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實地察看黃河河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了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黃河流域以其寬闊的臂彎和海納百川的胸懷,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熬徘S河萬里沙”,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叭陜蓻Q口”“百年一改道”幾乎成為有史以來,黃河逃不掉的“宿命”。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中華兒女與黃河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拼搏史”。
治理黃河是古往今來中華兒女的心愿,但囿于降雨降水、土質疏松等自然因素和生產力水平、人為破壞等人為因素的影響,黃河的治理并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效,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依舊存在,沿河流域人民想要過幸福安寧的生活也成了一種奢望。我們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是為少數人謀幸福,是為廣大中國人民謀幸福,治理黃河,讓沿河流域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我們矢志不渝奮斗的事情。
治理母親河,薪火傳承。面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的問題,從歷朝歷代治理黃河水患,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確立了新時代治水思路。千百年來,我們薪火傳承治理母親河。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我們實現了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創造了黃河安瀾的歷史奇跡,實現了沿河百姓過安寧幸福生活的追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眺望歲歲安瀾的母親河,
感受沿河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始終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道路,抓牢水沙關系這個“牛鼻子”,根據上中下游的各自特點,因地制宜,健全水沙調控體系,同時實時監控黃河流域情況,完善應急預案,健全“上攔下排、兩岸分滯”防洪格局,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有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響應,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守護母親河,馳而不息。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到“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再到“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承載著無數中華兒女的情感寄托,我們深愛著母親河,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都想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千秋大計,也是治國興邦的大事,需要我們久久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擔當,矢志守護好母親河。新征程,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了解保護、治理黃河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黃河治理開創了我們大江大河的治理新局面,構筑了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搭建了中華文化的傳承紐帶。守護黃河,我們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保護文化資源,賡續持之以恒的精神,涵養海納百川的胸襟,要用發展的眼光,追求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支撐。