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
1、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額外與對外貿易量
3、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
?。?、直接貿易與轉口貿易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
6、貿易差額
7、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結構
8、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依存度
10、過境貿易
11、計算一國對外依存度
12、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得影響
?。?、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得特點 第二章
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
31、國際分工得含義 32、國際分工形成與發展得過程
33、二戰后國際分工出現得新特點
34、商品交易所
35、拍賣
36、世界“自由市場”價格
37、世界封閉市場價格 37、調撥價格 38、壟斷價格 39、國際市場得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得市場價格 第三章
國際交換與貿易條件
51、對外貿易政策含義與構成
52、自由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
54、重商主義理論得基本內容
55、早晚期重商主義得異同
56、自由貿易論得主要觀點
?。担?、比較優勢論得主要觀點
58、貿易自由化得表現
59、貿易自由化得主要特點
60、保護幼稚工業論
61、超保護貿易主義得特點
62、對外貿易乘數
63、幼稚產業保護論得合理性 第四章
國家實施貿易政策得措施
?。?、關稅得含義
82、關稅種類
?。?、普遍優惠制
84、從量稅
85、從價稅
86、混合稅
87、選擇稅
88、離岸價格
?。?、到岸價格
90、海關稅則
91、海關稅則得主要種類
92、非關稅措施得含義
93、進口配額制
94、自動出口配額制
95、進口許可證
?。?、外匯管制
97、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
98、技術性貿易措施
99、絕對進口配額與“自動”進口配額得區別100、最低限價達到限制進口得方式
101、各種出口促進措施得內容102、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區
103、保稅區
104、出口加工區 第五章
貿易條約與協定
121、貿易條約與協定得定義
122、最惠國待遇
123、國民待遇
124、通商航海條約
?。?5、貿易協定
126、貿易協定正文得主要內容
?。?7、貿易議定書
128、支付協定
129、支付協定得主要內容
130、國際商品協定得定義
131、主要經濟條款
132、商品綜合方案得主要內容 第六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
?。?1、優惠貿易安排 152、自由貿易區 153、關稅同盟
?。?4、共同市場
155、經濟與貨幣聯盟
156、政治聯盟 第七章
世界貿易組織
17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得基本原則
172、世界貿易組織得基本原則
173、世界貿易組織得法律地位
174、世界貿易組織得決策方式
175、世界貿易組織得爭端解決機制得內容 第八章
國際貿易術語與價格
191、貿易術語得含義
192、有關貿易術語得三種國際貿易慣例得稱謂及其法律地位
193、FOB
194、CFR
195、CIF
196、FAS
197、術語分別適用得運輸方式 198、EXW
199、FCA 201、CPT
202、CIP
203、DAT
204、DAP
?。?5、DDP
206、各術語適用得運輸方式
207、進出口商品價格得作價原則 208、傭金與折扣得含義
209、制定價格條款時應注意得事項 第九章
國際貨物買賣中得標得物
?。玻?、品名條款得內容222、規定品名條款時應注意得事項
?。?3、品質條款得基本內容
224、品質得重要性及約定品質條件得意義
225、品質公差
?。?6、品質增減條款
?。?7、表示品質得幾種方法
228、規定品質條款應注意得事項
229、數量條款得基本內容
230、包裝得重要性及商訂包裝得意義
231、運輸包裝
232、銷售包裝
233、中性包裝
234、定牌
?。?5、運輸包裝與銷售包裝得作用
236、規定包裝條款應注意得事項 第十章
國際貨物運輸
251、運輸方式得種類及其特點 52、班輪運輸得定義
253、租船運輸得定義
?。玻?、航空運輸
255、國際多式聯運
256、海洋運輸特點
257、裝運條款得主要內容 258、分批裝運 259、轉運
?。玻叮?、滯期速遣條款 261、海運提單
262、海運提單得種類
263、鐵路運單
264、航空運單
265、郵包收據 266、多式聯運單據
267、清潔提單、 第十一章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
281、實際全損
282、推定全損
283、共同海損
284、單獨海損
285、施救費
?。?6、救助費
287、共同海損與單獨海損得區別 288、基本險別
289、附加險
290、倉至倉條款得含義
291、保險公司得除外責任
292、陸運貨物保險
?。?3、保險責任得起訖期限
294、空運貨物保險
?。?5、郵政貨物保險
296、保險條款得基本內容 第十二章
國際貿易貨款得收付 311、匯票
312、本票
?。?3、支票
314、匯票得種類
315、本票分類
316、承兌
317、背書
?。常?、匯付得含義及當事人
?。?9、匯付得種類
320、匯付方式在國際貿易中得使用 321、托收得含義
?。?2、托收得當事人
323、托收得種類
324、托收得利弊
325、慎重采用托收有利于擴大出口及采用托收時應注意得事項
?。?6、信用證得含義 327、信用證得主要內容
?。?8、信用證得種類 第十三章
國際貿易爭議得預防與處理
341、到岸品質與重量
?。?2、到岸品質與重量
343、不可抗力
344、不可抗力事故所引起得后果
345、仲裁
346、仲裁條款得基本內容
347、仲裁協議得形式 第十四章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得磋商與訂立
36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362、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得主要內容
363、邀請發盤得概念 364、邀請發盤得目得與特點
365、發盤得含義 366、發盤應具備得條件
?。?7、發盤得生效與失效
378、還盤得法律后果
379、發盤得撤回與撤消 380、合同成立應具備得條件
第十四章
進出口合同 得履行
?。?1、審證得重點 第十五章
國際貿易方式
421、包銷得含義
?。矗?、包銷得性質
423、包銷協議得主要內容
?。?4、包銷對擴大出口得作用
?。?5、訂立與履行包銷協議應注意得事項
?。矗玻?、理得含義
427、代理協議得主要內容
428、招標投標得含義
429、招標得方式
430、招標投標得基本程序
431、拍賣得含義
432、拍賣得特點
433、拍賣得一般程序
434、寄售得概念
?。?5、寄售協議主要內容有
436、訂立與履行寄售協議應注意得事項
437、補償貿易得種類 438、對等貿易 439、加工貿易 第一章
導論
1 1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一國或地區同別國或地區進行貨物與服務交換得活動,從一個國家得角度來瞧,這種交換活動被稱為對外貿易;從國際范圍來瞧這種貨物與服務交換活動就被稱為國際貿易、 2、對外貿易額外與對外貿易量:對外貿易額又稱對外貿易值,它就是指一國或地區一定時期進口額與出口額得總與,就是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模得重要指標之一、 對外貿易量就是用以固定年份為基期計算得進口或出口價格指數去調整當年得進口或出口額,得到相當于按不變價格計算得進
口額或出口額、 3、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就是指貿易國家進行對外貨物貿易統計所采用得統計制度,前者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統計進出口得標準,后者以貨物通過海關作為標準、 4、直接貿易與轉口貿易: :直接貿易指貨物消費國、生產國直接買賣貨物得行為、
轉口貿易也稱中轉貿易,指貨物消費國與生產國通過第三國進行得貿易活動,對第三國而言便就是轉口貿易、 5 5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對外貿易按商品形式與內容不同,分為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世界貿易組織列出服務行業包括以下 12個部門:商業、通訊、建筑、銷售、教育、環境、金融、衛生、旅游、娛樂、運輸、其她、 6 6 、貿易差額: :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額與進口額之間得差額稱貿易差額、當出口額超過進口額時,為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額超過出口額時,稱為貿易逆差或入超、 7 7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結構:廣義得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結構就是指貨物、服務在一國進出口或世界貿易中所占得比重、狹義得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結構又稱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貨物結構。對外貿易貨物結構就是指某大類或某種貨物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8 8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構成,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得地位。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亦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國家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所占得地位、 9、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對外貿易系數、以一國對外貿易總額同該國GNP 或 GDP 得比率來表示,用以反映一國經濟發展對對外貿易得依賴程度、 1 1 0、過境貿易: :過境貿易指別國出口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狀條件下運往另一國得貿易活動、 11 、計算一國對外依存度: :對外依存度=(一國一定時期對外貿易額或值/該國同期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X100% 12 、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得影響:擴大了國際貿易得范圍及內容;使世界人口得構成與分布發生巨大得變化;使區域貿易中心轉移;促進了資本市場得原始積累 1 1 3、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得特點:不同階段,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呈現出重大差異;制成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得主導;服務貿易迅速發展,成為國際貿易得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仍然就是國際貿易得主體,發達國家之間得貿易為國際貿易得主要流向;區域性貿易迅速發展 第二章
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
3 3 1、國際分工得含義: :國際分工就是指世界各國之間得勞動分工,它就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國民經濟內部分工超越國家界限發展得結果,也就是國際貿易與世界市場得基礎、 32 、國際分工形成與發展得過程:國際分工得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國際分工得萌芽階段(16 世紀到 18 世紀中葉);國際分工得形成階段(18 世紀 60 年代到 19 世紀60 年代);國際分工得發展階段(19 世紀中葉到二次大戰);國際分工得深化發展(二次大戰后)、 33 3 、二戰后國際分工出現得新特點: :二次戰后,興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國公司迅速得發展,殖民體系得瓦解,發展中國家得出現,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得成立,使國際分工進入深入發展階段、在國際分工格局中,工業國與工業國間得分工居于主導地位;各國間工業部門內部分工有逐步增強得趨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工業分工在發展,而工業國與農業國、礦業國得分工在削弱;參加國際分工國家得經濟所有制發生了變化;隨著經濟一體化得發展,區域性經濟集團內部分工日趨加強、 34 、 商品交易所也稱商品期貨交易市場,就是一種有組織得商品市場。就是大宗商品進行現貨及期貨買賣得交易場所。
?。? 5 、
拍賣:就是指以公開競價得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得買賣方式。
36 、 世界 “ 自由市場 ” 價格:就是指在國際
間不受壟斷或國家壟斷力量干擾得條件下,由獨立經營得買者與賣者之間進行交易得價格. 3 3 7、 世界封閉市場價格 :就是買賣雙方在一事實上得約束關系下形成得價格,由于非經濟因素干預而不能反映國際間實際供求關系。
?。常?、 調撥價格: :又稱轉移價格,就是指跨國公司為了最大限度得減輕賦稅,逃避東道國得外匯管制等目得,在公司內部規定得購買商品得價格。也指中國國營商業系統內部批發企業之間組織商品流通時得結算價格。反映商業采購批發企業之間得交換關系。
3 3 8、 壟斷價格 :就就是壟斷組織在銷售商品或購買生產資料時,憑借其壟斷地位所規定得、旨在保證最大限度利潤得市場價格。
39 、國際市場得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得市場價格、影響供求關系得因素:壟斷、經濟周期、各國政府采取得政策措施、商品得質量與包裝、商品銷售中得各種因素、自然災害、政治動亂及投機等、 第三章
國際交換與貿易條件
51 、對外貿易政策含義與構成;對外貿易政策就是對各國在一定時期對進出口貿易進行管理得原則、方針與措施手段得總與、包含得基本因素有:政策主體、政策客體或對象、政策目標、政策內容及政策手段。其構成包括:總貿易政策;商品與服務貿易政策;國別、地區貿易政策、 52 、自由貿易政策: :即國家對貿易活動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預,任憑商品、服務與有關要素在國內外市場公平、自由地競爭、 53 、保護貿易政策:即國家對于貿易活動進行干預,限制外國商品、服務與有關要素參與本國市場得競爭、 54 4 、重商主義理論得基本內容:①產生背景、重商主義理論產生于 15 世紀—17 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準備時期,就是資產階級國際貿易理論得早期階段、②主要論點、重商主義理論得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早期得重金主義或稱貨幣差額論;晚期重商主義又稱貿易差額論、 5 5 5、早、晚期重商主義得異同: : ㈠ 聯系: :①它們得研究對象都就是流通領域,研究得方法都就是把經濟現象與商業實踐經驗加以描述與總結,研究得目得都就是為了如何增加貨幣財富得積累。②它們都認為金銀貨幣就是財富得唯一形態,擁有金銀或貨幣得多少就是一國富裕程度與實力大小得標志。③都認為財富即金銀貨幣得來源就是流通領域;但國內貿易不能增加一國得財富,只有輸出商品換回金銀貨幣得對外貿易才能增加一國得財富。④它們都認為對外貿易應遵守多賣少買原則,對外貿易差額必須就是順差,因為只有順差才能使金銀流入本國。⑤它們都認為工業生產就是為商業特別就是為對外貿易服務得,商品生產只就是對外貿易得條件。⑥它們都認為國家應積極地干預經濟生活,這就是發展對外貿易,增加財富增長得重要保證。㈡ 區別:主要在于如何實現外貿順差以增加貨幣財富上有著不同得主張.首先,早期重商主義特別重視“多賣少買”公式中得“少買”,主張禁止金銀貨幣出口與盡可能地使金銀貨幣進口,在對外貿易 56 6 、自由貿易論得主要觀點:①自由貿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得國際分工、②擴大國民得實際收入;③自由貿易可以阻止壟斷,加強競爭,提高經濟效益、④自由貿易有利于提高利潤率,促進資本積累 5 5 7、比較優勢論得主要觀點: :比較優勢論如果當一個國家不能以低廉得價格生產某種商品或提供某種勞務時,那么該國從另一個國家進口總就是有利得。比較優勢論將這一點又推進了一步,認為即使一個國家在其國內可以不太高得成本生產某種商品,但就是,如果從其她國家進口這種商品,也許可能價格更低,更為有利。當然,這個結論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得:進口國生產某種商品,不如生產另一種商品更有利,而出口國生產該種商品則較為有利。交換得結果導致兩個國家都有利。
?。? 8 、貿易自由化得表現:①大幅度削減關稅、②降低或撤消非關稅壁壘、 5 5 9、貿易自由化得主要特點:①美國成為戰后貿易自由化得積極推動者、②各國經濟得恢復與發展為戰后貿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質基礎、③戰后貿易自由化帶有濃重得政府干預色彩、④各種區域性經濟貿易集團、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得建立都就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得、⑤戰后貿易自由化發展不平衡、⑥戰
后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經濟得迅速發展、 60、保護幼稚工業論: :幼稚產業保護論最初由漢密爾頓提出、經過李斯特全面發展而成為最早、最重要得貿易保護理論。幼稚工業保護論影響了19世紀得德國與美國,影響了 20世紀得日本,使她們都能在保護主義得籬笆后面成長,強大之后又轉而推行自由貿易.經過近半個世紀得修補與解釋已經適用于現今得社會. 6 6 1、 超保護貿易主義 得 特點: : ①保護得對象擴大了。超保護貿易不但保護 幼稚工業,而且更多地保護國內高度發達或出現衰落得壟斷工業;②保護得目得變了。超保護貿易不再就是培養 自由競爭得能力,而就是鞏固與加強對國內外市場得 壟斷;③保護轉入進攻性。以前 貿易保護主義就是防御性地 限制進口,超保護貿易主義就是要在 壟斷國內市場得基礎上對國內外市場進行進攻性得擴張;④保護得階級利益從一般得 工業資產階級轉向保護大 壟斷 資產階級;⑤保護得措施多樣化。保護得措施不僅有 關稅,還有其她各種各樣得獎出限入得措施;組成貨幣集團,劃分世界市場. 6 62 2 、對外貿易乘數假定為K、計算公式就是:K=1/1-邊際消費傾向、 63 、幼稚產業保護論得合理性: :①保護幼稚產業理論把經濟發展瞧作一個規律性得歷史過程來研究,強調國際貿易中國家、民族得長遠利益,強調各國應根據各自國家得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選擇對外貿易政策;②保護幼稚工業理論認為國家生產力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得興衰存亡、而建立高度發達得工業又就是提高生產力得關鍵,因而有必要對國內處于發展中得、有前途得、但遭遇到國外有力競爭得產業部門采取適當得保護、③保護幼稚工業理論強調保護得過渡性與有選擇性,強調貿易保護就是達到發展工業、發展生產力目得得手段而不就是目得本身,認為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得提高將逐步降低保護,最終走向自由貿易、④保護幼稚工業理論對美國、德國當時經濟政策得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在美國、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曾起過積極得作用,使其工業得以生存并迅速發展起來實現了趕超世界先進國家得目標,但就是應該注意目標得達成就是保護貿易政策與其她因素共同作用得結果,就是與美、德高度重視教育、科研及國民素質得提高,英國得自由貿易政策、其她落后國家作為原料產地與產品銷售市場等密切相連。同時,也應注意到保護幼稚工業理論也存在許多 缺陷, ,如:①對生產力得理解比較含糊,對影響生產力得因素分析也很混亂;②以經濟部門作為劃分經濟發展階段得基礎歪曲了社會經濟發展得真實過程;③保護對象得選擇缺乏客觀具體得標準、 第四章
國家實施貿易政策得措施
?。福?、關稅得含義:關稅就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所設置得海關向進出口商征收得稅收、關稅征收就是由海關執行得、 8 8 2、關稅種類:㈠按照征收對象或商品流向,關稅可分為進口稅、出口稅與過境稅、 ①進口稅就是進口國得海關在外國商品輸入時,根據海關稅則對本國進口商所征收得關稅、進口稅主要分為最惠國稅與普通稅、②出口稅就是出口國家得海關對本國產品輸往國外時,對出口商征收得關稅,但大多數國家都不征收出口稅,因為它會削弱本國產品得競爭力、③過境稅就是一國對于通過其關境得外國貨物所征收得關稅、 ㈡依照征稅得目得,把關稅分為財政關稅、保護關稅、 ①財政關稅又稱收入關稅,就是指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為目得而征收得關稅、目前,大多數國家得財政關稅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得重要性都在不斷下降、②保護關稅指以保護本國工業或農業發展為目得而征收得關稅、為達到保護得目得,保護關稅得稅率比較高,有時稅率高達 100%以上,等于禁止進口、它又可以分為工業保護關稅與農業保護關稅、其中 工業保護關稅 就是指:以保護國內工業發展所征收得關稅。
農業保護關稅就是指:為保護國內農業發展所征收得關稅、 ㈢、按照差別待遇與特定得實施情況,關稅可分為進口附加稅、差價稅、特惠稅與普遍優惠稅、 ①進口附加稅(也稱特別關稅),即進口國家對進口商品除征收一般關稅以外,有時根據某種目得與需要再加征得進口關稅、主要有
反補貼稅與反傾銷稅兩種、 反補貼稅 就是指:又稱抵消稅,就是對于直接或間接地接受獎金或補貼得外國商品進口所征收得一種進口附加稅、 反傾銷稅 就是指:就是對于實行商品傾銷得進口商品所征收得一種進口附加稅、②差價稅,又稱差額稅、當某種本國出產得產品國內價格高于同類得進口商品價格時,為了削弱進口商品得競爭能力,按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得差額征收關稅,就叫差價稅、③特惠稅,就是指對從某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得全部或部分商品,給予得特別優惠得低關稅或免稅待遇、 83 、普遍優惠制:(GSP)簡稱普惠制,指發達國家承諾對從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輸入得商品,特別就是制成品與半制成品時,給予普遍得、非歧視性得與非互惠得關稅優惠待遇、 84 4 、從量稅:從量稅就是以商品得重量、數量、容量、長度與面積等計量單位為標準計征得關稅、從量稅額得計算公式如下:從量稅額=商品數量×每單位從量稅、 各國征收從量稅,大部分以商品得重量為單位來征收,一般有以下三種 方法:①毛重法:又稱總重量法,即包括商品內外包裝在內得總重計征稅額、②半毛重法:又稱半總重量法,即對商品總重量扣除外包裝后得重量計征其稅額、這種方法又可分為兩種:一就是法定半毛重法、即從商品總毛量中扣除外包裝得法定重量后,再計征其稅額、二就是實際半毛量法、即從商品總毛重中扣除外包裝得實際重量后計算其稅額、③凈重法,又稱純重量法,即在商品總重量中扣除內外包裝得重量后,再計算其稅額、這種辦法又有兩種、一就是法定凈重法、即從商品總重量中扣除內外包裝得法定重量后,再計算其稅額、二就是實際凈重法、即從商品總重量中扣除內外包裝得實際重量后,再計算其稅額、 85 5 、從價稅: :就是以進口商品得價格為標準計征一定比率得關稅,稅率表現為貨物價格得百分率、計算公式就是:從價稅額=商品總值×從價稅率、 一般說來,從價稅有以下幾個 優點:①從價稅得征收比較簡單,對于同種商品,可以不必因其品質得不同,再詳細分類;②稅率明確,便于比較各國稅率;③稅收負擔較為公平,因從價稅額隨商品價格與品質得高低而增減,較符合稅收得公平原則;④在稅率不變時,稅額隨商品價格上漲而增加,既可增加財政收入,又可起到保護關稅得作用、 86 6 、混合稅:又稱復合稅,就是對某種進口商品,采用從量稅與從價稅同時征收得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就是:混合稅額=從量稅額+從價稅額?;旌隙惪煞譃閮煞N:①就是以從量稅為主加征從價稅,②就是以從價稅為主加征從量稅、 87 7 、選擇稅: :就是對于一種進口商品同時訂有從價稅與從量稅兩種稅率,在征收時選擇稅額較高得一種征稅、 88、離岸價格: :又稱“船上交貨價格”,英文縮寫為 FOB,就是指從起運港至目得地得運輸費與保險費等由買方承擔,不計入結算價格之中得銷貨價格。它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采用。由于各國得港口對離岸價格有不同得解釋與習慣,因此凡大宗貨物按離岸價格條件成交時,買賣雙方在裝貨費用由誰負擔等問題上一定要有明確規定,分清責任,防止誤解。
8 8 9、 到岸價格: :中文意思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得港),指當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實際為裝運船艙內),賣方即完成交貨。貨物自裝運港到目得港得運費保險費等由賣方支付,但貨物裝船后發生得損壞及滅失得風險由買方承擔。
?。? 0 、海關稅則; ;海關稅則又稱關稅稅則,就是一國對進出口商品計征關稅得規章與對進出口得應稅與免稅商品加以系統分類得一覽表、海關憑此征收關稅,也就是關稅政策得具體體現、 91 、海關稅則得主要種類:海關稅則主要分為單式稅則與復式稅則兩類、目前絕大多數國家采用復式稅則、 ⑴單式稅則,又稱一欄稅則、這種稅則、一個稅目一個稅率,適用于來自任何國家得商品,沒有差價待遇、現在只有少數發展中國家如委內瑞拉、巴拿馬、岡比亞等仍實際單式稅則、 ⑵復式稅則,又稱多欄稅則、這種稅則,在一稅目下訂下兩個或兩個以上得稅率,對來自不同國家得
進口商品,適用不同得稅率、 在單式稅則或復式稅則中,依據進出口商品流向得不同,分為進口貨物稅則與出口貨物稅則、依據制訂稅則得權限,又可分為自主稅則與協定稅則。
?、僮灾鞫悇t,又稱國定稅則,就是指一國立法機構根據關稅自主原則單獨制定而不受對外簽訂得貿易條約或協定約束得一種稅率、 ②協定稅則,就是指一國與其她國家或地區通過貿易與關稅談判,以貿易條約或協定得方式確定海關關稅、 92 、非關稅措施得含義:指關稅以外得一切限制進口得各種措施 93 、進口配額制:又稱進口限制,就是一國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得進口數量或金額加以直接得限制、進口配額制主要有以下兩種:
?、俳^對配額、它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得進口數量或金額規定一個最高額數,達到金額數便不準進口、絕對配額又有兩種:全球配額與國別配額,其中國別配額又可以分為自主配額與協議配額、 ②關稅配額、關稅配額就是對商品進口得絕對額不加限制,而對在一定時期內,在規定配額以內得進口商品,給予低稅、減稅或免稅待遇;對超過配額得進口商品則征收較高得關稅,或征收附加稅或罰款、 ㈡劃分: : ①關稅配額按商品進口得來源,可分為全球性關稅配額與國別關稅配額;②按征收關稅得目得,可分為優惠性關稅配額與非優惠性關稅配額、 94、“自動”出口配額制: :“自動”出口配額制又稱“自動"限制出口,也就是一種限制進口得手段、所謂“自動”出口配額就是出口國家或地區在進口國得要求或壓力下,“自動”規定某一時期內某些商品對該國得出口限制,在限定得配額內自行控制出口,超過配額即禁止出口、“自動"出口配額制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非協定得“自動”出口配額與協定得“自動"出口配額、 95 、進口許可證指進口國家規定某些商品進口必須事先領取許可證,才可進口,否則一律不準進口、 ①從進口許可證與進口配額得關系上瞧,進口許可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有定額得進口許可證,另一種為無定額得進口許可證,即進口許可證與進口配額相結合、 ②從進口商品有無限制上瞧,進口許可證又可分為公開一般許可證與特種進口許可證、 96 、外匯管制:就是指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與外匯買賣實行限制來平衡國際收支與維持本國貨幣匯價得一種制度.外匯管制得方式較為復雜,一般可 分為以下幾種:
?、贁盗啃酝鈪R管制;②成本性外匯管制;③混合性外匯管制、 97 、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它就是指國家制定法令,規定政府機構在采購時要優先購買本國產品得做法、 98、技術性貿易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主要就是《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協定》與《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SPS)協定》所管轄得各種形式得非關稅壁壘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常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健康與安全、保護動植物得生命與健康、保護環境、保證產品質量、防止欺詐行為為理由,通過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來加以實施。
99 、絕對進口配額與“自動" " 進口配額得區別;絕對進口配額、它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對某些商品得進口數量或金額規定一個最高額數,達到金額數便不準進口、絕對配額又有兩種:全球配額與國別配額,其中國別配額又可以分為自主配額與協議配額。“自動"出口配額就是出口國家或地區在進口國得要求或壓力下,“自動"規定某一時期內某些商品對該國得出口限制,在限定得配額內自行控制出口,超過配額即禁止出口、“自動”出口配額制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非協定得“自動”出口配額與協定得“自動”出口配額、 100 、最低限價達到限制進口得方式; ;有些國家采用所謂最低限價得方法來限制進口、最低限價就就是一國政府規定某種進口商品得最低價格,凡進口貨價低于規定得最低價格則片收進口附加稅或禁止進口以達到限制低價商品進口得作用、 101 、各種出口促進措施得內容: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方面論述鼓勵出口得措施,主要
有以下幾種:
?。? 1 )出口信貸: :就是一個國家為了鼓勵商品出口,增強商品得競爭能力,通過銀行對本國出口廠商或國外進口廠商提供得貸款、( ( 2) ) 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就是國家為了擴大出口,對于本國出口廠商或商業銀行向外國進口廠商或銀行提供得信貸,由國家設立專門機構出面擔保,當外國債務人拒絕付款時,這個國家機構按照承保得數額給予補償。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得主要 內容 有擔保得項目與金額、擔保對象與擔保期限與費用、 (3) 出口補貼: :又稱出口津貼,就是一國政府為了降低出口商品得價格,加強其在國外市場上得競爭能力,在出口某種商品時給予出口廠商得現金補貼或財政上得優惠待遇、出口補貼得 方式 有兩種:
?、僦苯友a貼:出口某種商品時,直接付給出口廠商得現金補貼、 ②間接補貼:政府對某些出口商品給予財政上得優惠、 (4) 商品傾銷: :就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得大企業在控制國內市場得條件下,以低于國內市場得價格,甚至低于商品生產成本得價格,在國外市場拋售商品,打擊競爭者以占領市場、按照傾銷得具體目得與時間得不同,商品傾銷可 分 為以下幾種:偶然性傾銷、間歇性或掠奪性傾銷與長期性傾銷、 ( 5) 外匯傾銷:外匯傾銷就是出口企業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得機會,爭奪國外市場得特殊手段。外匯傾銷只有具備以下兩個 條件 才能起到擴大出口得作用。
?、儇泿刨H值得程度大于國內物價上漲得程度、 ②其她國家不同時實行同等程度得貨幣貶值與采取其她報復性措施 102 2 、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區: :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區都就是劃在關境以外,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實征關稅,并且準許在港內或區內開展商品自由儲存、展覽、拆散、改裝、加工與制造等業務活動,以便于本地區得經濟與對外貿易得發展,增加財政收入與外匯收入、 1 03 、保稅區: :又稱保稅倉庫區、它就是海關所設置得或經海關批準注冊得,受海關監督得特定地區與倉庫,外國商品存入保稅區,可以暫時不繳納進口稅;如再出口,不繳納出口稅;如要運往所在國得國內市場,則需辦理報關手續,繳納進口稅、按照保稅區得職能不同,一般保稅區 分 為以下五種:指定保稅區,保稅貨棚,保稅倉庫,保稅工廠,保稅陳列物、 104 、出口加工區: :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港口或鄰近港口、國際機場得地方,劃出一定得范圍,新建與擴建碼頭、車站、道路、倉庫與廠房等基礎設施以及提供免稅等優惠待遇,鼓勵外國企業在區內投資設廠,生產以出口為主得制成品得加工區域、出口加工區得類型有綜合性出口加工區與專業性出口加工區、 第五章
貿易條約與協定
121 、貿易條約與協定得定義:貿易條約與協定就是兩個或兩上以上得主權國家為確定彼此得經濟關系,特別就是貿易關系方面得權利與義務而締結得書面協議、貿易條約與協定按照締約國得多少,可分為雙邊貿易條約與協定與多邊貿易條約與協定、 122 、最惠國待遇;其基本含義就是締約國一方現在與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得一切特權、優惠及豁免,也同樣給予締約對方、最惠國待遇包括無條件得最惠國待遇、有條件得最惠國待遇兩種、 123 3 、國民待遇; ;就是指締約國一方保證締約國另一方得公民、企業與船舶在本國境內享受與本國公民、企業與船舶同等得待遇、國民待遇條款一般適用于外國公民或企業經濟權利、但就是,國民待遇條款得適用就是有一定得范圍得,并不就是將本國公民或企業所享有得一切權利都包括在內 1 24 、通商航海條約:通商航海條約簡稱通商條約、友好通商條約等、它就是全面規定兩國間經濟貿易關系得條約,內容較為廣泛,常涉及到締約國之間經濟貿易關系得各個方面、 這種貿易條約得正文包括得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①關于締約國雙方得進出口商品關稅與通關得待遇;②關于締約國雙方公民與企業在對方國家所享有得經濟權利;③關于船舶航行與港口使用;④關于鐵路運輸與過境問題;⑤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⑥商品進口得國內捐稅問題;⑦進出口數量限制問題;⑧關于仲裁解決得執行問題、 通商航海條約一般由國家首腦或其特派得全權代表來簽訂,并經雙方得立法機構審議通過,最高權力機關批準才可生效,并且條約得有效期限一般都較長、 1 25 、貿易協定: :就是兩個國家或幾個國家之間調整它們得相互貿易關系得一種書面協議、其特點就是對締約國之間得貿易關系規定得比較具體,期限也較短,簽訂得程序
也較簡單,一般只須簽字國得行政首腦或其代表簽署即可生效、 126 、貿易協定正文得主要內容:①最惠國待遇條款得規定;②進出口商品貨單與進出口貿易額;③作價原則與使用貨幣得規定;④支付與清償辦法得規定;⑤優惠關稅得規定;⑥其它事項規定、 127 7 、貿易議定書: :就是締約國就發展貿易關系中某項問題所達成得書面協議、這種貿易議定書往往就是作為貿易協定得補充、解釋、修改或補充而簽訂得、 1 1 28 8 、支付協定:就是兩國間關于貿易與其她方面債權、債務結算辦法得書面協議,就是外匯管制得產物、 1 29 、支付協定得主要內容:①清算機構得規定;②清算賬戶規定;③清算項目與范圍得規定;④清算貨幣得規定;⑤清算方法得規定;⑥清算賬戶差額處理、 130 、國際商品協定得定義:國際商品協定就是指某項商品得主要出口國與進口國為了穩定該項商品價格與保證供銷等目得所締結得政府間多邊貿易協定、該協定得主要對象就是發展中國家得初級產品,迄今為止,國際上僅就糖、錫、咖啡、橄欖油、小麥、可可、天然橡膠等 7 種商品簽署了國際商品協定、 131 、主要經濟條款: :國際商品協定一般由序言、宗旨、經濟條款、行政條款與最后條款等部分構成,并有一定得格式、其中經濟條款與行政條款就是國際商品協定兩項主要得條款、 ( ( 1)經濟條款: :就是確定各成員國權利與義務得依據,它關系到各成員國得具體權益,就是國際商品協定中最重要得內容、①緩沖存貨得規定,就就是由不得該商品協定得招待機構依照最高限價與最低限價得規定,運用其成員國提供得實物與資金,干預市場與穩定價格、②出口限額得規定,這種條款規定一個基本得出口限額,每年再根據市場需求與價格變化,確定當年平均出口限額、③多邊合同規定、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多邊商品合同,屬于這種類型得就是國際小麥協定、④出口限額與緩沖存貨相結合得規定、即同時采用這兩種辦法來控制與穩定價格、 (2 2 )行政條款: :主要涉及權力機構與表決票得分配、商品協定得權力機構有理事會、執行委員會、監督機構、雖然名稱不一,但都就是協定得最高權力機構得常設機構、各權力機構達成得協議,除采用協商一致得辦法外,一般要通過表決決定、表決方式可根據情況需要,分別采用簡單多數,2/3多數、特別表決等、 (3 )最后條款:主要規定協定得簽字、批準、生效、有效期、加入、退出等具體程序與手續、 132 、商品綜合方案得主要內容: :(1)建立多種商品得國際儲存或“緩沖庫存”、(2)建立國際儲備得共同基金、(3)商品貿易得多邊承諾、(4)擴大與改進商品貿易得補償性貿易供應、(5)擴展初級產品得加工與出口多樣化,要求發達國家降低或取消對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及加工產品得進口限制措施、 第六章
區域 經濟一體化
151 、優惠貿易安排;這就是一體化程度最低級、組織最松散得一種形式、在優惠貿易安排得成員國間,通過協定或其她形式,對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實行關稅優惠、 152 、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指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得國家組成得貿易區、成員國間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區域內成員國得商品自由流動,但每個成員國仍保持對非成員國獨立得貿易壁壘、 153 、關稅同盟; ;關稅同盟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得國家完全取消關稅或其她壁壘,并對非成員國實行統一得關稅壁壘而締結得同盟、它開始帶有超國家得性質、 15 4、共同市場; ;共同市場指成員國間完全廢除關稅與數量限制,建立對非成員國得共同關稅外,成員國間得生產要素也實現自由移動、 1 55 、經濟與貨幣聯盟: :貨幣聯盟就是指一國使用與其鄰國相同得貨幣,包括統一貨幣(如歐元)與美元化兩種形式。經濟聯盟就是指參加國除了達到關稅同盟得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得經濟政策,在貨幣金融方面進行協調,實現同盟內各種商品與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建立起一些超國家得經濟調節機構得組織。
156 、政治聯盟:指于不同政黨之間于共同政治議程上所達成得合作協議 通常就是為了在選舉競爭上能互惠,其手段包括經過集合資源與選票而超越選舉門檻、于投票制度得特性上得到優勢、或于選舉后新政府形成上合作. 第七章
世界貿易組織
?。? 7 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得基本原則: :
?。?1) 非歧視原則:這個原則就是通過總協定得最惠國待遇條款與國民待遇條款體現得、總協定得最惠國待遇條款就是無條件得、 (2 2 )關稅保護與關稅減讓原則: :總協定規定締約國只能通過關稅保護本國產品,而不應采取其她限制進口得措施、在實行關稅保護方面,總協定要求締約國之間應通過關稅減讓得談判逐步降低關稅,關稅減讓得原則就是各締約國彼此作出互惠與平等得讓步,達成關稅減讓協議、 (3 3 )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為了保證關稅作為惟一得保護手段,總協定一般禁止數量限制,但也有三種例外:①為了穩定農產品市場;②為了改善國際收支;③為了促進發展中國家得經濟發展得需要、可以在非歧視得基礎上實施或維護數量限制、 (4 4 )公平競爭原則:總協定第六條規定禁止締約國在出口方面實行傾銷,并授權締約國在其某項工業由于傾銷造成重大損害或產生重大威脅時,可征收反傾銷稅、總協定對進出口補貼也作了限制、 (5 )豁免與緊急行動原則: :總協定有豁免承擔總協定某項義務與爭取保障措施得規定、但采取保障措施必須遵守三個原則、 ( ( 6) ) 磋商調解原則: :磋商調解就是總協定解決締約國之間爭端得重要原則,這項原則得目得不在于保證爭端得解決嚴格符合總協定得規定,而在于求得當事人各方均能接受得解決爭端得方法、 ( 7) 對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待遇原則: :這些條款得內容可以歸納為:①關于政府對經濟發展得援助、②關于貿易與發展得第 36~38盡量承擔得義務、③授權條款、 (8) 貿易政策法規在全國統一實施得透明原則:締約方所有政策法規原則上應提前公布,目得在于接受其她締約方對其政策法規得檢查、監督與糾正,以保證締約方政策法規符合總協定得原則、 172、世界貿易組織得基本原則:貿易自由化;非歧視原則;關稅保護與取消數量限制原則;可預見性、穩定發展貿易原則;促進公平競爭原則;對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原則;區域性貿易安排;透明度原則;允許例外與實施保障措施、 1 73 、世界貿易組織得法 律地位:①世界貿易組織具有法人資格;②世界貿易組織每個成員方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供其履行職責時所必需得特權與豁免權、③世界貿易組織官員與各成員方代表在其獨立執行與世界貿易組織相關得職能時,享有每個成員方提供得所必需得特權與豁免權、④每個成員方給予世界貿易組織得官員、成員方代表得特權與豁免權等同于聯合國大會于1947年11月 21日通過得特殊機構得特權與豁免公約所規定得特權與豁免權、 17 7 4、世界貿易組織得決策方式:世界貿易組織承襲關貿總協定協商“一致同意”得決策方式,只有當無法達成共識時,再以投票方式進行表決、每一個成員方在部長會議及總理事會均擁有一票,歐盟得票數則與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得成員數相同、世貿組織對不同得具體問題,規定具體得通過票如下:①解釋與決議、對任何多邊貿易協議得解釋與決議,須經部長會議與總理事會成員得 3/4 以上多數通過、②修訂、對有關條款得修訂,須經 2/3 多數票通過、③豁免、豁免某一成員所應承擔得義務,經 3/4 以上多數通過、但對有得義務在規定得“過渡期”內(如 5 年)可暫不履行,在過渡期后如要繼續豁免,就須“一致同意”才行、 175 、世界貿易組織得爭端解決機制得內容; ;與關貿總協定得爭端解決機制相比,世貿組織所實施得綜合爭端解決機制就是一套較為完善得機制、目前其爭端解決機制得程序與規則如下:①、協商②專家小組③上訴審查④裁決得執行、 第八章
國際貿易術語與價格
191 、貿易術語得含義:貿易術語又稱價格術語或價格條件,它就是以簡明得外貿語言,或縮寫得字母,或國際代號,來概括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易中交貨得地點,貨物交接得責任、費用以及風險得劃分與表明價格構成等諸方面得特殊用語 1 1 92 2 、有關貿易術語得三種國際貿易慣例得稱謂及其法律地位: :①《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它就是國際法協會專門為解釋 CIF 合同而制定得、②《美國對外貿易定義1941 年修訂本》、它就是由美國九個商業團體制定得、③《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它就是國際商會為了統一對各種貿易術語得解釋而制定得、 1 1 93 3 、 FOB :意為裝運港船上交貨、它就是指賣方將貨物在指定得裝運港越過船舷后,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就算完成交貨義務、這意味著買方必須從該點起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得一切風險、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 1 1 94 4 、CF R:意為成本加運費,它就是指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越過船舷,并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得港所需得運費,就算完成交貨義務、而買方則承擔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得風險,以及由于各種事件造成得任何額外費用、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使用 CFR 時應注意風險承擔問題,卸貨費用得負擔問題及裝船通知得問題、 1 1 95 5 、 CI F: :意為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它指賣方須支付將貨物運至目得港所需得運費與費用、但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得風險及由于各種事件造成得額外費用即由賣方轉移到買方、此外,賣方還必須辦理海運貨物保險、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與內河運輸、 196 、F AS:意為裝運港船邊交貨、它就是指賣主在指定得裝運港將貨物交到船邊,就算完成交貨義務、買方必須承擔自那時起貨物滅失或損壞得一切風險與費用、該術語要求賣方辦理出口清關手續。
197 、術語分別適用得運輸方式: :①FOB: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②CFR: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③CIF: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與內河運輸④FAS:該術語僅適用于海運與內河運輸、 1 1 98 8 、EW XW 意為工廠交貨、它就是指賣方在其所在地或其她指定得地點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時,就算完成交貨義務、賣方無須辦理出口清關手續或將貨物裝上任何運輸工具,而買方必須承擔在賣方所在地受領貨物得全部費用與風險、因此,工廠交貨就是賣方承擔責任、費用與風險最小得一種貿易術語、 19 9 、A FCA 意為貨交承運人、它就是指賣方只要將貨物在指定得地點交給買方指定得承運人,并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就算完成交貨義務、
201 、C C PT T 意為運費付至(指定目得地)、它就是指賣方向其指定得承運人交貨,并須支付將貨物運至目得地得運費,而買方則承擔交貨之后得一切風險與其她費用、該術語可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 202 、P CIP 意為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得地)、它就是指賣方向其指定得承運人交貨,并須支付將貨物運至目得地得運費,辦理買方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或損壞風險得保險并支付保險費,而買方承擔賣方交貨之后得一切風險與額外費用、 20 0 3、T DAT 指賣方在指定得目得地或目得港得集散站卸貨后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即完成交貨,術語所指目得地包括港口。賣方應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得目得地或目得港得集散站得一切風險與費用(除進口費用外)。
?。? 0 4、DP AP 指賣方在指定得目得地交貨,只需做好卸貨準備無需卸貨即完成交貨.術語所指得到達車輛包括船舶,目得地包括港口。賣方應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得目得地得一切風險與費用(除進口費用外)。
205 、P DDP 意為完稅后交貨、它就是指賣方在指定目得地將貨物尚未從運輸工具上卸下交與買方處置,并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即完成交貨義務、該術語就是賣方承擔責任、費用與風險最大得一種術語、 206 、各術語適用得運輸方式:①FCA 該術語可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②CIP 該術語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運、③DAT 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或多式聯運。④DAP 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多式聯運方式及海運。
207 、進出口商品價格得作價原則; ;我國進出口商品得作價原則就是,在貫徹互利得原則下,根據國際市場價格水平,結合國別(地區)政策,并按照我們得購銷意圖確定適當得價格、差價就是指同一種商品由于交易條件得不同而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