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PR — 2020 — 00011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
印發《中國(湘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
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發〔2020〕14 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中國(湘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國(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0 年 8 月 13 日 (此件主動公開)
中國(湘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 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中國(湘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湘潭綜試區)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 46 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20〕47 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順應“互聯網+新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湘潭市發展定位和基礎優勢,堅持“輻射集約、城鄉統籌”,突出“創新管理模式、培扶優企優品”,構建“內陸特色、湘潭元素”的跨境電商促進體系,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
?。ǘ┗驹瓌t。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統籌協調、政策支持、環境優化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
——突出重點,創新發展。實施“互聯網+農業現代化生產”“互聯網+農產品貿易”“互聯網+農村消費升級”三大涉農工程,推動跨境電商向農村輻射。探索符合內陸特點的跨境電商新業務模式和新監管服務方式,完善監管服務流程。
——服務帶動,融合發展。引入和培育跨境電商服務型、資
源型企業,完善跨境電商配套服務體系,支持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涉農產業做大做強。鼓勵和支持傳統電商企業、貿易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
?。ㄈ┌l展目標。通過 3—5 年努力,將湘潭綜試區打造成具有中國內陸特色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為全省跨境電商新的增長極。
1. 將湘潭綜合保稅區打造成面向湖南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跨境商品物流分撥中心、倉儲中心、轉口貿易中心和跨境電商創新發展先行區;將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跨境電商零售企業集聚區;將湘潭天易經濟開發區、湘鄉經濟開發區打造成跨境電商服務農村發展示范區;在韶山市建設中國(韶山)跨境電商進出口展示交易中心。
2. 力爭用 3 年時間,引進和培育 3 個以上具備 B2B2C 能力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引進和培育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
3. 2020 年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額 2 億美元。力爭到 2025 年,實現跨境電商年進出口額 10 億美元以上,外貿企業應用跨境電商比例達到 30%以上,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5000 名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搭建三平臺。
1. 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與海關、稅務、外匯、市場監管、公民身份信息核查等平臺對接,實施“單一窗口”服務,實現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站式服務。
2. 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園區平臺。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打造特色跨境電商產業生態鏈。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出口園區和創業孵化園區。探索分區打造特色產業跨境電商產業集群。鼓勵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跨境電商產業集群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
3. 跨境電商服務農村發展示范平臺。立足湘潭市城市發展定位,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鼓勵企業打造垂直類涉農跨境電商 B2B 供應鏈平臺,發揮湘潭綜試區對周邊區域農村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暢通國際國內市場渠道,引入國外高科技農業機械和先進農業種植技術,推動優質農產品和農業機械產品走出國門。
?。ǘ嫿ㄆ唧w系。
1. 跨境電商信息共享體系。建立跨境電商信息合作與共享體系,打通與海關、稅務、外匯、市場監管等部門的數據接口,實現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跨境電商企業、國際物流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互認,為跨境電商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數據支撐。
2. 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電商平臺、保險機構等在跨境電商領域開展合作,建立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融資模式,拓展跨境電商安全高效融資渠道。落實跨境電商外匯業務便利化辦理舉措。
3. 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推動建立區域跨境電商倉儲物流
中心,打造“無港物流+倉儲集散中心”新模式。利用航空包機、湘歐班列、港澳直通車等物流通道和資源,建立海陸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引進國際大型、優質貨代物流企業,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銜接順暢、功能齊全的跨境物流分撥配送和運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流程規范、大數據驅動的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
4. 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跨境電商信用信息數據庫,提供跨境電商主體身份識別、信用記錄查詢等信用服務。建立監管部門信用認證和第三方信用服務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實施信用負面清單管理,維護跨境電商良好的發展環境。
5. 跨境電商統計監測體系。完善跨境電商交易主體信息、電子合同、電子訂單等標準及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分類標準,建立規范、全面的跨境電商統計制度和監測制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對各類平臺商品交易、物流通關、金融支付、稅收征管等數據進行交換匯聚和分析處理,逐步建立多層面、多維度反映跨境電商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體系。
6. 跨境電商風險防控體系。建立跨境電商風險信息采集、風險評估、風險預警處置、風險控制機制,建設完善網絡安全防護、數據資源安全管理和網絡安全應急處置體系,保障網絡安全、交易安全、國門生物安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有效防范交易風險。預防和打擊跨境電商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防控非真實貿易“洗錢”的經濟風險。加強跨境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探索
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
7.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依托湘潭高等院校優勢資源,推動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的產教融合,促進跨境電商相關專業和學科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產學研領域深化發展。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湘潭綜試區跨境電商人才體系,集聚跨境電商產業發展人才資源。
三、主要舉措 (一)培育“跨境電商+優勢產業”優企優品。在產業資源集中的區域,建設集供應鏈上下游、產品研發、出口銷售、品牌設計包裝、知識產權、物流等于一體的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引進跨境電商服務商,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國際認證,應用跨境電商平臺拓寬出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境電商優質企業和品牌。
?。ǘ┬纬?ldquo;跨境電商+農村電商”聯動發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冷鏈物流體系。結合湘潭特色,聚焦農機設備、茶葉、湘蓮、茶油、竹制品、精品果蔬、食品等涉農產品,打造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體系。搭建集跨境涉農產品品牌培育、出口認證、標準制定、“身份證”管理溯源等功能于一體的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縣市區結合實際自建跨境電商供應鏈平臺。
?。ㄈ┨剿鏖_展“跨境電商+紅色旅游”融合業務。依托韶山紅色旅游資源,建設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展保稅商品線下展示、線上交易模式。探索具有內陸特色的免稅交易模式,拓展跨境業務,打造韶山旅游新亮點,推動文旅商融合發展。
(四)推進“跨境電商+垂直生態”建設。營造優質營商環境,吸引跨境電商湘商回歸,吸引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和供應鏈企業落戶湘潭綜試區。支持商貿物流企業發展跨境貿易,重點打造跨境進口電商細分垂直類目供應鏈和平臺,推動垂直類 B2B 跨境電商交易平臺規?;l展。
?。ㄎ澹┡囵B跨境電商人才。實施“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工程,推動湘潭市中職、有條件的高校開設跨境電商相關專業和學科;鼓勵跨境電商企業、人才服務機構及相關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建立創業孵化基地。運用優質教學資源、實訓基地,為跨境電商企業輸送實用型、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鼓勵跨境電商高端人才落戶湘潭綜試區就業、創業和發展。
?。﹦撔驴缇畴娚掏P模式。創新跨境電商出口 B2B 和B2B2C 通關模式,探索海外倉 B2B2C 業務發展,提升跨境進口商品特色類目的通關便利化水平。
四、組織實施 湘潭市要發揮建設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湘潭綜試區工作推進機制;要做好頂層設計,形成工作責任清單,著重抓好戰略規劃、考核評估等工作;要圍繞湘潭綜試區建設目標,加快制定和出臺支持政策和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從 2020 年起湘潭市設立跨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省財政予以適當支持。相關部門單位要大力支持,積極做好協調配合、指導評估等工作,共同推進湘潭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中國(湘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建設責任清單
序號 目標任務 具
體
要
求 責任單位 一 建設軟硬件基礎設施 1.建設湘潭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研究落實平臺創新業務與政策措施。綜合服務平臺開放對應接口,實現企業、服務機構、監管部門等的信息互聯互通。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長沙海關 2.各職能部門向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開放端口,做好對接。推動實現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一站式辦理海關、出口退稅申報、認證認可、市場主體信息對接、外匯收支查詢核查等業務。
長沙海關、省稅務局、省市場監管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省商務廳 3.建設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保稅倉儲。
湘潭市人民政府、長沙海關 4.建設“1210”查驗監管中心和“9610”查驗監管中心。
湘潭市人民政府、長沙海關 5.支持湘潭市各縣市區根據本地特色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統籌協調、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逐步形成以湘潭綜合保稅區和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的跨境電商生態圈。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建設線下產業園區平臺,對接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和園區提供全流程服務。
湘潭市人民政府 二 出臺跨境電商支持政策 6.湘潭市設立跨境電商發展專項資金,省財政予以適當支持。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商務廳 7.制定跨境電商通關支持與創新政策,完善通關監管模式,支持進口實體店銷售與快遞配送模式,探索進口 O2O 自提模式,出口簡化申報、轉關流程與創新管理。專題研究跨境電商進口或出口業務轉關問題,明確跨境電商業務轉關所需流程和手續。
長沙海關 8. 協調落實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關于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優惠政策,包括簡化申報、免征不退等,盡快開展“1210”“9610”業務。
省商務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三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9.建設跨境電商總部基地和孵化基地,出臺支持政策,吸引電商企業總部和創業團隊入駐,加快跨境電商產業集聚。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 10.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培育本地行業企業,支持中小跨境電商做強做大,鼓勵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打造本地跨境特色產品。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
11.成立跨境電商產業招商小分隊,根據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點對點招商。
湘潭市人民政府 12.積極參加國家及我省舉辦的跨境電商產業重點招商節會活動,宣傳推介湘潭優勢資源。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 四 建設服務體系 13.以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基礎建立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電子商務、物流、支付等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
湘潭市人民政府 14.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推廣“三單”融資等,緩解跨境電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15.鼓勵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平臺等,在商戶及終端用戶融資、跨境電商國內外匯貸款結匯、電商出口信用保險、在線供應鏈金融、進出口商業保險等方面規范開展合作,建立一站式在線支付結算、在線融資、在線保險等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體系。
湘潭市人民政府、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湖南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16.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倉儲中心,整合物流分撥中心、保稅公共倉儲、海外公共倉儲等資源,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通道資源和信息共享。
湘潭市人民政府 17.推出針對跨境電商特點的新型認證技術標準和實施規則,開展跨境電商企業認證試點,建立信用負面清單。
省商務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18.聯合開展跨境電商統計監測試點,建立并完善跨境電商統計方法,創新統計數據應用,發布跨境電商發展指數。
長沙海關、省商務廳、省統計局、湘潭市人民政府 19.建立跨境電商業務全流程的風險管理和防控體系,發揮外匯、海關、稅務等部門的監管職責和跨境電商平臺的主體責任,實現跨境電商“安全規范、風險可控”。
省商務廳、長沙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省稅務局 20. 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實用型人才培訓基地。健全跨境電商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引進一批知名跨境電商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專業化、國際化的跨境電商人才服務市場。
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五 完善流程 21.建設標準的跨境電商海關通關流程,結合本地情況創新研究并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長沙海關 22. 針對性研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B2B 出口模式,緊跟國家政策,結合海關總署應用推廣,形成標準的申報及監管流程,將業務模式落地,開展跨境電商 B2B 出口業務。
長沙海關、省商務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23.明確跨境進出口企業和個人收結匯實施細則和辦理流程。
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
24.明確跨境進出口稅收政策和相關辦理流程。
省稅務局、長沙海關 六 創新發展模式 25.建設集供應鏈上下游、產品研發、出口銷售、品牌設計包裝、知識產權、物流等于一體的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引進跨境電商服務商,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國際認證,應用跨境電商平臺拓寬出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境電商優質企業和品牌。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長沙海關 26.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建立境內 O2O 線下體驗店,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長沙海關 27.建立和完善冷鏈物流體系。結合湘潭特色,聚焦農機設備、茶葉、湘蓮、茶油、竹制品、精品果蔬、食品等涉農產品,打造農產品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體系。搭建集跨境涉農產品品牌培育、出口認證、標準制定、“身份證”管理溯源等功能于一體的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鼓勵縣市區結合實際自建跨境電商供應鏈平臺。
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長沙海關、湘潭市人民政府 28. 依托韶山紅色旅游資源,建設中國(韶山)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展保稅商品線下展示、線上交易模式。探索具有內陸特色的免稅交易模式,推動文旅商融合發展。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長沙海關、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稅務局 七 物流通道建設 29.打造“無港物流+倉儲集散中心”新模式。利用航空包機、湘歐班列、港澳直通車等物流通道和資源,建立海陸空“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引進國際大型、優質貨代物流企業,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銜接順暢、功能齊全的跨境物流分撥配送和運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流程規范、大數據驅動的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政府口岸辦)
八 加強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 30.加強跨境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探索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研究建立跨境電商交易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湘潭市人民政府、省市場監管局 九 加大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31.實施“跨境電商+產教融合”工程,推動湘潭市中職、有條件的高校開設跨境電商相關專業和學科;鼓勵跨境電商企業、人才服務機構及相關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訓,建立創業孵化基地。運用優質教學資源、實訓基地,為跨境電商企業輸送實用型、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鼓勵跨境電商高端人才落戶湘潭綜試區就業、創業和發展。
省教育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十 探索跨境電商新模式 32.創新跨境電商出口 B2B 和 B2B2C 通關模式,對于無票采購的批量備貨的出口商品,推行新的通關監管方式。
長沙海關、省稅務局、省商務廳、湘潭市人民政府 中國(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中國(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郴州綜試區)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 46 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20〕47 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等重大歷史機遇,發揮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作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副中心,形成全面開放、面向全球的對外貿易新格局。
?。ǘ┗驹瓌t。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產業規劃,注重突出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引導各種要素向跨境電商相關產業集聚,培育一批本土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匯聚形成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
——優化服務、創新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流程,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創新服務和監管模式,構建良好的跨境電商發展環境。
——發揮優勢、突出重點。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公路、鐵路運輸優勢,暢通跨境電商“粵港澳新通道”,將郴州建設成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和湖南開放崛起的新增長極。
?。ㄈ┌l展目標。力爭通過 3—5 年的改革試驗,打造以郴州
綜試區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副中心物流基地、分撥中心、總部基地和創業基地。至 2023 年,實現“6510”跨境電商發展目標,即完成跨境電商 6 大創新模式試點,引導跨境電商各類市場主體向郴州集聚,引進和培育 5 家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實現跨境電商年進出口額 10 億美元以上,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兩平臺。
1. 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依托郴州綜合保稅區和郴州電子口岸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建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市場推廣、通關報檢、金融服務、智慧物流、供應鏈、培訓、信用保險、結匯退稅、資信評估等服務。引導跨境電商企業對接綜合服務平臺,形成線上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
2. 跨境電商線下園區平臺。以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綜合保稅區)、郴州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高標準創建各具特色的跨境電商園區。加快郴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特色園區建設,推動開展跨境電商直購、保稅備貨、進口商品展示體驗等業務模式。支持在縣市區規劃、建設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園,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跨境電商產業格局。
?。ǘ嫿ò梭w系。
1. 跨境電商信息共享體系。依托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備案企業信息共享庫,統一信息標準規范、備案認證和管理
服務,實現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跨境電商企業、國際物流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為跨境電商信息流、資金流和貨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數據技術支撐。
2. 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以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契機,促進國際快件業務和跨境電商發展。充分利用港澳直通車,暢通郴州至香港、澳門的跨境電商便捷物流通道。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發展“多式聯運”,建立“內陸港+海運口岸”國際物流貨運通道,形成流程規范的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
3. 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合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渠道。利用跨境電商信息可查詢、可追溯的特點,對具有真實交易背景的跨境電商交易提供支付結算、信用保險、融資、擔保等風險可控的在線金融服務。鼓勵跨境電商活動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4. 跨境電商信用管理體系。建立跨境電商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系統、信用監管系統、信用負面清單系統。記錄和積累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交易平臺、物流倉儲企業及其他企業基礎數據,建立監管部門信用認證與第三方信用服務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5. 跨境電商統計監測體系。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建立跨境電商大數據中心,鏈接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完善跨境電商統計方法。建立健全跨境電商統計管理體系,發布跨境電商發展指
數,為政府監管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6. 跨境電商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健全風險信息采集、評估分析、預警處置、復查完善等機制。建立完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數據資源安全管理體系和網絡安全應急處置體系。有效防控資金流動、數據存儲、支付交易、網絡安全的技術風險和產品安全、貿易摩擦、主體信用的交易風險。加強跨境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探索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
7. 跨境電商品牌營銷體系。建立跨境電商出口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鼓勵企業創立自主品牌。促進與跨境電商品牌營銷相關的第三方服務發展。大力發展短視頻、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廣告推廣等數字營銷服務,舉辦跨境電商行業峰會和對接會。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產銷對接機制,推動形成輻射湖南全省及周邊地區,對接“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電商品牌營銷網絡。
8. 跨境電商人才服務體系。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優勢科研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快遞運營管理、物流管理、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等相關的實習、培訓和科研活動。引進和培育高端領軍人才,匯聚人才資源。
三、工作舉措 (一)創新發展模式。
1. 拓展“跨境電商+優勢產業”出口渠道。鼓勵工業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支持重點企業與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合作,拓展國際營銷渠道。鼓勵和支持加工貿易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2. 探索“跨境電商+高端消費品”進口模式。積極推進“1210”進口、進口商品展示展銷和線下 O2O 業務,打造具有郴州特色的“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模式。鼓勵和支持重點企業利用全球跨境電商供應鏈優勢,擴大高端消費品進口試點。
3. 通過“跨境電商+精準扶貧”推動農產品上行。依托宜章縣、永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形成的農產品上行電商標準化優勢,支持郴州農業特色產業利用跨境電商方式出口。建設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和線下集配中心,進一步加強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上行能力,助力郴州市跨境電商精準扶貧。
4. 構建“跨境電商+批發市場”新生態。依托郴州綜試區,打造集聚新零售產業、跨境電商展示、智能倉儲物流配送、跨境電商產品供應鏈基地、電商企業孵化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示范園區。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在飾品、服裝和手機配件等產品出口方面發揮跨境電商優勢,多渠道、多方式開拓國際市場,形成批發市場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的外貿新生態。
5. 培育“跨境電商+大數據”新產業。依托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推動形成湖南省跨境電商大數據中心,爭創國家跨境電商數據云災備基地,形成覆蓋我國華南地區、輻射粵港澳及東南亞、南亞等周邊地區的華南大數據應用和產業集聚區。
6. 打造“跨境電商+文化旅游”新品牌。依托郴州“一核兩極多點”的旅游產業空間布局,探索開展跨境電商“線上平臺+線下
自提”模式。在郴州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展前店后倉的跨境電商“秒通關”業務,推行“跨境電商+文化旅游+旅游商品”試點,助推文化旅游產業與跨境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ǘ﹥灮O管措施。
7. 探索“六體合一”監管新模式。在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綜合保稅區)、湘南國際物流園探索建設集國際郵件、國際快件、“9610”跨境直購、“1210”保稅備貨、“9710”跨境電商B2B 直接出口、“9810”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的“六位一體”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8. 優化跨境電商 B2B 出口監管服務。制定跨境電商 B2B 出口業務技術標準、申報流程、監管標準和便利化舉措,增加跨境電商B2B出口模塊,建立適應跨境電商B2B出口的海關統計方法,實現跨境電商 B2B 出口通關作業無紙化。
9. 創新跨境電商 B2C 進出口監管流程。創新跨境直購進出口“9610”模式監管方案,積極創新保稅備貨進口“1210”監管方式,支持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商品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時先理貨后報關。
10. 探索國際郵件、快件包裹流通監管方式。鼓勵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創新郵政快遞包裹流通監管,通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匯總聯通,探索形成比對互聯執法的郵政快遞監管方式。
11. 探索“一區多功能”監管方式。建設跨境電商清關中心和轉口分撥中心,實現一般出口、特殊區域出口、直購進口、網購
保稅進口等全業態跨境電商監管功能。建立電子圍網和全球中心倉,啟動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業務試點,設立保稅區“非保賬冊”,實現大數據監管、“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和不同貿易方式互轉。
?。ㄈ娀C合服務。
12. 創新外匯管理模式。支持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提供結售匯和相關資金收付服務??缇畴娚唐髽I可通過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鏈接“國家外匯管理數字外管平臺”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年度貨物貿易收匯或付匯累計金額低于 20 萬美元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可免于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
13.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與力度。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研發適應跨境電商的新型險種,開展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業務。
14. 大力招商引智。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商活動,爭取大型電商平臺、供應鏈服務企業、倉儲物流企業等區域中心項目入駐,以點帶面形成虹吸效應。實施“郴商回歸”工程,動員和吸引郴籍跨境電商高層次人才回郴州發展。
四、保障措施 郴州市要建立健全跨境電商工作推進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突出重點、先行先試,并在推進過程中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抓緊形成制度創新清單,
推進創新政策落地。有關部門單位要大力支持,積極做好協調配合、指導評估等工作,共同推進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中國( 郴州 )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建設責任清單
序號 目標 具體要求 責任單位 一 建設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1. 建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企業、服務機構、監管部門等的信息互聯互通。
郴州市人民政府、 省商務廳 2. 開放海關綜合服務平臺,對接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郴州市人民政府、 長沙海關 3. 開放出口退稅申報綜合服務平臺,對接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省稅務局 4. 向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開放認證認可、藥品監管等相關數據,實現市場主體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與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無縫對接。
省市場監管局 二 建設跨境電商線下園區平臺 5. 統籌縣市區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跨境電商生態圈。
郴州市人民政府、 省商務廳 6. 發揮郴州綜合保稅區和鐵路口岸物流中心水、鐵、公路及通關優勢,完善倉儲配套,打造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電商物流通關基地。
郴州市人民政府 7. 突出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商產業集聚優勢,建設跨境電商孵化基地和總部基地。
郴州市人民政府 8. 在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郴州綜合保稅區)、湘南國際物流園探索建設集國際郵件、國際快件、“9610”跨境直購、“1210”保稅備貨、“9710”跨境電商 B2B直接出口、“9810”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的“六位一體”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不斷優化園區跨境電商生態鏈,匯集跨境電商平臺、保稅倉儲、智能物流、電子通關、金融支付等。
郴州市人民政府、 長沙海關 三 大力引進和培育跨境電子商務主體 9. 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培育本地行業企業,支持中小跨境電商做強做大,鼓勵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打造本地跨境特色產品。
郴州市人民政府 10. 郴州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以高端消費品、加工貿易為主的業務。
郴州市人民政府 11. 郴州鐵路口岸(郴州國際快件中心)重點發展以海鐵聯運對非跨境電商為主的業務。
郴州市人民政府 四 構建八體系 12. 建設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跨境電商企業、國際物流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
郴州市人民政府、省商務廳、省稅務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長沙海關
13. 發展“多式聯運”,建立“內陸+港海運口岸”國際物流貨運通道,形成流程規范的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
省商務廳(省政府口岸辦)、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郴州市人民政府 14. 建設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合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渠道,對具有真實交易背景的跨境電商交易提供支付結算、信用保險、融資、擔保等風險可控的在線金融服務。鼓勵跨境電商活動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湖南銀保監局 15. 建設信用管理體系。建立跨境電商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信用監管、信用負面清單系統。
省商務廳、郴州市人民政府 16. 建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跨境電商大數據中心,完善統計方法。建立健全跨境電商統計管理體系,發布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指數。
省商務廳、長沙海關、省統計局、郴州市人民政府 17. 建設風險防控體系。建立跨境電商業務全流程的風險管理和防控體系,發揮外匯、海關、稅務等部門的監管職責和跨境電商平臺的主體責任,實現跨境電商“安全規范、風險可控”。
省商務廳、長沙海關、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省稅務局 18. 建設品牌營銷體系。建立跨境電商出口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鼓勵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建立線上線下聯動的產銷對接機制,推動形成輻射湖南全省及周邊地區,對接“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電商品牌營銷網絡。
郴州市人民政府 19. 建設人才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與跨境電商有關的實習、培訓和科研活動。引進和培育高端領軍人才,匯聚人才資源。
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 創新發展模式 20. 拓展“跨境電商+優勢產業”出口渠道,支持工業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支持優勢產業與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對接。
郴州市人民政府、長沙海關 21. 探索“跨境電商+高端消費品”進口模式。推進“1210”進口、進出商品展示展銷和線下 O2O 業務,支持企業利用全球跨境電商供應鏈優勢,擴大高端消費品進口。
長沙海關、郴州市人民政府 22. 開展“跨境電商+精準扶貧”推動農產品上行。支持郴州農業特色產業(汝城縣辣椒,臨武縣臨武鴨,桂東縣玲瓏茶、黃桃,永興縣冰糖柑,宜章縣臍橙、香芋,北湖區蘑菇、豆制品、裕湘面業,資興市蜜桔、狗腦貢茶、東江魚、“湘江源”蔬菜、“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安仁縣枳殼等“湘九味”道地藥材等)利用跨境電商開展出口貿易,建設農產品線上交易平臺和線下集配中心,進一步加強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上行能力。
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
23. 打造“跨境電商+批發市場”新生態。依托郴州綜試區,打造集聚新零售產業、跨境電商展示、智能倉儲物流配送、跨境電商產品供應鏈基地、電商企業孵化為一體的跨境電商示范園區。支持市場主體多渠道、多方式開拓國際市場,形成批發市場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的外貿新生態。
郴州市人民政府 24. 培育“跨境電商+大數據”新產業。依托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推動形成湖南省跨境電商大數據中心,爭創國家跨境電商數據云災備基地、華南跨境電商大數據應用和產業集聚區,實現跨境電商大數據產業的集聚。
郴州市人民政府 25. 打造“跨境電商+文化旅游”新品牌。在郴州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展前店后倉的跨境電商“秒通關”業務,推行“跨境電商+文化旅游+旅游商品”試點,助推文化旅游產業與跨境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郴州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廳 六 優化跨境電商 B2B 出口監管服務 26. 制定跨境電商 B2B 出口業務技術標準、申報流程、監管標準和便利化舉措,增加跨境電商 B2B 出口模塊,建立適應跨境電商 B2B 出口的海關統計方法,實現跨境電商 B2B 出口通關作業無紙化。建立符合條件的B2B 出口商品免征稅復運進境操作流程,試行海關特殊監管區 B2B 出口“先出區后報關”模式。
長沙海關、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郴州市人民政府 七 創新跨境電商 B2C 進出口監管流程 27. 創新跨境直購進出口“9610”模式監管方案,積極創新保稅備貨進口“1210”監管方式,支持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商品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時先理貨后報關。
長沙海關 八 探索國際郵件、快件包裹流通監管方式 28. 鼓勵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創新郵政快遞包裹流通監管,通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匯總聯通,探索形成比對互聯執法的郵政快遞監管方式。
省郵政管理局、長沙海關 九 探索“一區多功能”監管方式 29. 建設跨境電商清關中心和轉口分撥中心,實現一般出口、特殊區域出口、直購進口、網購保稅進口等全業態跨境電商監管功能。建立電子圍網和全球中心倉,啟動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業務試點,設立保稅區“非保賬冊”,實現大數據監管、“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和不同貿易方式互轉。
長沙海關 十 優化稅務管理 30. 對納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監管的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貨物的免稅處理,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零售出口貨物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03 號)規定執行。對依托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業務的企業,按規定享有相關增值稅優惠政策。對納入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規模較大、從事 B2B 業務的跨境電商企業,支持其按規定逐級晉級分類管理類別,進一步縮短企業退稅時間。
省稅務局
十一 創新外匯管理模式 31. 支持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提供結售匯和相關資金收付服務??缇畴娚唐髽I可通過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鏈接“國家外匯管理數字外管平臺”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年度貨物貿易收匯或付匯累計金額低于20萬美元的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可免于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支持個人電商開立外匯結算賬戶,境內個人電商在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備案后,可開立外匯結算賬戶,在銀行辦理個人貿易外匯收支結算業務,不受個人年度等值 5 萬美元結售匯總額限制。
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 十二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32. 鼓勵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與力度。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研發適應跨境電商的新型險種,開展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業務。
國家外匯管理局湖南省分局、湖南銀保監局 十三 大力招商引智 33. 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商活動,爭取大型電商平臺、供應鏈服務企業、倉儲物流企業等區域中心項目入駐,以點帶面形成虹吸效應。實施“郴商回歸”工程,動員和吸引郴籍跨境電商高層次人才回郴州發展。
郴州市人民政府 十四 強化政策支持 34. 疊加郴州綜試區和郴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政策優勢,加大對跨境電商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項目建設,并納入財政預算。
郴州市人民政府、 省財政廳、省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