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習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笨蒲腥瞬攀菓鹇钥萍紕撔碌闹匾瘟α?,必須堅持長遠眼光,在“小火慢燉”中熬足成色,在千錘百煉中淬就真金,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一蹴而就,“慢工出細活”方能茁壯成長,要打開書本鉆進去,深入實際沉下去,開疆拓土闖出去,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和實干擔當熱情,為推動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力。
要有“鉆進去”的傻勁兒,鑄就“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匠心。錢學森用厚達800多頁、重約兩公斤的手稿匯成只有10頁紙的“薄壁圓柱殼失穩問題研究”
論文,孟德爾通過長達12年的觀察實驗最終發現遺傳規律和基因分離規律,陳景潤踩著幾麻袋的草稿紙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搞科研是件苦差事,有時竭盡全力也不一定有所建樹,搞科研又是件極樂事,真心熱愛者會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極大精神享受??蒲腥瞬乓獣r刻以科學家精神激勵自己,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門心思做學問”的決心練內功,以“衣帶漸寬終不悔,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搞研究,以“科學探索無止境,擇一事必終一生”的信念做事業,杜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盲目跟風向、蹭熱度的科研方式,摒棄“抄襲借鑒”“拿來主義”、東拼西湊的科研成果,不以“評職稱、發論文、拿獎項”為根本目的,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計個人得失,拿出“傻勁頭”、抱定“犟脾氣”,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下“真”功夫、“細”功夫,真正把科學研究當成自己的畢生事業來追求。
要有“沉下去”的干勁兒,牢記“論文寫在大地上”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边@次中央人才會議,又提出八個堅持,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囑托,也是黨中央對廣大人才的深情號召,科研人才要自覺肩負起科技為民、科技報國的歷史使命,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于無字句處
讀書,敢于“自找苦吃”,勇于“邁出象牙塔”,做好從實驗室到“實戰場”的無縫銜接,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當好新時代的“袁隆平”“趙亞夫”,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在發展最薄弱的環節,無私奉獻,學以致用,把田間地頭、廣袤大地作為激發靈感、開闊視野、增長才干的大課堂,讓肚里的“滿腹經綸”顯山露水,為種質資源、耕地保護利用以及能源資源開發、鹽堿地潛力開發等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獻智獻計獻力,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推動更多科研成果造福社會、惠及百姓,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強國貢獻堅強人才力量。
要有“闖出去”的拼勁兒,彰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
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天宮”“墨子”“北斗”相繼問世,高鐵、5G、疫苗研發引領潮流,我國科技實力不斷攀上新高峰,但同時,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科技領域“卡脖子”受制于人等問題依然突出??蒲腥瞬抛鳛榭萍几偁幍闹匾獞鹇再Y源,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聚焦振興發展全局,積極融入國家創新大局,瞄準關鍵領域、掣肘環節,主動扛起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旗,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危機感,勇于突破“包圍圈”,勇闖科技“無人區”,敢啃科研“硬骨頭”,不斷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努力填補更多科研“空白”,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國際賽道上“賽馬”,以革故鼎新的勇氣在全球競爭中“試水性”,精益求精為“中國智造”奉獻更多汗水和智慧,當好“高精尖缺”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開路先鋒,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心、用情、用力走好科研人才強國“新征程”,在敢闖、敢試、敢拼中不斷書寫中國科技創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