太陽能、風能發電技術、建筑節水、水循環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等;
      居住區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技術、智能化綠色建筑環境控制技術等。

      綠色環保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綠色科技期刊;
      優勢;
      社會責任;
      理念

      中圖分類號:Z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1-0063-04

      1 引 言

      綠色是時下社會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在互聯網上搜索“綠色”,綠色食品、綠色健康、綠色生活、綠色時尚、綠色家居、綠色材料、綠色軟件、綠色產業、綠色和平、綠色奧運、綠色制造等概念撲面而來,如果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區域名稱,如綠色中國、綠色湖北、綠色武漢等等,則綠色詞組更是層出不窮,無窮無盡。當然,搜索“綠色科技”也會出現很多詞組,但只要細心地進行瀏覽,就會發現,綠色科技產品,綠色科技企業類詞組還是有一定頻度的出現,而綠色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綠色科技理論的創新、綠色科技成果、理念的傳播、組織卻較為少見,特別是綠色科技傳媒更是鳳毛麟角。據此,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一個結論:包括綠色科技期刊的綠色科技傳媒的發展已大大落后于綠色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因此,創辦綠色科技期刊適逢其時!綠色科技期刊是指以報道綠色科技成果、信息,傳播綠色科技理念,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己任的科技期刊,綠色科技期刊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責任和理念。

      2 綠色科技期刊的優勢

      綠色科技期刊具有什么樣的優勢呢?筆者認為,綠色科技期刊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其辦刊環境、辦刊資源以及辦刊前景上。

      2.1 綠色科技期刊發展前景的優勢

      綠色科技是人類發展科學技術的未來目標,綠色科技是未來發明創造的代名詞。人類面臨的全球變暖問題、資源匱乏問題、能源短缺問題、減災防災問題等等都期待綠色科學技術來開創新的紀元。以推動綠色科技進步為目標的綠色科技期刊,在完成期刊使命的過程中也完善了自己,在科技學術期刊中率先披上了綠裝,搭建了綠色舞臺,拓展了發展空間,綠色科技期刊在綠色革命浪潮中,一定會道路越來越寬闊,前景越來越光明!

      2.2 綠色科技期刊辦刊方向的優勢

      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中國共產黨,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素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梢?,綠色科技期刊傳播綠色理念,推廣綠色技術等辦刊活動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辦刊方向無疑是與國家大政方針保持了一致。正確的辦刊方向看似一句政治口號,其實對一個辦刊人來說卻是無比重要,辦刊方向是生命線,特別是像《綠色大世界》這樣一個經歷過休刊的期刊,如何確定辦刊定位,辦刊方向是否正確卻是一個大問題?!毒G色大世界》是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包括學術期刊、技術期刊、科普期刊,而一般來說,科技學術期刊以其對科技創新的貢獻凸顯其重要作用,更加受到業界、學術界和讀者的尊重。因此,無論是從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還是從為發展科學技術作貢獻的角度,綠色科技期刊辦刊方向具有政策優勢和社會基礎的優勢。

      2.3 綠色科技期刊的稿源優勢

      綠色科技涵蓋了農業、林業、環保、國土資源、能源、建筑、旅游等大的行業領域,從學科分類來看,更是寬泛,幾乎所有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學科中都蘊含了綠色分支學科,全球從事綠色科技研究、開發、推廣、傳播、管理的各類人員數以億計,我國綠色科技工作者是全世界最龐大的集群,如果計入農村基層科技工作者,總人數可能數百萬人,甚至上千萬。這樣一支綠色科技隊伍,是一個多么雄厚的稿源基礎。還是以《綠色大世界(學術版)》為例,該刊編輯部設置欄目時充分考慮了綠色科技領域覆蓋面,設置了前沿聚焦、工作研究、資源•產業、環境•安全、園林•園藝、動物•植物、能源•技術、建筑•材料、生態•旅游、食品•加工等欄目,充分考慮到綠色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同時也拓展了期刊稿源的來源面。在這樣的辦刊思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綠色大世界(學術版)》一定會很快度過復刊期,迎來期刊的新發展。

      2.4 綠色科技期刊的質量優勢

      綠色科技領域是當前科技領域中最活躍的部分之一。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

      時代的需要、社會問題的亟待解決往往促進科學技術劃時代成果的誕生,生物進化論、板塊構造學說、雜交水稻等等莫不如此。據報道,美國《連線》雜志日前評選出2008年人類在綠色科技領域取得十項重大突破,綠色水泥、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水分解發電技術、二氧化碳回收技術、皮肯斯能源替代計劃等榜上有名,這些綠色技術的成熟將會改變世界。同時,作為辦刊人,我們也深受鼓舞,綠色科技領域的強大創新能力,將會為綠色科技期刊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稿件,綠色科技期刊的質量優勢將會得到確立和保持。

      2.5 綠色科技期刊的發展動力優勢

      科技期刊的發展動力(也可以稱能量,power)是什么?除了國家政策支持、行業需要外,產業界的支持是期刊發展的最大動力,在期刊企業化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后,產業界的支持將變得更加舉足輕重。綠色產業是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綠色科技是綠色產業騰飛的翅膀,綠色科技期刊的發展動力將主要來自綠色產業??v觀全國數千種科技期刊,我們很容易發現,與綠色概念相關的科技期刊,無論是權威學術期刊,還是技術類期刊,在刊登企業廣告方面均要比其他學科類期刊占有優勢,如《花木盆景》、《長江蔬菜》、《種子世界》等都是成功運作的典例。我們堅信,綠色科技期刊只要植根于“綠色土壤”,做好“科技”大文章,正確定位,努力經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發展動力支持。

      3 綠色科技期刊的責任

      綠色科技期刊是記載、報道、傳播綠色科技信息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知識載體,它通過收集、加工使相關知識與信息活化,并以規范的文字形式進行保存和傳播。因此,綠色科技期刊辦刊人應有高度的使命感,把期刊建設成綠色科技界科技知識、科技成果交流、傳播、推廣的重要平臺,擔負起綠色科技媒體應該擔負的推出新成果、推廣新技術、推舉新學人、推播新理念的社會責任。

      3.1 推出新成果

      綠色科技期刊的首要社會責任當屬推出新成果。期刊應該面向農、林、環保、生態、國土資源等行業的綠色學科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關注各學科及分支學科的學術動態,關注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的研究進展,關注國際國內最新前沿科技動態,關注國內生產實踐前沿的科技需要和最新發明創造,爭取以最及時準確的報道向社會各界推出綠色科技研究、開發、試驗出的最新成果,既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趨勢,及時跟蹤報道綠色科技領域科研前沿的新成果新成就,也要跟蹤報道綠色科技領域生產前沿的新成果新成就。

      3.2 推廣新技術

      綠色科技的應用目標在千山萬壑、千村萬寨、千家萬戶,綠色科技的價值也體現在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上,因此,綠色科技期刊應將服務的重心轉向基層,朝向生產實踐的前沿,面向廣大農、林、環保、國土資源的科技工作者,注重實用技術與科技成果的介紹,推出科技含量高、實用性強、頗具推廣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3.3 推舉新學人

      人們都知道文學期刊編輯與作家的互動故事,知道很多作家、詩人的代表作、成名作與期刊編輯部的支持、推薦甚至是指導有很大關系??萍计诳瑯右灿羞@樣的社會責任。作為綠色科技期刊應該樹立為我國綠色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辦刊思想,尤其應該面向基層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他們中間的很多人有很好的發明創造、有很好的工作經驗、有很好的研究思路,需要有人發現、鼓勵、引導、推薦,綠色科技期刊應樂于當伯樂,通過期刊平臺發現、推舉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基層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使他們在我國綠色科技舞臺上施展聰明才智,發揮應有作用,作出應有貢獻。

      3.4 傳播新觀念

      綠色科技期刊是一種媒介,當然應是新觀點、新見解、新觀念的傳播者。

      首先,應大力傳播綠色觀念。綠色科技與人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在進行科技報道過程中,應適當主動選擇刊登有關營造綠色生活、綠色健康、綠色經濟、綠色家園、綠色環境等方面的科技論文以及短訊,把綠色文化氣息送給讀者大眾。其次應大力傳播可持續發展觀念??沙掷m發展觀的產生源于人類經濟活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可持續發展觀表現了極深刻的哲理和豐富的內涵,它主要指社會、經濟、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它同傳統發展模式的差別關鍵在于承擔了對未來發展的義務。宣傳、傳播這樣一種發展觀是利在當代、功在未來的事,是綠色科技期刊義不容辭的責任。還要適時地傳播其他有利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新觀念,如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的觀念、人與自然(包括動植物)和諧相處的觀念等。通過傳播新觀念來喚醒國人綠色意識,在提高青少年綠色科技素質上貢獻應有的力量。

      4 綠色科技期刊的辦刊理念

      每種期刊都有自己的辦刊定位,定位準確者通過努力奮斗成為了名刊、大刊、強刊,而定位不夠準確者則可能是歷時較長但還在艱難跋涉。筆者認為辦刊人的辦刊理念決定了期刊的定位和走向,只有科學的辦刊理念才能帶領期刊走向成功。

      綠色科技期刊應強化崇綠、惟特、求精、創新的理念。

      4.1 崇綠理念

      綠色不僅是大自然中的一種色彩,而是包含了豐富內涵的人文狀態。綠色是一種理念,綠色理念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崇尚綠色是綠色科技期刊辦刊人必須具有的辦刊理念。崇綠理念就是熱愛綠色科技事業、對綠色科技人物發自內心深處地由衷欽佩,并積極參與綠色科技創造活動;
      熱愛綠色科技出版事業,視綠色科技期刊出版事業為心中最神圣的事業,甘心為廣大綠色科技工作者作嫁衣、當人梯;
      同時對綠色科技事物有著非凡的敏銳性和感知力,善于學習,善于發現,善于總結,有為綠色科技事業做貢獻的能力和本領。

      4.2 惟特理念

      惟特就是要高度重視期刊特色的創建。特色是一種期刊立身之本,是區別于他刊的本質性標志之一。期刊沒有個性和特色就沒有生存與發展的希望。那么綠色科技期刊的特色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兼容性、實用性、交叉性應該是其主要特色。

      兼容性就是要不論行業領域,不論學術門派,只要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綠色科技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期刊都要進行及時報道,不論是學術殿堂的權威學者還是基層科技工作者,只要它們提出了獨到的研究成果,都要讓他們平等地在期刊中發出聲音。兼容并蓄是科技創造活動最需要的環境。

      實用性就是要側重于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的報道。綠色科技的應用目標就是要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難解之題,造福于人類社會,科學技術只有在轉化為生產力之后才能體現出其巨大價值,因此,綠色科技期刊堅持實用性特色,不僅符合國家科技目標,而且也會受到生產單位的歡迎。

      交叉性就是倡導不同學科之間、同一學科的分支學科之間相互融合、滲透、交叉,從而形成新興學科、新興成果?,F代科學技術學科劃分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既有其專業化優勢,同時也有其難出新成果的不利因素,所以學科交叉、相互借鑒、相互結合是科技創造活動的重要途徑。綠色科技學科門類很廣,農學、林學、生態學、地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工程技術等等,綠色科技期刊應促進學科相互之間開展大交叉、大融合,從而能夠刊登、報道出更多更有創新意義的綠色科技成果。

      4.3 求精理念

      求精就是要有精品意識,辦刊過程精益求精,努力創建精品期刊。精品意識應貫穿辦刊的全過程。針對綠色科技期刊的辦刊資源情況,在選題策劃、欄目設置、編校加工、出版發行以及為作者讀者服務方面,都應有精品意識,一切為了創品牌期刊,把創精品期刊、品牌期刊作為編輯部每一個成員的自覺行為。精品綠色科技期刊應是由內在的豐厚底蘊與外在的完美形態相結合而成的高智力產品。除了內容精益求精外,對涉及期刊形象的任何環節都不可大意,都要求精,如封面設計、網站設計、徽標設計、廣告設計;
      以至信封、信紙設計等等無不彰顯期刊的形象,都應認真對待,爭取做到完美。有求精理念的辦刊人,才能創造出精品期刊、品牌期刊。

      4.4 創新理念

      創新一詞已為人們熟知且廣泛使用。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其上對一個國家、民族,下對一個基層單位以至到一個個體都至關重要。但每一個單位機構、每一個個體創新的理念、方向、方法是不同的,如何尋找創新突破口是要用創新思維來思考和研究的。對于綠色科技期刊,其創新理念應具體體現在:

      一是期刊定位的創新。期刊定位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最本質性的特質,應廣泛調查研究,既要體現個性特色,也要與大環境大氣候有適應性,既符合學科發展和期刊發展的規律性,也要能勇開先河,獨辟蹊徑。筆者認為,綠色期刊定位為綠色科技期刊應該是較恰當的選擇。

      二是內容創新。內容創新應從科學問題研究的規律與把握,對擬發表的科技論文,從理論觀點、科學方法、應用情況、國際國內研究現狀等方面堅持創新性質原則,可以保證為讀者提供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開闊讀者視野,拓寬其思路,提供新知識、新經驗,給予有益的啟示和啟發。

      三是形式創新。期刊形式的創新是給期刊創造一個合適的外表形象。有的期刊活潑,有的期刊嚴肅,有的期刊顯得雍容華貴,有的設計得很成功,有的留下了一定的遺憾。作為綠色科技期刊的外在形式應該與其內容和諧協調,應給讀者清新、富有綠色科技含量的感受。在這個原則下再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創新設計,應該能夠創造出一種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清新和諧的綠色科技期刊形象。

      參考文獻:

      [1] 張錦.試論林業科技期刊創新的辦刊理念[J].安徽林業科技,2005(3):51~53.

      [2]侯春梅,遲秀麗,李明.有關科技期刊發展的幾個理念問題[J].編輯學報,2008(2):140~141.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