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評價前牙離體即刻再植的治療療效。方法:分析2009年以來收治的39例因外傷致前牙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其中30 min至2 h前牙離體脫位患者31例,前牙離體脫位超過2 h患者8例。結果:2 h以內離體牙經處理后再植復位固定,術后顯效20例,有效10例,失敗1例。脫位超過2 h患者離體牙用抗生素溶液進行浸泡和清潔處理后,均采用根管充填,鋼絲結扎固定,術后顯效5例,有效2例,失敗1例。結論:脫位的自體牙經過處理后復位再植治療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根管治療是脫位前牙治療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牙脫位;根管充填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727-02
牙再植術是把因外傷脫落或因病拔除的牙齒,經過適當處理(主要是根管充填)后再植回原牙槽窩,使牙齒重新牢固地生長于牙槽窩內并行使其正常功能。前牙處在易受傷害的位置,易脫位,牙齒缺失影響面部的美觀,語言功能,給患者造成心理傷害。本人自2009年至2012年收治39例病人,療效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30例,女9例,年齡9~42歲。其中32個中切牙,7個側切牙缺失,牙脫位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損傷,但牙槽骨無缺損性骨折,所有脫位牙均無牙冠、牙根折斷。離體時間最短30 min,最長里15h。
1.2 方法 離體牙根冠完整,對根尖發育不完全及離體時間較短的要注意對牙周膜的保護,將牙齒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后,慶大霉素液浸泡30 min后即植入原位。牙脫位2 h以上者,將牙齒用無菌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后,置慶大霉素液中浸泡30 min,在無菌條件下開髓根充后再植入原位。經處理的脫位牙植回原位前,均在局麻下清理牙槽窩,去除牙槽窩內的血凝塊,牙槽骨復位,縫合撕裂牙齦。,輕刮牙槽窩使其充滿新鮮血液后再植入。植入后脫位牙用結扎絲“8”結扎,并調牙合,避免早接觸,以免影響愈合,固定時間1至2月。隨診。
1.3 療效評定 術后1,2,3,6月,1年,2年隨診拍片并看牙齒的色澤和動度。顯效:牙齒無松動,咀嚼功能正常,X線片示牙根無異常,為再植成功。若牙齒與牙槽骨間為牙周膜愈合,牙髓活力正常,為牙髓復活。有效:疼痛消失,無感染,咀嚼功能較好,牙松動度Ⅰ度。失?。壕捉拦δ懿?,松動度Ⅱ度或Ⅲ度,X射線片示根尖區吸收明顯,疼痛等。
2 結果
本組牙中,顯效25例占64.1%。有效12例,占30.8%,失敗2例占5.1%。
3 討論
3.1 手術療效與脫位牙離體時間長短和患者年齡關系密切。脫位牙離體2h內植入可能保持牙周膜活力,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牙周膜水腫變性,一方面影響細胞的再生能力,影響牙周膜愈合。另一方面促進根尖部吸收,抗感染能力差。脫位牙早期植入可減少牙周膜水腫變性,有利于牙周膜和根尖血運循環,保存牙髓活力和促進牙周膜生長。故脫位牙應爭取在30 min至2 h內植入。本組2例失敗,脫位時間為15 h?;颊叩哪挲g越小,再植效果越好,與該年齡組牙根未發育完全,根尖也粗大,來自牙槽骨的牙槽神經分支及毛細血管經根尖孔進入髓腔,血供豐富,修復再生的能力強有關。
3.2 牙齒因外傷脫位后,根尖的血管及神經被撕脫或斷裂,常導致牙髓壞死。而壞死的牙髓存在,將導致重植牙的牙根炎癥性吸收。因此,大部分脫位牙都必須進行根管治療。牙根吸收在受傷后1個月~4個月即可在X線攝片有所顯示,一旦發現有牙根吸收現象,應盡早進行根管治療。根管治療能預防和減少牙根吸收,也是保存患牙的重要手段。但對于年輕的恒牙,尤其是根尖孔未完全形成而呈喇叭口狀,且就診時間短,甚至還可見有新鮮血液的牙齒,再植后牙髓成活率可能性高,其牙髓治療的時間應推遲。
3.3 患者可將脫位牙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后放入牛奶,生理鹽水,礦泉水中貯存,避免脫位牙表面干燥,受到污染,立即到醫院就診。
3.4 術中應注意 要嚴格無菌操作,再植前,牙槽骨復位,清除陳舊性血凝塊,輕刮牙槽窩,術后應與鄰牙固定,防止牙合創傷,常規應用抗生素,定期復查,常規拍X線片,注意口腔衛生。含漱劑漱口,軟毛牙刷刷牙,勿傷及再植牙。術后進流食1周,逐漸由半流軟食到普食,術后避免患牙行使咀嚼功能。
參考文獻:
[1] 邱蔚六 主編《口腔頜面外科學》 2008
[2] 宋興運,潘興哲。脫位牙臨床處理[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